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世恭在这时候也不愿意多节外生枝,秦公公和王主事想利用自己就利用吧!只要能解决问题。吴世恭愿意为他们背上这个隐患。

    “咱们要说辽东,也不能关注辽东一偶。要从整个天下大势来看。现在陕贼在中原横行无忌。而鞑子在辽东肆虐横行。以我大明国力,已经不能再两面开战了。因此,必选其一。而陕贼祸害的是中原之富庶之地,而鞑子横行在关外,则都是蛮荒之地。因此,从任何方面选择。都是应该先陕贼,后鞑子的。我制定的方略就是攻陕贼、守鞑子。”

    一听这话,秦公公就点了点头。这战略与杨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战略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很符合崇祯皇帝的心意。因此。作为内侍的秦公公就不怕崇祯皇帝会有责难,于是他就吹捧了吴世恭一句:“杂家向来得知长敬家学渊源,熟知兵事。你所说的确实大妙也。”

    吴世恭对秦公公释放出的善意,微笑了一下作为回应。他接着说道:“那么既然对鞑子是要守,其实就是要守住孙太师当年营造的宁锦防线。而宁锦防线的目的就是要防住鞑子从山海关入关。那么有十座城当然容易挡住鞑子,不过就算是只留下一座城挡住了鞑子,也算是达到了目的。既然如此,锦州等四城也就不算是最重要了,放弃了也就放弃了。”

    其实吴世恭在这番话里玩了一个小花招。虽然从防御的角度看,这样的说法并没错。可是当年的孙承宗建造宁锦防线,是以防御堡垒战,进攻直至绞杀掉满清的生存空间的。如果朝廷一旦同意了放弃锦州等四城,那明军将在辽东完全丧失了进攻能力,根本威胁不到满清。这也让满清可以完全腾出手,肆意地从长城各关隘入关抢掠。

    不过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实明朝也保不住锦州等四城了。所以吴世恭也就不说破了,就让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们面对现实吧!

    吴世恭接着说道:“再说,鞑子几次入关,又有哪一次走的是山海关?都是从长城各关隘入内。所以留着辽东兵力也是浪费,还不如加强宣大一线的防御呢。”

    “怎么?如山海关不留重兵,那此门户不是形同虚设,反而让鞑虏有了近道,这不是更加危险吗?”王主事立刻提出了异议。

    “我说的不是不留重兵,而是这里的兵留的太多了。”吴世恭连忙解释道,“现在宁远这里有着吴三桂的四万兵马,而山海关内有着精兵一万,此外塔山还有七千,杏山还有六千,再加上我的汝宁军三万,足有九万多兵马。这么多的兵马,如果不考虑进攻,一力防御的话,那也太多了一些。依我看,有着四、五万就足够了。”

    听到这里,秦公公开始首次发问了。不过他的话语中还是赔着小心:“难道这就是长敬想要归去汝宁的原因吗?虽说杂家不怎么懂兵事,可也知道守城的兵力是越多越好。你看这样如何?如果长敬想留下,杂家就向皇爷爷说一声,给你个提督之名,让你在辽东与吴三桂吴提督平起平坐,你俩人就各守一城。如果你想回汝宁,那杂家就在这里越权做主,让你带兵五千回去,其余的兵马就留在辽东,其总制人选就由长敬指定。这样一来,不是更稳妥一些吗?”

    吴世恭笑着摇摇头道:“秦兄弟!你说的法子固然是求稳,但我大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求稳已经不行,一定要用猛药治。所以说,如果依你所言,这大明天下依然如此,局面最好也不过是个维持现状。而我想要的,是要让大明朝局面逐步安稳,争取用上个十来年,把陕贼和鞑子这两大敌全部剿灭干净。”

    “哦!?”这话一说,顿时引起了秦公公他们那难以置信的眼神。时到如今,有多少重臣都上奏过平定天下的“良方”,可结果证明,他们所开具的“良方”大多数都是妄言大话,非但没有解决这两个大敌,整个天下的乱势反而是愈演愈烈。所以今天秦公公他们又听到了吴世恭说了同样的话以后,就让秦公公他们就有些将信将疑。

    “那长敬请说!杂家就洗耳恭听。”

    “那我就先说辽东。朝廷从京营给我调拨一万人马,再下谕让吴三桂分给我二万。有了六万兵马,我将在二个月内攻至松山,先把洪督师这一万官军解救出来。之后就随机应变了。如鞑子势单力薄,我将率领着联军接着北上援救锦州,争取把锦州城内的祖总兵这一万多兵马救出。如果鞑子确实势大,也只能让锦州城内的祖总兵听天由命了。我将率联军依次撤回塔山、杏山,再把这两城内的官军撤回宁远和山海关,加强这两城的防御。”

    “吴总兵!虽说您勇气可嘉,可本官可要说句话,得罪莫怪!”王主事对吴世恭拱手行礼道,“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说其他,先说怎么样调配粮饷吧!现在户部的库房可是穷的叮当响,短时内绝无可能调来满足六万兵马的粮饷的。”

    “王主事所虑极是!”吴世恭向王主事点点头道,“不过本官已在山海关和宁远了解过,这两城内都积蓄有足够三万大军所用两年的粮草,更不用说民间存粮了。只要在其中调拨一二,也就足够此次用兵。”

    “至于饷银,本官就先与兵部核定一个数目,出兵时先由本官垫着。待到此次本官出征归来,朝廷在一年内把饷银归还本官,或者给予本官等额的抵押物。你们说,这样如何?”吴世恭问道。

    这话一说,让秦公公他们是精神一振,这首先就解决了出兵的最大障碍。为了保险起见,王主事又问道:“那吴总兵需要什么抵押物呢?”

    “到时再商议吧!等获胜归来再说。”

    这话说的漂亮,那意思就是说:如果吴世恭完成了救援任务,那朝廷才会结账,如果不成功,那朝廷就不必支付这笔饷银。因此,秦公公和王主事在内心里就倾向了吴世恭。

    “那长敬又需那些官军呢?”秦公公又问道。

    “吴三桂那里二万人马少不了。京营那里就用原先余侍郎的汝州军吧!他们在河南与我打过交道,用起来也比较熟。当然,朝廷如果为难,也可在京营调来三万兵马,不过余侍郎的汝州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手机用户可访问wp。。l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第七百八十二章索要官职() 
    一秒记住【。。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吴世恭的这个条件也不过分,秦公公他们也在各自的心中都暗暗点头。不过说到这里,鉴于清军的凶名,秦公公也免不了想到要未胜虑败了:“长敬!万一……,杂家可是说的万一,你这次可只有六万兵马,万一再次大败,那辽东之局可不是全面糜烂了吗?”

    “我带着三万人就可以从松山杀回山海关,现在有六万人难道不能从山海关杀到松山吗?”吴世恭斩钉截铁地说道。在这时候他可不能流露出丝毫犹豫,就是要给秦公公他们,或者准确的说,是给崇祯皇帝和朝廷以信心,让他们支持汝宁军的计划。

    “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就是吴总兵把松山内洪督师等救出,来回征程也是艰难,贵军伤亡也可能就有万数,甚至还会超过,那又有什么意义?而现今辽东已有杨督师,洪督师已不是不可或缺。”王主事说道。

    也许是吴世恭自告奋勇的行为感动了王主事,所以现在的王主事的态度也好了许多,甚至能向吴世恭说些交心话了。而且王主事说这话也是担着政治风险的,他已经明确地向吴世恭表达了朝廷的意思:洪承畴这个督师的死活,朝廷其实已经不在意了,甚至连松山、锦州被围的官军,朝廷都有了放弃的意思。因此,现在的大明朝已经不愿意用这些死子来交换吴世恭所率领的生力军。

    “账可不是这么算的。”吴世恭解释道,“就是收支相抵,甚至略亏一些,也要儿郎们看到朝廷没有放弃他们。这也能提升儿郎们的士气,让他们在将来能用命守住宁远和山海关。再说,如这次本官的大军有伤亡,难道鞑子没有伤亡吗?本官已在河间斩杀鞑子七千多,这次返程又斩杀鞑子超过五千,如果救援松山时再与鞑子发生大战。本官就在这里夸个海口,打败鞑子可能有些难,但寻求了两败俱伤绝对没问题。如果救援大军伤亡超万,那鞑子的伤亡也起码有七、八千。这样一来,近两年鞑子可死伤了近二万男丁。鞑子人少,绝不能忍如此损失,总要休养生息个二、三年。在此期间。北方暂时能得安定,朝廷也可精励图志,本官更可有时间安定中原。”

    “在这点上杂家是赞同长敬的。”秦公公也在一旁开口帮衬道。在这十几年中,明朝被满清压制得太狠了,丧土失地、屡屡惨败,十分打击大明朝那种天朝上民的自豪感。所以现在无论是君臣。还是朝野,都十分盼望着出现一位“抗清英雄”。

    而吴世恭最近两次对清军的赫赫战功就让朝廷看到了希望,尤其是送到兵部的鞑子首级,证明了吴世恭不是在虚报军功。所以在这里秦公公就选择了支持吴世恭。

    不过秦公公接着与吴世恭商量道:“杂家不懂兵事,就在这里胡言乱语几句,长敬莫怪。你说锦州和松山就是死地,要放弃也就罢了。反正现在也被虏酋给重围。可现在塔山和杏山毕竟安然无恙,无名撤军,恐皇爷爷名声有损,朝廷名声有损啊!”

    吴世恭皱着眉考虑了一下,点头答应道:“这事以后再说。不过我也在这里保证:如这两城未遇危险,那就先不撤军。这样可好?”

    吴世恭不愿意在这种繁枝末节的问题上多争辩,所以就用了缓兵之计。毕竟现在锦州和松山的明军还未救出。不过真的到了那时候,完全可以见机行事。只要清军出现围攻塔山和杏山的苗头,吴世恭完全可以先斩后奏把这两城的军民给撤回来。

    不过秦公公、王主事对吴世恭的回答也是很满意了,毕竟他的回答也顾及了崇祯皇帝和朝廷的面子。至于将来?反正将来发生什么也不管他俩什么事。

    “那长敬救回锦州、松山被围官军后,又该如何行事呢?”秦公公接着问道。

    “救回以后,这两城的官军和给我的三万官军都将交回朝廷。我将带着我三万汝宁军返回汝宁。先平靖中原的陕贼。”吴世恭回答道。

    “如何平靖?长敬可有方略?”

    “包干!”吴世恭早就胸有成竹了,“等这次我回去以后,将散尽家财募兵。把汝宁军先扩充至六万。而朝廷就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凤阳和大运河以西、潼关和汉江以东都包干于我。而我汝宁军将内平乱匪、外拒陕贼,把陕贼驱至陕西、四川等地。然后收拢流民军屯,组织垦荒自救。而朝廷也只要给我一半三万兵的粮饷。其余的粮饷我将从军屯中自筹。这么一来,最富饶的江南、湖广将不会受侵扰,让朝廷能得到足够的财赋与漕粮。以此来精励图志,恢复元气。之后就见机行事了。”

    可这番话听的秦公公和王主事是目瞪口呆。吴世恭索要的权利也太大了一下。如果刚才是为了救援松山,吴世恭索要的辽东军权,朝廷还可以眼开眼闭的话,现在吴世恭索要的,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给,因为这太违背朝廷的规矩了,吴世恭索要的完全就是原先五省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