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五十一章 陇西,风云再起()
在招降了张郃与高览之后,袁绍的二子袁熙也从驻地赵郡赶到邺城,向刘和投降。
对于袁熙的识相,刘和感到很是高兴,立刻拜袁熙为昭德将军,大将军府从事中郎,封为南皮侯。
至此,刘和彻底得到了整个冀州,并且得到了袁绍阵营中的最精英人才,从此将幽州、并州和司隶彻底连成一片,再也不用担心会有谁能够断绝东西之间的联系了。
既去了后顾之忧,又得到了广阔的膏腴之地,还得到了精英的人才,这让刘和狠狠发了一笔横财。
说是横财,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本来是一场袁曹生死大战、刘和袖手旁观的闹剧,袁绍和曹操为了地盘而拼尽了全力,结果却被最后眼看曹操奋力大战、即将收获的时候,桃子却被刘和给摘走了。
其实现在的曹操都已经气得肺都炸了,可是形势比人强,曹操现在四面皆敌,又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遭到天下诸侯嫉恨,再加上刘和麾下兵强马壮,自己屡战屡败,不管是将士还是官员全都心中动摇,根本不敢跟刘和全面开战,所以只能采取退让的态度,率军退到黄河以南。
不过曹操还是不希望刘和能够如此顺利接收整个冀州,期盼着冀州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尽量拖延刘和统一整个冀州的时间。
然而尽管如此,曹操也知道,以刘和的能力,想要接收区区一个冀州,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而冀州的当地人士也不会傻到誓死与刘和相对抗,所以刘和统一整个冀州,绝对用不了太长时间。
但是曹操却万万想不到,刘和所用的时间竟然如此之短,短到大大出乎他的预料。初闻刘和彻底平定整个河北的他神色中透着满脸的震撼和不可思议,喃喃的说道:“这怎么可能?刘和这小子除了耍阴谋诡计,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为什么冀州的百姓和官员甘心投靠他?这辛毗和审配不都是忠直之士吗?怎么连他们也都投降了?还有沮授,他的骨头不是硬着呢吗?为何竟然也选择了投降?他的骨气呢?他的傲气呢?”
虽然心中气恼,曹操却也不得不接受事实,同时强行抑制住心中的恼恨,专门派出使者向刘和道贺,并且向朝廷上表,拜刘和为冀州牧,并请求扩大刘和的封邑。
于是朝廷下旨,拜刘和为冀州牧,扩大食邑三百户。
这样一来刘和身兼大将军、司隶校尉和幽州、并州、冀州、凉州、雍州五州的州牧,天下十三州加司隶部,他独占了五个州和司隶校尉部的三辅、河东、河内等地,几乎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一时之间天下震惊,成为众多诸侯歆羡和嫉妒的对象。
这时候的孙策已经平定了江东地区,获得了庐江、丹阳、吴、会稽、豫章等郡,被朝廷拜为平东将军、吴侯、丹阳太守,一时之间成为大汉最年轻的俊杰之一,然而当他正得意的时候,却突然听到刘和平定冀州的消息,顿时感到勃然大怒,下令大军整顿力量,准备对刘和开战,不过现在因为没有和刘和的领地接壤,所以决定先剪除刘和的羽翼刘表,于是他以为父报仇的名义,率军进攻刘表的江夏,与刘表大军正式开战。
听说消息的曹操心中很是欣喜,他决定先乘着孙策与刘表开战、而自己向刘和忍辱示好之际,率军平定徐州的吕布和占据淮南的袁术,以便彻底统一中原地区,同时也剪除刘和的一支同盟。
正好这时候吕布与袁术互相争斗,互相之间打得不可开交,下邳城内空虚,正是他率军偷袭的好机会,于是他下令新近暗中投降的泰山人臧霸、孙观、尹礼等人率军进攻琅琊国,而他亲率大军,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李典、典韦、乐进、曹洪等奖及军师戏志才、程昱、司马懿统率大军千里奔袭下邳城。
而这时候的刘和正在准备返回长安,他一方面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上表朝廷,拜麹义为幽州刺史、安东将军、假节,主要的任务是在幽州训练水军,准备从海路进攻青州;又拜魏延为并州刺史、安北将军、假节,主要的任务是节制镇抚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还拜审配为冀州刺史,振威将军,使持节,节制张郃、高览等冀州兵将,令其镇守冀州,训练兵卒,而与此同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发展内政,恢复经济,安定民生。
刘和还重新拜钟繇为司隶校尉,又拜裴潜为凉州刺史、安西都护,使持节,主要的任务有四个,一是保证刚刚开辟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二是震慑周边游牧民族,三是移民实边,稳定西部边境,
除此之外,为了从两路威胁汉中,刘和又任命徐晃为雍州刺史、安南将军,假节,令其屯兵陈仓,表面上是为了防备张鲁从陈仓道进攻长安,实际上却是为了从陈仓道威胁汉中。为了能够更有利于集中兵力进攻汉中和西蜀,刘和把汉阳郡恢复为后汉初的名字天水郡,又从原来的天水郡中分出西部的部分建立难安郡,将天水、南安同陇西、安定四郡一起并入雍州。
刘和任命的这五位州级长官,虽然在实际上是他的部属,可在表面上都是大汉的臣子,其中麹义、审配都是袁绍的降将,钟繇的家族在颍川,裴潜是朝中尚书裴茂之子,其他人纵然心中明镜一般,可是在表面上却丝毫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或借口。
然而令刘和想象不到的是,他的雍州刺史徐晃还在上任的路上,就听说他的治下发生了一场巨变。
原来这时候投奔汉中张鲁的马超与投奔武都羌中的韩遂暗中达成了和解,在张鲁和羌兵的支持下,马超和韩遂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陇西郡的临洮,对临洮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于是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陇西风云再起,战乱再次揭开。
第三百五十二章 马超的克星()
“这该死的马超,我刚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就对我的城池发动进攻,分明是不把我放在眼里,传令下去,全军将士加速前进,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临洮,击败马超。”
听说马超进犯的消息之后,徐晃满脸的愤怒,同时立刻下令大军紧急行军,反正有他的神奇技能在,无论跑得多快,阵型都能保持完整,不会有人掉队,所以徐晃根本无所顾忌。
可是徐晃现在离临洮实在太远,他之前被任命为辽西太守,虽然早已经提前动身前往长安了,可是在接到消息的时候才刚刚达到河东闻喜,离临洮还有两千里的路程,就算是大军连续急行军,至少也需要二十天才能赶到临洮。而尽管徐晃有神奇的技能,也不敢放任士兵就这样跑,因为一直这样的话,就算是跑不死人,也会跑死马的。
“希望临洮的守将能够坚持到我的大军到来。”徐晃默默地看着西南的方向,忧心忡忡。
然而徐晃所不知道的是,刘和早已提前做出了预防,在任命徐晃为雍州刺史的上表送达洛阳的第一时间,就任命原金城太守杨阜为陇西太守,牙门将军,令其率领五千将士镇守临洮。
杨阜在接受任命之后的第一时间,就立刻率领部将前去赴任,而更加令人佩服的是,杨阜根本就没有到陇西郡的郡治狄道,而是直接在临洮上任,而且是一到临洮就立刻视察城防,在这里他发现临洮的城防有严重的缺钱,紧急下令整个陇西的军民立刻行动起来,按照他的标准修建城防。
这样一来立刻让整个陇西郡的军民全都苦不堪言,他们怨声四道,甚至聚众上书刘和,要求刘和罢免杨阜的陇西太守之职,另换贤明的太守前来上任。
然而杨阜却丝毫不顾这些,并且强调只要自己做一天太守,全郡的军民都必须严格按照他的命令来做,为了表示决心,他还坚决镇压了几个带头挑事的大家族成员。
而与此同时,为了赶工,杨阜竟然不顾自己的身份,亲自参与修筑城防,而他那时也绝不是在做做样子,而是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劳作也就是一整天,没有丝毫喊苦喊累。
杨阜的这一番动作当即征服了那些心存不满的军民,他们谁都不再说话,直接无怨无悔的加入了修建城防的行列之中。
结果杨阜的城防建设竟然不可思议的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完工,且质量也完全合格,令人深深惊叹这一项伟大的奇迹。
不过仍然有人乘机说杨阜的风凉话,说他这样子表演只是给人看的,现在做这些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因为这里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人前来侵犯。
然而他们的话刚说出多久,还没等杨阜的进一步反应,就听得城外传来的沉闷的马蹄声,他们全都色变,派人一打听,才知道竟然是敌军来袭。
所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是深深的佩服,另一方面则是浓浓的感激。
佩服主要是佩服杨阜深谋远虑,竟然会算到敌军来袭,现在敌军果然来袭,这足以证明了他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超乎许多人想象的。而对于这一点,之前还有许多人拿来取笑杨阜无理取闹。
感激自然是因为幸亏有杨阜的努力和督促,这让临洮城内的军民做好了防备,不至于出现被敌军偷袭而束手无策的局面,从而让临洮城免过了一劫。
自此之后,杨阜在临洮,乃至在整个陇西的威望空前的提升起来,再也没有人对他有丝毫的怨气。
而威望大大提升的杨阜就利用自身的威望,团结广大的军民,誓死抵抗马超的入侵。
马超在一开始看到杨阜的时候,嘴角立刻生出了淡淡的笑意,他要看着自己的大军突破杨阜的防线,屠杀杨阜的百姓,让杨阜后悔之前背叛自己的行为。
然而等他率军攻打了几天临洮之后,这才渐渐发现这个杨阜不是一个软柿子,而是一颗钢钉,这根钢钉十分的棘手,能够轻易看穿他的计谋,并且利用他的计谋,给他带来不小的损失。
“仅仅是三天而已,就能够给我军带来如此大的伤害,这,这简直是就是奇耻大辱!传我命令,明日大军攻城,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也一定要攻下临洮,这不仅仅关系着咱们的面子,更干系着咱们的生死成败!这一仗胜了,我们就可以重回故地,而一旦失败,等待我们的将是死亡!”
马超拼了命的发动进攻,而这边杨阜则拼了命的进行防守,甚至在这期间杨阜数度负伤,然而不仅没有看到杨阜有半分的退缩,反而令对方的士气越来越旺盛,战力越来越高,而同样的,带给己方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对方的战力为何越来越强?这可不是我的臆断,而是有事实根据的,对方的单兵作战能力越来越强,一开始最多与我们的士兵平手,现在一个都能轻松干掉我们两个人,到现在我们的五万大军已经伤亡了近八千人,可是对方加起来恐怕也不过一千人,如果这样进行下去的,我们根本没有赢的任何希望。因为估计最多再过三天,刘和的援军就会到来。”
马超一脸的急躁,他之前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这一次可不能再失败了,因为他失败不起了,这可是他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这一次再失败,那么他的大业从此也就成空了。
然而老天爷好像故意与他作对似的,就在他热切地盼望刘鹤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