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杨广哈哈大笑了数声,对着御台下的数十万将士道,“朕从不吝啬赏赐,只要众将士立下功劳,那么朕就将赐予众将士官职、爵位、土地、金钱富贵。此次只要拿下高句丽,抓住高元,朕在此许诺,所有将士俱都官升一级,赏田十亩,钱一万、布十匹。高句丽奴仆一人一个,高句丽的女子财帛朕分文不要,全都赏给众将士们。”
杨广的话可谓是画下了一个美好的饼,对于那些将士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还更让他们兴奋的了。所有将士们再次沸腾起来,从将军到士兵,每个人都兴奋的山呼“万岁,万岁,万岁。”
所有的山呼声汇聚在一起,声势震天。
陈克复得到了封赏后,就静立一旁听着杨广对其它的将士们大加封赏。杨广这次取得如此大捷,心情大佳,在整个隋朝上下看来,拿下高句丽已经是指日可待,那么现在对将士们厚赏一点也无可厚非。
宇文化及凭着他老爹的权势,此次本来是贪功冒进,差点让破军营上下都给搭了进去。结果最后议功的时候,因为有陈克复在奏表里分了他功劳,又有他老爹在后面活动,加上他那一千人也确实斩杀了三千高句丽前锋,此次也被记了个次功,被封赏了一个左屯卫将军的从三品实职领兵权,除此外,其它的财帛奴仆也是赏了很多,着实让这个长安轻薄公子意气风发了一回。
如果陈克复不是还记得那天山谷中,宇文化及那个惊慌失措的样子,还真的会以后这是一个继承了宇文氏优良血统的新一代精英呢。
而宇文述虽然被记为三功,但是这老头如今早已经是位及人臣,封无可封了,最后皇帝陛下给他加了五百户食邑,又加了一大堆的良田财物才算结束。
至于那天一直护着宇文化及的高亮,这位那一千人实际带兵之人,却被大家给忽视了,最后只是得到了一大笔财物,官职品级都没有任何变动,陈克复特意瞄了他一眼,发现高亮满脸阴沉,十万个不乐意。这打仗从出主意到最后舍生拼杀全是他,结果到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反而没他什么事了,功劳都被那个那天一直吓的要死的小白脸纨绔给得去了。
至于其它的诸如裴仁基等人大多也是升了勋官品级,得到了大把的钱财田地。而李奔雷老爷子经此一役,倒也让杨广想起这位老将军来了,为了对这位老将表示嘉奖,老爷子官职升为和陈克复同一级的折冲郎将,但仍在破军营中任职,任陈克复副手。不但如此,还给这位老爷子升了一个南苏开国候爵位,不过封邑七百户食实封却只有两百户,这也是为了表示他家一门三代三子二孙都阵亡在辽东的补偿了。
而破军营的所有队正以上将领,这次全都晋升一级,并且不但给了众多财帛赏赐,还给了散官勋官,整个破军上下都是异常兴奋。就连战死的一众将士,也都加倍的给了抚恤。
最后,为了表示皇恩浩荡,皇帝陛下一高兴,所有士卒俱赐钱一贯,并赏酒一壶、肉一斤。
众将士的山呼万岁之后,杨广看着众将士们道,“今日众将士尽管痛饮,明日三军一起对辽东城发起最后的攻击,朕明日要在辽东城中与诸将士们饮酒庆功。”
第54章 全军出击()
一万二千字四章更新完成,求票票!
清晨的曦光刚刚将黑夜逐去,太阳还没来的及露出来,昨日平原阅兵后得到重生犒赏的隋朝大军,就已经在一阵阵的鼓角声中汇聚起来。
一伙伙的士兵汇聚成一队队,一队队的士兵最后又全都汇聚成了战时分划的各列军阵中。今天皇帝陛下有旨,所有辽东城下的军队全军出动,勿必要借着大胜的锐气将辽东城一举拿下。
等大军全都如蚁般汇聚于辽东城下这时,辽东夏日的太阳也终于从东方跳了出来。朝阳透过云层照射在辽河两岸,辽东城下的那四十余万大军身上的明光铠甲上所反射出的明光,让整个辽东城下都是一片耀眼的光芒。辽东城头的守军密切注意着隋军的动静,昨日他们紧张了一日,结果隋军却反而一日都没有攻城。
好不容易到了快天亮时,守城部队才换下去休息,这新上来的守城部队一上来,就被这隋军四十余万大军的明光铠甲反射出来的明光给照射的睁不开眼。
守在西门的那位将领脸色有些发白的看着眼前的隋军,在这辽东城守了数年的城,他一眼就看出了今天隋军与往日的不同。往日,虽然隋军也天天围攻辽东城,可是却也是轮流着派部队四门相攻,如今天这般,一下子摆出如此宠大的军队阵形的事情还真是少有。要知道辽东城虽然大,但是真正攻城的时候,隋军一次性也就是只能派个十来万人也就差不多饱和,人再多,也不一定有用。现在隋军一反常态,突然摆这么一副架势,不由得让他也感觉事情有些紧急。
“速去通知荣留王,就说隋军全军出动,请王爷来主持大局。”西门守将李桂对着一旁的士卒道。
陈克复的破军营虽然是骑兵,甚至还有一半是重装骑兵,但是今天有杨广的旨意,所有的军队都开到了辽东城下列阵,哪怕就是民夫、脚力们也一个不剩下。就连军中的那些后勤伙夫们也全都是披上了战甲,拿着武器列在大阵之后。七月流火,虽然太阳只是初升,但是对于这些一个个全都披着铁甲,又都密集的聚集在城下空旷之地的隋军来说,依然是让他们感受到了这如火夏日的威力,每个人都开始汗流浃背,如在大锅中蒸煮一般难受。
随军的军乐队全体出动,数百面战鼓在鼓手们的敲击下,发出雄壮的声音。一面面的旗帜随风卷起,与往日攻城时的不同,今天所有的部队都是士气高涨,大部份的将士们都相信皇帝的话,今天将一战而下辽东城,晚上他们将在辽东城进行庆功宴。
陈破军等破军营虽是骑军,但是既然开到了这城下,却也并不是让他们来光光做观众的,没一会,就有传令官过来,带来了皇帝的旨意,破军一万骑军在西门外不远列阵,只要隋军的攻城部队打开一道缺口,那么他们就将做为最精锐的部队第一批进城。特别是他们的五千重装骑兵,只要能打开缺口,到时他们一冲,基本上无人可挡。
由此也可见皇帝确实对陈克复和破军营青睐有加,这首个进城的部队,那可不光光有着荣誉,更代表着一份大功。多少人抢都抢不到,偏偏皇帝却把这份功劳给了陈克复。
辽东城的西面原来是一片小树林,后来和隋军战事开启后,高句丽人为了增强城墙上的视野,也是为了省得隋军到时砍树做攻城器械,早已经将辽东城四周给砍的光光的。
不但如此,被围三次的辽东城也早就练出了一套坚守的本事。在隋军这次进攻之城,他们就重新围着辽东城,在原先的护城河上重新开挖,使之成了一条极深的壕沟,说壕沟不大合适,直接说是一条河更恰当一些。
而在护城河之外,高句丽人又挖了数道壕沟,并且在城墙前的五百步内的空地上,全部都栽上了鹿角。所谓鹿角,分防步骑两种,第一种是将许多尖锐而坚固的树枝或树干捆绑在一起而成,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亦称拒鹿角。第二种就是把圆木削尖,并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骑兵进攻,可以活动,也称拒马。
但是辽东城下的鹿角却比这两种更加厉害,乃是将手臂粗的木桩两头削尖,一头打入地中四五十厘米,另外一头也削尖露出地面四十厘米左右,这些尖桩埋在城墙下的所有空地之上,密密麻麻,错乱有致,不但能对步兵攻城进行有效的遏制,对骑兵的冲击能有更大的限制。
隋军要想接近城墙,只能一点点的清除这些鹿角,而高句丽守军则能依靠着城墙使用弓箭、守城弩等大量杀伤隋军。在辽东城下围城一月,如今陈克复等人的面前,这城墙之下的所有鹿角都已经被隋军花费了众多士卒生命代价砍去了。
不但鹿角,就连那条花费了高句丽无数民力的人工河,也被隋军一批批的士兵在这月余中,不断的兜土而填,从最初的在护城河中填出几条进攻通道,到如今基本上这护城河已经成为了平地了。
看着眼前的地上还残留着的一些矮桩,那护城河中的一些尸骨,甚至那破损的城墙,就连脚下的土地中也都还渗着红黑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满了中原将士们的鲜血,这座城池就如一个无底洞,不断的将大隋的鲜血抽走,让一个无比兴盛的大隋,损失了太多的元气。
昨日论功行赏,陈克复依然是破军营的主帅,破军营其它的众将领也俱是升官发财,再加上李节所带来的数位将领,此时陈克复身边数十位将领围在一起。陈克复为主帅居中,在他的左边则是刚被加爵为南苏开国候的李奔雷老爷子,如今老爷子同样升职为左备身府的折冲郎将。左备身府以四位折冲郎将分掌,如今破军营除了陈克复和李奔雷两人为折冲郎将,就连新来的李节,也同样是左备身府的折冲郎将,十二卫四府之一的左备身府四大将,破军营就占了三位,由此可见这支军队在杨广的眼中有多么重要。
不过虽然李奔雷和李节都是折冲郎将,但却是陈克昨的副手。此时李节就一脸笑意的骑马策立在陈克复的右边,这左右一分,倒也在这两位副手中,又等于表示李奔雷老爷子为第二把手,李节只能居第三。不过李节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和众将在一起后,处处表现出对原破军营一将将领都十分尊敬,对陈克复和李奔雷更是表现的很好。
而在两人之后,刚是一众正五品、从五品的将军们了。一万骑兵分五千重装骑兵和五千轻骑兵,陈克复以两百人为一团,四百人为一营。将破军营分为十二个轻骑兵团和十二个重骑兵团。
剩下的两百轻骑刚组建为斥候营,两百重装骑兵一百陈克复以一百为自己的亲卫骑兵,剩下一百则为其它将领的亲卫。破军营原先十五个校尉,除去这次升为折冲郎将的李奔雷,其余十四个已经升为正五品雄武郎将,再加上李节带来的七人,又加上从军中提拨的从五品,共二十四人,各领一营。
“将军,你说咱们今天能破的了辽东城吗?”罗林站在一旁问道。这次论功行赏,军中大多将领都是官升一级,而罗林却因为家中乃是贵族,而他父亲又因失踪极大可能死于辽东,再加上此次他跟着陈克复表现也确实不凡,皇帝大手一挥,罗林马上就从刚升了没几天的旅帅升到了从五品武勇郎将,直接跳过了校尉这一级,不知道让多少将士们羡慕。现在他虽然升了郎将,却也依然担任陈克复那一百亲卫团统率。
陈克复转头看着一脸笑意的李节道,“李将军,你觉得今天我军能拿下辽东城吗?”
对于陈克复的问题,李节道是回答的很爽快,“将军,我看有些难度,不过也不是没可能,这就看陛下有多大决心了。虽然这辽东城坚固,数城围攻都没攻下,可实际上我数十万大军这次围攻辽东近一个月了,高句丽人虽然还坚守着城池,可却也是疲惫不堪了。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继续围困了,只要再这样有个一个月,绝对能轻松拿下辽东城。只是我大隋倾国之师来此,如久困于此,我们也消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