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支援西北地区,长江以南的荆州、吴州和扬州等产粮大州紧急筹措稻米五百万石,先经长江入海运至青州,然后由黄河河道送至洛阳,再从洛阳派出车队送往西北各地。

    第二年,也就是汉历三年,西北的旱灾仍在持续,北方的草原上却又遭受了重大的雪灾,冻死牛羊无数。皇帝似乎早就预料到这种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局面,在前一年冬季到来之时,便向尧兴、黄轩和炎晟三族发出指示,要求三族民众入秋之后便从遥远的北方赶着牛羊向南迁徙,这才使得三族在遭遇百年难遇的严重雪灾时,冻死的人员并不十分严重。

    三族民众越是向南而来,便可以快速接受到更多的救济,尤其是沿路修筑的一些应急救援点,平时看不出来作用,但到了大雪埋屋的时候,便发挥出难以想象的效果。这些救援点内储备有足量的煤石、食盐、药品以及一些粮草,是为了帮助牧民们应对突发灾难,平时并不对外开放,仅留几个人进行维护。

    雪灾到来之后,从极北之地向南迁徙的牧民们便被风雪阻拦在了南归的道路之上,当他们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传说中的灾民救济点,于是想尽办法赶到最近的一处据点,然后便能生存下来。

    按照帝国皇帝的教导,任何时候人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牛羊被冻死了没有关系,来年还可以重新养。就算把种牛、种羊都冻死光了,那也没有关系,大汉农科院设在西疆、并州、幽州以及东北等地的牧场之中,年年都会保留一批做种的优质牲畜。

    大雪灾虽然会让牧民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缩水,但也可以冻死草原上大部分的病菌,只要挺过去,接下来就能连续几年获得好收成。等到大雪停止之后,躲进救济点内的牧民赶紧带着食盐回到自家的牛羊圈内,按照以往的经验,迅速地将被冻死的牛羊剥皮腌制最后风干。虽然这样的腌制肉没有活蹦乱跳的活牛和活羊好卖,但官府却从来不会拒绝收购,倒是能为牧民们减轻不少的损失。

    被牧民们腌制的牛羊肉收入官库之后,大部分会被送往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站,其余部分则会出现在长安、洛阳、陈留、许昌等大都会的市集之上,被各地的老百姓购买一空。如今随着普通民众的收入提高,大汉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像以往很难吃到的牛羊肉如今也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连续两年,皇帝亲自担任赈灾委员会主席,指导大汉这架庞大的机器顺利挺过了旱灾和雪灾的难关。然而,更大的危机和考验接踵而来。

    汉历三年,黄河以北的冀州、并州、幽州也跟着关中发生旱灾,同时整个北方还发生了蝗灾。这还远远不算完,原本主产稻米的江南地区发生重大洪灾,同时还爆发了大规模的疟疾。

    因为各种灾害接踵而至,倒是让赵兴想到了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遭遇的那场连续自然灾害。赵兴在心里安慰自己,如今大汉的人口只有六千万,远远不比后世那四亿多人口,加之大汉如今的疆域已经拓展的极为庞大,总有没受灾的地方可以有效支援受灾的地方。

    皇帝命令各地驻军强势镇压下了那些开始造谣生事,意图对帝国不利的门阀余孽之后,再次动用他强大的手腕战天斗地,硬生生地扛过了一场又一场灾害。

    皇帝命令沿海各地的渔船大规模出动,只要天气和海况允许的情况,便出海捕鱼。被渔民们打捞上来的大鱼小虾,统统地被腌制晒干,然后运往内地作为救济辅粮使用。当然了,这些渔民也从中得到了巨大的一笔利润。那个时候的海洋,各种鱼类远比后世品种繁多,数量也更加密集,虽然捕捞的手段有限,但只要架起网来总有收获。同时,皇帝还命令打开北海(贝加尔湖)的战备肉库,将帝国秘密积蓄了十多年的北海渔产尽数解冻之后运往内地,也作为储备辅粮使用。

    已经得到了一定开发的东北地区,此时终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源源不断的粮食从辽州、长州、余州和延州经由水陆两路被送至黄河两岸和江南地区。处于天府之国的益州也不甘落后,将新产的粮食经由长江航道运送至荆州地区。

    远在西域之地作战的各路大军,此时也传回了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三路大军如今已经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以战养战。除了消耗性的作战装备仍需要帝国进行支援以外,粮草这方面已经不足为虑。据说行动较快的征西北路军占据了一处大粮仓,甚至开始向西域地区输送粮食,对帝国进行反哺。

    在帝国内部连续五年受灾的情况下,除了因为洪灾、雪灾和地震等不可抵抗的因素造成了各地数十万人的伤亡以外,竟然没有出现轻微饿死人的情况,更没有出现“人吃人”的恐怖画面。

    皇帝登基时,曾经对着天下人说在他任内不会出现“人吃人”的悲剧,如今看来还真能做到。在这五年里,作为太子的赵振邦经常出现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有几次甚至差点因为泥石流和地震而回不了洛阳。

    作为帝国荣耀的象征,皇族在这连续五年的抗灾过程中不仅出钱出力,而且派出许多皇子皇女亲赴各地与当地百姓共同抗灾,七名皇妃也是各展手段,为抗灾积极奔走,赢得了天下人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到了汉历七年的时候,帝国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先是河套地区和关中地区连续八年大获丰收,收获的粮食不仅塞满了帝国此前已经被彻底掏空的战备粮库,而且还有大量的粮食被送往开始遭灾的西域各地。接着是江南地区试种的南洋高产水稻获得成功,一举将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两倍;已经日趋繁荣的东北地区继续保持着粮食高产的势头,似乎黑土地上撒下种子就能结出无尽的粮食。

    除了这些地方,已经全境被占领的倭奴四岛如今正式划入帝国版图,被赵兴命名为瀛州,第一任州牧由帝国皇太子赵振邦亲自担任。为了加强对瀛州的管理,皇帝大手一挥,让太行书院、凤凰书院、以及五大院分别派出大量年轻力壮的毕业学员前往东瀛,誓要将东瀛之地经营成为帝国的后花园和旅游度假胜地。

    赵兴不相信未来的帝国皇帝,他的亲儿子会脑残到想要在东瀛一隅之地另立山头。

    今后,赵兴打算将皇族后裔担任瀛州最高长官的规定写入大汉宪章,他就不信自己的子子孙孙们没有能力替大汉帝国守好东大门!

第1000章 天下无敌烁古今() 
汉历九年,晋国水师在汉历七年派出去探索新大陆的探险船队终于抵达瀛州东北部的一处新修军港。虽然回来的船队看上去破烂不堪,人员也仅剩下四成,但他们却实现了皇帝的愿望。

    亲自前往港口迎接勇士们回归的赵振邦,留着眼泪登上了探险船队的甲板,不停地对看着就像野人一般的水师将士们说道:“帝国一定会记住你们的!你们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航行和探索,为帝国的明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整四年,担负探险任务的水师将士们沿着皇帝亲自为他们标绘的海图,历经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抵达了地图上命名为南美洲的地方,还从哪里带回了土豆、玉米、辣椒等许多大汉帝国境内不出产的珍惜物种。虽然很多兄弟为此付出了生命,但这次充满奇幻色彩的远航,却也让幸存下来的官兵们觉得一生值了。

    主动请缨率队探险的徐盛,精神振奋地对太子汇报说道:“启禀太子,此次远航探险,我们不仅准确标绘了航海图,而且按照皇帝陛下的指示,在沿岸易识别的岛屿、海岬、港湾等地方修筑了航标和灯塔,今后帝国水师只要选准季节沿着这些标识向东航行,便可以顺利抵达新的大陆!”

    赵振邦重重地拍一拍徐盛那结实的臂膀,然后说道:“这三年,真的辛苦徐将军了!我这就为你和兄弟们向皇帝请功!”

    汉历十年,在长安呆了足足十年的曹操和刘备终于登上了远航的大船,随他们一同远航的除了有帝国五千水师官兵,还有夏侯惇、张飞、程昱、荀攸等人,以及曹刘二人家族中七成以上的族人。

    为了给曹操和刘备留下一些念想,或者说给他们把根留住,皇帝很大度地让刘备和曹操留下了后人,并且在他们临走之前命人将曹氏和刘氏的祖坟、祠堂等带着精神印记的地方都修缮一新。

    赵兴对曹操和刘备说的很清楚,今后曹操和刘备客死异乡之后,他们的遗骸可以送回大汉安葬,随他们出去的曹刘后人以及幕僚们也享受这种待遇。

    在长安被圈禁了整整十年的曹操和刘备,虽然此时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们那颗骚动的心从来就没有安宁过。与其无所作为地老死长安,看着赵兴在皇帝宝座之上一统天下,君临四方,还不如远赴海外一展胸中抱负。就算是此行十分凶险,甚至可能把命丢在海上,曹操和刘备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远离。

    汉历十二年,兴和皇帝登临泰山,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玩那套封禅的把戏,而仅仅是来游览观光一番。当然了,为了响应当地百姓的请愿,皇帝还是在泰山之巅留下了他的笔迹。只不过,皇帝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一下子竟然留下了许多的字,直到千年之后仍然被世人所传扬和铭记。

    皇帝在泰山之巅留下的文章名字叫做告大汉国民书,整篇文章朴实无华,甚至十分的直白,就算是目不识丁的乡下老人都能听明白。

    赵兴在泰山勒石为念的文章中告诉天下所有人的道理是:“如果世道黑暗,如果皇帝操蛋,那就起来反抗吧!没有人生来就该替别人做牛做马,也没有人生来就可以高高在上地奴役别人!想要得到更多,那就必须付出更多。如果某一天赵兴的后人忘记了祖宗的教诲,只知道贪图享乐,只知道作威作福,那么赵兴在天上号召天下百姓起来推翻自己后人的统治!”

    这就是千古一帝,大汉兴和皇帝留在人世间最为响亮的一段话。这段话语比起他昔年所做的那些诗篇来,虽然语句平淡,毫无华美之感,却能震撼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汉国民,同时也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大汉皇帝。

    做赵兴的后人也真是不容易,老祖宗早早地便将一个无形的枷锁套在了他们的头上,谁要是敢忘乎所以,那就等着被皇室扫地出门,甚至是被整个大汉所唾弃和鄙视!

    当然了,为了让自己的后人不那么容易被人推翻,赵兴这些年也一直在忙着制定一些法规,忙着为自己的后人编写一部如何治家和治国的传世之作。

    在这本令后世之人十分好奇的“神作”之中,赵兴历举了各种历史兴衰的故事,甚至把后世的许多教训也收录进去,对如何治理国家、解决社会突出矛盾给出了不同阶段的解决应对方案,还对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预测”与判断。

    每当新帝登基之时,他们便有机会亲眼目睹老祖宗留下的这本神秘的遗嘱,然后从中汲取到适合当时国情的养分。正是因为赵兴给自己后人的头上早早地套上了枷锁,又建立起了极为严格的皇储选拔培养制度,所以在他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尽管帝国发生了许多起政治事件,但大汉的国体始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