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是为了霍峻的事情。"
"哦。"
姬丹一听,心中了然。其实霍峻当初所说的法治的重要性,姬丹自然也知道,而且非常赞同。姬丹将他打入死牢也不是真的要杀了他,毕竟马晃犯错在先,不可能为马晃报仇。姬丹只是想通过这件事情磨砺一下他,让他更加懂得一些人情世故。
"你去告诉外面的百姓,就说孤眼睛雪亮着,谁是好官,谁是坏官,瞒不过孤,让他们放心回家去吧!"
"是!"
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好唬弄,姬丹给了个模糊不清的答案,大家也就散了。其实也不是百姓好唬弄,这个时代,君王与百姓便是父子的关系,试想一下,又有哪个儿子会不相信父亲的?
第三天,大军休整完毕姬丹命张式为阿城太守,领兵一万;朱力为徐城太守,领兵两万;刘建为武垣太守,领兵两万。接着,姬丹带领大军越过易水,往易水上游去了。
这次出战,齐国降兵加俘虏总共有五万人,姬丹淘汰了三万人,都被送到燕国各郡做了库民,剩下两万留在军中,被姬丹带走了。
对于这些库民,姬丹并没有派人监视或者看管,以后也不打算这么做,一次性安置完之后就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来去自如。
不过这些人在齐国也是平民百姓,只要在燕国能找到更好的生活,相信他们会愿意留在这里。那些在齐国老家没有地的,说不定还会把那边的家人带过来。
齐人也好,燕人也好,以前都是周天子治下的百姓,相信他们很快就会适应的。
姬丹已经离开这里,而霍峻在武垣城的死囚牢中被关了三天,不见有人来提审。到了第四天,突然牢中来了一位武夫打扮的官员。
"霍峻关在哪里?"武夫问道。
"就在里面,请随小人来。"衙役带着文吏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道:"大人,您一定是大王身边办差的吧?能不能替霍大人美言几句,霍大人可是好官哪。"
"你一个衙役啰嗦什么?"武夫呵斥道:"大王乃是贤明圣主,自有明断。"
"是!是!是!好人自有好报,大王一定会放了霍大人的。"
两人边说边走,来到霍峻的牢房面前站定。霍峻正在牢中地上画着什么,抬头见到武夫,说道:"原来是姬智姬大人,不知大人此来可是有旨意到?"
"正是!"
说着,姬智仔细打量起霍峻的牢房来,只见这牢房虽小,但是里面收拾得整整齐齐。霍峻在里面被关了几天,居然身上衣衫整洁,头发没有丝毫凌乱。姬智赞许地点了点头,从袖口取出一份诏书,上面有一根黑色绸带。姬智展开诏书,念了起来。
"霍峻擅杀大臣,行为乖张,目无君父,扰乱朝纲,罪大恶极。着有司收押,待秋后问斩!"
"臣臣准旨!"
霍峻跪在地上,面无表情,双手去接诏书。姬智却把诏书一收,说道:"霍大人,别急,我这里还有一份诏书。"
霍峻脸色愕然,姬智不慌不忙又拿出一份诏书,上面有一根红色绸带。姬智展开诏书念道:"霍峻奉公执法,一心为民,上不负孤之重托,下不负民之所望,真乃为社稷之臣也!命霍峻为渤海郡守,即日上任!"
"这,这是怎么回事?"霍峻还是跪在地上,抬起头迷惑地看着姬智。
"怎么?霍大人不愿接旨?"
"臣谢主隆恩。"
霍峻跪拜完毕,起身问道:"姬大人,这两份诏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姬智笑了笑,说道:"霍大人,是你自己救了自己。"
"哦?"霍峻更加疑惑,问道:"怎么说?"
"我来的时候,大王交给我这两份诏书,说霍大人平时衣衫整洁,不留污垢。吩咐我留意你牢房的整洁情况。若是牢房凌乱不堪,说明你一遇挫折便自暴自弃,不堪担当大任,大王教我宣读黑色绸带的诏书。若是牢房整洁,则必是大才,等宣读完这份诏书,再读这带着红色绸缎的诏书。"
"呃!"
霍峻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从小养成的一个小习惯,竟然决定了自己的生死。这时,姬智把手一伸,说道:"霍大人,官服、轿子已经备下,便在牢房外面。大人请吧!"
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霍峻走出牢房,又见蓝天白云,而且平步青云,升为郡守,不禁百感交集。
易水南岸大清河三角洲上有三座大城:武垣、阿城、徐城,现在都被姬丹收回。而往西出了大清河三角洲,还有武阳、桑丘、曲逆、阳城这四城。现在除了武阳城之外,其他三个城池都在赵国手中。
本来武阳城要去齐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渡过大清河,先到三角洲地带,然后再渡过大清河南面支流回齐国。不然就得穿过赵国地界,再回齐国。虽然从赵国走更近,但是这里的齐国将士都习惯绕道大清河三角洲走。
姬丹收复大清河三角洲的消息早已传到武阳城,城内的齐国守军一片惊慌,此时太守王松召集了自己的两名副将,正在商议。王松是一个大胖子,身上尽是肥肉。在这个时代,能长得这么胖的人不多见。
"两位,燕王收复了三角洲,必定会前来攻打武阳城,两位有何高见?"王松望着两位精神不太好的副将问道。
"王太守,"一名副将说道:"燕王收复三角洲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军中士气低落,屡有士卒逃亡。以末将之见,我军必不是对手,不如早做打算。"
"是啊太守!"另一名副将说道:"听说那燕王人称阎王,勇猛无比啊!阿城、武垣城、徐城,三城的兵力加起来不下十万,燕王一鼓作气,不到三个月便将其平定了。我们武阳城内不过两万兵力,现在士卒又逃亡了不少,只剩下一万五千人,若是燕王大军杀至,我等只有束手就擒了,不如早做归计,尚能全军而退。"
"这么说,武阳城是守不住的?"王松问道。
"是啊,肯定守不住!"两名副将异口同声地答道。
王松失望地叹了口气,思索片刻说道:"既如此,我等也不用再守了。不过,若是就此回去,齐王必定怪罪我等。不如"说到这里,王松停了下来,他胖脸上的眼珠子转了转才道:"听说当年燕王答应相国交割易水以南之地,却偷偷命桑丘、曲逆、阳城的守军投降给赵国,造成齐、赵不和。如今我等既然要走,不如就将武阳城献给赵国,然后将兵马带回去。如此,齐国虽然丢失了城池,但是赵、燕交恶,我等也可将这里的一万五千兵马全数带回,大王必定不会怪罪我们。"
"王太守高见!"
"事不宜迟,我马上派人前去赵国献城。"
去赵国献城的人很快就回来了,赵王又得一城,龙颜大悦,命上将廉颇亲统大军,前来受降。
消息很快就传出来了,这个消息的震撼程度不亚于几天前燕军收复大清河三角洲的消息,现在整个武阳城闹得沸沸扬扬。城内的人分成了两派,齐国士兵都欢欣雀跃,一个个在收拾行装,准备回国。而城内的百姓们却一个个怒容满面,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武阳城向来属于燕国,百姓也一直认为自己是燕民,听说燕王姬丹已经收复大清河三角洲,城内百姓早就盼着燕军到来了。现在希望落空,满城百姓怨气冲天。
第二百章 壮士护城()
更新时间:2013…03…12
这种怨气持续发酵,百姓们议论纷纷。这一日,一名壮汉来到街头闹市口,大声喊道:"父老乡亲们,我等皆为燕民,武阳为燕地,却被齐国占领。如今齐兵要走,理当将城池归还燕国,他们却把武阳城献给了赵国,我等誓死不从!"壮汉声如振雷,把手臂袖口一卷,继续说道:"现在我等将齐国人赶出城去,愿助我者,请随我来!"
此地来来往往人数众多,壮汉振臂一呼,顿时便有数十名青壮好事者响应。壮汉在前面领路,径直往太守府方向疾走而去,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加入,人数越聚越多,到了太守府已达数百人,其中还有很多人手中拿着棍棒等物。
来到府门口,侍卫见到他们气势汹汹前来,慌忙喝住,道:"你们这些刁民要干什么?"
"我们要见太守!"
壮汉大喊一声,便要往里面冲。侍卫见了哪里肯让,唰得拔出佩刀,喝道:"快出去,不然我杀了你!"
壮汉毫不相让,挺身向前迈进几步。壮汉人本来就长得高大,侍卫被其气势吓倒,往后倒退了几步。不过侍卫也不是吃素的,退后几步之后呀地一声大喝,手一抬,佩刀便朝壮汉劈去。
壮汉不退反进,一步踏出,右手闪电般一把握住侍卫手腕,只一拧,咔嚓一声侍卫汉的手臂断了。接着,壮汉夺过佩刀,往侍卫脖子上一抹,顿时一道血线涌出,侍卫倒地身亡。
这里有十来名侍卫,见到事情不妙,而众人又跟着冲了进来,急忙冲上来抵挡。壮汉大喝一声:"杀!"提起刚夺来的佩刀冲了上去,猛地一刀又劈死一人。
这里不乏血气方刚之人,虽然只是普通平民,没有杀过人,但是见到壮汉如此勇猛,众人胆气又壮了三分,纷纷冲上去。十来名侍卫哪里抵得住数百名青壮?不久便被乱民杀死。
接着,众人冲入大厅,不见太守王松,众人急忙四处搜索,最后在卧房的床底下找到了,急忙来报告壮汉。
壮汉来到卧房,一把将王松从床底下拉了出来。王松本来就胆小,见到壮汉明晃晃的刀,更是吓得浑身肥肉一颤一颤,口中直呼:"壮士饶命!壮士饶命!"
壮汉也不搭话,手中刀光一闪,往王松脖子上一抹,顿时这里鲜血直喷而出,一颗人头滚落下来。王松提着人头往外面走去,众人在太守府把里面放置的兵器搜刮一空,跟在壮汉后面出去了。
这里这么大动静,早已有齐兵知道了。壮汉出了府门,拐上一条街道便见到一队二十余人的齐兵往这边赶来。虽然这边燕民已经有上千人,但是齐兵丝毫不惧,迎了上来。
"刁民休走!"一名将军领模样的人大声叫着跑过来,来到近前,那名将领喊道:"你们快快跪下投降,随我去请太守发落!"
"太守在此!"壮汉喊一声,随手扔出一物。
那名将军见到有一物朝他扔过来,以为是什么武器,不敢硬接,一弯腰让开。此物噗得一声掉在不远处地上,齐将军转身去看,发现是一颗人头,心知不妙,上前提起一看,正是太守王松的人头。
齐将又气又怒,啊地一声大叫,转身刚想冲杀上去,突然感觉脖子一凉,壮汉的大刀从其喉咙上划过,顿时断了气,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见此,旁边的齐兵吓得两股颤栗,转身想逃却又逃不动,众人一涌而上,将这里二十几名齐兵杀得精光。
众人又夺了这些士兵的兵器,但是这里人多兵器少,大部分人还是手无寸铁,有几个开始争抢起兵器来。此时不知有谁大喊一声:"兵器库中有武器,我们去兵器库!"
"对,兵器库在哪里?谁知道?"
"我知道,走,跟我走。"
"走,我们去兵器库!"
众人乱哄哄地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