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动物多了点,抓不胜抓。

    就这样,高原在王家庄住下来,并积极着手发动群众。

    

第四章 我的马夫生涯() 
说起养马,对高原来说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以前在内蒙古当骑兵的时候干的就是这个。马二这东西最通人性,谁对他好,谁对他坏,自己心中都有一本帐。要想当一个合格的骑兵,就得将这大牲口侍侯好了。喂养、洗刷、遛马……甚至于马同吃同睡,只有同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做到人马合一。

    至于同吃同睡,高原本身就住在马厩里,一天到晚,马看人,人看马,看来看去看成了一家人。吃饭问题很简单,王有才每天包两顿饭,每顿半斤小米,上面放两条纤细的咸菜。油水稀少,食量也是越来越大。迫不得已,只得将手伸向马料。

    五匹儿马拉回王家庄后,王有才又跑了一趟通许县城,领回两个文吏,看了看马,登记备案,只待来年马匹养成抵扣相应税款。近年朝廷征战不休,军中严重缺马,马价大涨,也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帐房先生安从容计算一番,算了下来,以马扣税之后还能剩下两匹。这可是纯利润呀!

    因为有了这番好处,王有才对这五匹马也上了心,拨下了不少黑豆。这可是高蛋白食品,深谙营养学的高原自然不肯放过。于是,每煮上一锅,自己就要舀上几大碗,放点盐祭了五脏庙。因为伙食中油水少,算起来,高原一顿竟能吃上两斤饱含高蛋白的煮黑豆。好在马多,也不显眼。这让高原暗暗得意,还好是当马夫,若真当了雇农,估计现在已经饿死在田间地头。

    在冬雪来临之前,高原赶着时间将山上的青草割了回去,制成干草以备冬天之用。劳动量极大,但高原的身体底子在那里摆着,以前在内蒙古也没少做这个,也不觉得有何了不起。不就是一点农活,几年军旅生涯,将他这个城市兵活生生锻炼成一个标准的劳动人民。在割草的过程中还抓到不少野兔、山鼠,也无一例外地被他烤来吃了。

    秋草入厩,冬雪就下来了,纷纷扬扬,睡在干草堆里,冷得一身僵硬。没办法,只得钻到马群之中,同几个大家伙挤在一起。虽然臭了些,却非常暖和。有时候甚至热出汗来。

    冷和累都还可以忍受,甚至饿也不是不可以想出解决的办法。最讨厌的是给马上夜草。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

    这道理颠扑不破。每天半夜他都要起来给马上料。

    上夜料说起来简单,过程却有些复杂。先是用黑豆满满地煮上一锅,等豆熟了,冷却,加上草,加上高粱壳等其他辅料,一道增肥大餐新鲜出炉。只要如此喂上一个月,马呼呼地往上长。

    但只一点不好,喂的时候非常麻烦。你不能将所有的料一口气倒下去,然后躺在一边睡大觉。先得铺上一层草,然后再铺料。等马将槽里的饲料吃完了,再一层草一层料。因为军马这东西非常挑嘴,若你将所有的料都放下去,马吃上几口,热气一冲,便将草热得绵了,少了筋道。咬在嘴里不脆。一咬不动,自然就不吃了。

    所有你得这么一点一点放,一点一点哄马儿吃。如此一番折腾,等喂完马,看看窗外,朦胧中已经透出一丝曙光。

    可怜那高原本是一个年轻人,睡眠本来就好,白天还要打草,如此做了两个月,有点扛不住了。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站着便能睡过去。后来,等雪下来,白天也没俅事,总算找到时间补瞌睡。

    穿越前高原身高一米八三,体重一百六十斤,还有点小肚子。这两个月折腾下来,身高没变,体重却直线下降,小肚子不见了,浑身上下却是结实的腱子肉,每天大豆高粱小米的敞开了吃,精力旺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他的细心喂养下,那五匹儿马也变了一个样子,出落得膘肥题壮,一身毛皮光亮油滑。马儿老养在马厩里也不是办法,再养下去就成肉马了。天气好的时候,高原也常骑着马在庄子里跑上一圈。这些马本就是蒙古种,一跑起来速度虽然不快,耐力却好,一口气跑上几公里不带喘气。人高马大矫如龙,年轻的高原得意洋洋,扯开嗓子就是一句:“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动人的歌谣……”洪亮悠扬,惊起一群正在雪地上觅食的乌鸦。

    地头的农民听了都大声喝彩,说这后生不错,盘正嗓子亮,戏文唱得不错,马也精神,是个好把势。更有大姐大嫂小媳妇两眼放光地看上这个高大的男子一眼,然后红着脸转过身去,欲走还留,只将眼角偷偷朝马蹄方向扫去。

    看到自己的马一天一个样地茁壮成长,王有才也是心中欢喜。

    这一日,王财主难得地来马厩,一进门就看见高原正在煮马料。他靠在灶台边上,用手指捏了一颗煮熟的黑豆放进嘴里咬了几口,脸色有些古怪,“我日。”王财主自打从高原口中听到这个新名词之后,觉得这个字非常带劲,便拿来做口头禅。

    “怎么了,这豆子有什么问题?”

    “没问题,我只是觉得这马也吃得太好了点,妈的,比老子还吃得好。干脆以后我也过来同马一起吃好了。”

    高原哭笑不得,“老王,这黑豆人吃了可有些难受,不好拉屎,上火不说,还尽放屁。”

    “叫东家。”王有才大为不满,“你怎知道人吃了难受,你是不是在偷吃?”

    “去去去,你若怀疑我偷吃,另请高明吧,我不侍侯。”

    “鸟,以后你喂马的时候我要过来看。”

    “那好,要看你就过来看好了。”高原才不怕他呢,这老小子若真在旁边监视,只需两天,管叫他支撑不下去。

    “我才没那闲工夫监视你呢,这样,这马也长出来了,干脆以后就只喂草料好,豆子就不要放了。”

    高原暗暗叫苦,“这可不行,光吃草,马要掉膘的,等明年,马交不出去,你损失可就大了。还有,这马和人一样,一但吃了好的,一般的东西就瞧不上。被到时候给你来一个绝食斗争。非暴力,不合作;不成功,便成仁。”

    “也是。”王有才有些犹豫。

    “让让,让让。”高原开始喂马,“老王,你今天来究竟有什么事,快说,别防碍我做事。”

    王有才:“也没什么事情,我听说你前一段时间到处找我庄子上的雇农谈话。”

    “啊,是这事呀。”高原心中一惊,终于被他发现了。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动农民() 
前一段时间,因为雪下得大了,地里的农活也闲了下来。加上高原也有了时间,如此漫长的冬季不用来发动群众,建立稳固的革命基地简直就是一种浪费。时不我待,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只有发动起农民,我们的事业才是成功的希望。

    于是,无所事是的高原便走进田间地头,开始向广大王家庄的贫苦大众宣讲革命的意义。

    “王大叔,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穷吗?”

    “都是命呀。”

    “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这么多苛捐杂税,你的日子是不是要好过许多。”

    “没税,那日子自然要好过许多。”

    恩,一个很好的开始,继续。

    高原:“凭什么王有才地主穿金戴银,大鱼大肉,我等要吃糠咽菜?”

    “王有才什么时候穿金戴银,大鱼大肉了?”王大叔抓了抓头,“他吃得比我还差,身上的旧棉袄补了又补,都十多年了。”

    “这……他节约呀……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有怎么多地,你却要给他当雇农,辛苦一年还得交租子?”

    “他有这么多地是人家节约来的,你不也说他节约?”王大叔有些奇怪地看了高原一眼,“再说了,地是人家的,种人家的地不该交租子吗?他王有才也得上皇粮。再说了,他也是看到我是他王家族人才给地种,要换成其他人,门都没有。”

    高原很是烦恼,“你的意思是,他剥削了你,你还得感谢他?”

    “不该感谢人家吗,不给地种,我还不饿死了?这年头到处过兵,难民多得很,不饿死也是运气。”

    自然谈不下去。

    那么,换个对象。

    “大婶,今年收成如何,家里的粮食还够吃吗?”

    “够吃了,够吃了,王财主看我一个孤老婆子可怜,免了我今年的租子。”

    “他免了你的租子?”

    “是啊,算起来我还是他的姨呢,敢来催租,不怕人戳着他脊梁骨骂?这个庄子上的人谁不沾亲带戚,都是一家人,做人做事都不敢太过分的。”

    高原:“……”

    再换一个年轻点的。

    “小王,你说是地主养活农民,还是农民养活地主。”

    “自然是王叔养活我们。”

    “可你种地,他不劳而获,你不觉得这不公平?”

    “啥,种人家的地,不该交租,这是什么歪理,不许你说我王叔的坏话。”

    忙碌了一段时间,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让高原的革命理想也开始动摇起来。还是伟人说得好,“关键在于教育群众。”

    就拿鲁迅先生的例子来说,老先生当初在日本留学时本来学的是西医,可自从看到日俄战争的影片后,先生痛感,一个民族的健康与否同身体没有丝毫关系。于是转而学文艺,

    那么,这条路子自己也可以试试。

    宣传和教育是我党的强项,终极手段《白毛女》一出,再麻木的民众也得给我流下感动的热泪。

    问题是演员不好找,独角戏可不好演。

    评书,对,就这个。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搞定。以前高原在内蒙古草原当骑兵时,条件极其恶劣,闲着无事时就同战友们天南地北地海吹,几年下来,口才锻炼成宋世雄那个水平。

    关键是选好曲目。《红灯照》,不行,太现代,老百姓理解不了;《红楼梦》,不好,只怕一讲出来就被人当黄色故事;《西游记》,反压迫,革命,可……不太唯物主义呀!

    《水浒》,好,这故事好,反封建、造反、江湖义气,虽然宋江投降一段实在是太怂,只要在说书的时候大力鞭笞,大力批判,反倒有一种特别的警惕意义。宋江投降之后不也被害死了吗,所以说,革命必须坚定,投降派没有好下场。

    其实,这个时候〈水浒〉已经堪布发表,坊间有实体书卖。可在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时代,高原不认为这等革命书籍已经普及到王家庄。再说,这种鼓吹杀官造反的毒草自然是封建统治者积极扼杀的目标,不被禁才怪。

    决定好曲目,开讲。

    于是,每天中午吃饭时,王家庄晒场便热闹起来,一个青年带着一群马坐在碾盘上,咳嗽一声,“大家安静,上回我说到什么地方了?“

    众人都轰一声,“说到武松打虎,三拳打死一头老虎,好生了得,这后生。”

    “对对对,我说,武松啥样俺没见过,估计有高原这么壮实吧。”

    又有人说,“那是一定,高原这家伙也不知吃什么长大的,块儿不小。”

    高原有些恼火,“大家别说我了。”

    “对对对,说书,对了,武松跟他哥哥见面后又怎么样了。他这么高,他哥这么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