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睐。至于“唯晋”那就更简单,孔祥熙是山西人,所以专门提拔老乡。
为此这货还自圆其说呢:“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而英国最会理财的就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这就是他们金融理财方面天才的证据,应该大量起用山西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孔某人的笑话还不止这些。1943年,时任行政院长副院长的孔祥熙在重庆嘉陵宾馆举办了一个名为推行“节约储金运动”的记者招待会。进茶点时,他特意站起来致辞说:“今天讲节约储金,所以准备的茶点也很节约,只有一块维他饼和一杯红茶。但必须向各位说明,这种维他饼是用最富营养的大豆做成的。当年我在美国遇到汽车大王福特先生时,他曾告诉我,中国的大豆含有维他命abc等多种营养成分。总之,各位吃了维他饼,不但实行节约,而且有益于养生之道。”
对于这个二货的发言,当时就有人看不惯,一个女记者当场发问:“这几年前方军队浴血奋战,后方百姓节衣缩食,都是为了争取对日抗战的胜利。孔副院长,您可以看一看,在座的新闻界同业都面有菜色,唯您心宽体胖面色红润,深得养身之道。可否请您谈一谈您的养生之道?”
孔祥熙闻言是身为窘迫,只得支吾其词然后匆匆宣布散会。
而这就是国民党的大员在抗战中的表现,你说说怎么不遭人怨恨,怎么不被人唾弃。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孔祥熙为代表的这一批大员用“唯贤”、“唯晋”的方式提拔起来的下级,能是什么样子?
而这也让李晓峰奇怪了。既然东方姐妹不是为刮民党说好话来的,那撒谎将他骗来是为了什么呢?这对姐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道:“老公,能不能请您救一救张荫麟先生?”
张荫麟?这是who?
反正李晓峰这个土生土长的华夏人是没听说过这位兄台的。所以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对姐妹花背着他找了个小白脸,而现在小白脸似乎快不行了,这才找他这个正牌老公前来救急。
“说,这个小白脸在哪里?老子今天就弄死他!”
看着恶狠狠火冒三丈的李晓峰,东方姐妹是又好气有感动,这至少说明某人还是在乎她们姐妹的。
顿时东方瑛瑶就笑骂道:“什么小白脸,张先生有夫人了好不好!”
没想到这话让李晓峰更加恼火了,尼玛。有妇之夫也敢跟他抢女人,真心是忍无可忍!
“你误会了!”东方瑛霞跺了跺脚,解释道:“张先生是史学大家,是我和瑛瑶的老师,我们跟他没有其他关系!而且张先生乃是性情中人,他早已有了所爱的人,怎么可能跟我们不清不楚……”
这番解释让李晓峰高兴不到哪去,尤其是最后那句不清不楚,他怎么觉得东方瑛霞是意有所指呢?不过没戴绿帽子还是让他舒坦不少,然后就开始细细的追问起张荫麟的生平了。
张大师是治史的。一般来说搞史学研究的人多少会给人一种书呆子的印象,这种必然是木讷的毫无情趣的。但是张先生却不一般,他的感情异常的充沛、丰富和敏感。他和伦慧珠(张荫麟曾经是伦慧珠的家庭教师)、容琬之间爱情纠葛不说有多狗血。但也是颇多唏嘘的。
当然,这两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最后的结局自然是悲剧,张荫麟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柏拉图式的婚外情曝光后,因为容琬还是他亦兄亦友的好友容庚的女儿),所以干脆辞去了西南联大教授的职务,去遵义的浙江大学任教来惩罚自己,最后孤孤单单的病死遵义。伦慧珠与其离婚后则带着女儿返回广东,而容琬则嫁给了表兄。
李晓峰对大师的爱情生活没有多少兴趣,他又不八卦。至于对张先生的研究成果,他更是兴趣缺缺。他始终认为那个年代的中国需要的不是国学和史学,而是扎扎实实的现代科学。前两者很难救国救民,而后者才有实际的价值。
但是谁让东方姐妹很敬佩这位老师呢?获知这位先生在遵义的生活很不如意,还患上了肾病之后,东方姐妹就急了。赶紧的为老师遍请名医,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张先生的病情依然是逐渐加重。无奈之下,这对姐妹只好找到了莫瑞根,希望这位很有些奇奇怪怪能力的姐姐帮着想办法。
莫瑞根有办法吗?答案是没有,她的能力还差点,做不到起死回生,对付那些顽固的慢性病基本没什么效果。那时候东方姐妹急坏了,还是莫瑞根给她们出了个主义:“对这个病,我是没什么办法,但是我师父一定有办法!”
于是乎这才有了之前的那一幕,李晓峰被傻乎乎的骗到了昆明,就是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说实话,得知了事情的始末之后,他也是哭笑不得——尼玛,感情老子这个仙人出场费也太低了吧。
不过既然已经来了,他自然不能让东方姐妹失望,不就是救一个痴情的“文艺青年”吗?简单!
对李晓峰来说这一趟是很简单,但是对李尔文来说,这一趟完全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她不明白某仙人跑到昆明来干啥?更不明白为什么又要跑到另一个更落后的中国小城遵义去见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青年教书匠。
一开始,李尔文还以为这个教书匠是kgb在中国的高级间谍,花了相当的功夫去追查张荫麟的底细,可结果却是让她大失所望,这个人不过是个历史学家,跟间谍、跟kgb八竿子关系都没有。
那时候莫瑞根真心是不明白李晓峰这是抽什么疯,大老远的跑了半个地球就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无足轻重的学者?这是什么样的精神?难不成某人真心是活雷锋和国际主义战士?
更让莫瑞根无语的还在后面,匆匆的悬壶济世之后,某人又急急忙忙的赶赴了香港,从他着急忙慌的状态看,似乎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会面。
不过可惜的是,抵达了香港之后,莫瑞根就失去了李晓峰的踪迹,某仙人就像阳光下的雾气一样凭空消散了。而就在李尔文准备掘地三尺将某仙人找出来的时候,她被麻烦缠上了……
ps:这一章算是答谢legostarwar同志,你所喜爱的张先生得救了(笑)。
鞠躬感谢沈山山、玄元极圣天帝、89卅、曾鄫、光辉的宪章、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
265 转移视线()
盯上李尔文的自然是军情六处了,在港岛这块英国的殖民地,军情六处的势力还是比较大的,在李尔文抵达港岛不久,他们就发现了这位传奇女间谍的踪迹。
“可以确定是李尔文吗?”军情六处港岛站负责人艾伯特问道。
“不是特别确定,但是此人的嫌疑很大。我们初步判定她是女性,但您看到了,她化妆成了男子。根据上级的情报,李尔文很善于这样伪装自己,所以我判断她就是李尔文的可能性在八成以上!”
艾伯特点点头,八成的可能性已经很高了,再说这里是港岛,就算抓错了人,又怎么样?所以他很快就命令道:“立刻集合全部人手,一定要活捉李尔文!”
为什么艾伯特如此重视李尔文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上头已经下达了死命令,一定要擒获李尔文,第二个原因就是他跟李尔文可是有旧怨的。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军情六处的情报工作重点是苏联,苏联情报站属于重中之重。
当时李尔文是苏联站的负责人,而他艾伯特则是副手。英国传统男士的所谓绅士风度也就是说着好听而已,实际上在工作中,没有哪个英国绅士愿意给女流之辈打下手。
艾伯特同样也不乐意,当时他可是跟李尔文斗得很厉害,简直就是水火不容的那种。一番撕逼大战之后,李尔文坐稳了苏联站站长的位置,而雄心勃勃的艾伯特却被挤走了,只能到港岛这个情报工作的荒漠开展工作。
这一次李尔文好死不死的闯进了他的地头,以艾伯特睚眦必报的脾气,自然要好好的招待这位老上司了。所以他不顾一切的抽调走了军情六处港岛站的所有的力量,结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准备将李尔文一网打尽。
对这一切李尔文还一无所知,有时候她就是太过于自信,过于轻视对手了。她也知道港岛是大英帝国的地头。在这里活动务必多加小心,但是她却看不起艾伯特,很鄙视这个家伙的能力,自然而然警惕性就很低了。
“鱼已经上钩了吗?”李晓峰好整以暇的问道。
在他身后独眼彼得毕恭毕敬地回答道:“我已经将李尔文的行踪泄露给军情六处了。那帮蠢货只要不是猪头,应该能一举将那个女人擒获的。”
李晓峰微微一笑,是的,他早就知道李尔文坠在他屁股后面,而且就是他故意要让李尔文跟上来的。接下来的这场大戏里,没有李尔文的配合还真不行。
“让你的人做好准备,给军情六处找点麻烦,不要让他们轻易的抓住李尔文。”
独眼彼得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不过他也不会傻乎乎的却追问,这些年来,他对自己的这位主人是又敬又怕。他已经养成了不问为什么执行命令的好习惯。
可怜的李尔文,可怜的军情六处,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开始就没能翻出某仙人的五指山,在某人的掌控中。他们只能按照某人制定好的剧本一幕一幕的往下演了!
李尔文很小心,抵达港岛之后,她已经换装了两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时有时无的危机感总是萦绕在她心头。但她又找不到这股危机感的源头,这种滋味让她渐渐开始烦躁起来。
她小心翼翼的返回了藏身处,仔细检查了出门时留下的各种记号,直到确定一切都完好如初时,才闪身进入了门内。不过进门之后,女间谍顿时觉得汗毛都竖了起来。原因很简单。离开时还空无一物的桌面上,此时摆着一个白色的信封。
李尔文百分之百的可以肯定,她离开的时候绝对没有这个信封,而现在这个信封却摆在这里。只能说明一种可能——她的行踪已经暴露了!
二话不说,李尔文捡起信封扭头就走,真心是一点儿拖泥带水的意思都没有。她太清楚了,不管是谁找到了她,很快就会上门缉捕,留在原地越久就越危险。
李尔文的感觉是正确的。在她离开房间不到十分钟,艾伯特带着军情六处的众多好手就冲了进去。而这一切就被又换了一副装扮正在附近观察的李尔文看得真真的。
“艾伯特,军情六处港岛站!”
李尔文念叨了一声,然后叫了一辆黄包车,施施然的离开了现场。现在,她找到了第一个对手,虽然之前她就明了M绝对不会允许她私自行动,但还是抱有一线侥幸,也许M没有那么绝情呢?
但现实告诉她,军情六处永远都是军情六处,只讲利益不讲感情,对军情六处来说,所有的谍报人员都不是必不可缺的,在足够的利益面前都可以放弃。更何况李尔文很清楚,她从来都不被那些老爷欣赏,他们早就想做掉她了。
不过李尔文并没有把艾伯特和他的人马放在眼里,在俄国工作的时候,他就认为艾伯特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