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也驾崩,老七老八也夭折,按理说接下来便是由九皇子申王赵佖坐皇位了,可是这申王却是有目疾,说白了就是盲人,很显然这倒霉孩子是坐不了皇位的。好嘛,这样一来,只能接着往下排,老十也夭折了,接下来便排到了十一皇子端王赵佶。
这端王赵佶也是命好,之前因为和向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有些情愫,便经常跑到向太后面前请安。时间一长,倒颇得向太后的喜爱。此刻大臣们提到端王赵佶,向太后岂会不为他说些好话。当下向太后便开了口:“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当立。”
此话一出,一众大臣都不是傻子,自是明白向太后有意扶持端王赵佶上位,便纷纷附和太后。不过当时的宰相章惇虽然为人奸佞,但颇有识君之才,随即当众大喊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章惇此话一出,可就惹祸了。时任枢密使的曾布窥觑相位已久,当即质问章惇道:“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当时执政的蔡卞也当即指责章惇不顾君臣礼仪,当面驳斥太后,罪不可恕。奈何章惇虽有识君之才,却是平时飞扬跋扈造孽太多,以致于没有一位大臣站出来替他说话。果不其然,等到宋徽宗上位之后,第一个开刀的便是他。
宋徽宗就这样阴差阳错,因缘际会的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最初的宋徽宗人还是不错的,登基之后不但把昔日向太后宫里与她有情愫的侍女接到了后宫,后面更是立了她为后。从这方面来说,他的为人是比较正直的。另一方面,他完全执政之后,便发布诏书,下诏求贤。十九岁的宋徽宗意气风发,很想有一番作为,甚至恢复了他父亲神宗皇帝实行的新法,一时间倒颇有明君之气。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宋徽宗开始厌倦了循规循矩的宫廷生活。新旧党争的矛盾愈演愈烈,让他对政事越来越抵触。待他的年轻气盛被一点点打磨干净之后,他便所幸做起了他的老本行,整日纵情诗画。
这时候的他,轻佻的性格表漏无疑,想要在宋徽宗手下做大官,那你首先得长得好看,其次便是文采一流。这样滑稽的用人标准倒是成就了一大批溜须拍马之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属蔡京、米芾和高俅三人。在这些佞臣的诱导下,宋徽宗的政治情形一落千丈。
第41章 梁师成()
此时宋徽宗心情莫名的有些烦躁,干脆踢开了被子坐起身来,对站在屋中的一个太监道:“守道啊,什么时辰了?”
那太监立刻谄媚道:“道君,已经三更天过去许久了。”
宋徽宗听到那太监称呼自己为道君,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情好了许多。宋徽宗尊崇道教,并自封为“道君皇帝”,但很少有人敢称呼他为道君。
宋徽宗当下笑骂道:“哈哈,这皇宫之中,也只有你梁师成这厮才敢这么称呼朕了。不过这称呼朕喜欢的很,懂我者,守道也!朕现在心中有些烦闷,最近宫外可有什么趣事发生,你给朕好好说说,给朕说开心了有赏!”
原来这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六贼之一的梁师成,字守道。他聪慧狡黠,又懂得察言观色,在宋徽宗面前服侍久了,便受到了宋徽宗的恩宠,受他官职“检校太傅”。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圣旨,因之权势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无恶不作,甚至连蔡京父子也谄附,故时人称之为“隐相”。
梁师成听到宋徽宗说有赏,心中一喜,不过脸上却做出一副自责不已的神情道:“奴才该死!奴才照顾道君不周,让道君心烦,奴才岂敢领赏。不过近日奴才倒是听到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想必道君听了定会龙颜大喜的。”
宋徽宗听到梁师成这么说,大感欣慰道:“守道啊,这不关你的事。要是那些先帝遗老能有你这么体贴朕,朕也不会这么烦了。那些老不死的仗着本朝不杀文人的祖制倚老卖老,圣人说得好啊,老而不死是为贼,实在是可恨呐。唉,不说那些烦心事了,快将你听到的趣事说给朕听听。”
梁师成这才道:“几日前奴才听说,杭州城凌烟阁一众才子比试文采。其中的一对对子堪称一绝,其上联是: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其下联是:斩白蛇,过凇吴,高祖是刘。还有……”
“哈哈哈,有趣有趣。一个自称老子,一个自称高祖。而且上下联都是用了圣人典故,妙啊妙啊。哈哈哈!”还未等梁师成将话说完,宋徽宗俨然已经大笑了出来,完全没有一点帝王该有的矜持与威严。之前烦躁的心情也瞬间被这对子弄得轻松愉快了许多。
梁师成看到宋徽宗如此开心,也跟着笑了起来,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过了一会才接着道:“道君,有趣的还在后面呢。另外一个对子至今还没人对出来呢?”
宋徽宗一听,大感兴趣道:“哦?什么样的对子快给朕说说,朕正愁找不到对对子的对手呢。”
梁师成道:“这上联便是:烟锁池塘柳……哎哟,道君,你慢点,注意龙体……”这梁师成刚把对子说完,就看到宋徽宗跃下了床,也没有穿鞋子,就一阵风似的跑到了桌前,抓起一支笔便将梁师成说的对子写到了纸上。写完之后,抓着这张纸边看边嘀咕。
梁师成倒也只是一开始有些惊讶罢了,仿佛已经见惯了宋徽宗这般轻佻的行为,他连忙拿着鞋子来到宋徽宗面前,跪着身子将鞋套在宋徽宗的脚上,又找来一件披风披在了宋徽宗的身上,这才呼了口气。
宋徽宗看着纸上的对子有些抓狂,他也算见过了许多绝对,但这般绝的还是第一次见,他一时间竟也想不出符合的下联来。
梁师成不经意的看了看宋徽宗的神情,仿佛早就知道宋徽宗会如此,当下道:“道君,这对子奴才也曾试着解过,但却一无所获,可见这对子的确刁钻的很。道君不如听我把这趣事讲完,再慢慢推敲也不迟。”
沉醉在对子中的宋徽宗听梁师成这么一说,皱眉道:“哦?难道还有更刁钻的对子?”
梁师成连忙道:“对子倒是没有,不过有一首诗却是颇为传神。那诗是这样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莫让暖风熏人醉,男儿西北有神州。”
“好,好,好啊!我大宋男儿就应该有这样的豪情壮志。妙哉,妙哉。想不到诗还可以这般写。”宋徽宗放下手中的纸,抚掌称快。曾几何时,自己心中不也是有这么一份豪情吗?
宋徽宗一时间倒是很想见见这位才子了,当下道:“这杭州自古便是才子辈出,却不知道此诗是何人所作?”
梁师成仿佛早就料到宋徽宗会这么问,当下谄笑道:“道君,其实此人说起来也算是熟人了。此人便是已故的蔡卞蔡大人之孙蔡义,也是蔡太师的堂孙。”
宋徽宗似乎没有想到作出这诗的人会是一个官宦子弟,更没有想到会是蔡卞的孙子,当下有些微讶、有些伤感道:“朕倒是没有想到此人竟是蔡太傅的亲孙子。说起来,对于蔡太傅,朕是有些亏欠他的。当年若不是曾布、蔡卞等执政人士的支持,朕这皇位估计是坐不上的。但奈何他们是先帝的新法拥护者,向太后一直便不喜欢他们,后来向太后垂帘听政,他二人便受到了攻击,一贬再贬。等到朕掌权之后,本想重新启用二人,奈何又受到旧党的极力反对。一个月前,听到蔡太傅仙逝,朕也是痛心疾首啊!天可怜见,他的孙子如此大才,日后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可惜的是朕早闻蔡太傅的字与其胞兄蔡太师不相上下,却一直无缘得见,实在是朕平生一大憾事啊!”
“那奴才得要恭喜道君了,我听说那蔡义书法尽得蔡大人真传,而当日与蔡义比试的正是蔡太师的一个门生,当日蔡义所作的诗稿现在就在蔡太师府上。明日奴才这就去蔡太师府上将之取来呈现给道君。”梁师成躬身道。
“哦?竟有此事?这事情还真是有些妙呢。不过就不用麻烦守道亲自跑一趟了,你明日让下面的人去给蔡太师传个信,让他带着两份诗稿来垂拱殿见朕。”宋徽宗想到明日就能看到蔡卞的书法,不由得心情大好,当下便吩咐梁师成道。
“奴才记住了!明日一早就让人去蔡府传信。不过道君,现在都快四更天了,道君还是快上床休息吧,明日一早道君还要早朝呢。”梁师成露出一副担忧的神情道。
“哈哈,好。听了这么有趣的事情,朕现在倒是能睡得着了。你替朕把这对子收起来,待明日早朝之后朕得好好研究。另外,你也好好想想,需要什么赏赐。待明日想好了告诉朕,朕可是赏罚分明的。哈哈,睡了。”宋徽宗说着便走到了床前,也不用梁师成伺候,自己解了披风脱了鞋,便上床睡觉了,一点皇帝架子都没有。
梁师成帮宋徽宗拉了拉被子,放下帷帐,灭了灯,便如老僧入定般站到角落去了……
第42章 蔡家公子()
第二日早朝一退,梁师成早早候在宣德门门外。看到两个容貌相仿的中年官员从宫门中走了出来,梁师成脸上堆起笑容便迎了上去。梁师成道:“两位大学士留步,我有些话,要麻烦二位公子带给令尊蔡太师。”
原来这二人便是蔡京的长子蔡攸(you)和三子蔡翛(xiao),两人同任宣和殿大学士。
“呀!梁公公,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陛下早些年便赏赐我和三弟府邸,那蔡府又和我们不同道,这传话的事情你还是另找他人吧。”蔡攸故作惊讶道。
“你……”梁师成的笑容一下子就凝固了,被蔡攸的话噎得不轻。
蔡翛看到梁师成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当下连忙道:“梁大人莫要见怪,我大哥这是说笑呢。只不过我兄弟二人的确有些公文要查阅,带话一事还真是有些不便。”蔡翛说完,正好看到一个比自己年轻几岁的官员从殿中出来,脸色一喜对着那官员道:“老四,快过来。”
那年轻官员自是蔡京的四儿子蔡绦(tao)了,蔡绦看到两位兄长招呼自己,又看到梁师成站在一旁,犹豫了一会这才过来行礼道:“梁叔叔好,两位兄长好。”
蔡翛笑道:“四弟来的正好,梁大人有些话要带给父亲大人,反正你这小小的徽猷阁待制也没啥正事,此事便由你效劳了。”
也不待蔡绦开口,蔡攸笑道:“哈哈,对极,对极。梁公公,我这四弟可是蔡太师的宝贝儿子,由他传话最好不过了。你有何事说与他听便是,我们公务繁忙,先走一步了。”说完便傲慢的和蔡翛离开了。
“这……”若不是在宣德门门外,梁师成估计自己已经破口大骂了。这两厮好生无礼,自己与他们父亲蔡京相交甚好,且不论自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就算是起码的叔侄礼仪这二人竟然一点不顾。据传,蔡家大公子和三公子联合起来跟他父亲争权,以致于三父子关系闹得很僵,今天看来,这话倒是不假。
蔡绦自然是能感受到梁师成心中的怒气,当下又行了一礼道:“让梁叔叔笑话了,叔叔莫要与这等不仁不孝之辈生气。叔叔有什么话,尽管说给侄儿听便是,侄儿定会如实转告给家父的。”
听到蔡绦的话,梁师成的气才消了一点,叹了口气道:“唉,蔡太师年事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