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实际上的伤亡人数,除了国民军的少数高级将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而外界的普通人要真正的得知国民军在青岛战役中的伤亡人数和比例,估计得等几十年后那些文件解密以后了。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青岛一战中国胜了是事实!

    由于陈敬云准备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授衔仪式,八月二十五号徐离善等一群第三军将领在处理完了青岛战役剩余事务后乘坐火车返回南京,而在徐离善之前,坐镇湖南的第四军军长林成坤、坐镇湖北的第八军军长林肇民、直隶地区的第一军军长李继民、东北地区的第十军军长徐镜清都已经相继赶回了南京,除了这些军长外,另外还有位于交通方便地区的各师旅将军们也是陆续回到了南京。

    八月末,南京城内云集了大批的国民军将领,在福州起义之后,国民军的各大高级将领就没有像今天这样齐全过,就算是去年七月成立大元帅府并宣布北伐的时候南京都没有聚集过这么多的将领。除了国民军自身体系的将领外,滇军、桂军和晋军也是有部分重要将领抵达南京参加这一次的授衔仪式,甚至是四川的段芝贵都是派了第三十一师师长来到南京参加。当然这些军阀的头脑比如唐继尧、陆荣廷和阎锡山或者是段芝贵他们肯定是不会亲自去南京的,怕一去南京陈敬云就不让他们回去了。实际上陈敬云还真有这种想法,如果唐继尧或者陆荣廷他们真来了南京,就算让外人有闲话说但是陈敬云也是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南京的。

    九月一号,南京共和政斧举行了盛大是授衔仪式,参加仪式的清一色中华共和国的高级将领,除了差不多两百人的实权将领外,还有大批军事顾问等虚职将领,这些人都是少将或者中将,属于那种只领军饷但是没有实权的名誉将领,大多数是前清投降将领和北洋投降将领。

    尽管没有实权,但是却也是实打实的中华共和国的将领,不少还是中将衔。

    于是乎,在这一群三百多位将领参加的授衔仪式上,陈敬云正式授予第二军军长袁方为陆军上将衔,并授予金双剑勋章,以表彰其在北伐战役、河南战役、湖北战役中的卓越贡献。又正式授予第三军军长徐离善为陆军上将衔,授予黄金双剑勋章,以表彰其在北伐战役、青岛战役中的卓越贡献。

    这两人的晋升自然也是这一场授衔仪式的重点,而这两个人被晋升为上将后,也就成为了国民军体系内的第三位和第四位陆军上将,如果加上萨镇冰这个海军上将的话,那么国民军体系内现今为止已经出现了五位上将。

    而黄金双剑勋章也第一次大规模的颁发,除了袁方和徐离善获得了黄金双剑勋章外,第九师师长左玉刚少将也是获得了黄金双剑勋章、第一师师长赵之科少将以及其他几个中高级将领也是获得了黄金双剑勋章。除了这些中高级将领外,还有一个空军飞行员黄寿清也是获得了黄金双剑勋章,此人驾驶b3轰炸机在青岛战役中出动二十余次,投下的炸弹摧毁了德军一门二百八十毫米的重炮,两门两百一十毫米的加农炮以及其他四门重炮,几乎占据了空军战果的七成。这对于一个普通的轰炸机飞行员而言,其军功已经足以让他从一名少尉直接晋升为上尉,并被破天荒的授予黄金双剑勋章,成为了第二十三枚黄金双剑勋章的获得者,也是除了陆军外第一个获得黄金双剑勋章的海空两大军种的军人。

    这场规模宏大的授衔仪式可以说就是一场对去年北伐战争到现今为止的军功奖励大会,除了两名上将外,另外有八人被晋升为中将,另外有十三人被晋升为少将,除了军衔外,黄金双剑勋章一次姓的颁发了十余枚之多,超过以往国民军颁发黄金双剑勋章总数,另外颁发了一百余枚白银双剑勋章,基本上让国民军的所有少将以上级别的将领都获得了一枚白银双剑勋章。除了高级军官外,也挑选了一些中下层军官以及立下大功的普通士兵和士官们到场接受陈敬云的亲自授衔和授勋。

    升官发财,这一直是陈敬云笼络手下的重要手段,没有什么比晋升军衔和授勋更能拉拢这些将军们的忠诚了。

    在这一场的大规模授衔仪式结束后,那些师旅级别的各部队主官都是匆匆的赶回各自的部队。但是各军军长们却是被陈敬云留了下来,而让他们留下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参谋部的教育司的蒋方震和其他多名参谋部的将领向陈敬云正式提交了“陆军整编方案”。

    此方案大体内容就是蒋方震等一批军事理论家们根据国民军的历次战役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民军的编制,而另外一个重要点就是根据全国的战略需求,提出整编四十个步兵师的计划!

第四百八十三章 陆军整编方案(一)() 
在国民军体系当中,有着沈纲这些的高级参谋人才,也有着徐离善、李继民这样的大兵团指挥帅才,更有左玉刚这样的师旅级猛将。而除了这些在国民军乃至整个中国里都名声显赫的将领外,国民军当中实际还有更多的名声不显的高级将领,其中以在五大部中各部门任职的高级将领为最。

    以参谋部为例,参谋部当中拥有了超过十名中将衔、数十名少将衔的高级将领,而这些人的工作虽然不是直接指挥部队作战,但是他们所做的工作对于国民军整个体系而言同样重要。比如通讯司的人,里面的人都是各军校的通讯科出身,不少还是理科的专业人才,他们这些人即便是在各部队里任职,但是通常也是常年呆在团级以上的指挥部,属于那种连枪都没有开过的人,然而在国民军大量装备了无线电报以及战地有线电话这两种通讯设备后,谁也不能否认通讯科这些人的重要姓。最新小说“”

    除了这些搞技术的高级将领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是搞纯军事理论的人,比如教育司的蒋方震。

    蒋方震自从投入国民军中后,就一直担任了教育司司长一职,两年来军衔虽然没有晋升过,但是他的名字却是出现在众多的国民军内部书籍当中,包括‘1913年版步兵艹典’‘步炮协同概要’‘防守作战当中的机枪与铁丝网的配合要点’这些军事理论的书籍大多数是蒋方震主持编写的。最新小说“”

    如果单纯讨论理论水平,蒋方震在国民军内的水平应该是排在前三之列,此人不但在曰本陆士进修过,还在德国留学过,并且还有着在德国陆军服役的经历,这些经验就直接导致了蒋方震的眼光水平要远超过其他国民军将领。此人担任教育司司长后,可谓是一手建立了福州军校,并为福州军校编写了诸多教材,国民军中的步兵艹典就是此人根据曰本和德军两国的步兵艹典改进而来。

    另外,此人还是国民军历次编制改进的主导者,并与去年为国民军提出了标准化师旅编制,而这也就是国民军现行采用的1914年编制。

    国民军所采用的1914年编制虽然已经不错,但是在实战当中依旧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1914年编制中,是采用骡马化的标准。然而实际上国民军中的军用骡马严重不足,不管是驮马还是拉炮的挽马都是严重不足,虽然国民军大量征用了民间的骡子、马匹甚至是驴子,但是先不提这些民间牲口的素质远远无比和各国的军用标准的牲口相提并论,但是更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些牲口依旧无法满足国民军庞大的后勤运输需求。

    如此情况下就导致了国民军中装备了众多火炮的主力师部队一脱离铁路后,不管是机动能力还是作战持续力都大幅度下降,最明显的就是在进攻河南当中,进攻信阳的第二军各部队由于全部依靠陆地运输,导致在作战中几个主力师的炮兵部队机动困难,而且炮弹的补给也是严重不足,而如此一来国民军相对于北洋所拥有的火力优势也就荡然无存,在进攻河南期间第二军各部队基本上就只能发挥出轻步兵的战斗力,这也是第二军在得到北部南下部队的增援前无法攻克河南,甚至一度损兵折将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国民军中骡马不足的情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国民军虽然已经控制了直隶和东北地区,也取得了马匹的来源,尤其是蒙古马开始大量进入国民军的军用马序列当中,但是要短时间内完全让国民军实现骡马化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根据这一问题,蒋方震等国民军的将领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进一步加大辎重部队的兵力外,分化国民军主力部队的种类,建立起用于平原和交通便利地区的重装部队,另外建立起用于山地和交通不便利地区的轻装部队,也就是目前国民军所实行的驮马师和挽马师的进一步两极化。

    除了分化建立重装部队和轻装部队外,蒋方震提出了加大机枪火力的要求。目前国民军的机枪密度可以算是不小了,在辛亥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师一级别所装备的机枪数量为二十四挺,这一点不管是北洋军还是曰军还是说英法德等列强部队都是一样的,然而中国内战爆发后,国内各部队的机枪数量急速攀升,国民军的一个师目前所装备的重机枪是二十七挺,但是另外还有四十挺的轻机枪,机枪总数已经达到了六十七挺之多。

    而中国所爆发的内战由于持续时间长,战斗规模也不小,并相继出现了迫击炮、飞机等新式武器,而重机枪和铁丝网在防御作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是被列'***'队所重视。随着一战爆发,世界各国都是迅速加大了机枪的装备数量,尤其是德国陆军几乎是成倍的增加机枪火力的密度,在战争爆发短短一个月内,前线德军的机枪密度已经达到了每万人超过一百挺,而且这个密度还是继续攀升当中。在近代战争时期,基本上各'***'队的编制是一边打仗一边修改,这一点不管是其他国家军队还是国民军都是一样的,而这种编制的修改大多也是集中在增加火力之上,比如国民军的历次编制修改当中,对于部队的基本构架是从来都没有变过,一个步兵班从清末时期的14人到现在还是14人,而步兵班没有变化那么就代表着部队的基本构架没有改变。而得到改变的只是其他支援武器的不断加强,具体表现为就是机枪和迫击炮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改变也是国民军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就从清末新军标准编制发展到1912年编制,再发展为1914年编制。而1914年还没有过去,陆军就已经提出了新一轮的编制。

    作为一直关注着欧洲占据发展的蒋方震也就顺势提出了紧跟列强部队,进一步加大部队机枪火力的要求。

    为了增加机枪密度和扩大后勤力量,同时为了细分出重装部队和轻装部队来应用于不同地区的作战,为此蒋方震等人提出了“陆军整编方案”

    当然,这个陆军整编方案并不涉及到其他诸省军阀,而只限于中央嫡系部队也就是国民军,其他的滇军和桂军以及晋军和四川军阀部队和国民军不是一个体系,自然也就不会把他们也纳入陆军整编方案当中。

    在这个计划中,蒋方震等人提出了建立重装部队和轻装部队,也就是目前的挽马制和驮马制的进一步两极化。

    对于重装部队,由于计划中的重装部队是用于铁路周边以及交通便利或者平原地区,所以对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