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大勇来自现代社会,对于判断历史发展方向上,比范质、李重进、赵匡胤等人有先天地优势,他知道在座每一位重臣的观点,都有可能影响了社会历史地发展,因此丝毫不敢怠慢,他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来,这才道:“总体上来讲,臣赞成先北后南的主张。”

    范质是孤独的“先北后南派”,见侯大勇开宗明义的支持自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高平之战时,李重进的地位远远高于侯大勇,曾短暂地做过侯大勇的上司,不过,侯大勇很快就被柴荣调到了张永德地手下,当时张永德和李重进地矛盾极为尖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地地步,李重进颇为恼怒侯大勇由侍卫军调至殿前司,曾经借故多次刁难过侯大勇。

    李重进万万没有想到,数年时间,当年地一名中级军官居然一跃而成为了皇亲国戚,官职也是一升再升,不过五年时间,就由黑雕军都指挥使变成了大周朝宰臣。此时,听到侯大勇的表态,李重进英俊阴冷的脸颊轻轻抽动了数下,随即又平静了下来,此时的侯大勇已非吴下阿蒙,轻易树强敌是极为愚蠢地。

    “臣所说的先北后南,准确来说应是先北后南再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扫平长江以北的残敌,趁胜夺取舒州、蕲州、黄州等地,彻底将南唐势力赶到长江以南;

    第二步,集中我军主力,夺取幽云十六州,只要能够夺取这十六州之地,以此为屏障,辽人就难以轻易跃马中原,臣所说的向北,主要就是夺取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而不是与辽人决一死战;

    第三步,稳住北方之后,就可以再次挥军南下,先攻稍弱地西蜀,次攻南唐、南汉等南方势力,南方大定之后,再返身向北;

    第四步,统一天下之日,便着手与辽人决战,此时挟全国之人力物力,周军必将纵横大漠。”

    侯大勇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提高声音道:“不出十年,陛下必将扫平天下,建立不朽之功勋。”

    柴荣不动声色地听完侯大勇的陈述,仍然没有表态,他自己动手,舀起一碗滚热的肉汤,随意道:“今天这羊肉汤还真香,大家别愣着,都喝一碗吧。”柴荣是马上帝王,多年军中生活让其形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重臣议事之时,柴荣特别不喜欢太监、宫女站在身后,总是把他们赶到屋外等候。

    范质等众臣也依葫芦画瓢,舀起了肉汤,一时之间,屋内“呼哧”声不断。

    柴荣放下汤碗,这才询问范质,道:“范相。侯相之策你意下如何?”

    范质身材瘦高,面貌清秀,穿着宽大的紫色官服,颇有些仙风道骨,“侯相之策甚合臣意。”

    柴荣又问,“李三郎,你意下如何?”柴荣是太祖郭威的养子,李重进的郭威的外甥。柴荣未称帝前,一直以“李三郎”称呼李重进,此时如此称呼,也是亲近之意。

    李重进相貌和党项房当族鹰帅房当明有些相似,都有一只鹰钩之鼻。盯着人看时颇有威势,李重进把头稍稍扬起,道:“幽云十六州是战略要地,在此地地争夺战必定十分激烈。等同于和辽军决战,我军必然要集中大量精税于此,我还是哪个意见,若北汉军趁机南下泽州,或是南唐军趁机渡河而击,我军必定被动,这个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匆忙北上实在不智。”

    在侯大勇知道的历史中。柴荣选择了先北后南的战略,而赵匡胤最终选择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侯大勇从内心深处是支持柴荣的抉择,他不愿意和李重进纠缠在这些细节之上,走到大厅中间,取过一块黑木炭,几笔就画出一个简要的地形图,指着图道:“中原是否稳定关键在于北方是否稳定。北方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失去靠山而芒刺在背,因而难以得到安宁。中原要统一。必须要拿夺回燕云十六州。”

    侯大勇拿起木炭,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围住燕云十六州,语气有些激昂,道:“燕云十六州,是所有战略地重中之重,比西蜀、南唐重要十倍,失掉了燕云十六州,中原毫无屏嶂可言,契丹铁骑就可来去自如,而我们却要费尽脑汁耗费大批军队搞防守,被动不堪,这也是石敬塘最可恨地地方。”

    侯大勇在灵州带兵之时,养成了挥手习惯,这是大人物决定重大事项常用的手势,此时说到兴致处,右手不禁又抬了起来,可是立刻意识到坐在对面地是大周皇帝,就把右手放在腿边,道:“南方诸国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自为政、互相牵制,根本不能对大周形成威胁,北方一平,南方自可传徼而定。至于北汉,臣也认为不足为惧,高平之败已让其税气顿时,这数年来,刘承均始终龟缩在太原,再也不敢南下,而延州军、灵州军等西北诸军在其侧翼,东南的潞州李筠部实力也是不俗,若北汉军当真敢于南下,诸军夹击之下,只怕北汉军占不到任何便宜,根本不用中央禁军出面。”

    侯大勇讲完,对着柴荣道:“臣愚昧,所说为抛砖引玉,请陛下明鉴。”

    柴荣长声大笑,道:“侯相之言,句句都说到了朕的心窝里。”柴荣对众臣道:“众爱卿所言,均为金玉良言,朕一直没有表明态度,今日侯相所献之策,就算是我的态度,先北后南是国策,就于今晚定下,不必再议了,至于具体执行,则由枢密院精心畴谋。”

    李重进心中犹有不服,又见侯大勇受到陛下的推崇,脸笑容就一点一点阴了下来。

    赵匡胤爽快地笑道:“天下大定之时,楚州夜谈之盛事,必将流传千古。”

    第三天,大周军就开始南下,扫荡南唐在长江以北地残兵。

    大周禁军尚槽运河道南下,三天后来到了扬州,然后向东到泰州,再到銮江口。

    来到銮江口时,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率领着大周军舟师早已列阵于长江之上,正在等待着与南唐水师决战。

    侯大勇来到大周以后,长期在北方作战,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水军,今日一见,不觉吃了一惊,大周水师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大周舟师共百余船,分为三种:

    一种是巨型战船,名为玄龙船,是从隋代“五牙”战船演变而来,当年隋将杨素灭陈时动用的“五牙”楼船,就是无可置疑的巨舰了,隋之“五牙”楼船高达30米,有船楼5层,拥有800人的海量吞吐,上面安置抛石机用于远程攻击。隋朝水军在信州岸边与陈水师对阵之时,“五牙”船抛出地大石击碎陈舰十余艘,陈水师为之胆寒,遂大败。

    另一种是体型稍小一些的战船,样式和和玄龙船相仿,名为玄蛟船,玄蛟船仿制于隋之黄龙船,可容纳士兵百人,在吃水较浅的河岸行驶,比玄龙船更为灵活,是大周水师的主力船舰。

    另外还有各式各样地小型船支,比如平乘、蒙冲等等船。

    李继勋水师阵形严整,六艘玄龙船一字排开,船上战旗随着江风发出“猎、猎”声响,战船前端、后端均设在投石机,就如近代战船上的前甲、后甲火炮一般,船舷站着一些身穿藤甲的弓弩手,这些弓弩手同时又是格斗兵。在玄龙船两侧,是五十多艘玄蛟船,玄蛟船的装备和玄龙船几乎一样,只是略小一些,在玄龙船、玄蛟船两种主力战舰周围,还有一些平乘、蒙冲等只能乘坐十数人的小船。

    柴荣性格认真,办事喜欢事必躬亲,到了銮江口,根本不休息,坚持要上战船,众臣也劝阻不了,只能看着威风凛凛的陛下上了战船。大周水军纪律严明,主将、副将不能同时上一条战船,这条规距是柴荣亲定,他自然要遵守此项规定,侯大勇和赵匡胤等分别上了另外的玄龙船,而范质、李重进诸人没有上船,率军守卫在岸边。

    范质小时候被落水,差一点丧命,从此不敢下水,此时,看着对岸的战船和滚滚长江水,不觉双腿发软。

    侯大勇上船之后,立刻由都指挥使邓铁陪着巡视整条战船,邓铁长于淮河,是大周水师地元老,他所在的战船是大周水师第二大战船,最大容量在千人以上,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每条船限装八百人。

    侯大勇虽然是陆军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对大型战舰并不熟悉,但是特种部队里有内河巡艇,有一段时间,特种部队在太湖基地训练之时,天天就伴着这两只巡艇,对船只构造略知一二,在玄龙船巡视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马上向邓铁询问,邓铁是个言语爽利的战船专家,又颇会比喻,往往几句话就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楚。

    因此,侯大能对大周战船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大周造船技术已经相当精良,船身普遍使用铁钉钉合,用石灰桐油添塞船缝,因此,结构十分坚固和严密。此外,战船还广泛使用了轮桨、水密隔舱和水罗盘。轮桨的样子很像水车,安装在船舷两侧,每对为一车,以轴相连,水手踩动轴上地踏板,轴转带动轮桨划水,推进方式极为有效。水密隔舱技术,则利用彼此隔绝地船舱,使漏水的舱室不至轻易危及整条船地安全,这项技术至今仍是船舶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个初步判断,对于马上开始的水战,侯大勇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些信心,他站在玄龙船顶部平台,观看李继勋率领水军出战。

    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既是天堑,又是水军一决高下的良好战场,长江对岸,南唐船只也列阵等候,不过,南唐舰船显然准备不足,虽然有数十艘战舰,却没有大型舰船,最大一艘不过仅仅相当于玄蛟战船。

    指挥船上战鼓大作,五色彩帜不断变化,一艘玄龙船、二十艘玄蛟船以及四十式各式小船在江面排成一列,缓缓向对岸攻去,玄龙船、玄蛟船上的投石机、床弩已全部准备就绪。

    

第一百九十五章 庙堂之争(二十三)() 
第一百九十五章庙堂之争(二十三)

    銮江口已在长江下游,江面极为宽阔,几只鱼鹰在不知疲倦地江面飞翔,发出清脆的叫声,穿透了清晨的霜雾。

    在长江南岸的水军大营中,南唐兵部郎中张河源起得很早,上了楼船的顶部,他伸出手,搓了搓有些紧绷绷的脸,看着滚滚长江缓慢向东而去,心中若有所思,低声吟道:“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站在一旁的参军**杨身上的厚裘似乎也被这浓雾所浸湿,他接口道:“这长江如此雄浑,又如此的让人心生愁绪,难怪杜子美会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扬是张绅休的侄儿,两人年龄相差不大,没有外人的时候,说话向来直来直往,又道:“长江以北看来是保不住了,幸好大周军水师弱小,否则,恐有亡国之祸。”

    张河源个子瘦小,脸上神情却甚为坚毅,他曾是南唐军中著名的将领,和吴越、大周作战屡有战功,不料却突然被调到兵部任郎中,虽说职务升了,却如龙困浅水,有力使不上了,就颓然道:“你看我干的是什么事情,堂堂的兵部郎中,周军南侵之际,不是率兵迎敌,反而是向周军上贡求情,周军虎狼之师,又不是草原的胡人,区区财物岂能打发,柴荣是冲着江北之地而来。”

    **扬深有同感,忿道:“这三年来,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