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义智信忠勇六营和骑兵营各营官都俯身道:“谨遵大当家之令!”
在密集的唢呐声中,沉重的寨门就在流民惊恐的目光中缓缓打开,这些流民忍受着让人牙酸的吱呀声,透过寨门朝里面张望,最前面的是一队背着雪亮鬼头刀的骑兵,骑士们静静着木门打开,那些坐骑不耐烦的喷着鼻音,前排的流民看到这个情景,都惊恐万状的大喊起来,无数人纷纷掉头朝后面乱窜,和后面的人群撞到了一起,寨门才开了两个身位,一声尖锐的锣声,骑兵营组成箭头朝寨门外涌了出来,顿时,寨子外面的空地上,哭喊声,马蹄声响起一片……
对于流寇来说,这队杀气腾腾的骑兵就如神兵天降,他们在措手不及下顿时大乱起来,骑兵营营官乐初一刀挥过一个慌不择路流民的脖颈,一颗洒着鲜血的头颅飞腾而去,随着乐初挥挥手,骑兵营两排人马朝左右两个方向俯冲而下,箭头直指流寇后队的马兵,随着寨门大开,一队队拿着长枪,背着顺刀的士兵疾奔而出,朝着流寇压了过去。
等阎和尚反应过来已经晚了,他们还在迟疑的时候,两彪骑兵便越过慌乱的前队朝他们扑来,他们这些流寇的打法与后金恰好相反,他们驱赶流民为前锋,而精锐骑兵则是埋伏在后面,等流民与官军缠斗的时候骑兵突进,往往能打官军个措手不及,但阎和尚向来在河南府流窜,没有学到秦地那些流寇左右伏击的精髓,而王藻等人则是从山东杀土匪流寇起家,对于他们这一套把戏最清楚不过,等阎和尚发觉不妙的时候,左边那队骑兵已经直接撞击了过来,右边那队骑兵则绕了一圈,把逃路堵死了。
“谁能想到占山为王的土匪居然还这么多骑兵?爷爷睡了无数女子,杀了许多人,人肉也吃了不少,这辈子没白活了……”恶名远扬的阎和尚被腰斩时,只留下这么一句话
王藻在谈兴华,段九成,还有各营营官的簇拥下来到战场,距寨子一里处的主战场上,尸体层层叠叠,而那些流寇的核心队伍士兵的尸体则到处都是,他们组织的抵抗只坚持了几刻钟便宣告瓦解,而这些凶恶的敌人似乎抱着斩尽杀绝的目的,就算他们放下武器跪在地上讨饶也没有用,大部分尸体还保持着跪姿,头颅却掉在一边。
战场左边,一些惊恐的流民坐在地上,眼睛只是望着周围沉默的土匪们,在寨子外面的土路边上,一些流民被逼着往地下打尖桩,不时有一个流民被如狼似虎的土匪拎出来,就这么生生的被插在尖锐的木桩上,这些人一时还不得死,惨叫声远近十里都能听见,没有人敢反抗,他们作起恶起来比恶鬼还要残酷,但遇上比他们更恶的人,他们比绵羊还要温顺……
“能挑出多少人?”秀才问左右
众人都望着谈兴华,谈兴华摇头:“挑不出几个,我估计能挑出一两百个就不错了,别看这些俘虏大多是老弱病残,但他们对那些手无寸铁的妇孺下手时绝不会迟疑,以前那些教导官常常被他们憨厚的外表欺骗,放纵了不少恶人,现在他们对问话和对口供都有经验,想骗过他们很难!阎和尚横行中州多年,底下这些人手里都是累累血债……”
秀才点头道:“宁可杀错不可放过,包括那些食人族,那些被掳掠来的妇女留在寨子里,其余没有做恶事的派人押回东边做苦力,我要拿他们换些火器回来”
众人闻言都是微微一笑,在这个人间地狱中,他们分外的想念在威武堡的生活,那个在大人庇护下,乱世中的桃源乡……(。)
第四十三章()
五月底,旅顺乡老院资格审议完毕,一百零八名乡老和八名元老聚集在将军府,杨波接见……
“参见大人”
许多地方选上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杨波,慌不迭跪在地上给杨波见礼,民政系统的主官则是躬身施礼,军队的人则是行军礼,三种不同的方式也反映了杨波治下三种不同势力的态度表达。
然而让人惊骇的是,杨波突然跪在地上,右手至地,左手放在右手上,朝着这些乡老和元老们把头轻轻放在左手上,行了一个极为恭敬的拜手稽首的大礼!
轰!
杨波的举动就像水泼进了油锅,炸开了,看到杨波动作的人都忘记自己的礼节,全部跪了下来,后面一些人虽然不明白,但也慌忙跪倒,除了毕方济寥寥数人,他们也微微侧身,表示不敢受杨波这样的大礼。
“大人如此大礼,却让我等如何生受的起?”肖莫愁以头触地问道,身后众人也是j神色激动的附和,有些满脸通红的人则是恨不得效死以白心迹,只要大人一声令下。
杨波行完稽首大礼后才站了起来,道:“在参政部当家做主,这个家不是我一个人的,也是你们的,你们生受得起,都起来吧,今天是咱们很的一天,你们跟着我走!”
众人纷纷起身,看到杨波的举动,想到大人设立参政部的目的,众人心里有些隐隐的期盼,今天或许真的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大曰子。
也有少许人按捺住心里的震惊,暗地里猜想道:“拜手稽首乃是上古九拜大礼之一,国君对神之至尊者表示极度尊敬时才行稽首礼,周礼曰,稽首其仪,右手至地,左手加诸右手,首加诸左手,是为拜手稽首。礼曰,稽首,据掌致诸地,以稽留其首于手之上,故曰稽首,盖子行礼于其所敬者,无所不用其至。大夫士稽首于非其君者,尊主人也,则君稽首于其臣者,尊德也”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杨波朝他们行稽首大礼后,人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期盼和激动……
趁着旅顺大兴土木的便利,杨波在将军府边上划了十几亩土地,专门为参政部修建了一座圆形拱顶的议事厅,底基是用大块的青条石,路面用青砖打底,新型泥灰找平,开了暗沟排水,台阶下的广场边,还有一面巨大的墙,听杨波说,那是用来贴安民告示用的,果然,他们走近一看,告示墙边上用木栏栅围着,里面居然还放着架大鼓!
“大人怕是让咱们替百姓鸣冤,参政院的主要还是上传下达,监督地方吧?”许多人心里涌起了这样的想法。乡绅议政不算新鲜,他们在旅顺三地也算得上是新兴的乡绅阶层了,但新鲜的是,参政院居然没有父母官,根据大人的设想,父母官这个角色是他们全体在扮演,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这事儿恐怕是旅顺众多新奇事中最具轰动的一件吧?除了极少人外,众人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们跟在杨波的身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面对四下指指点点,一面小声议论着,他们对曰后自己办公的地方充满了好奇,脸上同时洋溢着一种骄傲的神情,
整个议事厅分成两层,上面是区,下面则是议事大厅,可以一次容纳三百余人,而圆形回音壁设计则可以保证大厅里的发言都能被听清,众人跟着杨波缓步走上台阶,大厅门前放着两个张牙舞爪的大石狮,墙壁上用雪白的石灰水抹过,显得分外的整洁和明亮,上面还有工匠用描绘了一些云彩,墙边一块用红布遮盖着的东西引起了众人的,杨波走上前亲自拉开,众人哗了一声炸了窝,原来这是一块正正方方的黑石,显然经过仔细打磨过,上面还用鎏金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名字!
众人带着期盼走过去一看,果然,上面正中写着几个字:“崇祯七年五月,旅顺三地参政院元老院及乡老院全体人员名录”,下面则是从元老院开始详细刻录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及所代表的涵义,比如排第一位的元老院元老毕方济教会代表,元老院元老韩彩娥妇女代表等
众人挤在一起,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有些老成些的人对此则不以为然,他们觉得把名字刻在石碑上不太妥当,只有死人才刻石碑不是?也有些人暗自揣测,大人说了猴王和猴群的故事,也说过大伙儿坐下讨论保障众人利益的事,大人的举动莫非是在与他们勒石为誓?
“元老院六年一选,乡老院三年一选,你们是第一届,你们很幸运!你们的大名被刻在这里,接受旅顺三地人的尊敬,曰后也将会被你们子孙后代所崇拜,用流芳百世来形容也不为过,你们每一位都是我旅顺三地的栋梁,从数万人中脱颖而出,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而每一位元老和乡老只能够连任三届……”
杨波指着后面的墙壁道:“这大片的墙壁就是留给三年后重新推选出来乡老们留白的,诸君,你们曰后做得好不好,能不能让百姓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利益代表从而推举你,那就要看你们自己的了”
听到杨波描绘的大饼,众人神情激动,在辩证唯物主义出现前,这个时代以及历朝历代,青史留名是人们所能期盼的最神圣的莫大荣耀,甚至还有青史留名无望后选择遗臭万年的,幸好只是极少数人。“留下身前身后名”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当年黄龙死守旅顺不退一步,一方面固然是忠君报国的思想,另一方面未必没有青史留名的荣誉感激励着他看淡个人生死,但问题是这个时代能否青史留名必须得到士人阶层的肯定,虽然他们在三地的私塾扫过盲,最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但私塾一直请不到大儒过来授课,偶尔有几个中过举人的士子被薪酬吸引,过来几天便一面破口大骂“叛经离道”,一面收拾行李跑路,他们虽然在旅顺三地算薄有家资,所能期盼的无非曰后能光宗耀祖就足够,青史留名不是他们能奢望的。
然而,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就这样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人,哪怕刚才心中还隐隐不快的人都连连点头,生怕晚一点杨波便会变卦一般。
当然,他们万万没想到,杨波所画的大饼是带着砒霜的,事实上他们的名字也确实在帝国史上广为称颂了近两百年的时光,但两百年后这块议事厅第一块石碑边上又重新嵌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没错,他们出台了大宪章,出台了权利法案,但请注意,他们的出发点不是明煮,也不是争取每一个自由民的权利,华夏联邦不承认参政部是内阁议会的前身,华夏联邦同样不承认大宪章是明煮法治的基石,大宪章的核心是保障封建贵族的权益,他们仅仅是加强自身统治而提出有条件的妥协,同样,正是他们出台了臭名昭著的奴隶法案,这个石碑上每一位及其代表的家族,他们及其家族所挣取的每一个铜板上都浸透着无数埋骨异乡,华夏联邦奴隶们的血肉和冤魂,他们是暴君统治下的提线木偶,他们的罪行虽然被今天聚集在这里奴隶后代们投票赦免,但并不意味这他们在暴君统治下的作为是值得原谅的,今天,人们之所以铭记他们,只是表彰他们所提出的,跨越时代的,被写进宪章的契约精神,仅此而已。”
当杨波把议事厅大门上的红布用力掀开,“参政部”三个鎏金大字出现在众人面前,人自发的喝了一声彩。
“走吧,里面看看”杨波笑眯眯的举手示意。
进到大厅,正前方有两道台阶,大厅最里面是用方砖砌的平地,一座半圆形的巨大桌子,桌子后面放着是九张高背金丝楠木椅子,这些家具都用光漆漆得油光发亮。
杨波恭敬的对毕方济道:“神父,您的位置在左边第一位”
毕方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