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更别说那么明目张胆的事情,若是这样都不知道,内卫可以进行清洗了。

    “就知道这群不甘寂寞的小丑,眼看如今华夏天灾人祸不断,居然又动起了自立的想法……”张弘斌大骂。

    更让他郁闷的是,后世的新疆地区,也就是如今的蒙古朵豁剌惕部也传来类似的消息。而且这个消息显然是在西藏地区出现情况之后才开始的,显然是确认了西藏要独立之后,才开始有了的动静。

    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不是要复兴什么的东突厥王朝,而是复兴的是蒙古国,毕竟这里曾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地盘。

    如今占据蒙古超远的瓦剌都还没有独立,没想到那么一个小地方居然闹独立。到时候自立为蒙古了,那瓦剌是不是会找上门去和他算账?若是瓦剌也恢复蒙古国号,那岂非慢了一步,成为了伪政权?

    算了,那么复杂的关系,张弘斌不关心。

    他只在乎一个道理:西藏也好新疆也罢,甚至蒙古和西伯利亚也好,TMD都是华夏的国土!

    分裂?不好意思,老子不乐意!

    接下来的十几天,大家看着张弘斌的表情都很古怪,因为熟悉他的人都看得出来,这家伙有这样古怪的表情的话,意味着他看谁不顺眼了。当然,这里的不顺眼不是只对人,他这个地位对谁不顺眼根本不需要酝酿一番,直接派人灭了他全家就可以了。要知道,就算立宪了,君王每年还是可以胡闹个几次的,这是宪法赋予帝王的特殊权利的一部分。

    很显然,这不顺眼的对象只能是别的势力。至少,也是别的势力里面的某人,而要对付他,必然也要对付他所在的那个势力。换言之,张弘斌打算对外作战了!

    好吧,的确共和国去年才刚刚接收好了云南和缅甸两个地方,科考也刚刚结束的确有不少的人才储备。

    要打的话,奉陪也就是了!实际上很多人和张老爷子一样,希望张弘斌早日把整个华夏都给打下来。

    奈何,几天后张弘斌宣布的目标却不是东边,而是西边的乌斯藏都司。

    一个蛮荒几乎没什么人的地方,一个几乎不适合居住,至少不适合华夏人民居住的地方。一个去了有时候就会恶心反胃,头晕耳鸣甚至呼吸困难的地方……这样一个烂地方,要钱没钱而且蛮荒落后,打下来还得花一大笔钱和时间去治理,甚至不能直接打过去,否则很容易会出现非战斗损员的鬼地方,国会真的不想打……

    奈何,张弘斌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华夏的国土,不允许任何人分裂!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弘斌使用了帝王特权!这是他即位并且立宪之后,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特权。要知道,这玩意可不会累积的,今年不用过期作废。谁也没想到,居然会用在这个地方。

    那好吧……陪他疯一次吧!

第220章 进军小插曲() 
大军集结,其实不需要太久的时间。

    今国防军的各项制度已经完善,只需要上面给出出兵的意愿,那么一系列的调度都会是瞬间展开,以最快的速度,把士卒集结起来,同时开始准备后勤辎重。

    两万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结起来,其中包括一个陆战师,两个骑兵加强旅,和一个炮兵旅。

    辎重也在次日完成,这个时候大军前路部队,已经开始向青海省前进。按照如今的路面情况,大概会在三天后抵达。和之前对缅甸的战斗情况不同,当时是为了最快的打下缅甸,所以采用了轻兵突进的概念,就算带炮也是轻型炮,又或者清醒的迫击炮。

    这次带着的则是重炮,一则重炮威力更大,可以更好的掌控战场。二则强大的威力可以更好的摧毁逆贼们的心防,让他们感到畏惧,感到绝望。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管是什么时代,依然是军法里面的‘上策’。

    也因为有重炮的关系,行程被拖累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不过这场战斗并不急,按照张弘斌的意思,乌斯藏地区几乎没什么汉人,他们犯上作乱铲除异己什么的,就算死也是死他们自己的人,死多少都无所谓。

    熟悉张弘斌的人自然知道,这位看似打算把所有民族都团结在华夏民族这个大义下的男人,实际上有着很强烈的民族主义,他信奉的是汉族至上论,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汉人都有这个情节。

    但他必须要给出这个口号,因为大家发现,张弘斌的野望似乎不仅仅是华夏。

    缅甸已经打下,剩下的是什么地方?蒙古似乎在他的计划范围内,那么暹罗国呢?后金呢?朝鲜,倭国呢?

    更别说,既然海船都造了出来,那目标自然不会仅限于陆地上,南洋似乎也在他的计划之中,甚至地图里面,大洋的那边的三块大陆地,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或许有人会嘲笑,人生匆匆数十年,能够打下华夏已经不容易,穷兵黩武到时候不过又是一个暴秦。

    张弘斌不在乎,此逢大争之世,若是连这点最求都没有,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者?

    为什么要发展更厉害的武器,为什么要治理内政,甚至进一步影响别人?看看数据,去年度各地出生人数,居然是崇祯二年的三倍有余。

    各地都有孩子出生,战争没有让华夏的人口下降,反而因为各地都重视民生的关系,人口总数还得到了提升。假以时日,华夏人口又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末四万万算个球,三百年后华夏人口要达到一百亿!

    是的,一百亿的华夏人口,分布到全球各地生活。

    至于欧美国家,就让他们乖乖在他们的文明发祥地好好呆着就是了!要进入共和国定居,必须要成为单国籍的共和国公民,唯有这样才被承认其合法居住权。否则最迟不能够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就算有暂住证也不能超过半年的时间。

    共和国的土地,只允许共和国人居住!

    这就是张弘斌,此时此刻,给自己制定下来的终极目标。到底可以走多远,他自己都不知道,但若可以,有生之年他希望可以看到这样的世界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随着大军开拔,不能够御驾亲征的张弘斌也是百无聊赖的继续他日常的生活。

    身为一个立宪皇帝,张弘斌并没有那么繁忙,所以他几乎每天都是在陪伴着三个小屁孩到处去玩。今天去狩猎,那么明天就去游泳,若是水温太低那就去爬山远足。偶尔在花海之中来个温馨的全家野餐什么的。

    不仅仅是他,大哥张弘文的儿子张澜,二哥张弘武的儿子张超两个小屁孩,也在随行的队伍里面。奈何两个明明比三个下屁孩还大上一些的堂哥,在自己堂弟面前居然很多时候都抬不起头来。

    常常让人感慨:“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当然,议论的最多的还是:“不愧是皇帝陛下的儿子,真有乃父之风!”

    实际上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老爹变。态,子女也跟着变。态,人比人气死人,还让不让人活了?!

    温馨的日子还没有过上十多天的时间,前线的军报就让这样的好日子暂时停止了。

    为什么是军报而不是战报,只因为大军刚刚进入青海,即将进入青藏高原。和敌人根本没有交锋,甚至敌人的影子都还没有看见,自然不会有什么战报。但到了这里,军报却是不得不发上一封了。

    这可不是报平安的军报,而是求助的报告。

    原因很简单不是?就算是士卒不少都是陕西人,也算是靠近青海西藏什么的,但真正到了那里,尤其是进入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可不是谁都可以承受得了的。刚刚才迈过去一点点,不少士卒开始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军医很快就检验出来了,没有让大军继续前进的意思。

    负责指挥的杨洪和曹变蛟两位也是一早就在张弘斌这里,听说过了高原反应的具体情况。以前不以为然,如今看到这些士卒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才意识到这可不能够马虎对待。

    当然也不是有人提议,不过是数人这样,大军大部分士卒都没有问题,是不是继续前进个两里路看看?

    这个提议没有通过,至少没有全员通过。杨洪亲自策马深入腹地,结果自己得了很重的高原反应回来,若非军医治疗得当,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好的结果。

    有了杨洪的教训,大家才意识到,这高原反应对任何不习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都有效。好吧,那怎么办,自然只能够写成一份军报,然后火速送到了张弘斌的御案上。

    说起来这还有点小心机,暗指:这仗可是你要胡作非为的,这下可好,你好歹得给个主意!

    于是,这封军报就来到了张弘斌的御案上,所有国会的人下意识的选择忘记了这封军报的存在……

    好吧……张弘斌看了看军报,最后咨询了一下导购员,确认没有解决高原反应的特效药,但有加快适应和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的时候,就买了一批送了过去。但按照导购员说的,这种药物只是帮助患者最快适应高原反应,但按照个人身体情况来看,需要三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真正适应高原反应。

    为了稳妥,张弘斌表示,让大军在青藏高原地区驻扎一个月,一边操练一边接受治疗,确保每一个士卒都可以适应高原情况之后,再行进攻。

    也就因为这一份命令,大军不得不停止行军,在青藏高原的边境地区设下了大营。

    每天日出而出,所有的士卒都在统一的军号下进行整编训练。从最开始的接近于热身的运动开始,过了十天才开始进行比较初期的军事训练,二十天后基本上可以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

    一个月后,大营的士卒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不再畏惧高原反应,这才开始集结起来,再次出发。

    而他们留下来的大营,倒也没有被浪费。随着第二批辎重部队的到来,这里成为了辎重集散点之一。本来也算是半个正规的军事单位,奈何这里远离前线,而且或许士卒也有自己的需要,有些商人就看准了这点。

    于是驾着马车,带来了一些小玩意过来,只要不喝酒,那基本上吃点小吃喝口粗茶那也是没问题的。

    有了小吃店,自然也少不了经营了数千年的老产业——青楼。当然,荒野之地不能建起一座楼房,不过老鸨带上十多个水嫩嫩的红倌人,没事弹个小曲娱乐大众,更多的是紧急搭建的小帐篷里面……那个啥……

    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开始有些蒙古地区或者别的地区的牧民来到这里,或者简单呆上一会,或者真的举族来这里定居。一开始在这里设营,也是考虑到这里靠近河水,所以这里从一开始,就有成为小村甚至小镇的潜力。

    谁也不知道,等前去清剿乌斯藏独立分子的士卒们,沿着来时的道路回到这里时。

    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辎重集散地,俨然已经是一个人气不错的小镇子。这里至少居住着三万人,有蒙古人,有藏人,有新疆人,当然也有汉人。汉人不否认都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当然也有打算来这里放牧耕种,过半隐居生活的,比如不少心灰意懒的文人墨客就喜欢玩这个。

    虽然还没有城墙,但这里有哨所的五十多名手持枪械的士卒坐镇,却不必担心谁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