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范鞅那支军队……我猜元帅已经有了定算。”

    赵武把玩着手里的宝剑,微笑着说:“我在盘算。”

    魏舒试探地问:“元帅在盘算什么?”

    “盘算我有多无耻?”

    魏舒噎了一下,中行吴嘿嘿笑了:“这次结盟,天下诸侯,够分量的都参与了。元帅一身干系我晋国的国家形象,所以元帅不用无耻,只管‘正义’——要多正义有多正义。无耻的事情,让我来!”

    “你不行!”赵武回答:“我要参加盟会,我们军队上的事情,恐怕我没精力管了。你跟我南下,结盟由我『操』办,你把我们的军队管好。”

    “这不行”,魏舒抢着表态。中行吴从楚国回来后,马上进行了伐代战役。晋国是个君国主义国家,晋国人评论谁能干不能干,全看对方包办战争的能力。中行吴虽然顿兵代国国都之下一冬,但那是因为他遭遇了攻城战。而说到攻城战,整个春秋,除了赵武这个变态,谁都没有新鲜招。至于赵武,那已经不能用人类标注衡量了。

    所以,中行吴在代国国都之下停留,那不是中行吴的无能——谁上去都一样。晋人反而认为,正是中行吴的坚持,才使得代都战争潜力耗尽,进而让增援上去的赵武一日破城。

    于是,中行吴回到新田城后声威如日中天,大多数晋国卿大夫都觉得:灭代这件事,中行吴应该算次功吧。既然他算得上次功,那么,也可以算是“天下第二将”了吧?赵武宅男一个,不善于诸卿交流,这位“天下第一将”有本事我承认,可咱们学不到,那么跟“天下第二将”凑凑近乎,也许学上两手,咱也能当个“天下第三”。

    晋国诸卿论资历排位,魏舒恰恰列在中行吴之前,所以他对中行吴的变动格外敏感。中行吴跟他年纪相差不大,万一中行吴这个老家伙寿命比较长,那么魏氏这辈子恐怕没资格坐上元帅宝座……

    听到中行吴又将南下参加盟会,魏舒急了。盟会可是件大事,站在盟誓台上,列国诸侯翘首仰望,万众瞩目。这样的活再让中行吴抢了去,魏氏别想有出头之日了。

    “中行氏在伐代中受到重创,如今军队还没完整地从代国撤下,如果再次出征,我恐怕中行氏受损过重,一时间缓不过气来,所以,这次南下,就让魏氏担当吧。”

    魏舒说的话既考虑到了中行氏的实力变化,同时也是种暗示:中行氏还没恢复过来,南下结盟的事情重大,以受损的中行氏挑大梁,元帅放心吗?

    赵武不在新田的时候,魏舒曾有过夺权的意图。如今晋国一件件大事接踵而来,赵武来不及报复魏舒,只好先忍下这口气。如今魏舒的话既打动了中行吴,也让赵武稍稍犹豫:“中行氏还能拿出多少军队?”

    中行吴左右望了望,叹息:“岂敢因为私事而误了国事——我中行氏现在只能拿出两个师来。我们的大部分军队还没从代国撤回,如果元帅给我三个月时间……”

    “没有三个月时间了”,田苏『插』话:“元帅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我想知道元帅的底线在哪里?”

    赵武悠然回答:“我正是难以确认底线,才不知道我有多无耻!”

    “郢都如何?”

    “过了——如果底线在郢都,那就太无耻了!”

    “新郑如何?”

    “轻了——如果底线在新郑,那就不是无耻了,那是道德楷模。”

    田苏点点头:“我明白了。前线变化多端,元帅需要的是随机应变,但又不知范鞅、张趯的应变能力,所以难以决定……(我田)苏如何?”

    赵武小心地问:“你走了,宋国的事情怎么办。”

    “策可以(齐策可以)!”

    中行吴忍无可忍:“元帅,你们在说什么?打什么哑谜?”

    赵武微笑不语。田苏阴阴的笑着,解释:“我刚才说我们将采取一明一暗的行动,明处是智朔带领的宋国郑国联军,暗处则需要一把匕首。如今这把匕首就是范鞅。”

    看到中行吴还不明白,田苏补充:“楚人无赖,戏弄我们,如果不让楚人吃个大亏,他未免以为晋国人好欺负,好糊弄。范鞅的军队虽然孤悬在云梦泽,但对于我们进过来说,这不算什么,有水的地方我们就能运过去军队。当初,范鞅把军队调到云梦泽,未尝不是给我们创造机会——范鞅不错,很聪明。

    我们还有一支大军在代国,楚人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存在,即使他们知道,也无法弄清这支军队的动态。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位使者,从黄河之上放舟,顺流而下东津,带去调动代地军队的命令,让这支军队立刻登船,那么,再过一个月时间,我们的军队就能抵达云梦泽。然后,有个增援的范鞅身处楚国腹心,任何城市都是他的攻击目标。”

    解释到这里,魏舒首先明白了:“执政是想让张趯与祈午大张旗鼓南下,而后智朔与张趯接管宋地的韩军,咄咄『逼』人的尾随楚师,把楚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后让祈午继续南下,给范鞅带去相关消息,让范鞅做好准备,等使者带领援军抵达云梦泽后,让范鞅乘机搅『乱』楚国……”

    说到这儿,明白过来的中行吴不满意了:“元帅的底线怎能不是郢都呐?楚国什么城市比得上郢都富饶,攻击什么城市能比攻击郢都更让楚人担忧?我们千里迢迢赶过去,将士们累的,舌头吐得像一只疲惫的狗,没有郢都的诱『惑』,谁肯拼命。”

    叔向脸『色』一沉,驳斥:“错!郢都,一国之国都也,我们已经与楚人草签了协议,攻击郢都,则成了晋人首先违背誓约,背盟的罪责就在于我们而不在于楚,这是对楚国的惩罚吗?我看是奖励!”

    中行吴低下头来,有点不好意思。这位老牌贵族偶然无耻一下,居然越过了赵武的无耻底线,惹来叔向的攻击。

    打从代国回来,经历了那场铺天盖地攻城战的中行吴,对赵武的军事才能已经五体投地,自此,他只用单一称呼称呼赵武——元帅。刚才赵武犹豫不决,中行吴觉得自己应该分忧一下……一不小心,越过的所有人的底线。

    气氛有点沉闷,这时候叔向义正言辞,谁都不敢多说,害怕再招惹叔向的责难。赵武细声细气打破沉闷:“叔孙豹来的时候,曾经谈起过齐国的庆封……”

    田苏一拍大腿,冲赵武亮出了大拇指——原来,人都说我阴险,所以策划阴谋的时候首先想起我,还特地把我从韩地招来商议……嘻嘻,原来真正阴险的人就在这儿,他坐在上首。

    人赵武早已把阴谋策划好了,就等我来背黑锅,自己装憨厚,这简直……太阴险了!

    “什么意思?”中行吴焉了,自觉很聪明的魏舒觉得跟不上田苏与赵武的思维跳跃,郁闷的问。

    “叔孙豹说庆封的事,肯定是说庆封目前的处境。庆封在朱方非常活跃,令齐国人很不安,因而派出晏婴出使吴国……”田苏语速很快的解释:“估算时间,晏婴现在应该已完成使命,正在向宋国赶来,以便参加盟会。齐国是我们的监誓国,晏婴孤身穿越楚境,出于关心,我们晋国派出一支军队前去迎接,并沿途保护——合乎礼仪,合乎法规。

    当然,在我们大军行动的时候,由于楚人傲慢,不通情理,阻止我军移动,我们顺路攻陷那些威胁我们的城市,也合乎情理——齐人受到我们的保护,自然站在我们这一边,替我们辩护。”

    “楚人是必定要阻止我们的”,明白过来的魏舒也亏素的接嘴:“楚君在外,晋军在内,楚国人没有接到楚君的通知——也许楚君早早通知他们,让他们限制我军的活动范围,所以,我军必定能遇到不合作的楚国城市……执政,南下与范鞅汇合的军队,到多带攻城器械……嗯,船队运抵增援部队后,让他们别空船回来,把攻陷的楚国城市都搬空,让他们从水路把东西运回来,军队则轻装前进,直抵宋国会盟。”

    “对呀”,被分配南下接应的祈午也明白了:“军队两手空空返回,齐人站在我们这一边,楚人怎么指责我们?”

    一报还一报啊。

    坐在上首的赵武看着大臣们热烈议论具体的实施方案,笑得很憨厚:伐代的时候,齐人利用赵武开发河间,乘机驱逐了庆封,耍了赵武一把。如进赵武翻手刷齐人一次,把著名的齐国智者晏婴装进筐里……哈哈,感觉很爽。

    现代宅男赵武,至此已经完全被“全盘晋化”了,他像一个土生土长的晋人一样小心眼,一样睚眦必报。

    “如果我们动作快的话,我们甚至能攻陷昭关”,田苏笑的很阴:“昭关是楚国与吴国的门户,晋楚结盟后,吴国人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而我们以后恪于盟誓,也无法帮到吴人了,不如我们这次拿下昭关,送给吴人做礼物,以报复楚人的傲慢与无赖。”

    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拿下昭关这想法让赵武很快乐,他憨厚地提醒:“那需要动作很快,若晏婴已经度过昭关,我们总不能让晏婴再走回头路吧?”

    “嘿嘿”,田苏笑着说:“执政,我们是到吴国接晏婴的,我军不到昭关,怎知晏婴的行踪?更况且,只有失去昭关,才能重重打击楚人。”

    魏舒『摸』着下巴,也像田苏一样阴阴笑着:“拿下昭关后,我们不把它交给吴人。我们只是向吴人打听晏婴的行踪,而后我军追逐晏婴而去,至于吴人是否随后进攻昭关,那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

    田苏翘起下巴:“这些事情,无需司徒嘱咐,苏会把它办得非常稳妥——元帅是想让楚人暴怒,还是小怒?”

    “暴怒如何?小怒如何?”

    “暴怒嘛,我军前脚撤出昭关,吴人后脚进攻,如此,就算楚人明知道我们搞鬼,他也有话说不出,这是暴怒;至于小怒……我军沿途扫『荡』大路附近的城市,让楚人消息隔绝,如此一来,楚人自己也说不清楚昭关何时陷落,是为‘小怒’。”

    “做人要厚道”,叔向『插』嘴:“不可欺人过甚。”

    叔向这么说,其实等于赞同了出兵策略,只是不想过分而已。

    “形象啊”,赵武厚道地笑着:“形象很重要!”

    田苏点头:“我明白。”

    中行吴压低嗓门,替楚国默哀:“自此之后,攻守之势易位。楚国想攻击吴国,必将面临昭关险境,而吴人攻楚,则是一马平川……我们是不是对楚人太苛刻了?”

    中行吴最后那句话被人自动过滤。

    “楚国南方小城,应该远不如代国坚固,我们派出的援兵有攻陷代国的经验,应该不会耽误行程”,田苏沉『吟』着说:“我现在只担心船只不够,元帅,我们有足够的船只运送士兵,以及带走战利品吗?”

    赵武慢悠悠回答:“我在东津带了一个冬天,只要精力在于改良船只。代国现在地大人稀,各地新封的领主都缺乏人手,只要许诺把俘虏都安置在代地,船主们一定竭力贡献战船。

    我离开东津的时候,布置侯晋向东,向齐国境内探索,这项工作侯晋以前也在做,现在想必做得更完善。

    另外,我们的商队遍布齐国境内,而我们的船队已经跟吴国开始通商,他们有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