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1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图哈切夫斯基依然嘴硬:“虽然暂时br…271n和br…271p没有大量生产,但也是能小规模供应近卫部队的。”

    其实这依然是谎话,因为能供应少部分近卫部队使用的依然是性能更差的br…271p,而不是亮瞎狗眼的br…271n。图哈切夫斯基又在偷换概念了。

    不过这依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李晓峰一句话就给他堵了回去,只见某仙人耸了耸肩,轻蔑道:“问题是,我提供给d…5使用的新式弹药已经在北方工业全面量产,从今年10月份开始,不要说提供给近卫部队使用,完全可以供应所有装备了d…5系列火炮的装甲兵和炮兵使用!”

    图哈切夫斯基说不出话来了,因为某仙人这个脸打得太狠了,他已经完全无言了。不过某仙人的打脸这才刚刚开始,因为很快他又补充道:“而且北方工业承诺,此种新式弹药价格比br…271系列穿甲弹便宜得多,我们完全是用得起的!”

    这句话才挠到了众多元帅和将军的痒处,他们当然希望获得更强大的穿甲弹,但是基于红军装甲兵和反坦克炮兵的规模,哪怕这种新式穿甲弹性能再好但是不能足够廉价的话,红军也是用不起的。比如碳化钨弹芯的穿甲弹,以苏联现有的钨资源储备,就不光是用不起的问题了。

    而现在,李晓峰却告诉他们,这种新式弹药足够廉价,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一瞬间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了d…5那边,至于zis…2,让这门造价高又费时费力的牙签炮见鬼去吧。

    那么某仙人究竟是用什么办法赢得了这场竞赛了,说实话,连图哈切夫斯基都想知道。

    李晓峰卖了足够的关子之后,笑吟吟地说道:“其实很简单,这种新式弹药其实是一种破甲弹……”

    此言一出,众多的将帅们都震惊了,因为,啧,这么说吧,他们其实对破甲弹的印象真的不太好……。

    ps:  新年快乐!

    鞠躬感谢守护星座的人、去死团团员、进入黑夜漫长的旅程、改╄改、骑王、尤文图斯、醉酒无枫、南方流浪者、风飘影动、xxxxxxjj、胡德海军上将、不甩你、冰山上的骇客和南方流浪者同志!

327 坦克炮之争(4)() 
众位元帅和将军们为啥对破甲弹印象不太好呢?其实这还得从某仙人说起。在二战爆发前,李晓峰大力提倡发展破甲弹,使这种利用门罗效应的反装甲弹药发展神速,其亮瞎狗眼一般的破甲数据也让军事家们为之振奋,一度甚至出现了坦克无用论之类的论调。

    如果不是李晓峰竭力为坦克和装甲兵站台,如果不是图哈切夫斯基利用手中的权力推行大纵深作战理论,恐怕在这个时空苏联的坦克发展将遭受重创。

    这么说吧,那时苏联的军事家和军事技术专家纷纷对破甲弹大唱赞歌,而支持发展高膛压长身管火炮的穿甲弹支持者是有点不得志的意思。

    但是,在西班牙内战中,大量装备破甲弹的红军坦克和反坦克炮的表现其实并不好看,比如37毫米和45毫米破甲弹以当时的破甲理论而言,理论能上击穿70毫米到90毫米装甲板,在靶场上实弹测试也能击穿60毫米到80毫米不等的装甲板。可到了实战中,其破甲威力简直低的可怜,大体上只能击穿10到2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板。

    为啥理论到实际,靶场到实战中的数据天差地别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理论数据都是理想条件下的理想状态中得出的数字。比如靶场测试破甲弹的威力是怎么做的?

    其实并不是实弹射击,而是将破甲弹以固定的最理想的状态放置在靶板前引爆,这也就是所谓的静破甲值。而在实战中,线膛炮发射的破甲弹处于高速旋转中(数万转到十万转)。离心力将射流大大的分散了。自然的动破甲值就惨不忍睹了。

    这也是二战爆发前。李晓峰为什么特别要发展100中等膛压滑膛炮的重要原因。一开始这门炮就是为破甲弹准备的,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破甲弹的威力。

    当然,这门炮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比如理论上100毫米口径破甲弹最大静破甲能力大概在500到700毫米之间(看药罩材料和锥度),如果用线膛炮发射,动破甲能力大概也就是100毫米上下,而用滑膛炮发射,动破甲能力有多少?大概在200毫米到300毫米之间。这就是差不多三倍的差距了!

    这么说吧。以当前t…54装备的那门100毫米滑膛炮而言,就算是碰上了德国的e…100也能轻易将其击穿。甚至在卫国战争的战场上,经常出现,t…54将对手打对穿的情况。

    似乎这很好啊!是的,红军装甲兵对100毫米中等膛压滑膛炮发射破甲弹的威力十分满意,但是对这门炮的精度极其不满意!因为膛压比较低,该炮有效射程很有限,基本上只能攻击750米以内的目标,超出这个距离,精度就惨不忍睹。不光是发射破甲弹精度难看。发射榴弹也一样难看,作为支援步兵突破专用的重型坦克。用榴弹打工事可是必备技能。问题是,这项必备技能100毫米中等膛压滑膛炮实在是没练好。

    所以装甲兵其实对此是相当有意见的,在t…54的改进中,重点项目就是这门炮。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装甲兵就责成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总设计彼特罗夫基于b34舰炮发展一门100毫米高膛压线膛炮(也就是d…10系列)。

    如果不是战争突然爆发,以及d…10系列所使用的穿甲弹面临技术难题(废品率太高),装甲兵是准备用d…10t换掉所有t…54上的100毫米中等膛压滑膛炮的。

    所以此时,一听说d…5t使用的是破甲弹,众位元帅和将军立刻就凉了半截腰,因为他们实在受够了看上去很好的破甲弹。

    “这是全新的破甲弹,”李晓峰却一点儿都不着急,慢悠悠的解释道:“为了解决现有破甲弹动破甲能力不足的问题,北方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现在你们看到的这种nvk…150系列破甲弹就是最新的技术成果。其1000米以内的精度不会比穿甲弹有显著区别,而且能够击穿15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而刚才大家应该都已经看到了这种新式破甲弹的效果,它远远优于造价高、生产困难而且需要碳化钨的br…271n穿甲弹。”

    这一番解释让将帅们放心了不少,但是图哈切夫斯基怎么肯轻易认输,他攻击道:“这仅仅是你说的而已!”

    李晓峰无语的指了指靶板,意思很明确,刚才的三轮射击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过图哈切夫斯基依然不肯认输:“这依然说明不了什么,谁能保证这不是你特别挑选出来的最好的弹药,没有经过国家靶场的大量实弹测试……”

    他还没说完,李晓峰就打断了:“那么br…271n又经过了国家靶场的测试?对不起,现在其还是实验室里的产品,连走上生产线的资格都没有。而nvk…150已经可以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至于国家靶场的测试,随时都可以开始!”

    将帅们满意的点点头,对他们来说,最先进最好的但是却摸不着的弹药毫无意义,他们需要货架产品,需要那种很快就能够大量装备部队的产品。而在这一点上nvk…150无疑拥有巨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连带着让d…5系列也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如果d…5系列打坦克没有问题,而多用途能力又远远优于zis…2,那选择谁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那李晓峰究竟是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一点的呢?或者说他用什么办法解决线膛炮发射破甲弹动破甲能力不足的问题呢?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没办法解决。是的,一点儿都不开玩笑,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办法根本解决的问题。因为线膛炮因为天生的原因。它就不适合发射破甲弹。

    高速的旋转必然会分散射流。必然会影响破甲能力。除非是让炮弹不再旋转,这个问题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是,这对于线膛炮来说,可能吗?

    完全是不可能的,几十年来无数的专家都在帮线膛炮想办法,最后也仅仅是优化了线膛炮发射破甲弹的能力。最有名的一个是法国的g型破甲弹,另一个就是牛牛发明的滑动弹带技术。其中前者号称能将破甲弹的旋转从数万转降低到20转,而后者也宣布能将破甲弹转

    速降低大半。

    究竟有没有那么好呢?用了才知道。犹太人在六十年代引进了高卢鸡的…105…57式105毫米线膛炮和专属的g型破甲弹。请注意,这可是高卢鸡费尽心血专门制造的发射破甲弹的“神器”,该炮因为膛压低,实际上基本不能发射动能穿甲弹的,号称在最大有效射程700米上能破甲360毫米(垂直)。

    那么实战结果呢?实战中犹太人发现,g型破甲弹理论上的那个最低20转的速度基本不可能实现,破甲弹的旋转速度依然高达数千转以上,而结果就是理论上的那个360的破甲数值根本没办法实现。别说对付装甲更厚的t…62,就是打t…54都相当的费劲。所以,犹太人很快就淘汰了华而不实而且造价奇高的g型破甲弹。将其和那门…105…57一起扔进了垃圾堆。

    至于牛牛发明的滑动弹带,不得不说。这个确实比法国人的思路简单,实现起来容易而且造价低廉。但是这依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了滑动弹带技术的破甲弹,发射后的转速依然高达上万转,其动破甲威力实际上只有静破甲弹威力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这依然仅仅是看上去很好。

    那么李晓峰是怎么提高nvk…150破甲弹的威力呢?他分成了几个步骤,第一步,就是将老旧的机械引信改进为压电引信。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进呢?破甲弹虽然有很高的理论破价值,但这需要破甲弹的金属射流达到一个最佳距离引爆(也就是最佳炸高),只有在这个距离上才能得到截面积最小、密度最大的金属射流。如果起爆过晚,金属射流还未达到最密集的程度就打在打在装甲板上,自然威力大减;而起爆过早,金属射流效能又大大降低,很容易断裂。

    这就对引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在最佳炸高时引爆,精准的一触即发。可二战期间,破甲弹采用的大部分是传统的机械引信,根本控制不了炸高,所以破甲威力就很不理想。

    而压电引信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压电引信就是在弹体头部装一块压电陶瓷,这种陶瓷能在足够力度的撞击下产生近万伏的脉冲电流,用该电流引爆电雷管。它既有足够的反应速度(电流的速度就不用说了吧),又有比较高的安全阀值,保证没有足够的撞击力度就不会引爆。

    说到这,同志们也该明白美帝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给装甲车焊接那么多“鸟笼子”和“防盗网”是做什么用的了吧?其实其用处很简单,就是对付压电引信的。

    装备压电引信的火箭弹撞上了“鸟笼”和“防盗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铁条卡住,被卡住之后,自然引信就不可能工作也就不会引爆破甲弹。第二种情况是撞上铁条爆炸,前面说了,破甲弹的射流对炸高是很敏感的,一般“铁笼子”跟主装甲是有一段距离的,没有了最佳炸高,射流对主装甲的侵蚀自然是大打折扣。

    改进引信只是第一招,第二招就是滑动弹带了,诚然滑动弹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确实可以优化。可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