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山河将炸药包取下来,交给范奎,反复叮嘱着:“用火折子点燃导火索后赶紧跑,有山洞就赶紧钻山洞,找不到山洞就找个大石头后面捂着耳朵趴下。千万别露头,更不要过去看。”
范奎点点头,表示记住了,还嬉皮笑脸地告诉赵山河不要担心,火药这东西神机营里面多的事,早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赵山河看着范奎不以为意的表情,非常郑重地有说了一遍,随后将炸药包和导火索亲手交在范奎的手中,告诉他导火索长度大概八丈,一定要将导火索最大程度的拉伸,距离炸药包越远越好。
范奎渐渐也感觉到这一次的火药有点不太对劲,心里加了一百个小心。按照赵山河的要求,将炸药放在一块巨石下,而后轻轻捋顺导火索,直到导火索完全伸展才停来下来。他看着自己与炸药包之间二十多米的距离,在身边找了一个半人高的石碓,蹲下去感受了一番,自认为绝对万无一失,终于打开了火折子。
火折子上跳动的火苗点燃了导火索,呲呲的声音中,导火索冒着蓝色的火光向前猛蹿着。范奎蹲在石碓后观察着导火索的情况,见差不多快到位置了,连忙将身体完全缩进石碓中。
“轰”
惊天动地一声巨响,范奎感觉整个大山都在颤抖,耳朵里面嗡嗡作响,仿佛一万只苍蝇组成了一个飞行编队,同时做俯冲动作;耳垂上一股温热,用手一摸,鲜血出现在手指上。
“我的天啊,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聂守信距离爆炸地点足足有五六百米,依然感觉到脚下一阵地动山摇,忍不住想要起身观看,被赵山河一把拉了回来。
时间不大,天空中开始落下大小不一的石块,虽然隔着这么遥远的距离打在人的身上依然生疼。
赵山河现在可是管不了那么多了,双手抱着脑袋,恨不得把头塞进裤裆里,天上掉的石块有点多,这一次轻装出发没有穿盔甲,头上已经被砸了好几个打包。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天空中的尘埃终于落定,赵山河等人灰头土脸的从躲避的地方站了起来,踩着乱石铺路的山道,进山寻找范奎。
当赵山河等人找到范奎的时候,范奎已经被石头砸的不省人事,半个身子被灰尘覆盖着,耳朵里面流出的血因为灰尘的缘故已经变成了黑色的血泥。
刘栓与聂守信的亲卫将范奎从土里刨了出来,摇晃着他的脑袋呼唤着他的名字,好半天范奎才缓过劲来。
赵山河仔细一问,原来这小子听到响声之后探头出去观看,被炸药包爆炸后的气浪顶了一个跟头,身体失去了石碓的掩护,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
聂守信与兄弟聂守仁二人来到爆炸现场,看着足足有一间民居大小的大坑,久久说不出来一句话。他们也没想到赵山河能整出来这么厉害的东西,红衣大炮跟这个完全无法比拟。红衣大炮打出去的是一个铁球,横推正面所有的东西,但是遇见坚城也只能撞在城墙上。这个东西却是撕碎爆炸地点周围的一切,不管是石头还是树木又或者是他物体,只要是在这个范围内的,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放了第一个炸药包,赵山河死活不准备再放第二个。这个东西他做的时候生怕威力小,在工艺上完全是精益求精。一个做外科手术人的手,那是方寸之间印证真功夫的手,做起这种细致活完全没得挑。虽然比不上军中军火高手自制的火药,但是这威力也远远超乎赵山河的预料。
众人休息了一个时辰,范奎才重新有了自理的能力,跌跌撞撞翻身上马,一行人带着剩下的炸药包返回军营。
第二天,蟒山附近的居民开始流传山神打鼓的事情,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京城刑部也得到了消息,派出得力捕快前来勘察。锦衣卫提前进驻天寿山,天寿山全面戒严。
第90章 “忠良”刘瑾()
皇帝朱厚照回京了,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程,由宣府出发,途经下花园、沙城、新保安、延庆到达昌平,与赵山河新军进行比武之后回紫禁城。
这一路上,旌旗招展,五千神机营组成的护送大军杀气腾腾。每一个神机营的军士都清楚,万岁朱厚照在回京的路上会在昌平停留,用当初带走五百神机营同袍的靖远伯组建的新军来考核他们这段时间训练的成绩。
神机营是骄傲的,自从他出现的那一天起他就代表着大明王朝最强大的战力。他就是所向披靡的代名词。不论在大明朝的疆土之中还是在周边国家,所有的人都知道神机营战力天下第一,普天之下没有对手。
但是这一次神机营的军士虽然还是那么自信,但是心中对对手也格外重视。因为这一次的对手是他们昔日的同袍,曾经在一起接受同样的训练,执行过同样的任务,参与过同样的战斗。这就好比两个自己在战斗,究竟哪一个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切都是未知数。同时,神机营的军士对新军主将靖远伯赵山河也非常忌惮,因为他们现在操练的行军拳就是靖远伯贡献的,这套拳法杀伐之气远超之前的拳术,尤其适用于军队战场厮杀。由一斑窥全貌,说不准靖远伯还有更加出众的锻体之术。
朱厚照骑在马上走在队列前方,他身穿金盔金甲,肩披御龙袍,胯下得胜钩鸟环上放着一把盘龙枪,身旁两侧八面大大的“朱”字旗被秋风吹得猎猎作响,旗下四个随从,分别是内行厂督公、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锦衣卫提督马文义、付提督张采、神机营统领钱万钧。
朱厚照此时踌躇满志,看着一路上的锦绣江山不时发出一阵感慨,不外乎都是诉说着太朱元璋收复燕云十六州,三征蒙古;成祖朱棣无争蒙古的事情,尤其感叹这江山洒满了大明忠烈的鲜血,后辈当谨记此仇,整军备战,争取早日平定蒙古,彻底巩固塞外疆土。
历史上的朱厚照一生顽劣,不论是对朝政还是其他事情都没有自始至终认认真真过,但是他对军事这方面却非常严格,可以说与平时完全换了一个人,那是绝对的身先士卒、绝对的令行禁止。
听着朱厚照的教诲,刘瑾等人高呼“皇上圣明”。
朱厚照心中甚慰,开口说道:“我大明有诸位爱卿,江山必然固若金汤。即使如此,咱们君臣也不得固步不前,敌人就在北方,面对蒙古鞑靼,我大明将士务必要做好随时北伐的准备,只要朕的号令一下,就要让蒙古境内狼烟四起。”
“万岁请放心,到时候万岁御驾亲征,老奴原为先锋,率领我大明儿郎入蒙古争雄。必然会让大军铁蹄踏破蒙古皇宫,让那蒙古伪王匍匐在万岁脚下,三拜九叩。”刘瑾看到皇帝朱厚照谈兴正浓,赶紧溜须拍马。
就这拍马屁的技术,身边马文义、张采再加上钱万钧,三个人组团都比不上。这三个人拍马屁最多也就是“攻城略地”,“大军所到之处化为齑粉之类”的言语,人家刘瑾一张嘴就直接将境界提升到蒙古皇帝的高度,一个“伪王”,一个“三拜九叩”就这两个词,就能让朱厚照心情舒畅半个月。
朱厚照听着刘瑾的话,哈哈大笑,笑声非常豪迈,惊起林间飞鸟向东飞去。刘瑾赶紧继续说道:“万岁这一次返京,您在京城中的子民恐怕早已期盼多时,您看,飞鸟听到万岁的声音,已经先行一步去京城报信了。”
“就你这个奴才会说话。”朱厚照夸赞着刘瑾,随后脸上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对刘瑾说道:“军国大事岂是儿戏?其他事情朕随你玩乐,事关北征之事,你这个秉笔太监还是老老实实留在朕的身边披红吧。正印先锋官只能是靖远伯,朕这一次回京,路过昌平的时候要好好敲打敲打靖远伯,让他戒骄戒躁。小小年纪就已经官居从三品之位,难免会起骄傲之心,真要让他知晓天下英雄无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此事休得再提。”
刘瑾、马文义、张采这三个跟赵山河有死仇的人听着皇帝朱厚照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浓浓的忧虑。赵山河离开宣府已经两个多月了,皇帝对他的圣眷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减弱。
刘瑾已经从赵山河身上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他清楚的知道皇帝对他是放纵,而对赵山河却是鞭策。放纵这个词可以用在对亲戚、朋友身上,但是鞭策这个词只能用在对非常重视的晚辈身上,更多的则是父亲对孩子,恩师对学生。别忘了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换句话说,鞭策这个词只能用在至亲之人身上。
刘瑾赶紧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口中高呼“万岁圣明,老奴该死”,看到朱厚照脸色恢复正常,才继续说道:“万岁,老奴手下的奴才们对老奴说,靖远伯这一次并没有按照万岁的旨意组建新军,而是向护陵军聂氏兄弟借了满营的军马。老奴想在这里替靖远伯求一道赦免。”
朱厚照听着刘瑾的话,饶有兴趣的问道:“这话怎么说?”
刘瑾说道:“臣想请万岁恕靖远伯欺君之罪。您给靖远伯下旨组建新军准备比武的时候,距离今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别说是靖远伯这个十四岁的孩子,就算是孙武再生也打造不出来一支可以抗衡神机营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靖远伯能够向聂氏兄弟借兵,足以说明他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朱厚照听着刘瑾的话,深为满意,笑着对刘瑾骂道:“你个奴才,知道朕喜欢靖远伯,就开始溜须拍马。”
刘瑾赶紧喊起来撞天屈,口中说道:“万岁,老奴也是爱惜靖远伯是个人才,怕万岁怪罪于他才开口求情的。毕竟他可是万岁您的夜梦贤臣,是必须要为您分忧解难的。”
“知道你这个奴才忠心,朕不怪他欺君就是了。”朱厚照对刘瑾的表现非常满意,一口答应了刘瑾的要求。
“万岁,老奴还有话说。”刘瑾看到朱厚照心情已经非常高兴了,赶紧开口继续说道:“万岁,老奴刚才是替靖远伯求情,现在老奴替靖远伯请罪。”
心情愉快的朱厚照一听刘瑾的话,两只眼睛立刻变得严厉起来。刘瑾替赵山河请罪,这罪肯定不会太小。
“讲。”
“万岁,靖远伯的新军其实就是一支只有一百人左右的部队。算上他最多不会超过一百一十人。万岁刚才说担心靖远伯骄傲,老奴也有这种担心。试问天下有谁敢用一百人对战五千人?而且这五千人还是神机营?臣觉得靖远伯此举完全是将万岁旨意当成儿戏,这是玩忽职守的罪责啊。老奴,刚才为靖远伯求情,万岁可是赦免了靖远伯欺君之罪的,万岁金口玉言,只要治靖远伯玩忽职守之罪就好了。”刘瑾非常恭敬的如实禀告了赵山河的特种部队的情况。
赵山河特种部队的存在是百人队从八大岭回大营的时候暴露的,密探立刻就向刘瑾进行了回报。这支队伍具体是什么情况,因为天寿山戒严,密探无法涉足,还不得而知。
“你的一片忠心朕知道了。”朱厚照听了刘瑾的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口中喊道:“钱万钧,传令全军加速。朕要看看这个靖远伯有多大的胆子,竟然敢在朕的眼皮底下玩忽职守。”
第91章 龙颜大怒()
刘瑾这一手玩的太漂亮了,先替赵山河免了欺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