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撤职之后回到了燕京就是低调无比,回京半个月后就是带着家人前往了天津租界,一副退出军政两届的模样。
段祺瑞和王士珍虽然把袁世凯时曰无多的消息给满足了,但是袁世凯昏迷不醒的消息却是满不足的。
在湖北武汉,段芝贵阴沉着脸:“那么多人,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有老头子的准信,而且连面都见不到!”
王占元也是满脸忧虑:“京城那边消息纷乱,有的说老头子重病不醒,有的说老头子无大碍,更有甚者说老头子已经西去了!陆军部那边也是千篇一律的口吻,除了让我们派遣援军北上外,就没有其他话了。”
段芝贵和曹锟一样,算得上是北洋军诸多军阀里头第二梯队的人,只不过这两年来段芝贵爬的比曹锟要快得多,当上了第一军军长后权势已经不让与冯国璋,他手中的第一军和掌控的三个湖北省陆军加在一起,总兵力高达六七万人,这可是北洋军体系下除了冯国璋手下第二军外的最大军事力量了。
江北战役北洋军战败后,冯国璋手下的第二军精锐尽失,冯国璋个人的权势也是从天上跌倒了地上,再徐州战事之后,第二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冯国璋个人也是被袁世凯彻底一撸到底。
现今的北洋军体系里头,他段芝贵就是第一号人物了,手底下的北洋军第二师、第六师乃是北洋军起家的六镇之二,嫡系中的嫡系,战斗力非同小可,再者他手中的湖北省陆军三个师也不是其他省份的地方陆军可以相比的,他手中的湖北省陆军可是当年革命党起家的部队,后来被黎元洪所掌控,历尽了幸亥革命和湖北内乱后才被段芝贵一手所掌控,和其他军阀部队相比可是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了。
而段芝贵坐镇湖北后,也的确是让实力不足的国民军止步不前,让湖北至今还牢牢的掌控在北洋军手中。
然而随着国民军在津浦线上快速北上,现在已经抵达燕京城边缘了,这让坐镇湖北的段芝贵是心中着急无比,想要派兵北上增援,但是国民军虽然在湖北的部队不多,但是进入河南的部队却是很多,信阳一带的国民军已经高达两万余人,段芝贵手下的第六师不得不分出一旅去增援曹锟残部。
加上河南的其他方向,这让段芝贵根本就抽不出兵力来北上。如果硬要派兵北上的话,那么将来可能就是他派了援军入京,但是国民军随后就占据河南,然后彻底分开直隶和湖北之间的联系。到时候实力减弱之后的段芝贵可没有信心来面对国民军的四面围攻。
段芝贵无法派兵北上,这让实力不足的直隶地区的北洋军根本就无法抵挡国民军优势兵力的推进!沧州失守后不久,国民军又攻占了保定,而天津方面由于和外国的各种协议不得直接派兵,李继民当时是想着让士兵脱下军服,然后换上警察服装成为武装警察入驻天津,但是迎来了各国公使的强烈抗议,就连一直支持陈敬云的美国方面也是传达了不满。这不得不让陈敬云下令李继民停止这种行为,然后通过和各国外交官的紧急商讨后,各国允许国民军派遣武装警察入驻,但是绝不能是国民军现役主力部队脱下了军服换上了警察制服后就带着轻重武器拖着大炮进驻。不得已之下陈敬云只能是紧急命令原本驻扎在徐州的徐州守备团即可改装,只装备步枪、手枪等轻武器然后成为国民军体系下的武装警察团驻扎天津。
保定、沧州、天津陆续进入在国民军的手中,这个时候,燕京城已经是直接面临国民军的重兵进攻了。
尽管手里头还有着一个残兵败将组成的第十四师,而且徐树铮的残部四千多人也是撤退到了燕京,另外还有袁大公子手下的一个满编第十二师以及一个还没有成军的第十三师。但是段祺瑞依旧没有守住燕京城的信心。
燕京城危急,而其他方向上的北洋军将领们的心思就更乱了,而偏偏这个时候又传来了袁世凯昏迷不醒,甚至传出了已经病亡的消息,这如何能够让外面那么多的北洋军将领安心,而在这种混乱时刻,陈敬云也是派遣了不少的说客前往各个地方,说服那些北洋军将领们投降,虽然国民军有能力直接攻下燕京,但是如果能够不战而下的话那自然是更好的。
段祺瑞身为北洋军中仅次于袁世凯的角色,自然也是得到了陈敬云发出亲笔信招揽的待遇!
段祺瑞在自己的书房里看着陈敬云的这封亲笔信,信上除了赞扬段祺瑞当初支持南北和谈,逼迫清帝退位的功劳外,同样也是劝段祺瑞以天下苍生为重,以北洋军数十万将领姓命身价为重。当然最后是免不了许诺,虽然国民军体系里没有陆军部这种机构,给不了他一个陆军总长的位置,但是段祺瑞如果愿意率领大军投诚于国民军,那么陈敬云就可以给他一个参谋部次长的位置的,授予陆军上将军衔。而且投诚的北洋诸军也可以仿效第十六师的模式,除了部队编制要更换为国民军编制外,高级军官一律留任原部队,中低级军官调任其他国民军部队任职!
不得不说,陈敬云的这些条件让段祺瑞有些动心了!参谋部次长嘛可以接受,保留上将军衔也好,更重要的是投诚的北洋军会保留编制,而这些投诚的北洋军部队到时候就算被国民军改编,但是那么多北洋军都融合进来的话,怎么也会保留着北洋的存在,而到时候他段祺瑞就会是这一派系的直接领导人,以此为根基在南方国民军里头也许也能够混下去,至少比现在这样兵败要好得多,段祺瑞可不想和冯国璋一样兵败后逃亡天津租界了却残生,更不向学朱瑞那样兵败自杀。
段祺瑞有着这种心思,其他人同样有着这种心思,而最早宣布的却是不被外人所熟知一直都很低调的山西护军使阎锡山!
四月十二号,国民军兵锋抵达燕京城的时候,山西护军使阎锡山发布通电,宣城山西全境归顺南京共和政斧!
辛亥大军阀445_辛亥大军阀_
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边来人()
!
w南京总统府的东西两侧,分布着有着近似样式的十八栋小楼,这十八栋水泥建筑中位于南京总统府东侧的乃是五层的五栋,而这五栋小楼也比西侧的十三栋三层小楼要高。144书!院。。。。。当初陈敬云把东南宣抚使府从福建福州搬迁到南京来,为了给军政斧的诸多部门和国民军军事部门提供办公用地,所以特地在总统府两侧修建了这十八栋小楼,当时由于赶工的缘故所以这些小楼甚至连外墙装饰都没有,而内部也没有装饰,连地板都是最普通的水泥地盘,而外墙的水泥青灰色让这座建筑群看起来有些压抑。最新小说“”
而这一片不起眼的建筑群里却是集中了南京共和政斧的大多数中央直属部门,西侧乃是政务院下属的诸多部门,而东侧就是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各部,而中间就是总统府。
然而由于办公场所有限,也不是所有的政斧部门都是设立在这里的,比如陈彩的调查局就没有在这里,而是在距离千米之外的一栋不起眼小楼里。和调查局一样,南京共和政斧体系里另外一个情报部门同样低调无比,甚至很多共和政斧体系内的人都搞不清楚他们到底在那里办公。
而这个南京共和政斧体系下的另外一个情报部门就是嫡属于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军事情报处。这个部门原本归属于参谋部,为参谋部下属的军事情报司,虽然陈敬云为了进一步提供军事情报的收集能力,就把这个军事情报司读力出来,设立军事情报处,直接归属自己管理。最新小说“”
和主要负责对内部监察不同,这个军事情报处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为了对付外敌,作为国民军的第一个情报部队,情报处的成立时间比调查局还要长,而且长期以来情报处的经费都是来至于军费,从经费来说可比调查局要充裕的多,而且情报处的情报官员绝大部分都是军队出身,导致人员的素质也要比调查局也要强得多。
成立数年来,情报处的情报站已经触及到了众多地区,北洋、桂军和滇军以及其他军阀当中有着大量情报处的情报人员,甚至除了在国内,情报处已经向曰本等外国派遣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收集各种情报,并且为国民军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除了提供最直接的军事情报外,情报处现阶段的另外一向主要业务就是策反或者说是拉拢。
当初龙济光主动投诚国民军的过程中,情报处的人就是出了大力气,前期的铺垫和中期的沟通联络都是情报处经手。最后成功的让龙济光投诚于国民军,让国民军在粤西方向多了一股助力。
有了这个成功例子后,情报处的情报人员更是四处联络其他军阀,而山西的阎锡山就是情报处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一个在北方中少有能够保持基本读力状态的军阀,山西阎锡山可谓是不简单,当初辛亥军阀时他阎锡山可是站在南方诸省这边的,然而随着孙文的南京临时政斧失败,袁世凯掌权之后阎锡山就是投向了袁世凯这边,并且接受了袁世凯的整编命令,把山西部队从四个师缩编为两个师加两个旅,甚至还打算派遣一部分兵力进入湖北听从北洋军调遣南下。
可是北洋军并没有阎锡山想象中的那么能打,北洋军在津浦线上连续遭遇惨败,江北战役、徐州战役两战让北洋军部署在津浦线上的精锐尽失,现在都让国民军打到燕京城去了,这种情况下阎锡山脱离北洋投向国民军的怀抱也就顺理成章了。
情报处太原站的情报人员在得知了阎锡山有着这种意向后,迅速的进行了试探接触,在得到了肯定回复后,情报处的人立即就向上汇报并得到了陈敬云的批准从而执行拉拢阎锡山的计划,随后情报处迅速展开了工作,随后阎锡山也是通过秘密电报和陈敬云交换着各种条件。这些条件里头有些是无关紧要的,而有些是陈敬云怎么都不能给与的。
除开那些名义外,阎锡山的要求很简单,他要求山西保持现状,保住他山西护军使的头衔,保住他手下的两师两旅,不接受国民军提出的派遣军官到晋军中任职,而且还要求每年得到不少于两百万的军费。
对于这些狮子大开口的条件,陈敬云毫不犹豫的就给拒绝了,护军使?他陈敬云手下的统治区内就没有这种职位,哪怕是唐继尧和陆荣廷也没有当护军使或者都督这种职位。在南京共和政斧的序列下,唐继尧的正式官职是:国家军事委员会中央委员兼任第六军军长、上将军衔。虽然这改变不了唐继尧实际上控制第六军和第七军并事实上控制了云贵两省,但是从法律层面来来说,他唐继尧并不是云贵两省都督,更不是所谓的滇军司令,这一点陆荣廷同样如此。
而阎锡山显然是没能看清楚这些,他还是抱着和当初投靠袁世凯的心态来投靠陈敬云,他给的只是一个臣服的名义,但是依旧想要保持山西的读力状态,至于那两百万的军费权当是这一次投靠国民军的好处费了。
而这种条件连讨论都没有讨论后就被陈敬云拒绝了,阎锡山那边显然也是意识到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随后提出的条件就要正常的多,陈敬云答应给阎锡山一个第九军的番号,并让阎锡山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