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张任驻守的白水关一带,司马懿便让十万大军每隔一里距离,便修筑一道要塞,而且整整修筑了五道。站在距离原白水关最近的第一道关隘上,益州军可以清楚地看到驻守在旧白水关上的凉国军队,同样的,曹性和王双等人也能通过千里眼更加清楚地看到益州军。
司马氏宁肯阻绝了益州通往凉国和长安的所有北上道路,今后不与凉国和晋国有任何贸易往来,也要把赵兴的军队阻挡在益州北部,这份誓死不屈服的决心固然令人感慨,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司马懿还有许多阴损狡猾的手段正在秘密酝酿之中,一旦施展出来之后,不知道又要给赵兴引起多大的麻烦。
第744章 五斗米教入关中()
司马懿当年密会诸葛亮的时候,提出了一揽子的针对晋国和赵兴的阴狠手段,孔明返回洛阳之后也捡不太伤天害理的几条告诉了刘备,但像驱逐感染了瘟疫的流民向着晋国中心地区流动,使晋国各地大面积感染瘟疫;派出大量小股部队扮成晋国士兵在幽并凉三州境内烧杀抢掠,败坏护国军名声等过于阴毒的手段,诸葛亮还是将其埋藏在了心底,并未告诉刘备。
诸葛亮是典型的士人而不是屠夫,他看不惯为了争夺天下而视百姓为刍狗的政客,所以他自然无视了司马懿当初曾经提到过的一些手段。
但司马懿与诸葛亮恰恰相反,这是个不达个人目的不罢休的狠人,也是个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的阴人,所以,他在专心琢磨如何对付赵兴的时候,总能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措。
司马懿很早便知道在益州有个张姓的大户,乃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族长名字叫做张陵,在益州鹤鸣山创立了一个名为五斗米的教派,本人被信教的百姓封为天师。这个教派与当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一东一西,一北一南,各自发展着属于自己的教众,散布着属于自己的教义和理念。
所谓的五斗米教,主要的教义为:找一静室,让病人独处其中反思自己的罪过。然后由教中的奸令(教内职位)或祭酒手中拿着老子,主持一场似于巫术之类的仪式,写下生病之人的姓名,启禀上苍说病人有认罪之意,然后请求上苍原谅生病之人的罪过,使病人获得痊愈。仪式做完之后,教徒便让病者家中出米五斗,因此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五斗米教”。
仔细看下来,大家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五斗米教的仪式怎么与后世西方世界的第一大宗教有着如此相似之处呢?两者都是要独处静室之内,向着神灵忏悔或认罪
张陵死后,其子张修接过了他父亲的衣钵,继续在当地宣扬五斗米教。相比于太平道,五斗米道更加顺应民心,对执政者的威胁也更小,所以张修领导的五斗米教比张角领导的太平道略胜一筹,就算在后来朝廷纠集各路大军征讨“黄巾蛾贼”时,五斗米教仍然在蜀中和汉中地区缓慢发展,并未受到朝廷的打压和围剿。
去年冬天,五斗米教的第二代天师张修因病逝世,他的儿子张鲁又接过了祖父张陵的衣钵,开始担任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张鲁,是个胆小怕事却又窃据汉中数十年的军阀势力,对他是以嘲讽贬斥为主。但实际上,张鲁此人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宗教专家”。若非这个空间之中雄才大略的司马氏过早地入主益州,保不准张鲁还能在汉中玩出一场天大的动静来。
张鲁接任第三代五斗米教天师之后,立即对教义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他要求教众在各地修建义舍,里面放置米肉,让饥饿的人自行食用;要求教众犯了小过失之后,修桥补路百步以为赎罪;又要求教众按照时令,在春夏两季禁止杀生,禁止喝酒;要求教众看到漂泊流浪、孤苦无依的人,就要想办法收留和供养。
张鲁的这一套规矩宣扬开来之后,受到了蜀中和汉中百姓的拥戴,因为这套教义劝人向善又不违背人性,执行起来不仅方便易行,而且让信教的百姓心中有成就感以及被人需要的感受。蜀中和汉中等地,本来就是富庶之地,自先秦以来便是鱼米之乡,当地百姓谁家都能出得起几斗米、几块肉,所以一时之间信徒众多,就算是官府也不好过多的干预和阻碍。
司马懿担任汉中太守的时候,便看出五斗米教可以稳定人心,能为执政者服务的特点,所以他特意将当时还没有接任天师之位的张鲁任为府中从事,专司安民抚恤等事,可谓是人尽其用。等到益州军兵败武都,仓惶撤退之际,司马懿自然是无力带着张鲁一起往蜀中逃,所以便把张鲁给留在了汉中。
张郃带领大军攻占汉中之后,自然发现了在当地很有群众基础的五斗米教。张郃暗中请示赵兴如何处置此教,赵兴的答复暂时不对五斗米教进行干预,以免引起当地民众哗变,甚至是引起蜀中百姓对先锋军的敌对情绪,于是五斗米教在张鲁的努力下变得愈发流行。
身在巴中的第二代五斗米教天师张修病逝之后,司马懿秘密派人潜往汉中,通知张鲁此事,并要求张鲁接任天师之位。除此之外,司马懿还让人以张鲁家人为质,要挟张鲁尽力发展五斗米教,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教坛开设到关中地区,让三辅地区的百姓也信奉五斗米教。
张鲁不知道司马懿提出这么奇怪的要求为了什么,但既然家人被司马家所控制,而且司马懿提出的这个要求似乎也并不过分,甚至正是他本人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张鲁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加用心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发展教众、扩展信教地盘上来。
司隶地区如今还掌控在朝廷手中,张鲁从汉中派出手下的奸令、祭酒、鬼吏等大批信徒前往司隶地区传教,自然不需要经过张郃和杨阜的同意。而当时的关中地区,刚刚经历了一次胡人入侵的恐慌和动荡,正好老百姓心中想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五斗米教一入关中,便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追捧,竟然呈现出烈火燎原之势。
这时候的五斗米教,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为了笼络人心,在信教地区推行普遍的社会救济。同时,使用黄老思想来教化民众,轻刑罚,重教育,特别注重培养民众的道德观念。
于是,张鲁的天师地位更加稳固,这就为司马懿接下来要干的狠毒事情做好了铺垫。
第745章 敢冒不韪只为己()
赵兴当初之所以要求张郃不干预张鲁在汉中郡内传播五斗米教,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还缺乏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于巫术、神灵、谶()语等十分的迷信,在没有足够完善和充分的教育引导之前,如果强行解散五斗米教,只会适得其反。
在基础的科学知识没有普及之前,对付一门宗教的最好方法就是创建更为强大的另外一门宗教!
赵兴已经从西域得到情报,一些西域番国如今都在信奉从天竺国流传过来的佛教,而且这股风潮正从西向东蔓延,如今已经逼近玉门关。更有甚者,据赵兴了解,在洛阳城内,有来自天竺、安息、康居的沙门(佛教称呼)在传经讲佛,并且受到了皇帝刘辨的支持。
五斗米教再怎么说也是汉人自己创建的宗教,信奉的黄老学说好歹还有部分内容是值得向百姓推广的,而且也容易加以控制,但佛教在赵兴看来,却会对他将来想要实现的政治理念造成很大的麻烦。
赵兴觉得,与其等着佛教从玉门关外大肆传播进来,还不如扶持五斗米教抢先一步在西北地区站住脚。有这两大宗教在那里顶牛和辩论,赵兴便可以从容地进行他的统一大业,而不用担心治下的老百姓被人搞乱了思想。
同样是在支持五斗米教,但司马懿的动机和目的就与赵兴的完全不同。
司马懿逼着张鲁加快五斗米教的传播速度,扩大五斗米教的传播范围,其用心不仅险恶,甚至可以称之为狠毒!
老百姓信奉五斗米教,是因为大家会生很多种病,有许多病求医问药还无法解除,只好借助巫术、谶语、甚至是迷信手段来支撑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在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心理暗示之前,很多时候无法解释为什么看病吃药不能治病,但是只要信仰真诚坚定却能让人挺过病痛。
就算到了科学技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仍然有许多用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不吃药也能治病的手段,因为人的心情这玩意实在难以琢磨。
有的人心情不好,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就算天天吃仙丹,他还得死;有的人尽管没钱看病,但他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凭借精神支撑,竟然也能挺过病痛。这种例子古往今来都有,甚至在古代尤为突出。
无可争辩,宗教可以控制人的精神。宗教可以让正常人变得走火入魔,同样的,宗教也能让觉着活的没意思的人踏踏实实地走完一生。而一个人一旦信奉了某种仪式的宗教,他就有了强大的信念,也就不容易那么早死,因为宗教可以进行心理暗示。
比如说,信奉五斗米教的某位教众,得了一样连神医华佗都说不上来的怪病,眼看着不行了,但教内的奸令和祭酒跑来告诉这位教众说:“因为你有罪,所以需要在静室之中思过,需要修桥补路一百步。只要你做完了这些,你就不会死去!”
得到这种心理暗示的教众,于是急忙思过,天天修桥铺路,不再将注意力都投放在自己的身体感受上,过了一段时间,他或许还会死掉,但也有可能好了过来。
如果生病的教徒死了,奸令和祭酒们就会对其他教众说:“他还是没有充分认清楚自己所犯的过错,所以还是死了。”如果生病的教徒康复了,奸令和祭酒们就会大肆宣扬说:“看啊!他因为信仰真诚,感动了上苍,所以得到了饶恕!”
每个人都本能地向往生而厌恶死,所以大家更多的时候会听到传言说那个谁因为入了教,结果不吃药病也好了,而不会听到说谁谁因为入了教,但是还是死了。这就像后世之人买彩票,明明中五百万大奖的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人人都觉得下一次中奖的那人一定会是自己!
因为加入五斗米教可以“治病”,所以司马懿准备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逼着凉国境内的老百姓也开始信奉五斗米教。因为五斗米教开办义舍,可以白吃白住,所以司马懿准备逼着凉国境内的老百姓向关中地区迁徙。
司马懿让人暗中前往西海(青海湖)一带,秘密联络那里残余的烧当和钟存羌人,蛊惑他们带着一种十分可怕的魔鬼进入凉州的金城郡和陇西郡!
这种魔鬼的名字叫做鼠疫,又叫做“出血热”。虽然那个时候的人们不这么称呼鼠疫,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魔鬼。据历史记载和后世考证,在中国境内最容易爆发鼠疫的地区便是青藏高原,而益州恰恰便与青海和西藏毗邻。
当年袁绍暗中曾经干过给并州偷偷放瘟疫的坏事,但因为赵兴亲自坐镇并州,而且对于防抗此类瘟疫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最终没有酿成大灾难。这一次司马懿显然是受到了袁绍的启发,但他却将目光瞄向了羌人闻之色变的鼠疫。
有首歌谣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