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城门翘首而盼,一直等到接近午时,张守仁的中军队伍才在人群之中突围而出,赶到了城门附近。

    此情此景,也是叫倪宠为之咋舌,看到张守仁,他就是一抱拳:“国华兄,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古之名将,能把营伍带好不稀奇,能叫百姓这样阖城相送,我看大明没有第二个了。”

    “哈哈,军门过奖了。”

    “愿浮山营此行顺利,俱能受天子青眼,再受恩赏。”

第1047章 出发(3)() 
“承军门吉言,多谢,多谢!”

    倪宠以下,包括济南府城中的几乎所有的文武官员,此时都是在城门之外送行,在张守仁与倪宠交谈过后,各人也是乱哄哄的上来送行。

    人群之中,张守仁也是看到了王府的长史官钱长史,此次守城大功,文官们的恩荫升赏都还没有下来,但王府的官员都已经各受恩赏,钱长史被升了一级,成为四品官,今日也换了绯袍,面色虽然仍是十分阴沉,眼神之中,却也是有藏不住的矜持与傲气。

    看着这人,张守仁也是笑的意味深长。

    “大人,此行一路顺风。”

    最后时刻,曲瑞与留守人员一起行了个军礼,然后齐声恭祝张守仁此行顺利。

    “诸君在济南也很辛苦的。”张守仁一语双关,看了看混在人群中的王云峰,微笑着又勉励了留守人员几句,接着才催动跨下的乌云,向着前方继续前行。

    整个浮山营的将士们,个个英气勃勃,排成了整齐的三行纵队行列,向着前方昂首挺胸的前行着。

    很快,北上的浮山主力就全部出了城。

    城中的百姓虽是依依不舍,到这会子也只能纷纷散了开去。很快的,北门附近也就变的空落落的了。

    在四散的人群之中,钱长史一伙人也是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了一起。

    看着浮山主力果真全部离开,众人脸上的表情也是都变的轻松起来。浮山营和张守仁给大家的压力无非来自于强悍的武力,现在浮山主力北上,新兵伤兵跟着车队回浮山,城中止留一个甲队四百多人,再能打又如何,雄师一头,还能架的住一群狼嘶咬吗?

    “各家东主,叫你们的护卫都出来吧!”

    算算浮山营已经走远,钱长史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在他的身边,不少挺胸凸肚的大东主也是一起猛然挥手,很快的,在他们身后,或是七八人,或是十余人,慢慢的就汇集成一两百人的随从伴当队伍,所有人都是身长七尺的大汉,都是穿着青布棉袄,个个都是神色狞恶,顾盼之间,凶像毕露。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些人每人手中都有一杆火铳,打造的都十分精良的模样,稍微内行的,就能看出来这火铳和浮山形制都相差不多,是正经的浮山火铳手使用的制式火铳的模样。

    “哼,先稳住了,不要闹事,凡事啊,等孔三爷进城了再说!”

    钱长史毕竟是朝廷命官,自是不可能下令这些人在城中公然闹事,但这些商行的财东们身后有这么一群护卫出来,一个个自是十分得意的模样,在钱长史吩咐的时候,虽是答应下来,但仍然是顾盼自雄,得意洋洋,傲气十足。

    “不过么”钱长史面露一丝狞笑,厉声道:“若是有人欺到头上,你们哪,也不要被人唬住了,济南城,到底还是有王法的!”

    在浮山营主力刚刚离开时,城中就突然出现这么一支武装,一看就知道不是善类,那些带头的人,说是商行东主或是掌柜,但其实都是些欺男霸女的恶霸一类的人物,绝不是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主,平时名声就很坏,有一些是仗着王府的势力,有一些是贵戚和大官的亲戚,反正都是好事不做,专做坏事的混帐东西。

    所有人都忧心忡忡,用惶恐和惊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些人。

    浮山营在的时候,这些家伙都躲了起来,现在,终于是重新又冒了出来!

第1048章 行路难(1)() 
济南城中的情形,张守仁是暂且无暇顾及了。或者说,他本人已经在城中尽可能的做了布置,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那就只能走着瞧了。

    现在的他,只能是尽快的向北京方向赶过去了。

    十六日时,他以征虏将军副总兵的名义题本上奏,奏明将率浮山官兵两千六百余人北上,同时浮山骑兵应山东巡抚之请,派出相应骑兵赴东昌府剿灭残匪。

    上谕回复在二十日至济南,批复的是热情洋溢:知道了,内阁、兵部奉上谕,着地方官府有司妥备薪柴军粮,以俟该镇兵马沿途取用,着张守仁率部急速赶至京师,献俘太庙,钦此!

    有此谕旨,按说沿途官府自是当竭力供应,不敢怠慢,但实情却并非如此。

    在山东境内还好,禹城,平原,德州,一路过去,只有禹城经历了一场战事,地方残破,供给无力,但好在军粮还够,自己升火做饭,没委屈着浮山将士。

    到了德州再继续往北,可就不成了。

    先是夫子就雇不齐了,虽说是给钱,但远离乡土出省境,很多本地的自己带骡马的夫子不愿意干,离乡太远,他们赚的是近程脚钱,不曾走过远道,心里不吃底。而且也就是信任浮山营,换了别的营伍,许诺再好,也是不能干的。

    出了济南和德州,到了河北地界,他们知道在很多事上浮山营也当不得家,做不得主,张守仁的官职也不能通吃,情份也尽到了,当下便是有七成以上的夫子请求开发了脚钱,依依不舍的带着自己的骡子或毛驴,在德州寻摸个短途的生意,就又向南转回去了。

    少了骡子和毛驴和大车,整个队伍的行进就有点困难了,整个队伍里就剩下不到四百匹马,一多半是战马,每天不仅不能拉重物,还要精心伺候着,现在马正是掉膘的时候,不好好养着,夏秋时膘补不回来,这战马就算废了,万万不能大意。

    鞑子正在往口外撤,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就是再强也不能逆天而行,战马要是全掉膘完了,东虏的战斗力也得下去小一半下来。

    从德州再往北,就是运河路线,经沧州,青县,到通州再起旱,能用漕船的话,到北京很快,而且很轻省,毕竟可以雇船,大小雇个一二百艘,载人,拉物,十分省钱省事。

    当时的全中国的交通,最为要紧的就是从松江苏州到北京的南北漕运航线。

    苏南河道纵横,也有几个大水次仓,到了扬州经运河到淮安清江,再到宿迁,一路北上,到临清,再到通州,一路上是以运河漕船组成了南粮北运的生命线,南方物资,经由这条大运河,源源不断的运向北方。

    当时的北方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还有德州,开封在内,仰仗运河之力很多,可以说,除了元朝是以海运为主外,明初至清末,运河漕运,就是中华民族体内的大血管,生命线。

第1049章 行路难(2)() 
沿运河走,是很省力省事,但张守仁和浮山营是没有这个福气了朝旨早就下来,因为清兵在北方骚扰了这么久,漕运断绝,通州和北京的库藏粮食也很吃紧了,现在运河上全部是北上的漕船,把前一阵积压在那些水次仓里的粮食赶紧往北方运。

    说起来这一次大明损失之大,简直无法计算,光是临清仓里的粮食就不知道损失了多少,临清仓是运河中段的超级大仓,每年几百万石粮食在这里中转,除了送往北方的,山东全省的漕粮也是先运到临清,从临清再起运折返山东,鲁军的军粮,也是如此,虽然废事,但这就是百年传承下来的规矩,现在好了,被清军抢了个光光,朝廷仓储上就更加吃紧了。

    仓储吃紧,当然是拼力弥补,所以运河中满满当当的全是漕船,民船已经禁绝,而漕船只有运军可以操作,往常时候,这些运军带着货物,赚点外快什么的上头也不会管,现在这会子,任是谁也不敢,要是出了漏子,那就是非掉脑袋不可。

    于是德州的运河线路是不能走了,只能走旱道。

    旱路打算就是走献县,河间,高阳,保定,京师的路线。

    有点儿绕,但张守仁另外有打算,这条路线就算是定了下来。

    出了德州界,这道路就更加难行了。

    整个河北,也就是当时的北直隶被清军都是祸害的不轻。村庄荒芜,有的直接就被烧的光光,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景像,行人极少,南北交通只是恢复了运河主干道,保定府和河间府的交通并没有恢复正常。

    偶然遇到的,也都是躲过这一场兵灾的当地百姓,个个衣衫破烂,神色灰败,远远看到有大军经过,就都是赶紧躲的老远的。

    看到他们面黄肌瘦,摇摇摆摆的模样,所有的浮山军人心里都不是滋味,但也是无法可想。现在自己的后勤都渐渐保障不了,想去帮助别人,也是实在有心无力。

    现在的浮山营也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沿途被毁坏的道路修补一下,桥梁重新搭建起来,这些小事,工兵队举手之劳就做了,倒并不费事。

    沿途的州县,除了府城外,当初多半被攻克过,现在浮山经过时,一个原本十几二十万人的州县城池,而今最多只有几千人,到处都是吃人把两眼吃的血红的野狗,城市中也是一片废墟,返回的人犹如孤魂野鬼一样,在废墟中游荡着。

    这样的城市,肯定无法提供大军的供给了,连州县官儿都不知道在哪里,再着急也是无用。

    经过高阳的时候,朝廷已经下来几次诏旨,催促浮山营的行程,语气都有点峻切了。

    但后勤如此之差,道路条件如此之烂,朝廷似乎也是不过。

    “高阳城已经被焚毁了啊”

    骑兵队还没有补充人手,只是把各队中骑术过的去,平时就担任传令通信任务的通信兵补充了一批进来,现在才恢复了两哨二百二十来人的编制,和全盛时的小五百人的大编制还差的老远。

第1050章 行路难(3)() 
现在骑兵队分成两哨,一哨被李勇新带到东昌剿匪打响马去了,还有一队,便是跟着朱王礼一起北上。

    这会子暮色沉沉,身后高阳城相隔已经很远,渐渐看不大清楚,但城门楼子都被烧毁倾颓的样子,倒也是勉强还能看的清楚。

    看到这样的情形,朱王礼也是感慨由之的样子了:“老子上次来,杀了好些个鞑子的步甲,当时就觉得很了不起了。西门一战,白甲和马甲也杀了,下次鞑子再来,就没有轻轻松松进高阳的好事了。”

    他在这里感慨,却有人在一边冷然道:“朝廷不改弦更张,奋发振作,凭咱们一个营能抵挡鞑子的主力?副队官,这话说的太大了!”

    说这话的,是骑队的帮统郑万应,个子身量不高,但说话时,却是丝毫不露怯色,不卑不亢,神色十分从容。

    郑万应原本就是个把总官,是保定镇的一个游击的亲军,平时太过严肃正经,不怎么招人喜欢,清军进入保定境内时被派往高阳,原本是个送死的差事,结果机缘凑巧,被朱王礼一伙冲破城池,救了下来。

    流落到济南后,又是在天花一事上立了功劳,索性就加入浮山营了。

    他原本是个北方军镇的军官,骑术当然还行,直接就入了骑队成了帮统,因为和朱王礼算旧相识,就拨在了朱王礼麾下,不过这厮的脾气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