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我们进入安徽省了,看来我们已经彻底逃离鬼子的控制区了。”赵海军兴奋地看着四周,“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国军部队在收拢散兵。”
孟翔想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管怎么样,我们肯定要先渡过长江的。但我们现在身无分文,怎么办?”他总算明白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的道理了。出门在外,没钱真是寸步难行。孟翔想起后世网络上网友对人在囧途和泰囧这两部电影的评价了:徐铮和王宝强之所以能一边游戏人间一边回家,完全是因为徐铮身上有钞票,没钞票,他们才真的囧了。
赵海军则显得无所谓:“走,我们先去江边看看。”
长江边的各个码头上人声鼎沸,现场人山人海、挥袖成云,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地汇聚成了浩浩荡荡的洪潮准备渡江,看上去应该都是难民,从江苏境内涌来的难民使得这里的每一个渡口码头都人满为患,穿梭往来于江面上的每艘船只都严重超载。岸边,货物和行李堆积如山,此起彼伏的男人的叫骂声、妇女孩子的哭喊声以及江面上渡轮的汽笛声、浪花声交杂在一起震耳欲聋。潮水般的人群人头攒动地聚集在江边,望眼欲穿地看着江面上的船只。每当有船靠岸的时候,立刻引起了巨大的骚动,成百上千的人拼命蜂拥着挤向靠岸的船只,维持秩序的警察被雪崩般的人群冲得七零八落。孟翔觉得这一幕可以打一个恰当的比喻:那就是后世中国春运时的火车站突然宣布不需要买票就可以免费乘车,那么在火车站等车的人群差不多也是这个拼命争抢拥挤的画面。除此之外,孟翔还看到了一些很熟悉的场景,有的船只大包小包地装着一些达官贵人的家产以及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富老爷、珠光宝气的阔太太、浓妆艳抹的妖艳女郎、油头粉面的公子哥,却把一些贫苦的老百姓无情地丢在岸上不管死活,还有一些白白胖胖的富商甚至把自家宠物狗都牵上了船占了宝贵的船位,却把已经上船的老百姓给赶了下去,一些家丁甚至还狗仗人势地殴打百姓。看来,特权泛滥是中国任何时期都必不可少的现象,特别是战争时期或灾难来临,这种现象更加是变本加厉。
孟翔焦急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突然眼前一亮,因为他看到不远处的江边有一小群军人正在乘坐一艘小船。他急忙拉住赵海军:“老赵,快看那里,是国军!我们可以过去要求归建并且还能搭着他们的船过江呀!”
赵海军认真看了看,有点讪讪地笑道:“孟老弟,你看他们的军装,是深蓝色的,他们不是中央军,应该是地方部队,中央军都是穿黄呢军装的。我们加入地方部队没什么前途的。”
孟翔不高兴地道:“老赵,你怎么能对地方部队这么歧视呢?地方部队难道不是中国军队吗?抗战难道就中央军在打吗?很多地方部队也都是非常英勇顽强的。再说,我们不去找他们,也没有办法过江啊。另外,我们参军归建是为了谋求前途吗?我们是为了杀敌报国呀!”
赵海军摸摸脑袋:“孟老弟,话虽如此,但地方军的待遇确实是很差的,不但武器落后,而且军饷也很低,甚至上战场都是炮灰的命。但既然你这样说,算了算了,我和你一起去吧。”
两人急匆匆地奔向那艘即将开拔起航的船只。刚刚靠近过去,船上的几个卫兵便端起枪,大声喝道:“这艘船已经被我们调用了,普通人不许上来!”孟翔听得出来,卫兵的口音里带着浓重的四川味道。
赵海军肃然立正:“兄弟,我是国军南京卫戍部队的。刚刚从南京撤出来,但是找不到我原先的部队了,不知道能不能归建贵部。”
从船上卫兵们的后面走上前一名看上去是级别中层的军官,操着浓重的四川话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孟翔认真看了看这名军官,他穿着深蓝色的军装,不少地方已经洗得发白,但很干净整洁,大约三十多岁,身材略有点矮小,但很结实,很典型的四川人,语气听上去比较和气。再看看他的军衔,是个少校。
赵海军用一丝不苟的动作敬礼,然后大声道:“报告长官!我是国军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三营三连三排少尉排长赵海军。南京沦陷后,我和部分弟兄突围出雨花台,但已经和部队完全失散,无法完成归建,特请求归建长官部下。这是我的军籍证,请长官过目。”说着,赵海军从衣兜里取出一张保管得很完好的国民革命军军人证书递上前。
少校接过去后认真地看了看,点点头表示相信了赵海军的身份,然后又望向孟翔对赵海军问道:“他是什么人?”
赵海军连忙道:“报告长官,他叫孟翔,是南洋留学的归国学生,前几天他刚刚回国但遭到日寇侵华因此滞留在南京地区,在混乱中和我偶然相遇并一起前来寻找部队归建。他希望也能参加国军抗击日寇、保家卫国。”
其实,原本像赵海军这样单枪匹马或三五两个冒冒失失主动要求归建的,很容易被当成日本人的间谍,但凭着赵海军那张货真价实的军人证书,少校还是很快相信了他们俩。少校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做了个上船的手势。孟翔和赵海军都喜出望外,一起道:“谢谢长官。”然后急忙爬上了那艘已经超载得摇摇欲坠的小火轮。
随着几声嘹亮的汽笛声,船只开始驶离南岸横渡江面。拥挤的船舱里,少校军官微笑着走过来,从怀里取出两个煎饼给赵海军和孟翔,然后看着赵海军道:“目前国军各部队都损失很大,像你这样上过战场并且有着实战经验的老兵以及基层军官都是非常难得的。”他又望向孟翔,“至于像小孟先生这样喝过洋墨水的留洋学子,那更加是非常稀少的了。”少校显得很愉快地道,“鄙人先代表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欢迎二位。对了,忘了自我介绍,鄙人是一二二师师部参谋谢大墉,你们可以叫我谢参谋。”
赵海军三口并作两口地吞下那个煎饼,抹抹嘴问道:“谢长官,一二二师是川军部队吧?”
谢大墉不温不火地笑道:“怎么?看不上我们川军?”
赵海军急忙道:“当然不是!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都是国军嘛!我们能够加入贵部也是非常荣幸的。”他明显有点心口不一。
谢大墉不以为然地温和笑了笑。作为一个地方部队的中层军官,自从出川以来他早已经见识了中央军对地方杂牌军的轻视。说丑点,一个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士兵在地方军的基层军官前都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谢大墉早已习以为常,他问道:“你们为什么非要过江呢?”
赵海军解释道:“因为我们都想能快点重新上战场打鬼子,既然鬼子下一步会进攻徐州,那我们肯定要一路北上的。”
谢大墉收起笑容,露出一个很感兴趣的表情:“你怎么知道鬼子下一步会进攻徐州呢?”
赵海军连忙拉过身边正在啃煎饼的孟翔:“是这个孟老弟在路上分析出来的。”
谢大墉更加感兴趣了:“为什么呢?”
孟翔擦擦嘴巴,把自己的分析过程讲述了一遍。
谢大墉很认真地听完后,显得很欣赏地道:“你分析得确实很有道理。那你估计日军何时会进攻徐州?”
孟翔很肯定地道:“三月份左右吧。”
谢大墉追问道:“为何?”
“回谢长官,华北华南两路日军虽然已经侵占了晋冀和苏南地区,但连续作战再加上国军的顽强抵抗,日军也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和伤亡,想要进一步发动大规模攻击,日军必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整;另外,从政治方面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是占领南京后强迫国民政府乞降媾和,如今日军已经占领南京,那么东京方面肯定会随之大力施展政治攻势,这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但国民政府是不会甘心屈服的,那么日本大本营肯定在恼羞成怒之下会再度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如此一来,徐州必然会遭到进攻,时间也自然会在数月之后。”孟翔显得很流利地回答道。实际上他这一套都是后世的历史常识,但在此时说出来自然是显得非常具有“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毕竟,徐州会战还没有爆发,现实的发展方向可谓是千变万化,没有人能真的未卜先知敢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如此肯定,但孟翔当然是非常有把握。
谢大墉的军务是作战参谋,而孟翔所分析的东西恰恰是他这个参谋的职责,两人的这番对话十分地“让他专业对口”,自然引起了谢大墉更加强烈的兴趣。“有意思,真有意思。”谢大墉摸摸下巴,看孟翔的眼神也愈发欣赏起来,“想不到你这么一个刚刚归国的留洋学生,仅仅在国内呆了这么短的时间,便对这场战争的整体局势有着如此深刻的见解,是个人才。”谢大墉笑着夸奖道,“等我们回到师部,我一定让师座把你调在我身边。”
孟翔心头一喜,因为这样的话他就不需要从一个小兵慢慢做起了。他连忙谦虚地道:“哪里、哪里,我刚才也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而已。能够得到谢长官的提携,真是我的荣幸呀。”
谢大墉好奇地问道:“小孟先生,你没有上过军校吧?那你怎么会有这种军事分析和战略判断能力呢?”
孟翔一愣,连忙扯谎道:“其实,是这样的。我在新加坡上学的时候,我的住所隔壁居住着一位前德意志帝国的退役军人,并且他还会说流利的汉语。我和他认识一年多,他闲暇之余教会了我很多军事方面的知识。”
“原来如此。”谢大墉恍然大悟,“德国人的战争智慧确实独步西方。能够得到一位德国军官的指点,难怪小孟先生你的见识如此不凡。”谢大墉也了解德国的近代史,德国在上次世界大战里战败后,德国陆军被强迫解散,近百万的职业军人不得不提前退役并自谋生路,近些年德国纳粹党崛起后,纳粹党的某些激进政策也导致很多旧德国军人的不满。这两个原因使得很多德国军人流亡世界各地,部分改行隐居,还有很多被一些落后国家聘为军事顾问。
谢大墉是个性格平易随和的人,因此对孟翔的态度也比较坦诚。他道:“我这次来到苏南地区,是因为我们四川省主席刘湘上将刚刚到任第七战区的司令长官。而第七战区的辖地,就是苏南、浙北以及皖南部分地区,我本人是奉我们王师座的命令,前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商议苏南苏北川军协同作战的事务,现在完成任务,自然要回到苏北第五战区。小孟先生,如果你刚才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在苏北、鲁南、豫东地区的川军又要迎来一场恶战了。”话语里,谢大墉隐隐有些唏嘘忧虑的味道。
孟翔心头一动,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谢长官,我们王师座的高姓大名?”
谢大墉哦了一下:“我们师座就是王铭章将军。”
孟翔的表情猛地一变,几乎是陡然间面如土色,心情犹如过山车般从高潮跌进了低谷里,因为他知道这位王铭章将军的壮烈事迹。这位王铭章就是徐州会战中率领川军第一二二师坚守“徐州门户”滕县的那位著名抗日将领,第五战区那位司令长官李上将曾在台儿庄大捷后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