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1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如果米罗诺夫缠不住马赫诺,或者马赫诺自己跑到基辅来找麻烦。那他就不进攻基辅了,而是掉过头来用主力会同米罗诺夫一起先打马赫诺,先解决这个喜欢搅局的苍蝇再说。

    总而言之,伏龙芝进攻基辅的态势是有弹性的,充分做好了应付各种情况的准备。甚至可以说在马赫诺没有表明真实的目的之前,伏龙芝对基辅的进攻都属于做样子。说直白一点就是投石问路。就是要看马赫诺的反应。

    应该说,伏龙芝的计划有了作用。马赫诺北上了,虽然马赫诺的真实目的是打米罗诺夫的埋伏,但不可避免的是他同伏龙芝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而且马赫诺正好处于米罗诺夫和伏龙芝之间,只要伏龙芝的动作够快,完全可以冲上来吃掉马赫诺!

    所以,最后伏龙芝的计划是:米罗诺夫佯装中计,前往追击马赫诺。实际上则是充当诱饵的作用,将马赫诺牢牢地缠住。而伏龙芝的主力则快速南下包围马赫诺,将其一举消灭!

    和米罗诺夫的计划相比,伏龙芝的计划更加主动,而且可操作性也更大,哪怕是米罗诺夫也不得不承认伏龙芝更加高明,所以他心甘情愿的去充当诱饵!

    不过这个诱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米罗诺夫表现得太难缠,不等伏龙芝的主力抵达战场,那个很擅长跑路的家伙绝对会逃之夭夭。当然也不能表现得太废柴,毕竟这是演戏而不是真的将部队往火坑里推。

    反正其中的度很不好把握,完全得看米罗诺夫的临场指挥,他得让马赫诺既吃不下他的部队,又不愿意放弃。

    决战很快就打响了,当米罗诺夫的主力部队急匆匆地踏入了马赫诺精心设置的圈套时,后者那真心时喜出望外。

    “快!必须在伏龙芝反应过来之前吃掉米罗诺夫!”

    可见马赫诺也不是傻瓜,他也知道这是一步险棋,也主意到了伏龙芝带来的威胁。不过他有种侥幸心理,总以为自己比米罗诺夫和伏龙芝更高明,能够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打一个改变战局走向的大胜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究竟谁能笑道最后,那得看谁发挥得更好了。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米罗诺夫和伏龙芝的准备更加充分,所以在马赫诺上钩之后,他们的动作相当的迅猛。

    比如说伏龙芝,他的主力部队前一个小时还在装模作样的攻打基辅,可一旦获知马赫诺中计,立刻从进攻中撤了下来,几乎是撒开腿向南狂奔。而米罗诺夫的表现更加出色,他的部队打得非常聪明,没有傻乎乎的同马赫诺硬顶,而是边打边退,通过不断地放弃阵地将马赫诺牢牢地吸引住了。

    当然米罗诺夫也不是一味的撤退和让出阵地。隔三差五的他就要反攻一回,充分地演绎出了什么叫临死不屈的英雄气质。总而言之,马赫诺被他吸引住了。一门心思的想将这块肥肉吞下去,却没有发现,伏龙芝比想象中来得要快得多。

    当伏龙芝的骑兵部队爆了马赫诺的菊花时,这位游击战和运动战专家还有些不可思议,完全想不通伏龙芝怎么来得这么快。不过措手不及归措手不及,可马赫诺也真有两把刷子,他亲自带领后卫部队通过反冲锋打退了伏龙芝骑兵的包围。避免了一上来就崩盘的危险。

    不过马赫诺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就在他意识到情况不对。准备将部队撤下来的时候,米罗诺夫大手一挥开始了全线反击,这位也是完全豁出去了,一口气将所有的预备队都投入了进去。

    当然米罗诺夫不是准备一口气解决马赫诺。那不现实,毕竟他比马赫诺人少。米罗诺夫的想法是牢牢地缠住马赫诺,让马赫诺不能轻易地抽身退出战场。说白了,米罗诺夫就是在为伏龙芝争取时间。

    在米罗诺夫疯狂和不计得失的反扑之下,马赫诺想走也走不了,他的部队跟米罗诺夫的部队完全纠缠在了一起,根本是动弹不得。而伏龙芝也足够给力,在他的鞭策下,乌克兰方面军主力一个昼夜狂飙了上百公里。如神兵天降一般堵住了马赫诺的去路。

    一番惨烈地血战之后,马赫诺仅仅带着少数部队突出了包围圈,狼狈地朝罗马尼亚方向逃跑了。曾经显赫一时纵横无敌的他在伏龙芝和米罗诺夫的夹击下退出了乌克兰的历史舞台。

    马赫诺倒下了。仅仅剩下彼得留拉一个人苦苦支撑。实际上他也撑不了多久了,或者说这位兄台之所以能撑这么久完全是因为有马赫诺搅局,马赫诺玩完之后,以他的军事能力,分分钟就会被伏龙芝和米罗诺夫收拾得满头是包。

    讲心里话彼得留拉的军事能力真心是很一般,其实在伏龙芝和米罗诺夫围攻马赫诺的时候。他还是有机会的。他如果能主动从基辅这个乌龟壳里跳出来,学着马赫诺的战斗方式跟红军缠斗。那可能还能多支持一段时间。

    可是,彼得留拉却什么都没做,他似乎对基辅的防御很有信心,拼命的命令部队加强工事,然后就是四处抢粮食,那架势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是一心一意的等着协约国的干爹前来救他。

    甚至这个白痴还信心满满地对干爹们宣称:“我在基辅可以坚守一年!伏龙芝别想踏入基辅一步!”

    而比较搞笑和打脸的是,他的豪言壮语余音未落,在伏龙芝和米罗诺夫的狂攻之下,基辅仅仅坚守了不到一百个小时,这个可怜虫还没有坚守五天就被迫化妆成难民逃出了基辅。

    彼得留拉一路向西,心惊胆颤地穿越西乌克兰,一口气逃到了柏林。在柏林他打着乌克兰中央拉达的旗号建立了乌克兰流亡政府,一门心思的期盼干爹在波兰击溃布尔什维克然后帮他光复河山。

    不过彼得留拉永远也没有盼到这一天,在有生之年他再也没能踏入乌克兰一步,而他的那个流亡政府在失去了利用价值之后也惨遭干爹抛弃。在余下的那几年生命中,他四处流亡,到处求爹爹拜奶奶,跪舔干爹赏一口饭吃,直到在1926年被神秘刺杀。

    彼得留拉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实际上在他被伏龙芝赶出乌克兰之后,他的政治生涯就宣告终结,再也不能翻出任何浪花。反倒是击败了他和马赫诺的伏龙芝迎来了春天。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空里因为某仙人加入,伏龙芝在内战中的功绩不是那么夺目,甚至还不如图哈切夫斯基。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他绝不可能有历史上那么高的地位。

    但是乌克兰的胜利来得太是时候了,在波兰即将爆发的决战之前,他的部队总算能够摆脱乌克兰这个泥潭,能够前往波兰支援战斗。虽然他的部队数量并不多,但是在关键的时刻却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然,关键的时刻暂时还没有到,波兰爆发的决战暂时还属于图哈切夫斯基一个人的表演舞台,这位年轻的红色拿破仑积极地调兵遣将,准备利用福煦大举进攻的机会打一个歼灭战。

    “敌人右翼的美国远征军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此役,我们将集中两个军合计九个师的兵力将其歼灭!”

    两个军就是白俄罗斯方面一半的兵力了,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计划,他将用一半的兵力阻击英法军队,用另外一半消灭美国人。从战场上的兵力对比来看,他的计划似乎是可行的——美国人的战斗力比较差,先捏软柿子是对的,而且两个军的兵力完全足以将其吃下去。至于打狙击战的那两个军,挡住英法八个师应该问题也不大。甚至只要能快速的消灭美国人,转过头去还有可能再从英法军队身上吃肉。

    这个计划看上去不错,可是获知了图哈切夫斯基计划的乌博列维奇却大吃了一惊!

    ps:鞠躬感谢小僧能持、拿着破伦子、发电发火点和尤文图斯同志!

528 似乎不妙?() 
乌博列维奇吃惊的原因非常简单,他觉得图哈切夫斯基的兵力配置有问题!

    “用九个师的兵力去消灭四个美国师,这是正确的,但是仅仅用八个师去阻援,这是远远不够的!”乌博列维奇情绪很激动地说道。

    为什么不够呢?因为法国和英国联军也有八个师,八个师对八个师似乎是半斤对八两。但乌博列维奇却认为数量上的相等没有任何意义,半斤废铁和八两黄金能是一回事儿吗?

    英法联军的这八个师很强大,尤其善于打阵地战,而图哈切夫斯基的这八个师首先火力上就是绝对的下风,其次,白俄罗斯方面军更善于打运动战。阻击战可不就是阵地战,必须是硬碰硬。在这种情况下图哈切夫斯基的阻击部队人数上没有优势、火力上也没有优势,甚至连战术上还有点不适应。这个仗怎么看都悬!

    反正乌博列维奇一点儿也不看好图哈切夫斯基的阻援部队,很有可能一个照面下面就会被英法联军冲得稀里哗啦。到时候阻援不利而包围作战又展开了,那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李晓峰没有说话,他死死地盯着图哈切夫斯基的作战计划,脸色也相当的严峻。原因不光是乌博列维奇说的那些理由,甚至他觉得图哈切夫斯基选择的战役切入点也有问题。

    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的总体作战思想就是捏软柿子。他想当然的认为美*队的作战能力和态度都有问题。准备先拿美国佬开刀,一口吃掉四个美国师来一个先声夺人。

    先打美国人真那么合理吗?或者说美国人真是软柿子吗?

    这就得仔细的分析了,诚然美国佬是1917年才迟迟参战。只能说赶上了一战的末尾。客观上来说美*队没有遭受到一战头几年那种严酷的考验,而且这一年多的参战经历也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战绩。总体来说伐善可成,甚至不客气地说美国大兵就是炮灰之类的角色。

    而且美国大兵的作战意志真心不算坚强,本来也是,他们跟德奥集团没有太多的国仇家恨,不过是因为国家机器的需要,他们才登上了欧陆战场。对于战争他们估计不会有什么好感。恐怕更希望赶紧打完收工好回家过小日子。其三,美国职业军官的素质比英法要差。这是实话实说,谁让美帝的元老院从内战结束之后一直在遏制陆军的发展,一度恨不得用民兵取代正规军。以至于潘兴这种专门欺负老弱病残的将领也能升上将。客观的说,当年美帝陆军军官的水准真心不怎么样。

    以至于连图哈切夫斯基都要鄙视美国佬了。准备拿美国佬的人头祭旗。不过在李晓峰看来,图哈切夫斯基真心是托大了,诚然美国陆军大兵的素质和战斗力一般,军官也只是那么回事儿,而且历史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荣誉和战绩。但是,不能就这么认为美国好欺负!

    必须要搞清楚一点,美*队的素质低下得看跟谁比,跟老牌帝国主义,比如德国、法国和英国比。确实显得没底蕴没素质。但是跟新生的红军相比,人家其实也不算差,甚至在士兵的文化素质上。美国大兵还拥有极大的优势,红军也就是在吃苦耐劳上比对方强一点。

    再说军官,诚然美国陆军军官受到了元老院的压制,混得是相当的凄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家好歹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接受了系统完备军事教育的合格军官。而红军呢?一帮子半路出家速成班的五大生而已。

    图哈切夫斯基自我感觉良好的原因无非是内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