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读和解释了新法令以后,吴世恭开始宣布大平朝的新政和朝廷机构设置。
首先,吴世恭就明确了皇族的定位问题。之后,他就宣读了一长窜受封的皇族成员名单。例如皇后薛雨霏、太子薛呈麟等。
比较滑稽的是。除了追封自己的亲生母亲以外,吴世恭还册封了俩位太上皇、俩位太后,分别是自己的父亲吴惟忠夫妻和岳父薛濂夫妻。而其中父亲吴惟忠续弦的那位新侯夫人,她的岁数竟然比吴世恭还小,不过这次照样被册封为太后。
不过在其中,还是有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太子薛呈麟的姓氏问题,这次他依然没有改姓为“吴”。而这个问题,说得夸张一点,一旦处置不当。可能就会动摇国本。但是吴世恭依然未提,而众文武也这么含糊了过去,看起来也只能延后解决了。
但是接下来吴世恭对于皇位的一些决定,就震惊了在座所有的人。
一、皇帝的退休制。吴世恭规定了:皇帝年满六十将会退位,不再处理国事;
二、继承人的次序和资格。皇位的继承人将遵循嫡长子的规矩。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皇族成员和官员不能改变。
而即位的新皇帝也要遵循以下规矩:年满十六周岁;通过文事武功的考核等。一旦不符合要求。就将成为“虚君”,由内阁暂时总理国事。内宫绝不可以干政。如果皇位继承人的智力和品格有重大缺陷,那就将顺补等。
三、皇帝的退位制。一旦皇帝怠于国事或者胡乱理政,搞得民沸人怨,可由内阁提出弹劾,再由重臣通过,最后全民公决通过。逼迫皇帝逊位,交由继承人顺补。
这一制度,其实就是逼迫着皇帝勤政。而且要关心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民间疾苦。不再出现前明那种三十年不上朝或者木匠皇帝的奇葩。
四、全民公决制。每五年,全民都将对皇帝的执政做一公决。如公决的票数太低,将对皇帝做出:警告等处罚。当然,最高的处罚就是要皇帝逊位。不过还有一点。如果连续几位皇帝都因为票数太低而逊位,那将启动取消皇位的全民公决。
一旦这个全民公决通过,就将取消皇帝制,以后也将不再设皇位,国家将转为共和制。所以说。吴世恭所创建的也就是个“最终皇朝”。
可以看出,如此重大的皇权改动,将对皇帝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是君权的一大让步。不过吴世恭就考虑得比较远,他是为未来家族的延续做准备呢。
吴世恭相信:凭着他开国君王的威信和能力,吴世恭本人和子孙这几代人的皇位,应该是没有威胁的。但吴世恭不能保证,将来皇族中不会出一个不孝子。与其到时候亡羊补牢,还不如现在就防微杜渐。
还有一点,有了这样的制度,起码也给天下百姓多了一个选择。万一他们活不下去,他们也可以通过全民公决把皇帝赶下宝座,起码不会铤而走险造反了。这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说的极端一点,就算是吴世恭的后人失去了皇位,他们还是能保存着家财富贵度日的,起码没有性命之忧。要知道,原先那些亡国之君的下场可都是很悲惨的。
接着,吴世恭解读了新朝勋位和官员职责问题。
大平朝的勋位,除了公、侯、伯三个爵位以外,另有一个勋爵。而爵位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战功;二是入阁为相。
而战功获得的勋位将世袭罔替。入阁为相的勋位,除开国和立有极大功勋之人,一般只由本人受勋。不过所有的勋位,也只是身份的象征。朝廷将不发俸禄,只给予荣誉称号。反正这细则将在以后确定。
关于官员,首先确定的就是重臣。以后在朝廷中,内阁诸相、所有侍郎以上官员、各省巡抚、各藩地总督、十位大司寇(**官)、十五位都督府提督,以及一部分勋贵代表和御史台高级御史,还有国老(就是致仕的内阁宰相)将为朝廷的重臣。而这些重臣将共同治国,不以论政而治罪。
而对于知府、知县等亲民官的考核和升迁,将以以下的标准来进行:
经济状况和钱粮税收。对于每个地区,每年的财政税收都将比较排名。排名高的亲民官将优先升迁。这也将杜绝前明那些亲民官,不收官绅税收来邀名,最后导致朝廷财政崩溃的恶果发生。
民生。每个地区都将力所能及地开设学堂和医馆,让治辖的百姓可以接受教育和医治病情。其他还有一些方面,比如提高百姓的收入、兴修道路和水利等,也将归于民生之中。
稳定。每位亲民官要对治辖内的治安负责。尽量不引起**,尤其防止造反和盗匪横行的状况发生。如情况危急,亲民官可以要求当地驻军来帮忙。当然,如遇上灾年,亲民官也可以要求驻军共同救灾。
其实大平朝关于官员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无非是要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而要增加收入,固定的田亩所产肯定提高不了多少,所以也就变相地要求这些亲民官,要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工商业的发展也能够增加百姓的家庭收入。最终就是要做到——国富民强。
最后,吴世恭就宣布了朝廷新的各大衙门以及各部主官。
因为此项内容很多,所以这里也就简单介绍一下。对于前明六部九卿的设置,大平朝将会大大地扩编,以此来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也使得各衙门的设置更加合理。
先说礼部:礼部将分离出三个二级局——学政局、教化局和医药局。学政局就是管教育考试的。而教化局就是原先汝宁军的宣传司。至于医药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功能。不过在医药局中,将有保障老弱妇孺的一个部门。而这三大局的局长,都将领礼部侍郎衔。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局的局长,她是大平朝重臣中唯一的女性,就是杨狗蛋的夫人——杨氏。
而礼部的主要功能,也将转变为类似现代的外交部。而礼部中新设有一个司,名为“理藩司”,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指导大平朝向外殖民扩张的。
户部:户部也将分离出三个二级局——税金局、储备局和证券局。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因为大平朝的财政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因此可以这么说,原先户部的权利将会被大大地削弱。
而储备局将履行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责。以储备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本金,发行银钞、银元以及各类辅币。当然,储备局也将适当地发行国债。除此之外,储备局还将管理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准备随时能供应战争和救灾所需的战略物资。
至于税收,将采取全民纳税的原则。不过大平朝也将新设置几个新税种。比如矿藏开采的资源税、酒税、海贸税、商品的印花税等。总之一句话,大平朝的税收主体,将逐渐从农业税转变为工商税了。
第九百一十一章 新朝新政(四)()
至于吏部,就改动不大了。本来吏部就是朝廷中权利最大的一个部门,但其职责也比较单一,所以吴世恭也就不做太多改动了。
改动比较大的是兵部。吴世恭几乎把兵部一拆为二,很多兵部的职能都划归了五军都督府。而吴世恭就是要确定一个用兵的原则:宣战等事务将由皇帝和内阁决定。可是该如何打?就要各大提督具体指挥了。军事上的事还是将由武将来做。
不过更悲催的是刑部和工部。这两个部将完全撤销,将拆分和新增许多新的部。
吴世恭将把大平朝的司法权完全独立出来,所有的刑事和民事案件都有独立的法庭来判决。而最高的大理寺将由十位大司寇来掌管。不过吴世恭也不会在这个年代搞什么不伦不类的陪审团制,就是采用法官判决制。也暂时不会取消什么刑讯逼供。
当然,新的司法体系也将引入了公诉人和辩护人的制度。因此也就有了检察官和律师的雏形。至于将来司法将如何完善,就依靠后人的智慧吧!
除此之外,大平朝也将有农林部、交通部、工商部等近十个部。而这些衙门的设置,使得大平朝的政策变得相当明显,就是要一心追求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吴世恭将成立单独的驿邮局。以此来方便百姓的通信和出行,并为朝廷增加一些收入。
此外,还有执行警察功能的内务部,秘密工作的山川部等。但是秘密工作只是对外不对内,防止大平朝出现特务政治。
有两个机构要重点介绍:
一是五军都督府:
大平朝的国策当然由皇帝和内阁诸相商议制定,包括军事方面的国策。但是关于军事上的事务,将由皇帝、首辅和五军都督府的十五位提督来决定。
而且大平朝的军队将严格按照训练军队,把任何战术动作都标准化。为了防止武将的军阀化,各地提督和军官也会定期调动。但是有了接受标准训练的部队,也能防止“兵不知将”的缺陷。能够让新任的军官很快上手指挥部队。
还有一点,如果是和平时期,大平朝的军队将不能在城池中驻扎,而军属就要在城池中生活。如果军队发生叛乱。那内务部的部队将把军属扣为人质;如内务部发生叛乱,没有重型火器的内务部部队也阻挡不住正规军。这也是双向监视,防止有任何兵变的情况发生。
二是御史台:
大平朝将把御史**立出来,以各地方的选举产生御史。而御史将有豁免权,而且也能制定大平朝的法令。而资深御史,能担任地方巡抚或者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如果能获得重臣的联合提名,于是甚至能直接入阁。
其实御史台和重臣议政团已经演变成为事实上的上、下两个议会。这两个机构将和大司寇组成的大理寺一起,形成三权分立。
虽然大平朝的君权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吴世恭也要在文官中形成三股平衡的团体。防止将来有独裁政治的发生。
而在这些天的会议中,很多重要的内容都将在以后,被编入中。而大平朝也将在以后把中的内容定为国策,一旦要修改或者增删,必先召开大议政会议进行讨论、投票。
这既能不死抱着“祖制”。防止以后这些“祖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也能定下原则,让国政有法可依。实际上,就是大平朝的宪法,而大平朝也将向君主立宪制的方向转变了。
而在最后,吴世恭又宣布了中,吴世恭就以首辅的身份,向天下百姓承诺了十二项在三年内要完成的事务;二十一项想要长期完成。但在三年内要有明显进展的事务。
从此以后,大平朝的每届政府都遵循了此惯例,在就任伊始,首辅必代表整个内阁,向天下百姓宣布。这也是让天下百姓监督政府,让诸相努力执政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吴世恭的心中很明白。随着大平朝的延续,君权将越来越旁落。最终,大平朝的皇帝就会像现代社会的国王一样,完完全全成为一个“虚君”。
可是吴世恭更明白:皇权和富贵性命不可皆得。毕竟自己未来的子孙,不会一直有着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威信。所以他就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富贵性命。让自己的子孙起码能够安安稳稳地平安下去。
事后。关于这个话题,太子薛呈麟曾经与吴世恭有过这样的对话。
吴世恭问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