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斯 大林来说,要做一件事情,那必然是有现实意义的,理想和浪漫什么的统统都得靠边站。在对待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上,两个人的分歧之所以这么大,完全是因为斯 大林有着自己利益的考量。
斯 大林是个很有野心的人(托洛茨基也有,不过没有斯 大林那么情绪化和功利化),之前在为了争取自己政治利益的问题上,他跟托洛茨基、跟斯维尔德洛夫、甚至跟列宁都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他是碰了一些壁的,但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在当前,斯 大林指望打垮斯维尔德洛夫顺利的成为列宁唯一的接班人,已经不现实了。现实的情况是,他斯 大林才是落下风,才是有可能会被打垮的那个人。而且列宁也很明显的表示出了,对于内部过于激烈内讧的反感。他如果不赶紧悬崖勒马,后果堪忧。
这使得斯 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策略,不能继续内斗,那就只能外斗,而外斗的目标现在只有一个——只能是托洛茨基。他只有向导师大人表现出跟托洛茨基斗争的勇气,以及手段,才能重新恢复导师大人对他的信任。
于是,托洛茨基支持的,他就必须反对,而且还必须尖锐的反对,哪怕无理都得搅他三分,就算得不到什么好处,也得让导师大人看到他的立场和勇气。
所以,斯 大林此时此刻才会跟托洛茨基死磕,才会那么咄咄逼人。为了迎合导师大人是主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那就是斯 大林很敏感的觉察到了,中 央委员会对托洛茨基提议的警惕和反感。
大部分中 央委员都有着和斯 大林类似的朴素的阶 级感情,对于任何可能不利于本阶 级的建议,他们从内心深处会感到警惕和敌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屏蔽二元论的干扰的,哪怕是老革命也不行。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托洛茨基的提议确实是现实的、也是有建设性的。但同时。对于在座的中 央委员们来说,这也是离经叛道的。革命才刚刚成功,你小子就要把革命的武装力量拱手送给敌人,你丫的这是想干什么?是想颠覆我们的政 权吧!
哪怕是跟托洛茨基关系不错的人,哪怕是托洛茨基的政治盟友,对于老托所提出的这个建议,都是反感的,至于以前就跟他不对路的人。直接认为这货就是失心疯了。
有人说过,天才都是孤独的,而托洛茨基这样的政治天才,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也是孤独的。狭隘的阶 级感情蒙蔽了大部分中 央委员的眼睛,教条主 义的思维决定了他们很难去理解和赞同托洛茨基的提议。
从某种意义上说,托洛茨基是个善于为国家谋划,而不善于为自己谋划的人。也许他的建议对此时的布尔什维克和俄国是极大的有利的,但同时,这条建议也会让他站到风口浪尖,无缘无故的为他拉一大票仇恨。说不客气点。当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一种失败了。
简单分析一下。如果这条建议通过了,到时候不光是中 央委员会,对于绝大多数刚刚觉醒的工人而言,他们的利益和感情被伤害了。哪怕事实上托洛茨基是从维护大局出发,是为了保卫苏维埃俄国,但是刚刚觉醒的工人阶 级恐怕是想不了那么深,也不会去想那么深的。
在他们眼中,托洛茨基恐怕就是一个混蛋,这个混蛋竟然为资产阶 级说话,这还不得死死的记住他,一有时间就骂他。更有甚至,再由斯 大林这样的人添油加醋的给托洛茨基抹黑一点,一个卑鄙的恶棍形象就跃然于民众的脑中了。
同时,激烈反对托洛茨基的人,跟他唱反调打对台的那个人,哪怕他的出发点不完全是为了大局,哪怕他的提议会让无产阶 级蒙受巨大的损失。可是,在政 治上他却反而容易获得光辉的形象,容易被塑造成为英雄。
说真的,这种强烈的戏剧效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为你好的那个人挨骂了被批判了、被记恨了;对你使坏的那个人,反而收获了千恩万谢,这是何等的讽刺啊!
不过这样的事,在政治上确实屡见不鲜,指鹿为马、指黑为白,对于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来说,可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当然,这只是第一种可能,万一托洛茨基的意见没有通过呢?没有通过一样不会有托洛茨基的好果子吃!
对于斯 大林之流的腹黑男来说,托洛茨基提出这样的意见本身就值得批判,值得大批特批,他们完全可以向外宣布——看见没有,托洛茨基终于暴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这个家伙内心深处依然是向着资产阶 级的,他依然跟孟什维克的假社会主 义思想藕断丝连,值得警惕啊!
只要这样的声势被营造出来,哪怕暂时不会对托洛茨基造成太大的杀伤,而一旦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或者是到了落井下石打落水狗的时候。这条罪名一定会被翻出来的,而且一定不会有意外!至少斯 大林就非常擅长搞这种断章取义的把戏。
好在,在1918年的时间段里,还轮不到斯 大林当家作主,对于另一个革命导师列宁来说,托洛茨基的建议虽然有问题,但是也能够解决很多实际中将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志,列宁一向是宽容的,因为导师大人本人就不是一个特别讲究手段,而是更关注于结果的人。他最烦的就是那种引经据典夸夸其谈,似乎天上地下无所不通,而最后却连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干不好的嘴炮党。
托洛茨基建议中的问题,列宁自然能看得到,但是潜在的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收益相比,对列宁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只要能够对大局有利,为什么不支持呢?至于那些小问题,可以慢慢想办法克服和解决,关键的时刻先得解决主要矛盾不是。
从这一点上说,就能显示出列宁的伟大,有容乃大,从以后的事例看,斯 大林真是缺少这种容人的肚量。
而列宁则是完全不一样,从本质上说,他不喜欢托洛茨基,他跟托洛茨基之间的矛盾是始终存在,而且是十分尖锐的。可是列宁却能在去世之前,在自己的政 治遗嘱中为托洛茨基说好话,能够肯定托洛茨基为苏联所做出的贡献。
相反,看看斯 大林,他的容量太小,打垮了托洛茨基之后,将老托流放了之后,钢铁依然是耿耿于怀。哪怕后来托洛茨基流亡国外,只能在纸上写文章不不痛不痒的骂他几句,根本就不能给钢铁造成任何实质上的杀伤,可是钢铁却依然不肯放过他。
虽然没有证据能表明,除掉托洛茨基是出于斯 大林的直接授意,但是要说斯 大林完全不知情,恐怕也没人会天真的相信吧!(。。)
ps: 再一次鞠躬感谢秒杀土豆同志!<;/dd>;
218 新的焦点问题()
列宁对于托洛茨基的建议,态度和斯 大林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列宁从来就不会狭隘的看待任何一个问题,所以他阻止了两人继续争吵,并饶有兴趣的向托洛茨基问道:
“托洛茨基同志,关于这个问题,您有更具体的细节和执行方法吗?比如,如何将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中的反 革命份子甄别出来,比如怎么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您可以详细的谈一谈吗?”
列宁的表态让托洛茨基松了口气,实话实说,托洛茨基很清楚他的建议是具有相当危险性的,这个把柄一旦被政敌抓住,可以整得他鸡毛鸭血,甚至丢掉政治生命都不是开玩笑的。
托洛茨基可不是傻瓜,没有一定的准备,他怎么可能贸然的提出这个建议呢?当然,他所谓的准备在政治上是具有相当冒险性的,因为他全部的准备都寄托在列宁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上。
是不是有些惊奇,势同水火的列宁和托洛茨基之间怎么可能存在什么理解和支持。怎么看他们两位都巴不得对方出门被车撞死,喝水被水呛死才好。至少按照一般的理解,这两个人都是巴不得看对方笑话的。
实际上呢?实际上列宁和托洛茨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甚至有些难以形容。他们确实是政敌和对手,不客气的说,这两位的某些思想和主 义都是天然对立的。
像这样的两个人能尿到一个壶里去吗?还真能,别不信!
因为托洛茨基很清楚一点。列宁和他有着共同的敌人。在那个最大的敌人没有倒下去之前。只要他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列宁是绝对不会他痛下杀手的。
不光是如此,托洛茨基还知道,列宁跟他一样,都是渴望做一番事业的。虽然他们之间做这番事业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不尽相同,但是根本目标也是一致的。列宁和他都清楚,对方绝对不会背离这个理想,在这种情况。又有共同的敌人,怎么会不携手并进呢?
托洛茨基非常清楚,只要列宁认可他的出发点,只要列宁认为他的方法和策略是又有利于解决当前棘手的实际问题,那么列宁就会同意他的建议。相反的,如果提出相关建议的是列宁,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予以支持。
不得不说,托洛茨基和列宁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这两人也是可以亲密合作的伙伴。在历史上。在布尔什维克最艰难的那段岁月,正是他们携手并进。才打开局面开天辟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像托洛茨基和列宁这样的伙伴加对手,似乎能更好的互相补充。不用于一般的朋友和合作者,这两人都不会因为面子的关系,放纵对方的错误。相反,只要对方犯了任何一点儿错误,都有可能被另外一方大加鞭策。
无形中的紧迫感逼迫着这两个人尽量的少犯错误,尽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机会和把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配合方式才是完美的。
列宁一面仔细的聆听着托洛茨基就他的建议作出的具体解释,一面不放过任何机会挖掘这项建议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在两位导师热烈的“交锋”当中,托洛茨基的建议被迅速补充完善,虽说不可能是尽善尽美,但也规避了相当多的问题。
而在此期间,其他的中 央委员只能傻傻的看着两位导师大人的表演,哪怕是斯维尔德洛夫和捷尔任斯基这样的政 治局委员,也仅仅是能插得上嘴而已。
什么,你问斯 大林在做什么?这货一贯是开会发言不积极的,沉默是金就是他的最佳代号。更何况,对于托洛茨基的建议,钢铁不管是从政治需求出发,还是内心出发都是不赞同的。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的讨论越热烈,越完善这个建议,钢铁的心里就更加的不是滋味。
会议刚刚进行到中途,斯 大林已经脱离了会议,一个人躲在斯莫尔尼宫偏僻的角落里闷闷的抽烟斗去了。这也就是他现在唯一能够采取的对抗或者说反对策略了。
是的,从列宁开始询问建议中的具体事项开始,斯 大林就知道,导师大人不会站在他那边,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他有点愤怒和灰心,甚至有点觉得导师大人这是离经背道是背叛了无产阶 级。
不过导师大人的行为具体是不是有罪,由不得他说了算。他还不是后世那个金口玉言的大独裁者,现在他只是列宁的小跟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