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条条粗大的火龙,在城内肆意狂舞,犹如决堤洪水般一泻千里地吞噬席卷了半个密支那城区。从天而降的五千多吨汽油,让这场烈火被推波助澜得一发不可收拾,全城在半小时后便被血火浓烟覆盖得天昏地暗。冲天的火光让全城和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尽皆亮如白昼,几千栋房屋一起熊熊燃烧。滔天的火龙夹杂着滚烫炙热的热浪,铺天盖地、滚滚如洪。从天空中鸟瞰,密支那已经化为了一座烈火之城,全城淹没在了火海中。冲天的大火直把整个夜空烧得亮如白昼,夜幕犹如火烧云般一片赤红,无数道烈焰犹如巨蟒的蛇信般狂舞着舔舐苍穹。烈火如潮、黑烟如柱,滚动的火油宛如岩浆般在城里四处流淌,所到之处,一切尽成焦炭。龙卷风般的黑烟犹如一株株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在密支那的上空形成了一片黑红色的树林。火海间不断响起阵阵闷雷般的爆炸声,震得地皮不停抖动,那是日军的弹药库被烈火和高温给一个接一个地引爆了。直冲云霄的火光中,无数的憧憧人影在奔跑着、闪动着、躲避着,显然日军在陷入这场末日来临的火海中已经彻底混乱了。
日军根本没想到中国军队会在这种情况下纵火焚城,因此猝不及防,被烧得惊慌失措、鬼哭狼嚎。凄厉的惨叫哀嚎和刺鼻的焦臭味中,大批来不及逃跑日军成片成片地被大火吞噬,一群群浑身大火的日军士兵在地上拼命滚来滚去,徒劳地想扑灭身上的火焰,垂死挣扎的鬼哭狼嚎声一起被烈火巨大的燃烧声给盖了下去。炙热的火浪烤得没有烧到的地方也成了一片焦土,走投无路的日军哀号遍野、哭声震天,城里的那几条小河也瞬间被烈火的高温给烤干煮沸了,河水成了沸腾的开水。滚烫的水蒸气中,争先恐后跳进河里躲避大火的日军立刻像锅里的鱼一样被烫死、煮熟、蒸烂,即使爬上岸的日军也浑身被开水烫得像褪毛的猪一样毛发脱落、皮焦肉烂,死在河里和岸边的日军交相枕藉,全部尸骸分离、白骨森森,因为身上的肉全部被开水给烫掉了。浓烟翻滚、遮天蔽日,全城日月无光,大批的日军在逃跑中因浓烟窒息而昏迷倒地,继而迅速被烈火吞噬。
“爽!太爽了!”翟继赫哈哈大笑。
“我佛慈悲!善哉善哉!”唐飞虎一脸悲天悯人的菩萨表情,但嘴角分明已经露出了魔鬼般的狰狞笑意。
整夜间,密支那烈火滔天、神鬼乱舞,成了第五十六师团的集体火葬场。唐飞虎等人清楚地看见大批的黑点在火海中的地面上滚来滚去,那是身上着了火的日军在遍地打滚试图灭火。这幕“惨绝人寰”但又大快人心的场景看得官兵们大呼痛快。热烘烘的夜风中,翟继赫还闻到了一丝人肉被烧焦的臭味。不用说,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烤死、熏死、烫死的日军肯定是不计其数。而最妙的是,由于城内的木头民房普遍受潮,因此烧起来后,浓烟滚滚,这些黑烟是比大火更加致命的武器。当然,城内上万来不及逃跑的缅甸人也肯定葬身火海了。
密支那这个晚上的场景,用梅里尔准将的话说:“五千多吨汽油燃烧起来,那是什么样的场景?活生生的地狱!”
整场大火持续到次日中午时分才陆续结束,五分之四的密支那城区荡然无存,全部在大火中付之一炬。由于密支那没有多少砖石建筑,全是木制建筑,因此大火过后,全城连残垣断壁都没有剩多少,直接是一片焦土和遍地齐脚脖子深的灰烬。
完全被夷为平地的密支那城区间,横七竖八倒毙满了日军和密支那的缅甸平民。死状千奇百怪,有的被大火烧成了焦炭,有的被浓烟熏死并被高温烤成了干尸,有的是在河水里躲避大火时硬生生被煮开了的河水给蒸熟煮烂的,有的是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的,还有为数不少的日军是慌不择路之下跳江逃生时被淹死的。第五十六师团打头阵的主攻部队第113联队基本被烧得全军覆没,护卫两侧的第146联队和第148联队也被烧死烧伤数百上千人。粗粗估计,这把大火使得第五十六师团损失了七千余兵力,并对该师团的日军在士气上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除此之外,全城还有一万多名缅甸居民也一起葬身火海。
眼看大火渐渐熄灭了,士气大振的第44师以十多辆美式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开路,外加几十门大炮的火力驰援,对亡魂丧胆的第五十六师团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反扑。大概老天也保佑中国军队,日军师团长渡边正夫中将在看到自己部下被烧成的这个惨样,当场血气上涌,在过分的激动中昏厥了过去,这使得第五十六师团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此时第44师大举反扑,自然杀得第五十六师团溃不成军,不但收复了所有的城区,还一鼓作气地把日军赶到了伊洛瓦底江对岸的丛林野地里。
当士气高昂的弟兄们漫山遍野地追杀日军时,唐飞虎和翟继赫这两个密支那大火的始作俑者则在化为焦土的城区内巡视着。两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士兵们从地上的黑灰里拖出一具具日本兵的尸骸和缅甸居民的尸骸。在一个倒塌的墙角处,唐飞和和翟继赫看到一具被烧死的缅甸妇女的尸体,这个妇女虽然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但怀里仍然紧紧地抱着一个小女孩,母女两人一起被烧得皮开肉绽。这个画面,让唐飞虎和翟继赫原本强行装出来的铁石心肠霎那间颤抖了起来。
“唉!我们简直是作孽啊!”唐飞虎叹息着,“我们的手上,也沾了缅甸老百姓的鲜血,我们制造了多少无辜平民的亡魂啊!”他手里仍然拿着那个木鱼。
翟继赫默然无语。他沉默了半天,低声道:“这怪谁呢?”
“是啊,这怪谁呢?”唐飞虎幽幽地道,“缅甸是个小国,是个弱国,所以这个国家注定会成为大国砧板上的鱼肉,注定会是列强之间争斗的牺牲品,而这个国家的百姓,也注定要承受巨大的苦难。”他望向翟继赫,“其实我们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虽然是大国,但也是个弱国。百年来,我们也是列强大国砧板上争相瓜分的鱼肉,我们的百姓也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我们自身已经沦落如此,又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别人呢?当初有人同情我们中国了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要自强不息,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否则,永远就是被欺凌的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缅甸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是日本的近两倍,并且资源丰富。但小小的日本都能崛起为世界列强,而缅甸却没有。这怪谁?要怪,就怪缅甸人自己!谁叫他们没有奋发图强,现在的遭遇也是活该。当初没人同情我们中国,所以我们中国现在也没有理由去同情别人。”说完,他把手里的木鱼扔在遍地的废墟灰烬间。
第二百四十五节横扫苏鲁(1)()
第44师在这场密支那保卫战中最终大获全胜,以一个师的兵力成功击溃日军一个师团,并且还是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五十六师团。当然了,第44师的作战方式可以用无赖二字来形容,因为第44师并未和第五十六师团展开“堂堂正正”的较量,而是直接放把火,以牺牲整个密支那城为代价,重创了第五十六师团。同时,第44师在该战中消耗的弹药和物资也高得惊人,囤积在密支那机场附近的十几个军用仓库内的三百多万发子弹和五千多吨汽油被消耗一空。可以说,第44师这一仗赢得非常狡猾。
胜利后的唐飞虎和翟继赫一边向远征军司令部、重庆军委会发去捷报,一边急忙打扫战场、掩埋“罪证”。客观上讲,第44师这一仗对密支那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更加造成密支那居民生灵涂炭的结局,全城五分之四的城区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一万多条人命也化为乌有。如果这件事传出去,对中国远征军的声誉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对中国政府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最喜欢把“人权”挂嘴上的美国人,一旦被美国的媒体界获知,肯定会疯狂报道并大肆攻讦中国政府,对中美同盟关系都会产生阴影。反正这事是见不得光的,肯定要拼命掩盖住。唐飞虎和翟继赫两人急忙组织人手,把城内被烧死的缅甸平民的尸体都集中起来掩埋掉,同时严厉要求各级军官对外统一口径,对外宣传“大概有五百多名缅甸平民不幸葬身火海”,严禁任何人拍照片或留下任何图像资料,师内的随军记者们也严格控制起来,另外再对那些协同放火的美军飞行员们宣传“在放火前已经把城内的居民都迁移走了”等等。
当然,真正的内幕资料还是保留了一份,单单被送到了孟翔的面前,连史迪威都没有。
几个小时后,孟翔回复唐飞虎和翟继赫:你们做得很对。
此时的孟翔正带着第66军的六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地通过滇西,开赴缅北。12月上旬,第66军和第55军成功在密支那会师。尽管已经经过一个月的激战,但远征军的主力仍然没有受损,累计只有八千余官兵伤亡,而孟翔在离开云南之前,又得到杜聿明和宋希濂“赠送”的六千名具有丛林作战经验的老兵,因此整个远征军仍然保持着十余万人的规模。经历这场滇西缅北会战后,日军不但被驱逐出了滇西,在缅北的势力也遭到重大打击,远征军基本已经在缅北站稳了脚,和国内的陆上通道也已经收复,并且还得到密支那机场和驼峰航线的物资援助。
比起上次的远征军作战,这次的远征军作战确实已经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上次的远征军作战,远征军就打了两场战役:同古保卫战(惨败,守城的第200师在撤离过程中被日军击溃)、仁安羌解围战(获胜,孙立人在此战中一鸣惊人,救下了大量英军和随军家眷),最后直接是兵败如山倒的缅北大撤退(杜聿明带着远征军主力穿过野人山,沿途死者无数)。这样一对比,孟翔率领的第二次远征军总体而言是在缅北打出了一个有利的局势,并且还收复了滇西。军人嘛,战场上的胜利就是说话的底气所在。看到第二次远征军如此争气,深感自己呕心沥血以及用在豫军身上的美援军火没有白费的史迪威高兴得欢天喜地。趁着他高兴在兴头上,孟翔乘机要求他加大远征军得到的军火物资比例,“顺便”再给河南的豫军其他部队也送一些物资。对此,史迪威欣然同意。在他的大笔一挥下,美国通过驼峰航线运给重庆政府的援助中,调拨给远征军使用以及运到河南的军械物资从开始的一成比例猛涨到了三成左右。尽管重庆方面大为不悦,但也奈何不了史迪威这个尖酸刻薄且古板较真的美国老头。
靠着远征军的赫赫战绩以及史迪威这个财神爷,豫军从美国援华物资里捞到的好处已经不是简单的分一杯羹了,而是差不多能跟重庆方面平分秋色了。美国援华物资有三成都落入了孟翔的手里(当然,美国援华的经费贷款自然是分不到的)。
远征军在缅北站稳脚后,孟翔并没有急于求成地直接挥师南下,他知道,光靠自己手里的十万军队,还是很难把日本人的势力从缅甸连根拔起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孟翔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把日本人赶走,他还要反客为主地乘机霸占缅甸。因此,强大的军力以及在当地培养和扶植属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