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如何判断亚热带丛林地区的气候以及气象变化?
所有人都不吭声,一个个盯着试卷干瞪着眼。史迪威则得意起来,他开始进入正题:“先生们,我本人对你们过去四年半来的辉煌战绩绝无任何否定和轻蔑,我非常尊敬你们为国而战的精神和意志。但是,你们都是高级军官,你们的任何麻痹疏忽,都会给你们率领的部队带来巨大的损失。你们曾在华东的平原、华中的河川、华北的山地与日军血战多次,但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就是亚热带山地丛林战。不客气地说,你们这支部队的其充量只能算是普通的步兵部队、装甲部队、骑兵部队、火炮部队所混成的平原作战部队罢了。如何在亚热带丛林地区进行山地作战,你们根本就一无所知。陆军,并不仅仅就是扛着步枪的步兵这么简单。战争,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是精密的科学。再怎么骁勇善战,如果夜郎自大、坐井观天,也早晚会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通过山地战训练的部队,便是山地作战师;通过沙漠战训练的部队,便是沙漠作战师;通过两栖战训练的部队,便是两栖作战师。这些部队各有所长。德国的隆美尔将军你们是知道的,他的非洲军团在北非把英国佬打得屁滚尿流,但在真正远征北非之前,他部下所有的德国士兵都接受了严格的热带沙漠作战的训练,因为欧洲和北非的作战环境完全不同。德国远征军是这样,你们中国远征军也要这样,你们即将从中国进入你们一无所知的中南半岛的亚热带丛林,就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那里,你们的敌人不仅仅是日本人,还有当地险恶的地理环境。试想一下,如果你们不具备亚热带丛林作战的知识和没有接受亚热带丛林作战的训练,你们如何率军穿越莽莽丛林?在那些原始森林中,饥饿、猛兽毒蛇、疾病瘟疫、河流山川都会吞噬掉你们的军队!你们的部队不战自乱,那你们还如何击败日本人?”
军官们都拨云见日、若有所思。
史迪威满意地点点头:“先生们,我相信你们一定都知道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实我也很喜爱看三国演义。先生们,诸葛亮南征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你们都很清楚吧?而我们现在即将做的,就是重新做诸葛亮在一千七百年前曾做过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诸葛亮的经验以及吸取他的教训。当年蜀军就是准备得不充分,所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记得书上说,蜀军进入南蛮之地后,沾染了瘟疫瘴气,死伤无数,还有那刀枪不入的藤甲兵。要不是诸葛亮事先研究过,知道用火攻才能对付藤甲兵,那蜀军又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了。先生们,你们中国的孙子兵法也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缅甸战场的险恶。”
史迪威的话引经据典,十分形象和生动,让军官们都会心而笑。
最后,史迪威站起身,肃然地道:“先生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日本人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你们更加要争分夺秒。也许你们会疑惑,区区两个月的时间够吗?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们一直都松懈懒散,即使给你们一年的时间,恐怕你们也没有办法训练合格;但如果你们下定决心、不怕吃苦,两个月的时间也是绰绰有余的!贤山庙,努力加油吧!我们要齐心协力,练好本领,然后再狠狠地修理那些欠揍的日本猪猡!把他们重新赶回他们的那几个破岛上!”
意识到训练重要性的军官们庄肃无比地大声道:“明白!”
热火朝天的训练开始了。武器是美国的,教官是美国的,训练方式也是美国的。超过五百名美国教官以及杜聿明第五军提供的三千多拥有缅甸实战经验的老兵一起对55军和66军进行脱胎换骨般的全面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熟悉和使用缅甸的热带丛林作战环境;二、学会使用和修理美国的军械武器。随着训练的开始,军官们发现,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们以前确实是夜郎自大的土包子。训练场内到处都是双杠和爬杆,这是给官兵们练习攀爬能力的,在丛林里作战不会爬树怎么行?除了爬树外,还要学会武装潜泳。由于集训的时间太紧,全军分成两组,一组白天训练晚上睡觉;另一组则白天睡觉晚上训练。官兵们拼命苦练,训练场上口号如雷、热气腾腾,直到最后练得一个个猴子般飞檐走壁、如履平地,又能像人猿泰山那样能够抓住一根藤条荡秋千般从一棵树上荡到另一棵树上。官兵们练得手上皮破血流,最后伤疤转变成了厚厚老茧,而身上的军装也变得衣衫褴褛。但光在丛林里生存下来还不够,他们是军队,不是为活下来而活下来,而是为了活下来后消灭敌人。新的课程在等待着官兵们,那就是训练丛林战术。
在没有了指南针和地形图的阴雨天气树林里面如何辨别方向?树皮一般南面光洁而北面粗糙,树墩和石块南面的野草比北面的更加茂盛,树下的蚁窝一般在树的南面;石头上的青苔通常生长在背阴的北面,夜晚天空中的北斗星和南十字星也能告诉你们哪边是北哪边是南。怎样用钢盔做饭?怎样用石头和木棍摩擦取火?被毒蛇咬了怎么办?在野外宿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切记河水不能随便直接饮用,因为里面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虫,而越鲜艳的蘑菇则越有毒,所以要学会分辨哪些野菜是可食用的哪些是不可食用的。误食了有毒的野菜不要慌乱,喝木炭水或者用手指抠入自己的咽喉可以进行自我催吐。
吃,也是丛林作战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丛林里,粮食吃光了后怎么办?活人总不能饿死吧?还有,如何分辨那些动植物能吃,哪些植物是有毒的。所以,官兵们还要学会在野外丛林里如何吃。黏糊糊的蜗牛、黑乎乎的蚯蚓、绿油油的蚱蜢、一窝窝密密麻麻的蚂蚁、扑扇扑扇着翅膀的蝙蝠、到处爬动的天牛、蟋蟀、蝗虫、蜘蛛、螳螂、蝎子等等,甚至还有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蛇盘作一团嘶嘶地吐着蛇信子,都属于高蛋白类食物,另外还要配合树皮、野菜、野果、蘑菇等植物对维生素进行必要的补充。
尽管要学习的东西浩如烟海,但毕竟官兵们斗志昂扬且实战经验丰富,因此短短一个月后,完全是由北方士兵组成的豫军官兵们便基本掌握了适应热带丛林的知识,速度之快让史迪威为首的美国教官们十分惊讶。第一部分的训练内容结束后,官兵们便展开第二部分的训练内容,学会使用美式装备。
一支支m1加兰德步枪、一把把汤普森冲锋枪、一挺挺m1919a6式重机枪、一具具美式火焰喷射器、一门门美式榴弹炮、一辆辆美式谢尔曼坦克。。。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式装备开始全面地分发给官兵们,让官兵们喜不自禁、爱不释手。客观上讲,美式装备在性能上要略逊德式装备一筹,但美国人的原则是靠数量取胜,而不像德国人那样靠质量取胜。美国的军工业生产能力独冠全球,每年生产出的武器装备是全球其他国家生产数量的总和,所以美国人没必要搞什么质量取胜。尽管美式装备略输给德式装备,但也足以让豫军官兵们欣喜若狂了。
美国人对射击精度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打仗是完全拼弹药、拼消耗,玩的是火力覆盖,而不是精度射杀,有的是子弹,随便放手打。这让官兵们简直是过足了枪瘾,射击训练场上的子弹射击声犹如暴雨,有的老兵感叹道:“美国人真他妈的有钱哪!当了几年的兵,打出去的子弹都没有现在训练的一天打得多。”
除了学会使用美式装备外,官兵们还要学习维修和拆卸武器。另外,在丛林里作战的战斗方式也是跟以往不同的。丛林里面视野不开阔,通常遇到遭遇战。遇到敌人后不能连发射击,应该用短射或点射去回击,丛林战里使用自动火器最忌连发射击,因为各种树木植物会让子弹的杀伤力大大降低。手榴弹也不要轻易使用,因为树木藤蔓可能会将手榴弹给弹回来炸到自己。在丛林里面射击是要靠耳朵而不是靠眼睛,要随时集中精神注意身边环境里面的动静,任何一点可能会忽略的小动静都极有可能是有敌人埋伏在这里的预兆,而忽略的代价就是死亡。炮击的时候,千万不能站在高大的树下,因为低弹道的炮弹往往会擦上树梢并凌空爆炸,树下的人会遭到呈扇面状倾斜的炮弹的杀伤,绝不会有安全死角。
除了用枪,还要用刀,用拳脚和牙齿,甚至用树枝去消灭敌人。因为丛林作战里短兵相接的概率很高,学会近身肉搏的技巧也是极其重要的。要善于使用刺刀、匕首、砍刀,甚至要使用削尖了的树枝去杀死敌人。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丛林间的徒手格斗。不但要精熟拼刺,刀枪棍棒和擒拿格斗都要练。假如树丛里面突然钻出一个日本兵抱住你的腰怎么办?假如树上跳下一个日本兵并像蛇一样缠住你怎么办?怎样用拳头猛击日本兵的太阳穴?怎样集中力量一拳打碎日本兵的肋骨?怎样用手指抠出日本兵的眼珠子?怎样用树枝戳破日本兵的咽喉?怎样用藤条捆绑俘虏?怎样模仿鸟叫或昆虫的鸣叫声进行联络?小部队之间如何进行战术配合和战术迂回?还有,狙击手如何在丛林间隐藏自己和精确狙杀敌方目标?骑兵如何在山林间作战?
史迪威是美国军队在华总指挥,也是美国援华物资的总负责人,拥有支配美国援华物资的权力,虽然滇缅公路已经被切断了,但他手里囤积下来的美械装备还是蛮多的,足够装备第55军和第66军,并且最后还剩下不少,再加上美军运输机通过驼峰航线不断继续运来,这让孟翔很是眼红,毕竟看到仓库里剩下的那些美式装备白白流入外人手里可不是让人愉快的事。另外,史迪威也很不情愿把那些崭新的美式装备送给那些白吃白拿却不听话的中央军,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孟翔暗地里从河南境内的豫军部队里再次抽调了一万多名老兵,分散编入55军和66军的各部队,并且从云南当地也招募新兵,这使得55军和66军的实际兵员人数很快突破了10万。两个军的六个步兵师,每个师下辖四个团,每个团下辖五个步兵营以及其他附属部队,这使得每个师达到1。5万余人,相当于是加强师了。人多了,获得的装备自然也多了。对于孟翔暗地增加部队人数的行为,史迪威求之不得,他也巴不得他指挥的部队人数能够多多益善。孟翔提供士兵,史迪威提供武器,同时两人还一起“欺瞒”重庆方面,因此双方合作得是非常愉快。至于剩下的还有一两个师的美式装备,都被孟翔送到河南去了。史迪威还同意,通过驼峰航线继续运入中国境内的美械装备抽调十分之一送给豫军,从而让孟翔在滚滚的美援里也能分一杯羹。除此之外,孟翔给55军和66军的每个师都用美式坦克和美式火炮建立了一个师属装甲营和一个师属炮兵营,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火力和战斗力。
由于时间太紧,因此官兵们的训练量十分巨大,但没人叫苦叫累。山林间,超负荷的残酷训练以及沉重的武器装备的重压下,疲惫不堪的官兵们蹒跚而顽强地坚持着。孟翔骄傲地看着自己麾下这些朴实而忠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