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老指挥!怎么每逢过年我们汝宁军就要打仗,这倒真是遇见鬼了!”周巡也在一旁牢sao道。
现在已经是崇祯八年的正月初八,汝宁军已经在徐州境内四、五十里处设立了自己的大营,并且在大营中待了两天的时间了。
这些天汝宁军并没有什么动作,因为徐州的战事已经不需要他们担心了。知道she塌天进入徐州以后,左良玉带着大军猛扑了过来。而终于集合完救援大军的山东巡抚朱大典,也率领着包括关宁铁骑二千,天津战兵三千的一万八千多大军进入了徐州。
这立刻就突出了一个粥少僧多的问题,功劳就这么一些,谁都要抢,于是他们都传信给吴世恭,让他的汝宁军在徐州边境阻止she塌天这股农民造反军逃窜,而这两支军队抢着要剿灭这股农民造反军。
而这道命令也正中吴世恭的下怀。吴世恭也不愿意自己的汝宁军再受什么损失了,所以在这几天,就用着归德府送过来的与徐州地方送来的犒劳,和全军一起补过了这个新年。
“再待两天!如果两天之内没什么事,我们就回家去!”吴世恭断然道。
现在的汝宁军还不能够走,因为从前方传来的消息,she塌天部才刚刚与两支明军接战。如果这支农民造反军在接战后逃窜向汝宁军的方向,如果没有汝宁军的阻截。那他们肯定是会再入归德府的。这不是给吴世恭另找麻烦吗?
但等待两天就不同了。到了那个时候,she塌天部的实力也耗损得差不多了。吴世恭完全可以把缺一个步兵团的南阳军团留在这里。并且在身后汝宁军团的配合支援下,完全就可以堵住这个缺口的。
至于吴世恭自己嘛!肯定是要带着本部的兵马急赶回汝宁府的。到底张献忠部那三十几万人的威胁还在,回去以后也可以完全放心了嘛。
“难道老指挥不留在这里了吗?过几天剿灭了she塌天,徐州地方肯定是要宴请,老指挥还能够领略一番徐州的风情呢!”
周巡的话使得吴世恭身边的高级军官们都大笑了起来。吴世恭也笑骂道:“我还不知道你们心中的小九九啊?在徐州我们汝宁军没出过什么力,徐州的官员还可能记恨着我们汝宁军把陕匪赶过去呢。再说,跟在朱巡抚和左总兵后面吃些残羹冷炙的也没有意思,还不如早些回去守住我们的老家呢。”
吴世恭知道参加这样的宴会总能够得到一些粮饷犒劳。可是相对于汝宁府那里的汝宁军根本。这些好处也就显得少之又少了。
再说,吴世恭与朱大典和左良玉的关系又不好,与他们相比,吴世恭的官衔……也没有什么官衔。在这种官本位的宴会中,吴世恭还不是去找虐受啊?所以在内心中吴世恭也不想去参加这样的宴会。
一旁的赫飞把脑袋探了过来,问道:“主子爷!这几天小人到附近打探了一番,现了很多铁矿和石炭矿。我们汝宁军是不是去占上那么一二个啊?”
“去!去!去!别出什么馊主意了!现在我们没这么多的jing力!”吴世恭又笑骂道。接着他一指赫飞,又说道,“不过你的话也提醒了我。等到我们的本部人马走了,你就留在这里好好地折腾一下。那些矿别这么容易地还给地方,不拿出些好处,就让他们等着收废矿吧。别怕!连徐州铁矿的矿监也别放过!不过我倒不担心这一点。你赫飞干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了!”
吴世恭的话引起了四周一阵大笑。吴世恭接着说道:“也要多找一些铁矿的工匠送回汝宁。那些石炭也就算了,铁料和铁矿石什么的,只要能够运得了,就加紧的往我们汝宁运,其他的东西也要仔细地搜刮一遍。反正我们是向来贼不落空。没办法啊!我们汝宁军还是太穷了啊!”
吴世恭的话使得军官们更是嘻嘻哈哈了。而在一旁几位刚投降的农民造反军头目心中暗想:“这么富裕的军队还哭穷?还真是……真是自己投对了地方啊!”
这次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吴世恭把投降自己的农民造反军骑兵和老兵,再凑上了一些青壮俘虏。组成了一个二千人的辅兵团。
不过吴世恭也向这些俘虏辅兵交待得很清楚:参军自愿、军饷三成。而且在这次作战以后也会被打散填充到汝宁军的各支部队中去。只有到了将来军事技术考核都合格了,才能够作为汝宁军的正式兵丁拿到全额军饷。
可就是这么一个苛刻的条件,也使得那些俘虏踊跃报名,因为他们朝不保夕的穷ri子确实过怕了。
可是进入到汝宁军以后,那些jing良的装备使得他们眼花缭乱,那些丰富的饮食使得他们口水直流。虽然汝宁军的规矩也挺大,一时三刻他们这些人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可是相对于如此安稳的生活,这些规矩还是能够忍受的。
所以这些俘虏辅兵这些天对于汝宁军最主要的印象就是富裕。有些消息灵通的,还打听到自己的这三成军饷,也足以使得一家老小糊口了,那卖命什么的也就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了吧。
对于现在的汝宁军来说,地盘的扩大其实就是变相地稀薄了自己的兵力。这次汝宁军的南阳、归德两头跑也是归结于这个原因。
而现在汝宁军已经有了自己的私铁矿,对于铁料的需求并不紧缺。再说,汝宁军的短板就是银子,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到徐州来开设新的铁矿。
所以除了是必不可少的要地,汝宁军也将暂时停止扩大控制区的脚步。汝宁军情愿用济民垦荒商行这种武商一体的形式外出占有土地,也不愿意实际地控制一个新的地区。
再说,徐州铁矿也是内廷管理的皇家私产,吴世恭再有什么动作,就不会有上次南阳铁矿这种幸运事了。还不如就这么抓一票得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逼近汝宁府()
“闯王!我们这次可真是丢了一次好机会啊!如果我们的主力不跑,跟着承祖他们压过去,那位曹屠夫很可能就不会全身而退了,那股官军主力也可能被我们打垮,说不定我们都有机会打下洛阳城呢!”罗汝才是说得眉飞se舞,“啧啧!这洛阳城里可有位狗朝廷的王爷啊!听说他还是狗皇帝的亲叔叔,那王府里的金银财宝肯定是堆积如山的啊!”
高迎祥看着罗汝才的模样就觉得有些好笑,他取笑道:“你自己说!这话你一路上说了多少遍了。我的耳朵里茧子都听出来啦!不过,我看罗兄弟看中的不是金银财宝吧,看中的是王府中那几个妃子、公主吧!”
罗汝才的心情很好,所以一点儿也未因为高迎祥的取笑话而动气,他乐呵呵地笑道:“都有!都有!”
“唉——!”高迎祥长叹了一口气,劝道,“我们英雄豪杰也不能够沉迷于女人的肚皮,你看你营中搜罗的女人都有五、六十号啦!也该收收心啦!”
罗汝才却满不在乎地回答道:“闯王!兄弟我就好这一口呢!我祖宗八辈子也穷怕了,现在也该过些舒坦的ri子了。”
看到罗汝才是这个态度,高迎祥也不好再相劝,于是就岔开了话题:“反正八大王也快要到了,到时候你们兄弟就好好地聊聊吧!”
就在这时候,刚走到大帐门口的张献忠就叫道:“在聊什么呢?我好象听到王爷、公主什么的啦!”
“你耳朵倒挺灵的!”罗汝才立刻笑着对张献忠道,“刚才我和闯王说到洛阳城中王府的公主呢。”
“那不叫公主,叫郡主!你这曹cao就是不学无术!”张献忠笑骂道。
“管她是个什么主,只要是个女人就行了。”罗汝才的话引起了三人的大笑。
高迎祥、罗汝才部南下以后,在汝州附近与张献忠部再次汇合,今天他们正好与其他领一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而在二入河南以后。这些领的核心人马都没有什么损失,人员和物资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所以在一见面之后,这些领就开始炫耀着各自的所获了。可是谈着谈着,他们就谈到了那支让他们都吃过亏的明军身上。
……
“曹cao,这次你可猜错了。这支官军名叫汝宁军,是汝宁、南阳和归德的联军。”张献忠介绍道,“这支官军虽然很会打仗,可其将领是位才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那人很贪财。也很会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过只要我们不靠近他的地盘,他一般不会出来打仗的。”
“哦?没想到内地倒有这样的军将,也练得出这样的强军啊!”罗汝才惊讶道。在座的其他领也与罗汝才是一个想法。明朝的武官贪财和保存实力那都不稀罕,稀罕的是竟然有武官会去好好的练兵。
其实这时候的张献忠也已经明白,当时吴世恭对他是用了缓兵之计。就是为了在汝州脱身回援归德府的。可张献忠却送了几万两支持了吴世恭的缓兵之计。这让张献忠是满嘴的苦涩,而且这种丢脸的事又不能够明说。真是满肚子的苦水没法倒出来啊!
但毕竟农民造反军已经造反了这么久的时间了。他们遇上的明军jing锐也不是一支两支了,所以在了解了汝宁军的情况以后,他们接着开始商议起各自的行动计划来。
这时候罗汝才先提出回陕西。罗汝才是位家乡观念很浓厚的人,在他看来,在自己兵强马壮的时候不能够在乡亲们面前威风威风,那真是锦衣夜行啊!
对于罗汝才的想法倒也没有什么领反对。留在陕西的李自成、老回回部有些势单力薄。有了罗汝才部的加入,完全可以绞动陕西、甘肃的局势,纠缠住洪承畴入河南的大军。
接着就有领提出北渡黄河去山西。可这个提议立刻被否决了。再过几个月,黄河就要解冻。到时候被明军四面包围一围剿,那农民造反军回旋的余地就会很小了。再说,一年多前在渑池渡这里被围困的事,农民造反军的这些领还记忆忧新呢。
那么也只有一个方向了。就是通过南阳府进入湖广的襄樊地区。可就在这个时候,张献忠突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横穿汝宁府攻陷凤阳。
张献忠是这么说的:“我们义军无论走的是何路,都是我们反复走的老路,沿途所获必定不多。而凤阳是狗皇帝的老家,那里的金银财宝是数不胜数,粮草是堆积如山。再说我们人员也多,还不如分兵几路相互配合,各自牵制着官军。”
“我们所虑的无非是那支汝宁军,可其现在正在归德、怀庆边境与过天星、横天王俩位兄弟作战呢,一时三刻回不了汝宁府。那里的防御也肯定空虚。”
“我们只要不纠缠于沿途的城池,人多势众地加快脚步,就可以很快地通过南阳府和汝宁府。避开那支汝宁军的回援。”
“你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打下凤阳的话,我们义军的士气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以后招募百姓也会方便了许多。而且狗朝廷也绝对想不到我们会打凤阳,这条路虽然看起来有些险,可完全出乎了那些狗官们的意料,反而是安全的很呢!”
张献忠的计划立刻引起了领们的激烈争论,不过大多数的领还是反对了这个计划,因为他们确实不愿意再与汝宁军作战了。
可是在会后,扫地王、太平王等博xing很重的领找到了张献忠,他们愿意与张献忠部一同行动,去攻克大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