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官给陆逊,遂决定修书一封往刘备处,请刘备给自己女婿安排个好官位。其实他倒是多虑了。以薛冰对陆逊的了解,怕是关羽的书信还未写,他便已经帮陆逊进了言,给他安排好官位了。
一旁的张飞瞧瞧这个,瞧瞧那个,见这二人都不说话,只是低头沉思,遂道:“寻思什么呢?来,去我屋里喝酒!”说完,拉着二人进了屋中,末了还对孙尚香那喊一句:“弟妹,能不能多弄点盐水煮豆来?”
陆逊来了,带着族人举家迁移到了荆州来。关羽在襄阳城中早就给其安排好了府邸,而且在江陵城中也安排了房舍,如此这般,将陆家的人全都给安排了妥当,倒是让陆逊很是过意不去。
还是张飞道:“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甚过意不去的?”陆逊遂受了房舍,而后举家搬了进去。入住后,陆逊立刻忙着娶妻之事。毕竟他娶的不是别人,可是荆州的最高指挥官,关羽的女儿,自然少不得礼数,一样一样的忙下来,却是又过了月余。
这些日子,薛冰倒是成了陆府常客,常与陆逊谈论些天下之事。这日,薛冰与陆逊坐在一起,谈论起刘备日后当如何发展之事时,薛冰有意的请教陆逊道:“今汉中王已取两川兼荆襄之地,伯言以为王上日后当如何进取?”
陆逊寻思了下,答道:“汉中王虽得两川并荆襄之地。此二地虽然粮食充足,而川地又多险峻,仅守成,足以抵御北方曹操百年。然人口较少,兵员不广,人才缺乏却是川地的最大的弊端。而且,川地之险,不但让曹魏无法进取,便是汉中王想出,也非易事。另南人不善北战,也是汉中王需要考虑之事。为今之计,当兵出祁山大道,遍取西凉之地,以得北地战马,练出一支北战之兵,而后兵逼长安,遍取雍州,如此,方有逐鹿中原之本。”
薛冰闻言暗惊,心道:“陆伯言之语,与诸葛亮所思不谋而合,其虽然在具体执行谋略时略逊于诸葛亮,但是其的战略眼光,绝对是当世一流的。”遂道:“伯言所言甚是,日后我定当将伯言今日之言禀于王上。”
陆逊笑道:“子寒休要诓我,想来卧龙先生早已想到这些,如何还须我去出头?子寒身为五虎上将军,汉中王最为亲信的几大将领之一,如何不知汉中王以及卧龙先生日后之部署?而且我观汉中王使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领重兵屯于祁山大道,又如何不是为日后兵出祁山做准备?”
薛冰皱眉道:“伯言既知,可曾说于吴侯?”
陆逊道:“吴侯身旁有鲁子敬先生在旁,怎用得着我去进言?”说完,苦笑一下。
薛冰眼尖,而且一直瞧着陆逊的表情,见其虽然说的洒脱,但是那一瞬间的苦笑却显示出陆逊的心里并不甘心一直这样默默无名下去,遂于心中暗喜:“看来这陆逊亦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人物,他在江东那般低调,一是因为周瑜、鲁肃等在上压着,二也是自己无甚资历,江东陆家除了他又无其他拿的出手的人物,为了家族和自身安全考虑,才不得不低调行事。如今既然来荆州,又何尝不是想避开江东大家之间的争斗,又可以借着关羽之婿的身份好好展示一番自己的才华。既然这样,我便给你一个出名的机会,还怕你不死心塌地的为汉中王办事?”说完,轻笑一下,举起酒杯与陆逊道:“伯言既来了荆州,日后于关将军侧,定有一展抱负之机。”
陆逊举杯笑道:“多谢子寒吉言!”两只酒杯碰在了一起,而后一饮而尽。
p。s:出去办事,回来晚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07章 三国大战 陆逊(2)()
与陆逊的谈话,让薛冰知道了很多。比如,陆逊并非是本身性格使他那么低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及整个家族。陆逊有着远大的抱负。陆逊的才华绝对比自己预想的要高的多
不过,最最主要的,却是薛冰弄清楚了,陆逊对江东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当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对他个人以及他的家族有利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在江东的一切。例如这次,举家迁移到荆州来这般。这些南方大族,对家族的兴旺看待的远比自己所效力的势力的强弱更加重要。
有如赤壁之时,那些文官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孙权向曹操投降那般。因为那样,就可以保全他们的家族以及自身的利益不受伤害。如果开战,万一战败,那么他们的势力将会在一个朝夕之间,尽数覆灭。
“哼,江东!”薛冰站在驿馆的院子里,望着天上那点点的繁星,突然觉得孙权满可怜的。有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内部,又哪来的多余精力去全力对外?每天光是头疼如何平衡这些家族势力,就够他忙的了。
“江东怎么了?”这时,孙尚香拿着水果站在他的后边,却也不知什么时候出来的,直到薛冰对着天空哼出了一声江东,她才出得声来。
薛冰回过头,将那水果取了过来,笑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江东的景色来了。”边说着,边将孙尚香拉到怀里。二人拥在一起,一同望着天上的星星
次日,薛冰正在房中读书,他这些日子无事可做,倒是从关羽那借了几本书来看。不过此时的书都是竹简,又沉又不方便,所以薛冰只拿了几卷,看完便去关羽府上去换。
此时的书籍很是珍贵,而且又逢乱世,这些东西更是轻易而不可得。幸好关羽喜好读书,所以府中倒也收藏了不少,薛冰也不怕寻不到喜欢看的。他专找一些类似历史传记类的史书,全当故事书看了。
这回薛冰手里拿的乃是记载了商朝末期,群雄伐纣的书卷,他想看看此时对武王伐纣的记载是何种样子,与封神演义又有那些区别。
结果发现,区别还是很大的,例如关于战争的记载,简直就是一连串的数据,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叙述战事到底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对于商纣所做的一些天怒人怨的事,虽然写的很明白,可惜几句话就给概括了。
躺在榻上不停的抱怨着古人写书不认真,还不如后世那些业余人士写的好看。他却忘了,自己手里拿的乃是史书,又不是什么。便在此时,陆逊来访,薛冰忙将那书丢到一旁,起身相迎。“伯言大婚在即,怎的这般清闲?”说完,请陆逊坐下。
陆逊笑了笑,答道:“我身为族长,大婚之事族里的人全都在为我忙活,结果我自己却没什么事可做了,所以便来寻子寒聊天,以为消遣。”说着,突然见榻上丢着一卷书,遂拿起来看了一眼,笑道:“子寒对史书有兴趣?”
薛冰道:“闲来无事,看着解闷罢了。”
陆逊又瞧了瞧,见是写武王伐纣之事,便笑道:“子寒瞧纣王如何?”
薛冰听了,寻思了一阵,最后问道:“伯言可是要听实话?”
陆逊点了点头:“自然是要听实话。”
薛冰道:“实话说,对他没什么感觉!”
陆逊闻言愕然,他还道薛冰定是要发表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论,哪知居然弄出这么一句。只听薛冰又道:“只不过是一个喜欢玩闹的普通人罢了。唯一的错误就是他投生在了帝王家中。”陆逊惊道:“子寒认为这般残暴的人,只是一个喜欢玩乐的普通人?”
薛冰道:“残暴,也要看他是否有那个实力。如果他只出生在普通人家,他还残暴的起来吗?”
陆逊不答,寻思了一阵,却也分辨不出薛冰说的这话到底该如何理解,遂转移话题,言道:“过几日便是我大婚之日,不知子寒还会在此地停留多久?”
薛冰道:“待伯言大婚结束,我便要回返成都了。”
陆逊道:“子寒一归,便是要准备北伐之事了吧?”
薛冰知陆逊现在已经铁了心留在荆州了,便也不瞒他,笑道:“北伐乃是汉中王一生之至愿,因此不得不早做准备。而且曹魏之强盛,使得我们不得不小心谨慎,务必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到最好,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性。”顿了下,理了理思路,然后继续道:“北伐,将会倾尽汉中王手上的所有力量,而这些力量,恐怕只与曹操手下一两个州的军事力量相当。若一个不小心,让手上这股力量损伤过大的话,对我方的打击将是致命的。起码在几十年内,汉中王将再无北伐之力,所以,一定要提前作好所有的准备工作。”
陆逊见薛冰说完,这才笑道:“子寒所言不差,汉中王欲北伐曹魏,却是需要做上诸多的准备。今逊有一言,请子寒回成都后转告于汉中王。”
薛冰听了,心道:“想来陆逊这是因为初至此处,欲借己之口,稍微表现一番,不使汉中王轻视于他,以为进身之资。”遂道:“伯言请讲。”
陆逊道:“西蜀之地,北出祁山则通陇右,出斜谷则进雍州,此乃向北之路。然若向南,子寒可知通往何处?”
薛冰一听陆逊说向南,立刻便反应过来他到底要说什么了,笑了下,问道:“伯言所指的,可是南方蛮族?”
陆逊道:“正是!”见薛冰似乎不甚在意,遂正色道:“子寒可莫要小瞧了这些蛮人。须知,汉中王北伐乃是倾尽了全部的力量,而此时自己内部是最虚弱的时候,若这些蛮族在此时起兵造反,其祸至深矣!”
薛冰听到此,才反应过来,于心中暗道:“我原本只道日后孟获必反,只是时日还久,是以未曾望心里去。直到此时陆逊提点,他才反应过来,南蛮那些少数民族,其性反复。当初一直不敢反,乃是慑于刘备兄弟及众位战将之威名。待得刘备逝世,蜀中名将死的死,病的病,只道蜀中无人,这才趁势而起。可以说,他们其实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的。而如今不反,乃是因为刘备手下兵强马壮,名将无数,此时造反,乃是自取灭亡。但若刘备引大军北上,后方空虚,难免这些家伙不会趁势而起,于后方闹腾一番。若那样,其祸的确无穷。”
抬头瞧了眼陆逊,只听陆逊又道:“我久居江东,深知这些蛮夷之危害。江东为何总是无力向外扩展?便是因为领地内的山越之祸不断,是以使得江东不得不分神去对付领地内的这些山越人,长此以往,军事力量大多消耗在了安内之上,自然无余力向外进取。”说到此,见薛冰一脸赞同,这才道:“是以逊对这些蛮夷之危害知之甚详,还望子寒回至汉中王处,将此话详细禀明,请汉中王小心提防这些蛮人。”
薛冰点了点头,忽然又想道:“陆逊和我说了这么多,恐怕不只要我转告汉中王这些事吧?虽然我想不到,但是诸葛亮这种做事谨慎至极的人不会想不到。那么”想到此,薛冰笑道:“伯言说了这许多,相必心中已有应对之策,还请伯言赐教”
陆逊笑道:“具体之法却是没的,不过只有一点建议!”
薛冰道:“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陆逊道:“蛮人性情反复,便是令其一时臣服,难免其日后再反。是以当攻心为上,须叫其从心里服了,令其想反也不敢,才可保长久之平安。”
薛冰道:“伯言所言甚是,冰记下了。”
这二人谈完这些,却是再也不谈军国之事,反而谈起了荆州的风土人情,你一句“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