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若是胆敢反抗,或者有不轨的心思,已经获得了直接利益的各个阶层,会直接把刚萌生出一丁点苗头的家伙给灭掉。说到底,就是旧势力被完全孤立,成为了帝王、二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再加上舆论的引导,使得他们不管做什么,都不沾大义,又给不出更好的利益,所以除了妥协就只能乖乖等着家族被没落而已。”黎落分析到。
说到底,还是钱啊……
崇祯叹了口气,此刻大明财政难得才好上一些,却也经不住那么多的开销……只能等一两年再慢慢普及了。
“说起来,臣刚刚在他那里购买了大规模晒盐法的技术。通过这个技术,在山东开设若干个盐田专门用于晒盐,经过简单过滤加工之后出售给大江南北,应该也可以获利不少。同时也顺便把盐政给改改,以前那套让江浙的盐商富得流油,每年赚的钱何止六七百万,却只挤出二十几万作为盐税上交,着实是可恶。”黎落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立刻汇报到。
“那爱卿觉得,新的盐政应该怎么改?”崇祯也表示赞成。
盐商欠修理不说,而且后期当流寇进入中原之后,他们还停止了运送,若非鞭长莫及,崇祯真想直接全给抄家。
“经过新技术制造出来的盐,都是上等的雪盐。不过张弘斌那里似乎也有特殊渠道可以买到大量的盐。而他们那里的盐同样是雪盐,价格却只是我官盐的十分之一。微臣也看过,这个技术晒盐的话,盐的产量可比以前提升数十倍之多,到时候海盐只怕就算十个仓库都未必装得下。按照微臣的意思,最好也直接按照现有官盐的十分之一价格出售比较好。”黎落考虑了一下之后说道。
“这样岂非亏得要死?”崇祯有点不爽,南方那帮家伙官盐卖得那么贵,直接卖那么贱岂非亏死?
“非也,实际上这样才好。过去我们的盐政就是定价太高,所以使得私盐泛滥。若是我们卖出一石的官盐,私盐却出售了十石,那么最后十一石盐,我们其实只赚了一石的钱,平均下来甚至十分之一的钱都不到。更别说,私盐本身就不产生任何税收,对大明财政来说,本来也是一种损失。
哪怕我们卖的是雪盐,但百姓需要的是活命的盐,而不是高级的雪盐,所以他们宁可买粗制滥造的私盐,也未必会买精制的官盐。
再则,若是我们卖得便宜,百姓就有多余的钱买别的东西,甚至会拿盐来腌制肉类和鱼类。如此一来,不仅商业会被搞活,最重要的是也带动了几个产业的活力。到时候,商业税那边返回来的税收,可比我们高价卖盐要划算得多。”黎落非常认真的分析到。
若是以前,崇祯真的不懂这种经济学的理论。奈何近年来为了追赶共和国,可是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不说精通,好歹黎落的一番话,不至于听不明白就是了。
不,他却是听得非常明白!降低盐税不仅可以把私盐挤出食盐市场,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商税的获得。一来一去,最终受益的自然就是大明政府。
“详细的办法,给朕写一份奏折,明日拿去给国会商议……对了,顺便选举出一批新的执政党吧,毕竟这次的事情,有不少国会议员被淘汰了。顺便的,给他们一次警告,下次再有什么不规矩的想法或者行为,直接解散执政党另外组建国会好了!”崇祯非常坚定的说道。
“实际上,这点方面,臣也有别的考虑……陛下,经过审讯,才发现如今的党派划分并不合理……共和国是二党一帝三权并立,而我们这里其实严格意义上,只是一党一帝并立。毕竟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厂卫其实到底还是陛下您的爪牙,所以本质上是没什么变化的。对手只有陛下一个,又不能和以前内阁一样分出几个派系互相攻击,到头来吃亏的还是陛下。”黎落非常认真的说道。
“给我写个奏折吧……我累了……”崇祯摇了摇头,示意黎落离开。
黎落知道,造反的事情,多少还是给崇祯带来了一些改革阴影。此刻他除了告退,继续纠缠下去完全没有好处。
必须要尽快处理好这些事情,让陛下重拾改革的信心!
黎落捏紧了拳头,行礼告退。
第232章 银行那些事()
与大明忙得焦头烂额不同,共和国这边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货币的整改制度。
现在还没办法确保三线城市和乡镇也有银行,但已经可以做到在各地的一线城市设置分行,二线城市设置分行的基本部属。甚至在长安周边地区的三线城镇,也开设了一些支行,确保商人可以随时随地兑换到新钱币。
本来,张弘斌自然是很想发行钞票的。奈何大明宝钞让大明政府丢光了信誉,也使得百姓根本不信任这种政府发行的货币。故而在共和国的银行获得足够的信誉之前,纸币必须要慎重发售,这是徐光启的意思,当然后期朱存媛似乎也有过类似的劝谏。
也难为她了,忙着研发更厉害的火药,忙着研发更厉害的化学物,很多时候都是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孩子都不理会一下。搞得上次回来的时候,张才和张恬两个都对她怯生生的,居然还没有徐慧那么亲密。
不过朱存媛大概也是收到了大脑里面未来人知识的影响,多多少少有点没心没肺的,依然和两个小屁孩打闹了一番。知识展板看得出来,她多少还是有点介怀的,毕竟她本质上还是一个古代人,一个传统的华夏小女人。
“真是辛苦你了……”张弘斌当时就这样默默的抚摸着她的脸颊,帮她抹去说是被沙子迷眼而流出的泪水。
“也就是辛苦一阵子,没什么的。”朱存媛感受着张弘斌那温暖宽大的手,幸福的说道。
从她那里得知,如今她正在试着合成磺胺,哪怕张弘斌可以直接在超市里面购买这玩意,但能够自主研发自然是最好不过。毕竟超市只有他一个人能用,而掌握了的技术,可以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关刀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刚刚学习到了基础化学,又开始主攻生物化学。朱存媛给他一个任务,就是研究出青霉素,此刻他也在闭关研究之中。说到底,这个研究若真的成功了,张弘斌只怕会真的非常高兴。
银行开始经营,在舆论的引导下,大家对共和国也是充满了希望。尤其兑换的是金银铜货币,故而倒不至于会有什么抵触,毕竟好歹都是贵金属,不是一张纸那种廉价的玩意。若是真的不可信,就当做是回馈给共和国好了,毕竟正因为有了共和国的存在,他们才能够过上那么好的日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百姓还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再说,银行业推出的异地通兑、存款有利息的政策,也是让百姓非常喜爱。与其把钱存在家里发霉,还不如存在银行里面换点利息,小市民们别的不擅长,最擅长的就是精打细算,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
期间,也发生了恶心挤兑的问题,似乎是来自浙江的大商人。这些家伙一口气用数百万两银子兑换成金银币,希望让银行没有钱币兑换给别人,进而打击银行的信用。却不想通过通讯工具,在各地紧急拉了一批金银币过来救急,同时铸币局也在加班加点的铸造货币,故而最终的结果,这些商人拿走了足够的货币,却损失了十几万两银子。
毕竟银行业有规定,若是大量用白银兑换金币的,超过一定数额,要提高兑换比率。对方当时挤兑得正高兴,而且认为银行若是兑换不出来,自然要返还他们的银子,甚至补偿一部分损失才对,也没有停止兑换。
结果,当兑换结束,他们才发现自己的银子至少没有了十几万两。
最糟糕的是,这些金币和银币并非是足赤金和纯银,也就是掺合了一些别的材料铸造而成的货币。在华夏共和国这里,这样的货币就可以当一两银子和一两金子来用,比例固定得非常死。但是在外地,只怕能够当半两银子用就不错了。
换言之,他们想要用掉这笔钱,最好是在共和国使用,否则又会亏掉近百万两白银……所以,他们哭了。
他们自然也可以在共和国里面使用这笔银子,若是购物最好,可以得到不少的税收。若是大宗采购货物,也可以对他们进行收税。不管如何,这笔钱又会有大批回笼到政府手中,最重要的是提升了贸易量,进而使得地方经济进一步获得提高,不管怎么样对政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自从那次之后,也不是没有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金子的储蓄多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目前缅甸和西藏地区的缴获还有不少,再加上缅甸同样有金矿,这点可以抓紧时间去开采。更别说,船队已经慢慢成型,适当出去劫掠一番还是可以的。
按照张弘斌最初的想法,那就是在缅甸出发,彻底关闭马六甲海峡。自此所有船只要从这里过去,必须要缴纳一定份额的过路费,否则直接击沉或迫降,反正就是不给他们好过。如此一来,马六甲就是共和国的金鸡,源源不断的为共和国创造财富。
最重要的,还是最大限度的在西洋人的手里,大规模的夺取金子。
银行开设了五天时间,新鲜劲过去之后,百姓也开始对银行有了信心。有些人也壮起胆子,把银子存在了银行里面,并带着收据证明回到了家中。只可惜如今还没有办法办理银行卡,所以这样的证明必须要妥善保管好,而且每半年必须要来更新一次。
五天的时间过去,开始有些商人也开始进行大宗金银的兑换。他们都是在共和国内部做生意的,所以可以在这里存钱,在别的城市取钱什么的,对他们做生意来说是最好不过的。甚至有个别周转不太灵当的,还选择了贷款,哪怕利息比存钱的利息要高也无所谓,毕竟他只是暂时周转不灵,贸易的渠道和客户还在,很快就能够赚回来。至于抵押,他咬了咬牙,把自己的宅基地和工坊给抵押了出去。
有个别百姓也想要做点小生意,或者急需用钱的,也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换回了一些钱币。银行的利息的确是比存款的要高一些,但比那些放高利贷的要划算,而且不必担心利滚利的情况,所以百姓更喜欢和银行打交道。
更别说,听说上面很快就要出台一份新规定,打击敌方非法借贷。到时候那些黑心的财主,可就要倒霉了!
第233章 舰队初出海()
在遥远南方的缅甸行省,这里有后世最出名的翡翠矿,更有共和国的出海口。
仰光以南的军港,此刻正是一片忙碌之中。
两艘铁甲船已经第三次常识在周边航行,此刻却是要正是离开军港,向马六甲海峡驶去。不仅仅是这两艘船,后面还跟着五艘改良版的大明福船,以及五艘马尼拉大帆船。
本来,若是要建造的话,光材料和零部件的制造就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但张弘斌是直接在超市购买材料,所以只需要组装就能够完成,半年的时间在动用了大量的工匠之后,好歹是把这十二艘船组成的舰队给拼装完毕,正式下海。
最初在两艘铁甲船上训练的海军士卒已经初步适应了大海,而且以新代旧分配到其他十艘海船上。此刻就是所有新旧海军第一次出征的试航,未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