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作为,一切就要看机缘了。

    第三条道路,投靠其他州郡势力。这条道路十分考量择主之人的眼光。如今天下十三州,每州都有一两个势力存在,其中不乏见识卓越之辈,比如曹操、孙坚、司马防、袁绍等人;亦有庸庸碌碌之辈,比如刘岱、孔融、陶谦、刘表;还有目光短浅之辈,比如刘焉、袁术、公孙瓒、公孙康。不论投靠其中的哪一个主子,结果到最后还是称王称霸,或者只求自保,甚至到最后被人消灭。

    孔明如果投靠曹操、孙坚等人,会因为资历浅、去的晚而受到排挤,不一定得到重用;孔明如果投靠孔融、陶谦等人,早晚沦落到被人吞并的下场;孔明如果投靠刘焉、袁术等人,这样的主子压根就不会容得下能力太过卓越的下属,去了更憋屈。

    第四条道路,谁都不投靠,姑且等着。这么做的好处和坏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谁都不靠自然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可也错过了许多可以展示才华的重要机会。等到天下形势明朗之后,再去找人抱大腿,自然没有乱世之中表忠心让主子觉得受用。

    已经将各中利弊看得清楚明白地诸葛孔明,最终决定先四处走走看看,进行一次深入充分地“社会调研”,通过比较分析,最终决定自己的出路。

    在涉及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方面,诸葛亮给大家做了很好的表率。不盲从、不着急,货比三家、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第419章 刘景升不急封王() 
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是故得名。

    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所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的地位从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洛阳之下的一州首府,统辖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七郡之地,成为大汉正南方的一座雄城,也是荆楚之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不绝的汉水环绕,西边有凤凰山诸峰,据山临水,蔚为壮观,城下环以宽深的护城河,整个城市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可以媲美赵兴倾力打造的卧虎城。

    去年冬天那场声势浩大的讨赵军事行动,刘表迫于朝廷压力,派出了两万荆楚士卒,由麾下大将李严统领,一路北上,跋山涉水,可谓是辛苦万分。令刘表感到庆幸的是,十三路讨赵联军,就他和刘焉的部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去时多少人,回来还是多少人,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堵住了朝中各路势力的众口。

    刘表是正宗的皇亲,属于汉家皇室一族。年轻时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参加过太学生运动,与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被时人称为“八及。党禁解除后刘表受大将军何进推荐,接任被黄巾军杀害的荆州刺史王睿,后又被朝廷任命为荆州牧,镇南将军、成武侯,假节。

    刘表此人有些疑心病重,为人不喜高调张扬,灵帝去世之后,他让长子刘琦代替自己前往长安吊丧,就是怕被人控制。等到卢植要求各州出兵合围并州时,又哭穷喊弱,只肯出动两万老弱之兵,而将手下精锐尽皆藏于江陵与长沙一带。

    世人只道刘表是个学士,为人谦和儒雅、姿貌温伟,不过是虚有其表。实际上,这种评价是不公平的,刘表其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实干家!

    刘表控制荆州以后,对于属地的管理那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使得原本“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荆州,变成了千里沃野、士民殷富的大汉南方乐土。

    在对外问题上,刘表实际上采取的是拥兵自重的政策,尽量避免与其他势力发生大的冲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在文化上,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荆州政通人和,各方人才纷纷从各地迁往荆州,人数多达万记,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崔州平、石广元等青年才俊,还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

    年近五十的刘表,用了八年时间,在荆州恩威并重,招诱有方,肃清七郡,群民悦服。他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如今已是占据数千里地盘,麾下有带甲之士十万余,称雄荆楚一地,即使荆州以西的益州司马防、荆州以南的吴州孙坚,皆不敢小视于他。

    晋国封立之后,他手下有一些谋士暗中怂恿刘表也做好封王的准备,毕竟他也是汉室宗亲,如今又控制着不输于晋国的疆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既然朝廷能破例分封刘镕占据一州之地,刘表也不是没有机会。

    从事蔡瑁进言说道:“刘公如今威震荆楚,军民拥戴,论声名威望不输于并州赵兴,可请朝廷分封!”

    刘表有些不高兴地回答说:“晋国之立,乃携势逼迫朝廷所致。吾等皆为汉臣,岂可行此谋逆之事!”

    谋士蒯越又说:“刘公忠于汉室,吾等敬仰。然晋国立国已成,天下百姓皆知。公无谋逆之心,然麾下将士有封赏之望。”蒯越这话说的婉转,但也指出尽管刘表没有谋逆之心,但是晋国的例子放在那里,以后刘表麾下的将士自然会因为得不到更高的封赏而心生不满。

    刘表听后紧皱眉头,转头问从事马良:“季常如何看待此事?”

    马良答曰:“德珪、异度所言有理。如今天下形势不过风起云涌之前的暂时平静,此时公可安然自处。然一旦乱局再起之日,公当速做决断,不可犹豫不决。”

    刘表点点头,表示支持马良的看法。说实话,天下名流,又有哪个不想封王封侯?如今的他虽然贵为一州之主,但毕竟跟一国之王还是不能比,许多时候还要看朝廷的脸色。最为要命的是,这个州牧的职位并不是固定的,一旦他在朝中失势,还有被人取而代之的危险。

    马良分析的很透彻,如今天下太平,这时候跳出来让朝廷封王,那属于没事找抽型,正好让益州司马防和江东孙坚等人寻到攻打荆州的理由和借口。刘表虽然在军事上没有政治那么杰出,但也是个明白人,他心里很清楚大汉南方四州(益州、荆州、扬州、吴州),不过是貌合神离,相互之间都在提防和算计,只等着谁犯了错误,便来落井下石。

    目前看来晋国对于荆州的威胁还很有限,最危险的自然属冀州袁绍、凉州董卓和司隶地区。但是一旦赵兴按捺不住,兴兵讨伐某方势力,则天下安定的脆弱局面立即会被打破,到时候相互紧邻的势力就会乘势攻伐,抢占地盘,增加势力。到时候,如果刘表还不封王,那就很有可能让手下将士失望,结果造成军心民心不稳。

    经过与手下文武幕僚商议,刘表的应对策略是:继续不遗余力地治理州郡,严格操练步军和水师,大量修筑各类防御设施,派出士人和工匠前往晋国学艺,明面上交好赵兴,推动和鼓励南北通商,不断巩固和提高荆州的综合实力,坐等乱起之后,再做相应的调整和部署。

    如此看来,刘表手下也是有能人啊。这些措施和方略,每一条都很关键重要,而且把准了时局脉搏,丝毫不比曹操、袁绍等势力做出的分析判断低下,真可谓安身保命的良策。

    不急于封王的刘表,安坐襄阳城中,天天和名士们高谈阔论,让人继续误解他不过是个徒有虚表的人

第420章 庞统江东见陆绩() 
就在刘表与荆楚一地的社会名流们坐而论道,唾沫横飞的时候,自然不会在乎一位本地小伙子,正乘坐渡船顺流而下,准备投靠江东的孙坚。

    这位小伙子名叫庞统,字士元,是地道的襄阳人。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无人赏识。加之他的容貌普通,面皮微黑,与一表人才的刘表相比较,那简直就是土鸡跟凤凰相比较,所以不被荆楚当地的社会名流们所赏识和推荐,也就在情理之中。

    只有庞统的叔父庞德公十分看重他,认为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庞统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毫不在意世人的评价与看法,与诸葛亮、崔州平、孟公威、石韬等人求学于颍川名士司马徽座下,经常还与黄承彦、庞德公等人进行辩论。

    通过观察和考校,司马徽对于庞统也十分欣赏,称他是南阳一带首屈一指的人才,并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称两人一为“卧龙”、一为“凤雏”。“凤雏”的意思,就是凤的雏鸟,也就是小凤凰,寓意假以时日,庞统一定会高翔九天,清鸣云中。

    诸葛亮前段时日离开南阳之后,大孔明三岁的庞统也开始谋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庞统心里很清楚,什么“卧龙”、“凤雏”的雅号都是浮云,如果不能选择一个好主子投靠,不能再仕途上大展身手,就算自己有通天彻地的本事,最终也只会黄土一堆埋进坟墓。

    对于刘表此人,年轻气盛的诸葛亮和庞统都不怎么看好,总觉得此人有些虚里冒套,夸夸其谈。他们更欣赏像赵兴、曹操、孙坚这种文武兼备,锐气蓬勃的主公。

    实际上,这也是所有年轻人爱犯的毛病。不喜欢听上了年纪的人摆老资格、罗里吧嗦、动不动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训诫自己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刘表也是个喜欢看长相选人才的主,歪瓜裂枣在他帐下是没有出路的。

    那么,庞统为何不选择与孔明一起北游,货比三家之后再做抉择呢?因为古人的乡土观念很重,“故土难离”。与诸葛亮这位外来户不同,庞统作为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不愿意大老远跑到北面去出仕为官,而江东孙坚距离襄阳并不遥远,气候相似,加之孙坚此人颇有霸王之风,也算是个好靠山,所以庞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沿江而下,前往吴州求见于孙坚。

    一路顺风顺水,不几日庞统便到了吴州治所吴县(今苏州)。进得城后,籍籍无名的庞统这才发现自己无人举荐,就这么冒冒失失地去见孙坚,根本就是个笑话。于是他向城内的百姓打听,问城里可有什么名士,百姓纷纷答曰“陆绩、顾劭今在城内,乃江东才俊!”庞统按照百姓的指点,寻到陆绩府上,向门人递上名帖,等候主人的会见。

    说起陆绩这个人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他是汉末庐江太守陆康的儿子,跟陆逊是同族,这下大家就知道了。按辈分,陆逊该管陆绩叫叔叔。关于陆逊的故事,咱们后面慢慢聊,现在先说陆绩。

    陆绩,字公纪,吴县(苏州)人,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是个类似于蔡邕的人物。一般来说,能够注解易经的人,都是牛逼的近乎于神仙一样的人物,这陆绩在江东的名声就很大,许多士人都愿意前来与他交往,好增加自己的名气。

    历史上,陆绩曾在郁林郡(今广西桂平城西南)担任太守。当他任期满了返会吴县时,因为路上行程艰险难行,便只好从水路返回老家。起程的当天,有不少地方官员和两岸百姓,自发到江边码头送别陆绩。当官船开到铜鼓滩卵石大滩时,由于黔、郁两江汇流之地水势湍急,由于陆绩任职时从不收取贿赂财礼,随身没有带多少行李,而船上的行李也只是原来他上任时带来的,所以轻舟渡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