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Φ缕髦赜屑樱腔碧匾庀纶保啤扒渌鼗仪冢婊澄渎裕匏约闹笠谝约妆W郧涫芪壁铮芩揪危沽橄模煨M吞铮章始榷啵┷驽峄G诶椭希枚种 保游こ恰�
此等享誉天下的名将该有多威武?等他来到洛阳,众人一见大失所望——娄师德年逾六旬,个头倒不矮,却身材肥胖、相貌粗俗,一张黑灿灿的大圆脸,总是咧着嘴憨笑,右腿还有点儿跛。这哪像威名素著的大将,脱了官服往人堆里一站,简直是个乡下老农。
时隔十五年载誉而归,女皇必要予以重用,所以给他的职务是夏官侍郎、判文昌台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既是宰相又是尚书六部首脑,实权在李昭德之上。而娄师德却一再表示,自己离京多年不谙政务,凡事都唯李昭德之命是从。这对宰相在一起甚是滑稽,一个做事干脆、性情急躁,一个态度温和、不紧不慢,时常看到娄师德满脸憨笑地朝李昭德拱手称诺。有一次散朝后女皇召二相至武成殿议事,李昭德大步流星走得甚快,娄师德却肥胖跛脚行动迟缓,二相一同受召必须同时见驾,李昭德不得不数次停下脚步等待,后来实在等急了,竟忍不住骂道:“你这田舍汉(唐代俚语,相当于“乡巴佬儿”),真把人活活急死!”娄师德被骂却不怒,憨态可掬道:“我可不就是一田舍汉吗!你何必跟我一般见识?”
无论年龄还是资历,娄师德均在李昭德之上,这样的事情多了群臣议论纷纷,都说李昭德太过骄横了。这闲话飘至武承嗣耳中,不免窃喜——自从构害皇嗣失败,他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李昭德手握大权故意压制他,张嘉福、王隐客等人都被外放到偏远之地当刺史,连那帮酷吏也提心吊胆,现在朝中有这样的流言,岂不是扳倒李昭德的好时机?
武承嗣立刻觐见姑母,说李昭德骄纵跋扈,欺压同僚,建议将其罢免。哪知武曌不屑道:“朕自任用昭德,政无不通,百事和顺,乃得高枕无忧。你哪里及得上他,有何资格说闲话?”噎得武承嗣满面羞愧,诺诺而退。
其实武曌未尝不知李昭德的缺点,也适当调整了宰相班子,她先后增补姚令璋、豆卢钦望、陆元方、杨再思、韦巨源、苏味道等人为同平章事。
姚令璋,十八学士之一姚思廉的孙子,永徽年间明经入仕,早年曾得许敬宗赏识,参与《瑶山玉彩》等巨著的编纂,因学识优异还曾在李显的东宫任职。虽说此人也是皇嗣的拥护者,处世却甚是圆滑,天授革命前大批臣僚获罪,他也未能独善其身,然而他流放到岭南后立刻搜集名字里带“武”字的草木,编成册上报女皇,声称这些植物承应国姓都是瑞草,因这项献媚行为他得以比其他大臣提前被召回。这样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与李昭德发生矛盾,他拜相后立刻倡议,称皇帝言行有左右史记录,而宰相群臣讨论军国政务的心得也应记录,所以建议修编《时政记》。武曌同意了,自此他每日只记录会议,不参与实际政务,和李昭德井水不犯河水。
豆卢钦望出身关陇名门,乃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豆卢宁的后裔,他的家族在隋唐两代荣宠不衰,多次与皇家结亲,仅陪葬唐太宗昭陵者就多达五人,豆卢钦望的祖父豆卢宽、父亲豆卢仁业皆在其列。豆卢钦望世袭芮国公,自小恩荫入仕,生得相貌堂堂,却是著名的绣花枕头,才智平庸,纯粹是靠家族威望和混资历熬上来的,因为老实听话改朝换代时竟未遭罢黜。如今他已六十四岁高龄,终于熬到了宰相,而且女皇给他的职位是内史,名义上在众宰相里身份最高,但他晓得自己其实就是个充门面的,加之他堂妹正是皇嗣侧妃豆卢氏,有刘家、窦家的教训,他越发小心翼翼,整日在政事堂一坐,不言不语的。
陆元方,南朝名门吴郡陆氏之后,唐初书法家陆柬之的侄子,曾连中八科制举,学问甚佳。此人贤则贤矣,却也是著名的老实人,前几年他在京中有套宅子因排水不便想出手,因地段不错几拨买主看了都很满意,但陆元方总要告诉人家:“此房虽好,无出水处。”人家一听都不买了。子侄埋怨他多口,他却说:“不可欺人也。”结果那房子到现在也没卖出去。这个老实人到了脾气暴躁的李昭德身边,自然是任凭呼来喝去。
杨再思,出身弘农杨氏,却不是隋杨皇室那一系,家族算不上有多富贵,其父杨行表至死也不过是从八品长安县尉。他以科举起家,颇有些吏干之才,诗文水平也不错,历任玄武县尉、天官员外郎。如果说陆元方的性格仅仅是老实,那杨再思可说是窝囊。他早年当县尉时有一次赴京公干,在驿站里有穿窬之徒偷他行李,惜乎这小偷技艺不佳,竟被他当场抓获。哪知杨大人见这小偷破衣烂衫,竟起了恻隐之心,命其把公文留下,钱财全部拿走,结果他本人靠借盘缠才到的京城。这样一个人与李昭德共事,其结果可想而知。
韦巨源也出于名门,是大名鼎鼎的京兆韦氏之人,他们这个家族是武氏掌权以来少有的兴旺之家,自嗣圣以来韦弘敏、韦思谦、韦待价、韦方质相继拜相。相较这些同族,韦巨源除了才华之外还多了几分佞幸之才,他当官的原则就是谁得势跟谁混,当年抱过薛元超的大腿,后来又千万百计攀附裴炎,等裴炎获罪后他又成了坚定的拥武派,跟武承嗣打得火热。如今风向又变了,李昭德当道,他当然又转而对李昭德百依百顺、大加逢迎。
苏味道,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人,出身寒门,二十岁考中进士,他的发迹得益于文笔,颇有诗赋之才,与李峤、崔融、杜审言等文士为友,早年曾在裴行俭军中担任记室。武曌喜欢他的文章予以拔擢,但他行政才干却很一般,人品也不是很好,而且才四十出头,与其他几位宰相比算是晚辈,他的官职是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本秩仅五品,其实就是政事堂的笔杆子。
很明显,这几人都是陪衬,凤阁鸾台的大权依旧牢牢掌控在李昭德手里,也是女皇默许的,简直可说是独相。武承嗣真是郁闷到了极点,想扳倒人家扳不动,莫说谋夺储位,连对朝廷的影响力也日渐下降。
长寿二年九月,武承嗣利用他在并州老家的关系,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请愿队伍,由他本人亲自统领,上书请求女皇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
“金轮”之说出自佛教“转轮圣王”,与天竺的国情密切相关。天竺的历史文化虽源远流长,内部却邦国林立战争频发,一直难以统一,大致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故而又称五天竺。转轮圣王是佛教理想中的伟大君主,身负长寿、健康、美貌、丰财四德,在他们统治下国土广袤,没有战乱,百姓安乐,又以统治地域大小的不同分为金轮、银轮、铜轮、铁轮四等;金轮王是最高一等,统辖须弥四洲,可视为整个世界。据《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自兜率天下界之时,金轮王会率众听法,皈依佛教。武承嗣请女皇加这个尊号,显然又是投其所好献媚邀宠——除此之外他也没别的招了!
武曌笑纳了侄儿的美意,在明堂举行大典,加“金轮圣神皇帝”之号,并命尚方监打造金质的轮王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每逢大朝陈列在殿上以示尊贵。不过也仅此而已,她既没恢复武承嗣的相位,也没赐予任何奖励。
武承嗣费劲巴力又白忙一场,人前一脸笑容,背后暗自嗟叹,越发忌恨李昭德。
四、万国天枢
武曌恩威并施、李昭德精明能干,贤者进、奸者退,此所谓“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大周结束了革命以来的政治纷争,迈入蓬勃向上的好日子。长寿三年(公元693年)正月,就在百官为女皇重新带着皇嗣、皇孙祭祀明堂而庆幸时,边庭却传来重大消息——吐蕃大军进犯!
诚然吐蕃的内部矛盾很严重,但对于论钦陵而言西域是他不能放弃的,噶尔氏家族威望隆重就是因为战功赫赫,如今大周不但招诱了许多部族,还夺回西域,这不是毁了他们噶尔氏的功劳吗?故而论钦陵一心想要报复,恰在此时机会找上门来。来俊臣屈杀阿史那元庆,其长子阿史那献也被流放崖州,但元庆还有一幼子,名唤阿史那俀子,父兄蒙难之时他在亲信保护下逃出洛阳,这会儿逃亡到吐蕃恳求庇护。论钦陵决定趁此机会兴兵伐周,惜乎他本人正与赞普僵持,碍于情势分身乏术,遂立阿史那俀子为西突厥十姓可汗,命自己的五弟勃伦赞刃统率吐蕃军三万、突厥降兵三万,打着帮俀子复国的旗号向大非川(今甘肃临潭)进军,同时又命四弟悉多于率军北上,欲夺回四镇。
武周好不容易收回西域,岂能再失去?再者通过先前那场战斗,将士士气大涨,又通过降兵摸清了吐蕃的内情,故而朝廷上下一心抗战,丝毫不感畏惧。李昭德一面致书安西大都护许钦明,命其严加守备,一面又祭出大将王孝杰,命其直应吐蕃大军。可是战火刚刚点燃又从北方传来军报,突厥进犯灵州(今宁夏吴忠)——阿史那默啜继承其兄阿史那骨笃禄之位,两年时间已稳固内部,又开始骚扰中原!武曌紧急应对,派右鹰扬将军李多祚出战,并命娄师德再度出任营田大使,组织北部军镇防务,做好长期与突厥打交道的准备。
疾风知劲草,烈火验真金,这风云变幻之际正是检验大周真正实力的时刻。短短一个月后结果揭晓,两份捷报同时送到洛阳——王孝杰不负所托再展神威,副总管唐休璟、部将张怀寂、监军张仁愿等人也奋勇作战,周军在冷泉(今新疆哈密)、大岭(今青海乐都)先后击败勃伦赞刃和阿史那俀子,六万敌军几乎尽数歼灭。另一路许钦明守备得当,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建立奇功,击败了悉多于,斩杀敌军万人以上。与此同时李多祚也在灵州打了胜仗,默啜趁火打劫而来,没捞到好处反遭周军痛击,情知久战不利,灰溜溜撤退了。
唐高宗晚年以来,大唐屡屡受挫就是因为吐蕃、突厥彼来我往,西北两敌无法兼顾,而这次竟双双告捷,真是值得庆贺的胜利。武曌欣喜若狂,甚至感觉自己的武功超过了丈夫。她立刻晋升李多祚为右鹰扬大将军,对王孝杰的感激更是溢于言表,竟然晋升其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让他挂宰相头衔,并赐爵清源县男。其他有功之人也均有所升赏。
百官朝贺,大宴庆祝,连民间也为此次胜利欢呼沸腾,薛怀义也来锦上添花,他为女皇觅到一位“大师”。
薛怀义奉命接待达摩流志等大德,因“驴唇不对马嘴”颇感郁闷,于是悄然动了念头——不通佛法就不能弘法吗?连武承嗣都给女皇戴了顶“金轮神圣皇帝”的桂冠,我岂能闲着?既然女皇重视高僧,我何不亲自寻觅几位高僧招到洛阳来,那不也是功劳吗?
为此他命他那帮徒子徒孙四处打听,访查朝廷不知的大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访到一位,是河北相州的一位年迈女尼。这位老尼自称“净光如来”,据说已三百多岁,能预知未来、洞晓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