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大勇脑袋在急速地转动,自从柴荣死后,他就寻找黑雕军南下大梁的机会,此时,飞鹰堂已经重新活跃起来,远在灵州的军情营也正式踏入了中原,两个系统都带来了北汉、南唐、契丹以及西蜀的兵力调整详情。因此。侯大勇对天下形势是了如指掌:大周朝攻破了幽州。带给四方的震动实在太大,北汉、南唐、西蜀等势力为了自保。已开始呈联合之势,这就如战国时代,各国联衡以制强秦。

    自从当上了首席宰相之后,范质无形之中多了一分威严,他不疾不缓地道:“赵枢密使到了没有?”

    这一问,却没有明确是在问谁,首席宰相有一个很重要地权力,就是主持中书门下的议事会,掌握了这个话语权,很多事情就有了操纵的余地。

    中书门下,是宰相地办公地点,此时众人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机密,无关人等全部回避,因此坐中之人全是宰相之尊,对于范质相询,他们之人没有一个回答。

    无人回应,这在范质的意料之中,他缓缓地扫视了一遍,最后看着王著,道:“请王相派人催催赵枢密?”

    若柴荣仍在,王著身份自然不一样,此时柴荣已死,王著在朝中根基不深,范质就点了他的名字。王著淡淡一笑,起身走出门外。

    范质又对魏仁浦道:“魏相,你有何良策?”

    魏仁浦虽然曾经担任过枢密使,但是从来没有亲自带兵,也没有指挥过大的战役,对具体作战他甚少发言,可是担任枢密多年,魏仁浦对大形势还是极为了解,略一思索,道:“大周面临四个敌人,这四个敌人有强弱之分,契丹最强,北汉次之。”

    “南唐虽富,就算有林仁肇这等骁将,却隔着长江,难以憾动实力强大地大周长江水师,南唐对我无甚威胁。”

    “西蜀虽有异动,但是李重进将军扼着秦州咽喉,西蜀军根本不能越过秦岭,南唐、西蜀不足忧也。”

    范质极有风度地点头道:“魏相说得有理。”

    范质和魏仁浦原本就是同级的宰相,此时范质极有派头地点评魏仁浦的观点,就有些上下级谈话地味道,魏仁浦是小吏出身,最精于察言观色,对官场地潜规则知之甚深,心思也隐藏得极好,他听出了范质话语中地意味,不露声色地坐在位中眼观鼻、鼻观心,如入定地老僧。

    魏仁浦心里早有定计:范质是首辅宰相,侯大勇是刚刚立有大功的强势宰相,而且是皇族成员,从历史经验来说,一山难容二虎,范质和侯大勇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冲突,此时,最好的策略就是壁上观。

    王薄在第一次南征之际,曾因过失受到过责罚,后来官复原职之后,在宰相中排名就落在侯大勇之后,此时,他抱着和魏仁浦相同地心思,稳座不言。

    “魏相说得有理。”范质再次强调了一遍,又道:“契丹军才是大周最大的敌人,我军的重点在北方,必须立刻派出能征惯战的勇将率领禁军前往潞州迎战。”

    话音刚落,门外响起了一个响亮的声音:“末将赵匡胤愿意率军迎战契丹人。”虽然是在大梁城里,身为枢密使的赵匡胤仍是一身戎装,大踏步地走到了范质身前。

    范质闻言“哈、哈”大笑,道:“赵枢密向来是军中先锋,南征北讨,立下战功无数,由赵枢密领兵出征,定然能够旗开得胜,驱逐契丹人,保我边境平安。”

    范质当上了首席辅政大臣,深感责任重如泰山,他为相多年,门生故吏遍及朝野,可是军中主将除了韩通以外并无心腹,因此心中极不踏实,为了笼住大周军队,范质已数次试探赵匡胤,两人一即合,已形成了初步的同盟,此次出兵潞州,两人事前已多次密谋。

    侯大勇暗自叹息:自己千方百计削弱赵匡胤的兵权,谁知此人当真了得,竟然又通过如此方式重获兵权,自已与他地斗争真的是不可避免吗?

    范质扫视众位宰相,道:“契丹军势大,前锋已至白马岭,事不宜迟,就由赵枢密为讨虏大将军,率禁军五万北上邢州,沧州袁将军率沧州军二万赴定州,契丹大军向来不带粮草,不耐久战,此役只须守住险关,契丹人自然会无功而返。”

    “抽调大名府、澶州、曹州、德州四节镇兵马,共三万人,组成后军,由羽林都指挥使韩令坤为后军统帅。”

    “汴河水师沿永济渠北上,军粮积聚于德州。”

    范质说到这,稍稍顿了顿,道:“众相若无异议,就请陛下发诏。”

    

第二百四十四章 鹿死谁手(七)() 
第二百四十四章鹿死谁手(七)

    大梁城是一个长期在原地发展并逐步改造的城市,其宫城源于唐宣武军节度使治所,大周朝以来,多次对宫城进行了营缮。

    柴荣心细如发、事必躬亲,他继位后,亲自对宫城进行了详细规划,严格按图实施,因此,柴荣留给柴宗训的皇宫已初具规模,整个宫城呈正方形,严守子午线,轴线对称,前朝后寝,坐在万岁殿上,洞开诸门,则视线可直达宫外。

    侯大勇、符英在进入皇宫之时,两人不约而同在宫门停了下来,巍峨的皇宫依旧气象万千,英明神武的柴荣却已经远去。柴荣生前,侯大勇总有算计着他的死期,柴荣逝后,侯大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影响,仿佛大梁城空气中仍然残留着这位昔日帝王威严无比的声音。

    田妃和符家六妹争宠三年,终以符家六妹成为皇后、皇太后而结束,凡是田妃一系的太监、宫女,全部被踢去守陵,这是符英的主意,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下毒,三公主中毒事件给符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宫中太监,见到侯大勇、符英,一个个都把最美好的笑容堆在脸上,稍有品极的太监都极为殷勤地上前问候、致意。

    皇后寝宫,宫女和太监们早已退到了一边,诺大的院落只剩下柴宗训、侯宗林两兄弟,符英、符皇后两姐妹,还有一位稳重如山的侯大勇。

    柴宗训拿着一棍木棒,追逐着数只翩翩起舞的漂亮蝴蝶,侯宗林最为崇拜他的表兄,翘着两片小肥屁股,跟着宗训一起在满是鲜花和绿叶的院中跑来跑去。

    侯大勇在内心深处有些怜悯符家六妹,宫中三年时间,天天和田妃明争暗斗。没有过上一天的舒心日子,终于当上皇后却死了丈夫,好在她的儿子宗训亦成了皇帝,否则日子较之以前难过百倍。

    符英和符家六妹都穿着寻常贵妇地服饰。

    大周的服饰源出于大唐,却又出现了不少变化,唐代妇女整体上圆润丰硕,大周女子则渐以修长为美,符家六妹的服装皆体现了这一特点。上身为贴身、窄袖的交领短衫,下身为宽松至地的长裙,长裙的上端一直系到柔软,胸前还束有绣花的抹胸,衣裙用丝带束紧,长出来的丝带像两条飘带一样垂于身前。

    符英由于有了身孕,则穿着一件唐人般宽大地外衫。

    两姐妹坐在花丛中低声交谈,侯大勇不想掺和在她们两姐妹之间。喝了一杯酽茶,就起身行走于绿树红花中间。

    “抓住了,抓住了一只。”柴宗训满头是汗,他捉住了一只宽翅膀的蝴蝶,兴奋地举起来。

    侯宗林是个小跟屁虫。他对表哥的崇拜溢于言表,“陛下哥哥,我要这只蝴蝶。”

    柴宗训有些舍不得这个胜利成果,不过看着侯宗林红朴朴脸蛋和一脸渴望。想了想,还是大方地把蝴蝶送给了侯宗林。

    “我很卑鄙吗?居然一心要谋划这孤儿寡母的大好江山。”看着可爱的柴宗训,侯大勇不觉涌上了这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转瞬即逝,“逐鹿中原岂能有妇人之仁,命运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园中看似悠闲地转了一圈,侯大勇这才踱回到符英姐妹身边。

    “姐夫,此次契丹国主耶律述律带着大军南下。这该如何是好?”符家六妹进宫三年,一直忙于和田妃争宠,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等军国大事,如今刚刚当上皇太后,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天大的难事,日思夜想,已是心力憔悴。

    听到符家六妹一声温婉的姐夫,侯大勇不觉在心中微微一叹。道:“此事中书门下已经议过。应对措施已经出来,各军也开始准备。只等圣旨一到就立刻前往北上。”看到符家六妹仍然眉头紧锁,侯大勇又道:“我们大周军刚刚取得了幽州之战地全胜,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定然能够护卫京师安全,皇太后不必过虑。”

    符家六妹勉强展颜笑道:“在内宫之中,姐夫就不必称小妹为皇太后,还是依着原来称呼叫我符小妹吧。”

    符英在一旁道:“阿郎,我们是至亲,只要没有外人在场,也不必太过拘礼。”

    兴致勃勃的柴宗训举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边跑边喊:“阿娘,我又捉到了一只漂亮蝴蝶,我要把它放在竹篮里面。”

    “这小小的孩童,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却要承担这样一个大大地天下,真是为难他了。”符家六妹神情复杂地看着奔跑过来的侄子,她和柴荣也育有一女,刚刚出生就夭折了,柴荣已逝,符六妹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儿女了,所以,她视大姐的儿子柴宗训为自己地亲生儿子,失去母亲的柴宗训也特别依恋符家六妹,称呼符家六妹为阿娘。

    符六妹为柴宗训擦去头上的汗水,又低声吩咐了几句,柴宗训又带着侯宗林到别处玩耍。

    符家六妹看着柴宗训蹦蹦跳跳的身影,脸上阴晴不定,过了好一会,才扭头对侯大勇道:“此次北上迎敌之策,既然姐夫已经同意,我也就放心了,以后朝中诸事还要请姐夫多多费心。”

    柴荣驾崩以后,在侯大勇的提议之下,形成了一条的制度:凡是五品官以上的人事调整、动用一万人以上的军事部署,必须由中书门下五位宰相中地三人同意以后,书面呈报给陛下,陛下同意之后才能具体实施。

    侯大勇想出这一条建议以后,先发制人,未经商议,就交由一品以上大臣讨论,得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支持,在五位宰相之中,王蒲、魏仁蒲不置可否。王著大力支持,范质虽然对侯大勇此举心有不满,可是这条建议十分敏感,又得了大多数大臣和皇太后的支持,范质也不敢公然反对,此条建议就成为了一条正式制度。

    柴宗训年幼,符家六妹实际上就对中书门下呈报的公文有最后的决定权,符家六妹不过是一位青春可人的少女。没有经过任何历练和学习,如何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军国大事,因此,中书门下呈送地公文,她基本上是照批不误。

    在符家六妹地心中,最值得信赖地人只有符英、父亲和侯大勇,在符六妹心目中,侯大勇是百战百胜的将军。既然侯大勇也认同范质地北上之策,符六妹悬得高高的心才放了下来。

    用过餐,侯大勇一家人这才离开了皇宫。

    符英脸色极为难看,回到侯府以后,没有理会侯大勇。径直回到了主屋,也不洗浴,和衣躺在床上,留给侯大勇一个背影。

    小梅看到侯大勇和符英回来。喜滋滋就端着茶水来到主屋,见两人面色不对,就急忙退了出来,侯大勇和符英向来夫唱妇和,几乎没有红过脸,小梅是第一次见到两人闹别扭,回到偏房之后,就坐在胡桌旁。用手撑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