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谁给你保证?打包票能赚钱,哪有这么好的买卖?

    她有些好笑,面上郑重补充一句,“不过我哥哥们说过一句话,买卖这事儿,肯定有风险的。”

    “对,老二媳妇说的对,谁出个买卖主意,还能包你挣钱?没有这样的好事,要做就自己想清楚。”

    赵老头认真听完,磕磕水烟筒,对姜宁说:“这是你娘家的主意,我们占便宜了,老二媳妇回头要谢亲家。”

    “我家要是真干了赚了钱,再提谢礼上亲家门。”

    虽姜宁分析得很清楚,但这事挺大的,赵家人要考虑清楚很正常,姜宁早有预料,点点头,笑语晏晏,“我是咱家人,能给家里出主意高兴着呢,就是事儿大,爸妈得考虑清楚才好。”

    这番话说得十分漂亮,连正蹙眉沉思的赵母也露出了满意欣慰的神色,姜宁满意笑笑,“爸妈,我先回屋了。”

    “嗯,去吧。”

    赵母语气温和,姜宁环视一圈,见赵家人都在认真考虑,连刺头孙秀花也罕见安静,若有所思,她笑笑起身,离了堂屋。

    主意出了,操作详细步骤都说了,熏鸡熏鸭制作工序琐碎但不难,要不要干,规模大小,那就自己考虑清楚了。

    她以后就不管了,不过赵家要是尝到了甜头,估计会有打算的,这年头哪怕行动保守,也能扎点根。

    她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姜宁忙碌一天挺累的,正要提了热水进屋,洗了澡早早睡觉,不想刚拎起木桶,就听见外面大喇叭响了起来。

    “赵老三家的二儿媳,东子打电话回来了,让你来接!”

    姜宁的公公赵老头,外面人称赵老三,这是赵向东打电话回来了。

    姜宁大喜,随手扔了木桶,湿漉漉的手的顾不上擦,借着月光就出了院门,往村委奔去。

第 十九 章() 
赵向东挺激动的;家属随军申请递上去两个月出头;终于在他的翘首期盼下批下来了;李政委笑吟吟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后;他迫不及待要通知媳妇儿。

    尝过情爱的滋味;心里搁了人;天知道他这两月是怎么熬过来的。

    “东哥!”

    日思夜想的甜脆嗓音从话筒中传出;赵向东一贯冷硬严肃的五官柔化,露出笑意,“宁宁;是我。”

    “宁宁,随军申请已经批下来了,我请了假;后天就能回来接你。”

    那边果然传来欢呼;“真的吗?”

    姜宁是真高兴,她一直掰着手指头算着;数够两个月后的这几天;一直竖着耳朵等村委喇叭;要不是嘱咐过丈夫傍晚后才打电话来;恐怕她白天也得分神。

    “那我等着你;哦不;我去市里接你!”

    老实说,待在赵家对着一群陌生的婆家人,并不是件很愉快的事;随军申请终于批下来了;婚后生活终于要步上正轨,姜宁雀跃。

    赵向东忙追问:“你哥哥也去吗?要是坐客车,你自个儿不许来。”还不够让他担心的。

    没有看见人,但他的忧心溢于言辞,姜宁眉眼弯弯,眸中有甜意,“嗯,我知道的,我二哥去市里出差呢,我像上次一样搭顺风车就行。”

    年关将至,近半月姜红兵天天出差,最近几日都跑县城市里路线。

    “那好。”

    有二舅哥安排,赵向东放下心,“宁宁,家属区的房子也批下来了,听说是刚建好的楼房,我明天去看看。”

    他有些遗憾,“也就认认门,估计来不及打扫了。”白天还得工作。

    “那有啥,咱们到家一起打扫呀。”

    虽然不是名下的房产,但只要赵向东还在部队,职位也没变,这就是两口子和以后孩子的的居所了。

    赵向东才二十六,这么年轻又是刚升营级一年,估计几年内军职都不会发生变化。

    一家人待在一起至少住好几年,这就是他们的家了。

    “家”这个字眼,让赵向东身心舒畅,对,他娶媳妇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了。

    “好。”他低低应了一声,声音醇厚,带着眷恋,姜宁听着心头暖烘烘的。

    “宁宁,我得下午才到。”赵向东估算了一下时间,嘱咐道:“你就在你哥朋友那供销社等着,我下了火车就去找你。”

    通讯不方便,火车也未必准点抵达,再加上买票班次问题,他也就能说个大概时间,姜宁要是进站等,万一等久了他心疼。

    姜宁更不乐意在外面枯等,眨了眨眼,“那我偶尔进去看看,没看见你我就出来,我们在供销社碰头。”

    媳妇儿的心思,赵向东能猜出一二,他无奈,只好说:“那好吧,你注意安全。”

    “我会的呢”

    村委还有人在,姜宁说话得顾忌着,最后这一句,她才压低声音,隐隐带些撒娇。

    “姜宁同志,好好说话。”

    赵向东当然知道村委有其他人,在外亲昵,让他有些窘迫,军人习性让他板着脸说了一句,不过他眸底却是带着欢喜的,丝丝甜意溢出,蔓延整个心房。

    说了一句,又怕自己太严厉让她委屈,忙放软声音低低哄着,“宁宁听话,我很快就回来接你。”

    所幸他的小媳妇儿没生气,娇娇回了一个鼻音,“嗯。”

    他微笑。

    说了几分钟,才依依不舍挂断了电话,回去后,姜宁给赵父赵母说了这个消息,并表示了自己后天要去市里接人。

    有了上次经验,正在考虑买卖的老两口并没有提出异议。

    姜宁提水洗漱干净,掩门上床,躺下扯过棉被盖上,丈夫搂着她睡的记忆还挺清晰,他马上就要回来了!

    她发现自己的惦记比想象中深,甜丝丝的,这大约就是恋爱的滋味,先婚后爱的感觉还挺不错哈。

    姜宁在被窝里打了个滚,拱了拱团成个茧子,好了不想了,快睡吧,明天回娘家再给爸妈哥哥们说。

    *

    “东子回来了?那太好了!”

    得知随军申请下来,姜家人是非常高兴的,夫妻分离不是事,总要聚在一起过日子才是好的。

    姜母这两天有空就嘀咕这事儿,闻言顾不上搬红联,直起腰叮嘱闺女,“宁宁,要不你今天别去县城了,回去收拾收拾?”

    姜家父子几个也点了点头,姜红兵道:“东子之前婚嫁休了一个月,又快过年了,他能请到的假肯定不多。”大约最多三四天吧,毕竟这假期不能紧着你一个人安排。

    这问题在部队待了多年的姜父有发言权,“是这样的,过年申请休假的人少不了。”幸好随军申请批下来还有大半月才过年,时间松点还能请假。

    只是这么一来,赵向东回家待一两天就得携妻折返了,头次过去安家,要收拾的东西多,姜宁提前准备才不会手忙脚乱。

    “不用呢,我这两月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姜宁刚进赵家门没多久,东西都整整齐齐搁在笼箱里,她本来就打算随军的,这两月不过暂住,她除了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其余都没翻出来。

    她给自己要带走的物品都列了单子,收拾出来单独放在一个大箱子中,到时候一打包就行了。

    准备工作早已做好了,不必挤在一天,“我今天照旧出摊就行。”

    姜宁给家里人解释完毕,又蹙眉道:“不过我从明天开始,就不能给家里帮忙了。”

    明天去接赵向东,夫妻俩随即返回部队,红联摊子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少了一个主力估计够呛。

    “怕啥?”

    姜建设把牛车从后门赶进院子,刚好听见这句话,笑着接口,“少个人就慢点干,活人还能被尿给憋死?”

    他跳下牛车,拉着辔头让牛换个位置,方便上货。这牛车是借村里的,姜家天天用,好在他们很会做人,给喂饱还付租金,村里没意见。

    “就是,宁宁你别担心,到了杨市,跟东子好生过日子才是正经。”姜红兵一边利索搬货上车,一边说话。

    他很认同大哥的话,人少就卖慢点儿,独家生意还怕啥?反而是妹子的幸福重要多了,哪怕真赚少或者不赚,也得紧着那头来。

    “哎!”姜宁高高兴兴应了一声,这辈子有全心全意疼她的家人,才是最宝贵的收获,转念一想,她又舍不得了,“爸妈,哥哥嫂子,我舍不得你们,还有小杰。”

    可是谁又舍得她呢?

    一家人沉默片刻,姜父姜母摸摸闺女的发顶,目露不舍,姜红兵提了提精神,笑道:“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林县太小,家里以后就往杨市发展,最多几年,咱家又能聚拢在一起了。”

    杨市是省会,本省经济中心,这是双赢,姜家男人有眼光,走一步看三步,对未来还是很乐观的。

    到时候姜宁虽不能住一块,但谁家出嫁女不是这样,能在一个城市就很方便了。

    这还真是,姜宁露出大大的笑容,“嗯,我等着你们。”

    兄妹几个都不想父母伤感,姜红兵随即转移话题,“对了宁宁,你今晚把账目算一下,我明天先帮你把钱给存上。”

    最近这半月太忙了,账目一直没有及时算妥,好在红联年画的批发价以及零售价都是定好的,不影响付货款给印刷厂以及分三成利润给卫安国。

    剩下那些款项都是自家的,最近一家人身疲力乏,时间不凑合也没去存上,都搁在家里的箱子锁着。

    姜家人感情好无猜忌,本来早点晚点算都无所谓的,但问题是现在姜宁要离家了,还是先理清更合适。

    姜红兵的话,姜家老两口很赞同,他们一向认为孩子们虽是亲骨肉,但涉及利益还是及时分得清楚明白更好,这样更利于兄妹关系融洽,完事后互相帮助又是另外一回事。

    姜父拍板,今天下午提早收摊,既腾出时间算账,也好让忙碌了半月的大伙儿歇口气。

    忙绿一天傍晚回了家,兄妹三个算账数钱,晚饭前就将账目理了个清楚明白。

    一对红联利润一毛,除去卫安国的三成,剩下七分,大年画也是这个价,其余小些的年画窗花则不等。再减去摊子租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打点,半个月姜家纯利润三千七百五十多块。

    “真的吗?”刘慧芳瞪大眼,捂住嘴才没有没发出惊叹,她知道自家赚的多,但实际数字出来,还是十分震撼。

    厂里正式工三十二块钱月工资,这也得十年不吃不喝才能给攒上,她不禁问了句,“我没听错吧?”

    “没呢,大嫂。”

    答话的是姜宁,一点没错,改革刚开始,这批让人瞧不起的小摊贩,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先富起来那撮人的中坚力量。

    他们脑子活行动力强,还抵抗住了闲言碎语等各种压力,富起来也不是偶然。

    大嫂一脸如梦似幻,姜宁好笑,“不过,明年这红联买卖大概没现在好做了。”

    改革进一步落实,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不管是印刷的厂子,还是批发货物的零售者,二者必然都会陡然增长,独家生意肯定不可能了。

    要知道单单是印刷厂,市里就不止一家的,今年印刷一厂准备充足一枝独秀,其他厂子眼红肯定的。

    不过虽事实如此,姜家兄妹三个面色却十分轻松,改革深入好啊,方方面面都松乏起来,路子多得去了,他们又不是非得在红联摊子上死磕。

    本来利润分配,买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