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恪略微点头。
“三哥,我终于明白你只围不攻的战术。”显恺突然说道,“与其攻池掠地不如先攻人心。其他州县听说盈国的仁义之举纷纷出城请降,即使没有这五万人马也能平定白国。”
“如果我们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掠夺,就是逼他们反盈。再者,他们今后会成为我盈国的子民。”
自古以来,每攻一座城池,就少不了屠城的惨剧。他苏显恪不然,他要待天下万民都像盈国子民,他不要暴政**,他要万民归心!
垂眸,看了看手上的两本书,想了想寝殿里还在和自己置气的人。问他们:“你们说说这《鬼谷子》如何?”
显恺自小同显恪一起在太学读书,所学都是一样的,诸子百家唯有鬼谷一派没有涉及。只因……
“先生曾说,鬼谷一书推崇者甚少,讥诋者颇多。不类正派学说。”
“若尘以为?”
“臣以为,鬼谷一门人才辈出,且不拘一格。其纵横捭阖之术,不失为当今治国之手段。君上素爱取百家之长,去糙取精,审时度势,自然对治国有大用处。”
“哈!不愧是若尘仙人,见识就是不一般。这书你一定也读过!”显恪难得笑了笑,微蹙着眉又说,“可是有人说《尚书》才是治国正道。”
此言一出,显恺和高荀明白“此人”是谁。高荀淡笑:“那么此人一定希望君上做个绝世名君。”
显恺虽笑,面容似有惆怅。听说文絮身怀有孕,他还在为那天的冲动而自责。也在为某种说不清的东西而哀伤,也许这种东西就是她和他渐行渐远渐陌路的事实吧!
“显恺。”
一声惊醒,他道:“臣在。”
“只要成邑有新情况立即向我来报。时候不早了,都散了吧!”
转身折回寝殿,文絮就站在他面前,而且站了很久的样子。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他有些不高兴,她为什么就不能听他一次呢?不由分说,弯腰把她抱起。
她的眼神,一直落在他的脸上。
“看够了没有?”他低沉着问。
“看不够。”
“为何?”嘴上问得严肃,心里沾沾自喜。
“因为看不懂,所以看不够。”有的时候,她是真的不懂他。
他心情随着她的回答沉重下来:“我在你面前,不曾伪装。何来的看不懂?只是……看懂了也不信罢了。”
他刚刚说的每一个字她都听得清清楚楚,他对白国还是心怀仁慈的。他不想见到生灵涂炭的白国,或许他推翻的是对百姓而言本该覆灭的国家。
“也许是我太固执坚持。”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感觉她惊讶置疑的目光,他又说,“你会固执地坚持爱我一生一世。”
第390章 秋千风华忆蒹葭4()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感觉她惊讶置疑的目光,他又说,“你会固执地坚持爱我一生一世。”
她轻笑低斥:“自以为是!”
把她轻轻放下,他倾身上前,低喃着,薄唇轻擦在她的眉眼处:“并非自以为是,是一直都相信!”
他的吻密密地落下来,带着霸道的占有。她推了推他,侧过头去:“我还没说不生你的气呢!”
他不疾不徐地说:“那你听了这件事,一定很高兴。”
她斜着眼睛看他,带着怀疑。
“文琬离不开逾明,逾明也是一心放在文琬身上。那天离开舞雪宫之后,仔细想过了,倘若逾明能让文琬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未尝不是件好事。”
“你当真这样想?”她抓着他的衣袖,认认真真地问。
与其让文琬留在文絮身边一辈子,害他提心吊胆,不如成全了她和逾明。
他苦笑:“那还有假?一切都按着盈国翁主的规格来办,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样样少不得。”
她听后,掰着指头算着:“这么一算,婚期最早也要在明年春天。”
“春天不好么?”他蹙着眉问。
“好,当然好。”她一口答应,兴冲冲说着,“‘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出嫁那天落樱漫天,想想都觉得漂亮。可惜我嫁你的时候已经是深秋了,不过……”
他没有给她一个完满的昏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亏欠:“不过什么?”
“不过,那天你亲自驾车接我入府。天尽头暮色微垂,眼前有星火引路,好像天上的星子都坠落在眼前一样。当时我就想,如果,你是真心。如果,我爱你。这样的昏礼该有多圆满。”两年前的一景一幕,重现眼前,樱唇露出微微弧度。
“小絮。”他低声轻唤,“我初次见你,你还是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姑娘。洛水一别之后,我时常在想,那个倔脾气的小姑娘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水深火热的唐宫,究竟能不能活下来。四年后,我去唐国求和,当初是想显恺娶文琬联姻。阴错阳差,我娶了你回来。你知道为什么你父亲把文琬换成了你,我还是答应了婚事么?”
她静静地听着,她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因为我忘不了那个临危不惧的倔强到让人心疼的小姑娘,我想把你带回来。”
他真心待她,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她却不知误会过他多少次!
双手悄悄地环在他的腰际,头靠在他的心口,闭上眼睛,感受着彼此一致的心跳。他说她性子倔,他又何尝不是这样?把自己的真心深深地藏起来,什么都不说,由着她误会、控诉、伤心、怀疑……
他刚刚抱住她,她就从他怀里钻出来,朝着他摊开一只手。他不明所以,她说:“我要你以国君的身份发誓!以后再不许有什么瞒着我,好像我总让你受委屈似的。”
沉谧的眼神,看着她的右手手心许久,才伸出自己的左手。双手交握、十指相扣。
“我答应。”
第391章 仗剑独步试天下1()
转眼,已经到了腊月岁末。盈国众臣于朝非殿商议来年国策。
高荀早有打算,说道:“近两年,盈国先后与望国、唐国、白国皆有战事。来年,盈国休兵养民、减轻赋税、积蓄国力以作长远之计。”
“我没听错吧?”伯睿侯对高荀问道,“既然相国知道盈国战事一直没断,为何还要减轻赋税?此时的国库不正是填补的时候嘛!”
“民富才能国强,相国此言无错。”显恺站出来,反驳。
伯睿侯语塞。显恺任太尉以来,不再像从前狂放不羁,还学了显恪的几分沉稳。兼顾军营事务的同时,还拉拢了不少宗族势力。这兄弟两个,分明是在架空他的权力,时间久了,恐怕他就要回封地“颐养天年”了!
“相国一言,似乎是在预言成邑之战有望在年底结束啊!”
高荀身居高位,散落在各国的消息网越织越密。他获取前线消息的速度快于快马战报!高荀也是在廷议之前才得到的消息,只有在朝堂上隐晦说起。
显恪已然明了,佯装思忖道:“看来捷报马上就要传到盈宫了。”
话音将将落下,已经有人进殿,呈上前线军情。
——都城百姓被姜凌困在城内,全民皆兵和我国拼死一战。可都城百姓听说盈军不杀百姓,还分粮给百姓,无一人恋战。有个叫何五的人,不堪姜凌暴虐,带着**个挑头犯上,趁乱斩杀姜凌。因我君有言,投降者,不论平民重臣一律不杀。故而,都城百姓大开城门迎接盈军入城,白国臣子皆降,无一人反逆、逃跑。
“大捷”二字清楚地落进每个人的耳朵,顿时朝非殿沸腾起来。满朝文武,跪地向显恪行礼:“恭贺君上,封疆拓土,盈国万年!”
盈国国君——苏显恪即位的第一个冬天,向西扩充了疆土,吞并了白国所有的城池土地。
自此,由姜氏统治的白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四国版图中消失……
显恪示意他们起身,言语间并无喜色:“至今日起,白国全数纳入我国版图。天下江山唐、盈、卫三国并存,如今的唐王虽不似先王雄才霸略气吞山河,到底国力还是强于我国。吞并白国之后,我国与卫国接壤。多年来,卫国紧闭国门,不知国力到底如何。卫公其人古怪,也是难以揣测。说到底攻城略地不易,长治久安更加不易!倘若想要盈国强大起来,还需君臣上下一心。传令,太尉部署我国西部及北部新国界的边防。相国和御史大夫划分郡县,选拔郡守县令十五日内上任。徐廷尉辅助相国和御史大夫,颁发盈国法令到各郡各县。均田制在新的郡县一样实行,另外,特许三年不加赋,五年不抽丁。”
早早就确立的国策,一鼓作气全都布置下去。只待明年开春,盈国焕然一新。
“君上英明!”
对于国君的治国之方,无不心服口服。
“白国不同于望国,望国两次易手,国风民俗淡化,与盈国一统治理并不困难。”
第392章 仗剑独步试天下2()
“白国不同于望国,望国两次易手,国风民俗淡化,与盈国一统治理并不困难。”高荀对白国的统治同样早做过谋划,“而白国不同,想要移风易俗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完成,一切当以怀柔为宗旨,逐渐同化,不能操之过急。当然,国策法令必须严格遵照。请君上准许臣亲自前往实施监督。”
显恪当然不想他离开建康,攘外之后还要安内!徐廷尉昨夜上报平江河堤一案的调查结果,名单上不仅有已经铲除的苏仙音拉拢的重臣,还牵扯宗亲世族,其中盘根错节,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便说明因由,只摆手敷衍:“此事推后再议。”
宗正苏启站出来:“君上即位半年之久,天下大局初定,国内百业俱兴,君上也是时候考虑立君夫人了。”
文絮一样怀有子嗣,显恪在这个问题上难得的好脾气,耐心和他周璇起来。
故作沉思:“唔……苏启说得对。确实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后宫之内有两位夫人,大家都说说看该立谁?”
“臣以为立文夫人最为适合。文夫人是唐国公主,出生高贵。而且现在已经怀有子嗣,子凭母贵,将来也会是储君之选!”有人第一个进言。
有人拥护,就有人反对:“若论子嗣,夫人姜氏同样身怀有孕。在文夫人入盈之前,姜夫人曾是君上的发妻。依臣拙见,姜夫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盈唐有盟约,尽管盈国日渐强盛,但唐国的中原霸主的地位一时间难以撼动。坚守盟约,对盈国有利。立文夫人为君夫人无疑是稳固两国关系的最佳手段。”
这个说法是最为客观理智的,也是最能说服盈国臣民的!
“苏启,此议题是你提出来的,说说你的看法。”苏启代表的是世族宗亲,苏启是在替他的父亲伯睿侯说话,所以想知道他们的想法。
“恕臣直言。其一,文夫人身份尊贵,且贵为公主不假。可是,当年唐国口口相传的谶语也不假。一降生就得如此谶语的文夫人,敢问真的是国母之不二人选?”
这一点,苏启是说给保守老臣听的。他们最信奉星象谶语,绝不敢拿盈国未来的命运做赌注,压在文絮身上。
显恪向来痛恨星象谶语之说,对文絮命理的判定尤甚!
他按捺住怒意,询问太卜令:“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