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的主战派宣布要坚决抵制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要求和德国血战到底;而以反对派的工党为代表的主和派则声称“仅仅牺牲一块殖民地和赔偿一笔钱就能换来永久的和平”完全是划算的事情,没有必要再冥顽不化地继续进行这场错误的战争,从而给英国和英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损失和伤亡,毕竟英国也已经被战争的绞索给勒得喘不过气来了。两大阵营顿时吵翻了天。
而英国民间的反响则是惊人地一致,那就是同仇敌忾地要求政府停战,解散战时内阁,修改错误的外交政策,以换取和平。伦敦的大街小巷上,游行抗议的人群摩肩接踵、示威的队伍浩浩荡荡。白金汉宫的门前,要求政府接受和谈条约的民众人山人海,口号声震耳欲聋: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请把我们的孩子还给我们!”
“我们的亲人正在战俘营里望眼欲穿地想回到故乡!”
“这场战争究竟有什么意义?”
一时间,英国境内群情激奋、民怨沸腾。
希特勒立刻机不可失地命令德国的无线电广播加大了对英国的心理战宣传力度,同时飞入英国领空的德军轰炸机群也把炸弹换成了数百吨的宣传单。在广播和宣传单上,希特勒充分地发挥了他那无与伦比的口才,用一种近乎煽风点火的方式大肆宣传道:
“无辜的英国人民!我们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和英国开战,但是事实呢?我们只是想和波兰解决原本属于我们德国的旦泽地区的问题,英国政府就立刻伙同法国对我们先下手了!英国人民,先宣战的是英国,不是我们德国!上帝可以为我们证明这一点!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根本就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完全是由好战的英国政府和穷兵黩武的丘吉尔内阁发动的!是谁让你们提心吊胆地生活在炸弹的阴影中?是谁让你们每天都要忍受死亡的恐惧?是谁让你们现在饥寒交迫?是谁让你们现在买一块肥皂都是奢望?不是别人,都是丘吉尔这个战争贩子!而现在,在仁善公正的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的调停下,我们德国愿意和英国和谈停战!并且德英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确保永远的和平!这一点,上帝和美国可以为我们作为见证人!因为美国就是德国和英国中间的调解人!另外,只要英国政府宣布接受欧洲和平条约,那德国立刻释放三万名英军战俘”
说实话,德军在敦刻尔克一下子抓了二十多万英军战俘,在北非又抓了好几万的英军战俘。这么多俘虏管理起来以及每天提供吃喝就要花费一大笔钱,而现在作为人质来要挟英国政府并动摇英国国民继续抵抗的民心,这么划算的买卖希特勒自然乐得做。
一听到只要政府宣布接受德国的和谈条件,那自己的亲人就可以回来团聚,这还得了?白金汉宫没日没夜地被十几万被俘士兵的家属亲友给围堵得水泄不通。苦苦盼着亲人能够平安回来的民众拼命高呼各种反战口号,并和维持秩序的警察大打出手,爆发一场场武力冲突,整个白金汉宫外面人声鼎沸、乱作一团。混乱中,一个保守党议员试图说服人们在政府的带领下绝不屈服并和德国抗争到底,不料刚刚说了一句“打倒希特勒”,就被愤怒的人群从演讲台上揪下来并揍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怒气冲冲的人们纷纷破口大骂:
“我们的孩子正在战俘营里受苦受罪,你们这些政客居然还在这里大言不惭!”
“德国政府都愿意和我们和谈并释放我们的亲人了,你们居然还不愿意接受!”
“我们纳税人养你们这些混蛋有什么用!”
“美国政府已经担保德国是真心和我们恢复和平的!你们居然还要进行战争!”
“婊子养的!战争贩子!”伴随着一阵阵海浪怒涛般的怒骂声,皮鞋、拳头、石头、泥土、吐沫雨点般地飞到了保守党议员以及政府内阁官员们的身上。一看到这个架势,原本很多的保守党支持者和主战派议员纷纷明哲保身地改变了立场。
英国首相兼保守党领袖温斯顿?丘吉尔整个人此时从肉体到精神都已经垮掉了。原本想力挽狂澜做英国拯救者的他莫名其妙地就成了英国的罪人以及德国和英国战争的发动者,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让他几乎措手不及、晕头转向。绝望之中,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询问他为何和德国沆瀣一气给英国开出如此苛刻的和谈条件。
罗斯福回电:“我已经为英国竭尽全力了。如果不这样,英国只能继续战争,而我则不能保证英国在投降之前美国会参战。德国和美国没有正面的利益冲突,美国已经仁至义尽。”
丘吉尔的心里只剩下了绝望。他甚至都不敢开门,因为他“把战争进行到底,绝不投降和妥协”的铁腕政策以及在保护英国殖民地等问题上的寸步不让,已经让英国在战争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而英国也为之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美国不参战,英国能不能再坚持三个月,丘吉尔的心里也没有底。另一方面,他此时已经被推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各种对他本人的弹劾谴责和口诛笔伐终日不断地铺天盖地而来。他甚至都不敢出门,因为门外聚满了被俘士兵的家属和反战民众,无尽的责问、无尽的诘难、无尽的谩骂让丘吉尔真的快濒临崩溃了。最可恨的就是,反对党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也趁机上蹿下跳地对自己展开了政治进攻,一心想要从自己这里夺走首相的宝座。
六月二十八日,最后一根压垮英国政府的稻草产生了。北非战场上,德国非洲军团势如破竹地攻入了开罗,彻底占领了埃及,德军歼灭和俘虏英军五万余人,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获知这个消息后,心花怒放的希特勒立刻晋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德国政府更加是欢声一片。而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则陷入如丧考妣的震惊中。
六月三十日,在美国作为担保人的调停和解下,法国维希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欧洲和平条约并与德国签订了德法互不侵犯条约。七月一日,以亨利?菲利普?贝当为总统、赖伐尔为总理的法兰西共和国新政府成立,德国政府言而有信地命令第一批德国占领军开始从法国撤离。
获悉法国得到和平解放的消息后,英国境内更加是人心动摇,要求丘吉尔下台以及解散保守党内阁的呼声响彻全国。七月五日,英王乔治六世宣布“温斯顿?丘吉尔首相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国家赋予他的神圣职责而被解除了首相职务”,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走马上任为新一任的英国首相。七月七日,英国新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欧洲和平条约,与德国停战并签订德英互不侵犯条约,同日,德国空军停止空袭英国本土,德国海军停止对英国本土的无限制潜艇战,攻入开罗的德国非洲军团停止继续进攻的步伐,德国政府开始向英国遣返第一批5000名战俘以及承诺首先释放的三万名战俘。英国政府根据德国政府的要求,将“自由法国”领导人夏尔?戴高乐驱逐出境并宣布“自由法国”是非法组织。
被迫辞去首相职务的丘吉尔当天在白金汉宫前面的广场上哀声演讲道:“英国正在慢性自杀!正在安乐死!英国吞下了一颗被蜜糖包裹着的毒药!大英帝国的传统就要毁于一旦了!”
但是没人理睬他。
七月中下旬,英法两国陆续宣布退出战争,至此,欧洲的战火全面停止。
距离欧洲足足上万公里的豫西地区,孟翔默不作声地看着他一手导演的这幕欧洲格局。是的,历史已经彻底面目全非了,世界大战因为孟翔带来的“蝴蝶效应”而完全走上了新的轨道。没人会想到,德、英、法、美四大国之间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捭阖,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源于孟翔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暗中改变。孟翔推倒了第一个骨牌,从而引起了一发不可的多米诺效应。此时的孟翔,就像当年那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两个人都是小人物,但历史和世界都因为他们而陡然改变。普林西普扣动扳机,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超过2000万人因为他的那颗子弹而丧命;而孟翔,则四两拨千斤般地拨动了历史的滚轮,使得全世界都因为他而彻底改变。是的,历史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魔方,又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在特殊的地方和特定的时机上轻轻一改动,就足以让全世界从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同时,罗斯福和希特勒聚在一起也再次入木三分地说明了,对于政治家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正义或公道,他们唯一在乎的东西就是国家的利益。只要能让自己的国家牟取到最大的利益,哪怕和魔鬼坐在谈判桌上也是心安理得的事。历史上不管是美、英、中三巨头的开罗会议,还是美、英、苏三巨头的德黑兰会议,都不过是大国之间瓜分世界的分赃大会而已。试问,哪一个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国家没有干过肮脏的事情?眼下的事实就证明了,只要能让美国获利,美国总统照样能和德国元首坐在一起。什么都是浮云,唯有利益才是永恒。孟翔对世界和历史的这场气势恢宏、翻天覆地般的改变,不过是巧妙地利用了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罢了。
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希特勒送来的一亿帝国马克的“感谢费”后,孟翔一边等着希特勒接下来继续用潜艇给自己送人员、器材、机械、军火,一边开始认真策划自己接下来的道路。由于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被英国割让给了德国,从此以后德国再给孟翔援助,自然方便很多了。
第二百一十节豫西崛起()
随着日军第11军对江南江北的反扑作战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冈村宁次中将第二次被撤职查办,再度回国坐冷板凳去了,接替他的是性格粗鲁而残暴的阿南惟几中将。虽然这个以乃木希典为偶像的日本悍将早晚会指挥第11军卷土重来,但中原大地好歹暂时恢复了平静,孟翔又得到了一段较长的发展时间。
仗着手里有着一大笔希特勒暗中送来的资金以及数百万通过各种见不得光的渠道弄来的大洋美元,财大气粗的孟翔带着部队回到自己的地盘后,一边争分夺秒地恢复部队的元气,一边继续大力经营豫西地盘。按照孟翔此时的收入和积蓄,他就是养二十万军队也不成问题,但孟翔很清楚“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因此第33集团军只是略微超额,并没有像汤恩伯那样大肆扩军,因为那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得部队成分良莠不齐、龙蛇混杂,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素质也都会随之下滑。在孟翔的一手规划下,第33集团军目前拥有的10个师(9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外加集团军直属的五营制特务团)一直保持着12万人的实际兵力,数量没怎么超标,但孟翔一直在质量上下狠功夫,部队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全国几百万军队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当然,孟翔为自己的子弟兵也提供了全国名列前茅的伙食。由于此时希特勒已经大力加强了跟孟翔的秘密合作,再加上德英停战言和,埃及和苏伊士运河都已经被德国控制,德国的船只可以在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畅通无阻,因此德国方面此时有二十艘运输潜艇和十多艘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