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艾森豪威尔这个总统所要做的就是维护好大资本家的利益,而对于战后极度膨胀的美国大资本家来说,最大利益就是广泛的在全球争夺廉价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这就意味着扩张。
对外拓展势力范围就成为了艾森豪威尔的首要任务,而一个扩张的美国好打交道吗?对苏联来说肯定是不好打交道的,这意味着苏联将要面临更多的外部压力。尤其是要注意丘吉尔也被重新请进了唐宁街10号,这只老狐狸怎么可能放过狐假虎威的机会。
李晓峰相信不久之后,美国和英国就会初步结合起来,将组建一个邪恶的轴心来打击苏联。
应该说李晓峰的猜测完全正确,因为就在艾森豪威尔当选之后,丘吉尔马上就开启了新一轮的华盛顿之旅,两位在二战中合作过的老朋友是言谈甚欢,谈笑之间就初步定下了未来英美关系的基调。
当然这个调子是很陈旧的,无非是特殊伙伴关系那一套呗,不过这次的特殊伙伴关系跟之前有了些许不同。之前罗斯福时代的特殊伙伴关系中英美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而艾森豪威尔时代的英美特殊伙伴关系美国已经变成了领导者,而英国则沦为了追随者。
实话实说,丘吉尔本人自然是不喜欢这种关系的,但是丘吉尔是个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时候只能忍只能装孙子,现在的大英帝国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已经是扎扎实实的破落户,再徜徉在昔日的荣光中真心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丘吉尔是非常现实的,如果认美国做大哥能给奄奄一息的帝国带来好处,为什么不呢?所以他是力排众议通过了相关决议,根据英美之间达成的协议,英国将一系列海外权力渡让给美国,换取美国新一轮的经济援助。今后英国将在国际事务中从分尊重美国的领导,协助美国继续维护大英帝国用了数百年打造出的这个体系。
总而言之,丘吉尔的策略就是收缩和退让,反正随着战后的经济紧张,英国已经无法维持当年大英帝国的全球利益存在,与其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地盘被美苏用各种方式侵吞,不如主动一点送给美国当人情,换取美国在其他利益问题上的让步。
比如丘吉尔获得了更优惠的经济援助,数额高达三十亿美元,这就给了财政濒临崩溃的帝国缓了一口气。比如美国人同意了英国继续维持在非洲的殖民利益存在,这多少算是给了一块遮羞布。
最主要的是丘吉尔保住了之前维护了三个世纪的那个体系,只要这个体系还在,大英帝国就还能玩下去。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敢说未来大英帝国就没有中兴的机会了?
丘吉尔自认为自己是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一代明相,挽大厦之将倾,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只不过李晓峰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英国人虽然吊住了一口气,但是并没有什么东山再起的机会了,重新定义了英美关系之后,英国仅仅是美国的从属者,未来在国际利益分配中,绝对是美国拿大头英国拿小头,没有足够的利益收益英国怎么重新壮大?
说白了,按照英美的新关系,英国这辈子都只能是美国的从属者,想要反超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能有有同志又要不同意了,说如果美国倒下了,英国不就可以再次出头了?问题是要想一想,能让美国倒下的只有苏联,苏联干倒了美国轮得到英国出头。更何况按照新的英美特殊友谊关系,英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可以捆绑得很紧,可以说是一荣皆荣一损俱损,美国完蛋了英国想要独善其身,你就说笑话吧!
这么说吧,丘吉尔所做的不是什么扶大厦之将倾,而是给大英帝国这幢破房子重新裱糊了一遍,看上去是焕然一新了,但是实质依然是那幢破房子。这些裱糊的部位经过了一些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就会脱落,就会暴露出破房子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一项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而已。
看似丘吉尔的所作所为为英国争取了时间,但实质上不过是苟延馋喘,不改变破房子本身,再怎么粉饰也改变不了房子越来越破旧的本质。只要时间一到,这幢房子就会轰然倒塌。而李晓峰需要做的就是加速这幢破房子老化的过程而已……。
680()
readx; 英国和美国正式达成一致结成攻守联盟,对苏联来说压力就比较大了。因为从实力上说,英国和美国相加几乎占据了世界一大半的工业和经济能力,如果在算上同是北约国家的法国,那英美法的这个联盟体系几乎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在看看苏联这边的盟友,几乎就是一群穷兄苦弟,带着这一群苦哈哈怎么跟英美法等高富帅斗呢?
反正从实力上说,差距确实很大,如果苏联任由这个围剿自己的联盟出现了,那确实是比较危险的。只不过李晓峰怎么会束手待毙呢?在国际社会合纵连横是必然的套路,不按这个套路来,真心是只有死路一条。
李晓峰不想作死,所以在英美不断走近的时候,他也开始了提前布置,拆散英美之间的联盟关系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所以在这方面李晓峰就没有白费力气了。但是在北约集团中不止有英美,还有一个看上去不是那么重要的法国。
说起来法国也是奇葩,二战末期同苏联的走得比较近,一度是狠狠地坑了英美,但是随着经济不景气和戴高乐的下台,情况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开始抛弃苏联投入了美国的怀抱。这让战后初期苏联和法国之间的很多协议都无疾而终,让李晓峰的大部分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不过李晓峰当时并没有太着急,因为他太了解法国人了,往好了说法国人很浪漫,办事情比较情绪化,但是往坏了说法国人就比较浪了。尤其是战后这一段时间,因为二战赢得比较窝囊,所以法国人的民族情绪比较激动,凡事只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那就等着看好戏吧!
看什么好戏呢?自然是美国人的好戏,之前有说过美国援助法国的根本目的不是帮助法国重新崛起,而是想控制法国。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其实就是为了控制欧洲。法国第四共和国是全面接受了美国的所谓援助,法国付出了一定代价获得了救命的钱。
按道理说这是可以接受,但是法国骄傲的老百姓却不这么看,从后来的民意调查就能看出,法国
681()
从1945年开始,李晓峰就在暗中支持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做得是相当的隐蔽和巧妙,大量的二战剩余武器被输入了这些地区,甚至李晓峰还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在美国雇佣二战老兵充当军事顾问去训练北非三国的民族起义者。
这项工作是进行得如此成功,以至于第四共和国根本就没有现苏联在该地区活动的影子,他们顶多也只抓到了一些美国二战老兵,这些老兵还都是从美国合法入境,让法国人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能在口头上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
只不过美国人也不太理睬,一方面是法国人的抗议太软弱了,有时候连嘴炮都算不上。其次是,这些前往北非的老兵都是本国的佣兵公司以合法的名义运作前往北非的,从法律上说是无可指责的。而且负责这项事务的某仙人的老情人安娜做得很巧妙,这些佣兵公司背后至少都站着几个国会议员,拿了大笔政治献金的议员们自然要帮公司排忧解难不是。
总而言之,法国人很头疼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以至于到了195o年,安娜的佣兵公司干脆不输出军事顾问,直接输出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了。这帮老兵大部分都是参加过二战北非或者法国战斗的经验丰富的老鸟,他们的战斗力可比那些乌合之众一般的起义者强了不知道多少。
反正法国人是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一年多的战斗下来,虽然打死了不少起义者,但是法**队也是损兵折将,伤亡高达两万以上。对于法国来说,打殖民地都伤亡过万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耻辱了,国内顿时又开了锅,国民议会一番大吵大闹之后,内阁又一次倒台,用第四共和国最常见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不过换内阁是治标不治本,上一批内阁背黑锅下台了,但是北非三国的起义还在继续,究竟是打还是和,新一届内阁又不给个准信,一会儿何谈一会儿继续开打,反正是没个准数一直打打停停折腾到了1952年,这期间法军的伤亡是逐日递增,军费开支更是水涨船高,而民众和军队的不满也是与日递增。
这时候法国民众对第四共和国真心是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登高一呼的人。而这个人其实一直都在,戴高乐站了出来!
戴高乐跟军方的关系不错,毕竟现在的这支法**队跟他又千丝万缕的关系,军方迫切的希望这位前自由法国领导人站出来收拾局面。所以在新一次法军在阿尔及利亚遭受重创之后内阁再次倒台之极,戴高乐出面组阁了。
经过这几年的磨砺和摔打,戴高乐比二战时更加的成熟了,此时的他可以说是一个老练的政客了,理想主义的那一套已经被他完全抛弃,他是一切面向现实。
上台之初,戴高乐向军方承诺,一定会加大投入狠狠地打击殖民地的分离份子。这让被之前内阁犹豫不决的殖民地政策气坏了军方十分满意,对于戴高乐提出的修改宪法的提议他们是欣然同意。
与此同时,戴高乐又不断地对民众表演说,他猛烈的攻击第四共和国的政体,说想要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让总统掌控一切,让总统确保内阁真正的去“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尸位素餐混日子搞什么狗屁的无为。
此外为了迎合民众和军方,他强硬的表示一定要重新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让法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北约的奴隶。甚至他还暗示法国有可能退出北约,在一次民间的访谈中他说道:“二战结束时,我们同苏联达成了一系列的和平协定,将德国变成了非军事区,确保苏联不将法国视为敌人,这是重要的政治成果。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很快就被那些期望讨好美国换取所谓经济援助的政客破坏得一干二净,他们撕毁了协议,无视苏联可能的报复一边倒的投入了美国的怀抱……这有什么好处?原本法国可以置身事外,而现在苏联的数百枚核弹正在瞄准法国,法国变成了分担美国核压力的炮灰!!”
不要以为戴高乐这是改弦更张准备倒向苏联了,千万不要这么天真政客的话尤其是政客面向大众说的话,十有**都是不能当真的。刚才那些也不例外,因为很快戴高乐就在私下会见英国和美国大使时表示:“法国重视同英美等传统盟友展关系,双方关系的不断深入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法国不可能倒向苏联,更不可能变成苏联那样的**毒菜国家。法国始终是崇尚自由的!法国将坚定不移的留在自由世界里。”
是不是很矛盾?其实一点儿也不矛盾,戴高乐所信仰的理念始终是维护法国的独立和自主,这种独立和自主要求法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一种特别的态度,偏向所谓的自由世界,利用自由世界成熟的经济体制为法国谋取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同自由世界的敌人展关系,不要让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