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炯将军报扔到一边,道:“令曹正刚率部进驻莫卧儿都城,成立印度军区,曹正刚为印度军区代都指挥,升少将军衔,令冯双礼部并入印度军区,就地整编集训,另外让军部从八卦洲大营调拨一万五千新兵前往印度,交由曹正刚统帅。”

    “老奴记下了。”韩赞周微微曲身,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话听到当没听到,什么话万岁爷没说出口自己却能体会,乃是内廷巨宦的基本功。

    朱慈炯稳稳点头,印度莫卧儿帝国对于大明来说就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胜了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一个拿着大刀的壮汉去欺负一个小孩,难道还值得大肆宣扬?至于印度政策,朱慈炯已经交代了内阁,对于其地,目前来说可占可不占,但对于其民一定要奴役到底,至于因奴役会造成多少印度人死于非命,朱慈炯更是不会关心,以黑奴长达几千年的奴性来说,他们敢反抗吗?要么被奴役,不愿意的就去死!

    “蒙古那边情况如何了?”相比于印度,朱慈炯还是最关心蒙古一些,不管怎么说,至少在华夏历史上,印度不管被谁统治,还没有谁有胆子敢来中原腹地攻伐过,而蒙古不一样,不彻底解决,游牧民族永远都是华夏民族的心腹之患。

    韩赞周微笑道:“漠南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博尔济吉特氏部吴克善,巴达礼济农汗,察哈尔部,土默特部,漠西卫特拉部、准格尔部、和硕特部等诸部首领十天前先后进入大明境内,只不过这些部落首领基本没有赶路,更没有去北都乘火车直抵京师,而是缓缓而行,想必是想看一看大明这些年来的变化,漠北吴三桂接到的最新消息是已然动身,不过只带了十来个亲兵,此刻尚不知晓是否入境。”

    “看来吴三桂对大明防范之心甚重啊!”朱慈炯冷哼道:“他不敢违抗朕的旨意,又抱有侥幸心理,这才孤身前来南京,此时想必漠北大营的军务已然全部交到了他儿子手里,心里估计是在想,就算来了南京身遭不测,他这些年打下来的基业也不会丢了,防范之心,昭然若揭!”

    韩赞周默然,吴三桂此人也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大同战败之后不知所踪,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凭借几千人马便一统漠北诸部,当真是盖代的豪杰,只可惜生不逢时,如今奉旨入京,将自身性命压在万岁爷开恩之上,何尝不是一场豪赌!

    朱慈炯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韩赞周道:“依你看,朕应该如何处置吴三桂才是啊。”

    这种事情韩赞周经历的多了,天子之所以自称孤家寡人,便是因为没有几个能与他说真心话的,唯唯诺诺、报喜不报忧乃是常态,但这种事情即便经历一千次一万次,也不能当做理所当然,圣意难测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是灭顶之灾,其中分寸韩赞周岂能不掌握的妙到毫巅,当即恭声道:“万岁爷想必心里早有决断,老奴岂敢置喙。”

    朱慈炯笑了笑,深宫寂寞,即便日日伴随君侧的亲近人都不敢随意说话,况论其他?吴三桂,虽非国之巨贼,但其降贼又降虏,虽为情势所迫,但终究是罪在不赦,此番召其入京,是释还是囚亦或者是斩,即便朱慈炯自己都还没考虑清楚。

    朱慈炯治政,不看别的,只看一个人对于大明是否还有利用价值,有则存,无则灭,一如李自成和张献忠,如果李自成在哈萨克依旧能保持战略优势,能够打到更远的地方,而不是在哈萨克边境顿足不前,朱慈炯又怎么会发兵将之剿灭,甚至于只要跑的足够远,远到大明鞭长莫及的地方,朱慈炯会不会有心情派遣大军征剿都是另一回事。

    张献忠也是一样,这家伙在东南太疯狂,如果不是那么丧心病狂,而是徐徐图之,在东南步步为营打上个十年八年,朱慈炯虽然会面对诸国请援的压力,但也不是顶不住,毕竟东南对于朱慈炯来说,在人口没有发展上来之前,依旧是一块难以消化的骨头,张献忠跑到澳大利亚,对于朱慈炯来说,他的利用价值自然到此为止,那么借让海军海上历练的机会予以剿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今这吴三桂也是一样,朱慈炯考虑的不是吴三桂是不是罪大恶极,是不是该死,而是吴三桂现在对于他对于大明来说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如果有则活,无则死,而且还要一直有,否则与李张一样,迟早还是死!

    “去竹林小院,赐死洪承畴!铸像葬于万民祠!”

    韩赞周神色一凝,连忙应是,洪承畴,苟活了这么多年,终究还是免不了一个死字啊。

    洪承畴位极人臣,却投靠鞑虏,让崇祯上皇丢尽颜面,朱慈炯原本不打算杀他,因为他还有利用价值,其利用价值就在于可以在六合陪伴上皇,如今上皇回朝,洪承畴已然没有活下去的价值,那么自然要死了给天下人,给史书一个交代,看在陪伴上皇多年的份上,赐死于他,已经算是给其一个善终了。

第六百七十三章绝根() 
万民祠前又多了一尊铸造跪像,洪承畴,国之贰臣,被俘入京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他该死,然而天子没有杀他,最后其母入京,他跪在门前一天半夜不得其门而入,悻悻离去,至此不知所踪。

    时隔六年,洪承畴再一次出现人间,金陵城外暴尸三日,脸色发黑,显然是中毒而死,随后被收敛,葬在万民祠门前,如李自成一样的待遇,跪像铸于上,受万世唾骂

    没人会在意一个贰臣的下场,最多也就是外地之人入京前往万民祠观赏之时,会议论一番这几个被铸跪像之人的过往,顺便骂上几句,吐上几口浓痰罢了。

    民间关注此类事件变弱,是因为现在可供关注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前不久大明出现了一份名叫新青年的月报,这是第一份非官方衍生出的报纸,据说办此报的是一位新学毕业的读书人,因为家中是富商,且只有他这么一个独子,故而为了继承家业,放弃了仕途,所以没有参加圣武六年的会试,创办的这份报纸,主要面向全天下的新学读书人,新学中人对于未来的规划,大明今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还有被民间称之为‘上山下乡’前往偏僻地区任教或任官的人身上发生的事迹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可能登上此报。

    但区区一份新报按照道理来说,其实远远还不足以吸引百姓的目光和热议,之所以会形成热议的原因是天子赐字!

    新文化运动前驱!

    七个鎏金大字悬挂在新青年报社的正门口,大字的下方还有圣武大帝题的名和天子印章,以至于现在每一份新青年报的抬头都是这块牌匾的扩印,而新青年这三个字整整小了一轮

    民间一致觉得,新青年报应该改名为新文化运动报

    除了新青年报外,最近这一段时间最热的话题原本是乌斯藏喇嘛进京,引发大明对乌斯藏政策的变化,不过关注这些的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最底层的百姓哪会整天去津津乐道国家大政。

    随着蒙古诸部首领入京,民间热议之风自然而然转向,不过引起爆发式争论的还是吴三桂,一如几年前对待洪承畴一样,议论的焦点只有一个,吴三桂到底该杀还是不该杀和天子会不会杀。

    舆论风向几乎一面倒,几乎没有人认为吴三桂不该死,犹记得当初国师石传风前去北都,一口气杀了五六百人,其中两个背叛上皇的大太监还被磨成了泥铸在了万民祠前,哪些降了顺又降了清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被国师诛杀,而仅仅只降顺的官员则是侥幸捡了一条命,这说明什么,说明天子对于叛臣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降贼可以宽恕,因为崇祯年间天下大乱,百姓揭竿而起,中原遍地战火,不要说是官员,恐怕就是今上那个时候都觉得大明社稷岌岌可危,良臣择主而侍,虽有罪但可恕!

    但降清则完全不一样,大明的天下是太祖皇帝从蒙元异族手里夺回来的,这个时代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黑色的岁月,但是史书上记载的可是清清楚楚,蒙元是怎么对待中原百姓怎么对待汉人的,异族什么时候把汉人当过人?满清刚入关便颁布了剃发令,奴役汉民的心思昭然若揭,如果不是圣武大帝强势崛起,现在的天下岂不是要再一次回到三四百年前,吴三桂身为大明驻边重将,因为自身荣辱投靠异族,险些让大明百姓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当中,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以赎其罪!

    哪怕所有人都觉得吴三桂该死,但同时至少超过八成的认为吴三桂这次怕是死不了

    因为吴三桂竟然敢真的奉诏入京了,这是何等的胆魄!难道吴三桂自己不知道天下人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去送死,那么吴三桂入京本应是十死无生之局,他哪来的底气和依仗?

    朱慈炯不知道,所以此刻金殿之上看向吴三桂的目光中不仅有好奇还有那么一丝敬佩,这家伙还真是个不怕死的主啊。

    “朕的话你们可有异议?”朱慈炯扫过金殿上蒙古诸部首领后淡然道。

    圣武七年三月初一,大朝,圣武帝于乾清宫召见蒙古诸部首领,诸部首领皆向大明称臣!

    整个蒙古自此纳入大明版图之内!

    大明不委派流官前往草原,民政事宜皆归蒙古诸部自理!

    漠南、漠北、漠西,大明将派遣三路大军进驻,成立漠北军区、漠南军区以及漠西军区,每军区容战兵五万,十年分批次轮换!

    册封漠南科尔沁部首领吴克善为顺明王,其余漠南诸部首领为郡王,承认科尔沁部在漠南的统治地位!

    册封漠西卫特拉部首领为安明王,其余漠西诸部,如准格尔、和硕特等部首领为郡王,承认卫特拉部在漠西的联盟首领地位!

    大明开放边境,允许蒙古诸部商贾和大明行商来往交易,盐、茶叶、粮食乃至铁器等商品一概不限!

    漠南、漠西蒙古的三岁到七岁孩童,不论男女必须进入大明南北直隶专门开办的各蒙学,学习汉家礼仪,为期十年,十年后由蒙童自愿是否回蒙古或者留下,留下之蒙童,大明各地官府将安排其出路,蒙童之父母亦可跟随入境,但需自食其力,两部不得干涉!

    漠南、漠西蒙古每年各需向大明输送战马三千匹,牛羊各十万头,作为蒙童在大明学习之费用!

    不管是驻军震慑还是让适龄孩童入蒙学接受教育,诸部蒙古都很清楚,大明这是要绝蒙古叛乱之根!大明何等繁华,这些天以来他们早已经是深有感触,与草原比起来,甚至于可以用天堂与人间来比拟,就算是他们待的这么短时间,若非心有牵挂,没准都不愿意回到草原苦寒之地,何况在大明待了十年的孩童,等这些孩童长大以后,还是蒙古人?恐怕早已经成了地道的汉人了吧!

第六百七十四章歹毒() 
圣武大帝用心已是昭然若揭啊,草原民族崇尚向武之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苦苦求生,每一个草原汉子谁不是从小驰骋,骨子里面融着图腾之血,然而三五岁的孩童尚未定型,他们入大明上蒙学,十年下来,骨子里面可还能存上半点祖先的热血,安逸繁华的生活必将磨灭他们所有原本属于草原的一切!

    说是自愿回草原,大明不会阻拦,但是用屁股都能想得到,已然被彻底汉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