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顺利渡过黄河的夏侯惇和曹仁,目前尚不得知孙礼和曹休二将一死一重伤被俘的下场,但他们原本计划攻占顿丘然后进军邺城的计划,已经被忽然出现在前方的一支没有任何番号的部队给生生地拦了下来。

    虽然拦住夏侯惇和曹仁八万大军的只是两万连番号都没有的“杂牌部队”,可夏侯惇和曹仁心头却好似被重重地压上了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因为,夏侯惇和曹仁在这两万部队的前方,看到了他们最不想见到的那个人!

    能让夏侯惇和曹仁都不想见到的人,放眼整个晋国,也就数的清的几个。红脸的关羽自然不能少,总是喜欢哈哈大笑的张辽也算一个,手持亮银枪的赵云却是让夏侯惇和曹仁最忌惮。

    之所以没有赵兴,倒不是说赵兴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其他几人之下,也不是说赵兴的霸王枪不可怕,主要是一旦夏侯惇和曹仁看到赵兴,肯定会有一种不顾一切代价杀了赵兴的强烈冲动。在这种疯狂的冲动之下,曹军原本的忌惮和担心就会变得无足轻重。这也正是赵兴现在不喜欢亲自出现在战场第一线的缘故,他一旦出现在战场上,拉起来的“仇恨值”只怕会高出很多,对于本军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正因为赵兴没有出现在黄河北岸,所以夏侯惇和曹仁军没有表现出过于狂躁和疯狂的举动,他们只是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如何突破赵云拦路部队的行动计划,并没有想着四散着突破晋国大军围困的危局。

    经过夏侯惇和曹仁的反复推演,他们觉得想要抵达邺城,就必须突破拦路的这支无名无姓的部队。只是,拦路的部队不是土鸡瓦狗,而且由赵子龙亲自率领,岂是想突破便可以突破的?

第969章 银枪无敌赵子龙() 
赵云率领两万延州土兵在顿丘一带拦住了八万曹军的去路,最终逼得夏侯惇和曹仁定下了正面突围的决心。

    然而,夏侯惇和曹仁看到的只是两万打头阵的步兵,隐藏在赵云身后的还有两万定远军骑兵,而在邺城方向还有两万掺杂了卧虎军的步兵。

    夏侯惇亲自率领三万精锐步兵发起了第一波的冲锋,防守的赵云丝毫不惧,带着两万延州士兵迎头与夏侯惇狠狠地杀在了一起。

    久不上阵杀敌的赵云,依然穿着那套银光闪闪的明光铠甲,头戴防护能力超强的元帅盔,手持成名兵器白银蟠龙枪,胯下骑乘一匹产自大宛的纯种骏马。此马全身雪白如玉,不带半根杂毛,光是看个头便要比其他将领所骑乘的骏马要高出足足一头来。马头和胸腹等重要的位置皆披挂着防护力超强的碎叶钢甲,可以抵挡敌军的箭矢和兵刃攻击,大大提高了战马的生存能力。

    这匹良驹名曰“玉龙”,乃是赵云三十岁生日时,赵兴特意让人从西域送至青州的贺礼。赵云原来所骑乘的战马虽然也属难得,但却是宝马赤兔与漠北马杂交所生的后裔,与这匹和赤兔同样品种的良马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若是单论价格,这匹“玉龙”足以换回两门神武大将军炮,可见其的珍惜与宝贵。

    当初,大宛和康居两国为了从赵兴手里赎回本国支援乌孙国对抗平西王大军而被关羽俘虏的数万降兵,遍寻本国境内良马,勉强凑足了十匹纯种的汗血宝马,一并送至西域平西王府上。赵兴将其中一匹通体枣红色的“赤玫”送于西域兵马大都督关羽,然后又挑出这匹“玉龙”送给赵云,其余的八匹宝马则被养在西域焉耆郡境内繁衍良种。

    骑在“玉龙”背上,手持银枪的赵子龙,在延州土著士兵的心目中,便是战神的化身。他们跟随在赵云的身后,早已忘记了死亡和惧怕,只是按照各级军官的指挥口令,反复射出手中的箭矢,刺出手中的长枪,挥动着厚背的钢刀砍下曹军士兵的头颅,或者被曹军士兵砍下头颅

    挡在赵云马头之前的曹军,没有一合之敌,纷纷被锋利的蟠龙枪尖刺中眉心、咽喉或者心脏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死去。护卫在赵云身侧的则是悍不畏死的陷阵猛士,他们的武功虽然没有赵云高,但经过高顺的严格训练之后,十分擅长相互配合,又不惧死亡,给曹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夏侯惇见无人可挡赵云的锋芒,于是红着眼睛拍马来战赵云。赵云见夏侯惇提着大刀来战自己,心中豪情顿生,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掉拦在前方的曹军士兵,然后与夏侯惇狠狠地战成一团。

    夏侯惇在曹军阵营中也算是武艺一流的将领,一柄大刀攻势凛冽凶猛,招招都是有去无回、同归于尽的亡命打法。面对夏侯惇的疯狂攻击,赵云丝毫不显得慌乱,见招拆招地破解着夏侯惇的攻势,不多时两人便战了三十回合。

    夏侯惇的攻击开始变得有所迟滞,但赵云的攻击却在这时忽然变得凛冽和迅猛起来,于是夏侯惇开始防御,赵云开始猛攻。

    二人又战了二十回合,赵云忽然一枪刺中夏侯惇的右臂,不等夏侯惇做出反应,又是一枪刺中了夏侯惇的左腿。夏侯惇痛的大吼一声,狠狠一刀劈向赵云的马头,结果“玉龙”向前猛蹿一丈,让开了夏侯惇这夺命的一刀。正在这时,赵云贯云穿月的一枪再次攻来,正好刺进夏侯惇的咽喉部位,只见血光迸裂之后,夏侯惇便一头栽下马去,顷刻之后便被赵云身边的陷阵猛士踩个稀烂。

    夏侯惇身死,三万打头阵的曹军不敌两万延州土兵,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曹仁立即指挥剩余的五万主力部队加入到战团之中,于是原本士气低落的曹军再次振作起来,将冲过来的两万三韩土著士兵顶了回去。

    正在危急关头,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隆声,然后便有万骑大军飞快地冲了过来,却是胡车儿亲率定远骑兵前来支援赵云。

    “孩儿们,给我杀啊!这次可是有八万曹军,足够我们狠狠地杀上一场,积累足够多的功勋!”胡车儿一声大吼,然后带头冲进了战场之中。紧接着,跟随在他身后的三族骑兵争先恐后地冲了过来。

    两万骑兵的忽然加入,虽然没有从兵力上彻底扭转赵云一方的劣势,但无论从气势和战力上而言,已经超过了刚刚折了主将夏侯惇的曹军。

    定远军能有今日的规模和地位,全凭当年赵云在五原打下的坚实基础。三族骑兵儿郎听说昔日的军长,今日的东路军元帅,仅凭两万延州土著士兵便将八万曹军阻挡在顿丘之外,他们在感到敬佩热血之余,根本不用胡车儿的动员,便以最快的速度赶来顿丘,只等着今日这场真正的大战!

    看到晋国骑兵加入到了混战之中,曹仁于是急忙指挥部队收缩防线,不再向前冲锋,而是扎紧营盘防御晋国骑兵的冲锋和穿插。饶是如此,八万曹军主力到了此时也仅剩五万士兵,其余的三万人已经葬身于这场大战之中。

    打退了曹军的冲锋和进攻之后,赵云随即命令部队后撤二十里进行休整和救治。一场硬仗下来,两万三韩土著士兵牺牲了近万人,其余的一万人也是个个挂彩、人人负伤,现在也到了精疲力竭的情况,迫切需要进行休息。

    第二日,正当曹仁愁眉不展地不知如何突出重围之时,忽然听到哨探前来报告说:“启禀将军,有大军从黄河南岸而来,距离吾军还有不到三十里。”

    曹仁听了这话,心里不由一咯噔,围困甄城的吕布军和典韦军来的可真迅速。

    到了此时,曹仁自然知道大势已去,败亡已成了无法逃脱的命运。前方是赵云亲自率领的数万步骑联军,身后是吕布和典韦亲自率领的六万步兵和骑兵,就算是子牙重生、张良再世,也无法扭转这场战争的结局。

第970章 河北从此无战事() 
夏侯惇的败亡,如一抹无法化开的阴影,笼罩在被围的五万曹军心头,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之后,变得更加沉重。

    在顿丘郊外围住曹仁的几路部队,除了赵云亲自率领的延州土兵名声不响以外,其余的飞虎军、雄武军、黑山军等部队,皆是久经沙场磨炼的强军,任何一支部队拉出来,都足以让曹军感到压迫和胆寒。如今几路强军齐聚,拦路的又是那位无敌将军赵云,可想而知曹军的士气会低落到什么程度。

    当日夜里,曹仁收到了赵云命人送来的劝降书。在给曹仁的信中,赵云如是写道:战至今日,将军已经无路可退,岂可为了成全忠贞死节之名,而置数万兄弟性命不顾?自古胜败兵家事难料,将军之败非己之过,何必定要战至一兵一卒方肯罢休?

    赵云还婉转地提醒曹仁,自曹军与晋国部队正面作战以来,鲜闻将领不战而降,这种做法固然使得曹军赢得了赞誉,却也使得晋国大军不得不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和态度对付曹军,以至于连神武大将军炮这种武器都被投入使用。如果曹仁能够主动带领麾下曹军士兵投降,虽然对于他本人的声誉会有影响,但却为今后的曹军留下了一条生路,包括为曹氏一族也留下了一条生路。

    赵云的劝说,虽然语句不多,却像一柄凿子一样,狠狠地凿在了曹仁的内心深处,使得这位败军之将整整一夜都无法合眼,痛苦地做着思想斗争,难以定下准确的策略。

    关键时候,于禁的一番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史之中,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不得已而投降,结果后半生受尽魏国君臣的奚落,落魄郁闷而死。这一世,看样子于禁仍然不怎么赞同毫无意义的牺牲,在明显必败无疑的情况下,他倾向于保全麾下数万士兵的生命。

    于禁是这样劝说的曹仁的:“子孝,虽说当兵便要打仗,但也分跟谁打、打什么样的仗。曹公与平西王因为政见不同,所以起了兵戈,却不是亡国灭种无法化解的天大仇恨。如今吾军军心士气已不可用,晋国方面又一贯善待降兵和俘虏,如果仍然驱使将士们与晋军进行殊死搏斗,吾只怕他们会临阵倒戈,反倒损了将军的一世英明!”

    如果别人这么跟曹仁说话,只怕正在心焦的曹仁会拔剑砍了他的脑袋,可说话的人却是一直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于禁,曹仁这次却是真的被说服了。

    曹仁知道于禁说的没错,如果现在还以为自己手中有五万士兵,还可以与围困己方的晋国大军进行一场气壮山河的殊死大战,那就是大错特错。于禁是练兵的高手,对于一支部队能否作战、能否获胜自然看得很清楚,既然他已经觉得曹军士兵有了临阵倒戈的危险,那就说明军心士气确实已经跌至低谷,根本无法再战。

    晋国对于降兵的安置之好,早已传遍天下。不论是哪一方势力投降的士卒,只要是汉家子弟,体格强壮、愿意继续留在军中供职,一般都会被晋国大军留下来,经过一番训练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了晋国官兵;至于那些被裁汰的士兵,要么送回乡里做个平民,要么迁徙至西域或者东北分给大片土地,成了一个农场主。

    总之,晋国从不杀降兵,而各路投降晋国的降兵,这些年来也没有闹出任何事情,这就是硬梆梆的道理,比任何劝说和诱降都来得管用!

    曹仁强忍住心中的痛苦,缓缓对于禁说道:“文则之言有理,今日吾便派人前往赵云军中递上降表,后面的事情,却要辛苦于你了!”

    说完这短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