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群龙:乾六爻皆龙,此喻指天下英雄。
[5]丽钩芒二句:原作“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今从宋祁、王念孙之说而改(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四三)。丽,两马并驾;骖,两服(即丽)之外马。钩芒,即勾芒,东方神;蓐收,西方神;玄冥,北方神;祝融,南方神。
[6]敦:促。式道:带路。
[7]摅(shu):抒发。颂:诗颂,以美盛德而拟诸形容。
[8]隃(yu):通“踰(逾)”。逾越,超过。於(wu)穆之缉熙:诗周颂清庙有“於穆清庙”,又昊天有成命有“於缉熙”。前诗祭颂文王,后诗祭颂颂成王。於,於戏(呜呼)之省写;穆,深幽壮美貌。缉熙,光明。
[9]雍雍:和洽貌;和乐貌。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雝,通雍。
[10]既发轫二句:此是说,既然已经发车起行(指大汉要成盛德之业),谁说路途遥远而不能跟行上(三皇)呢?发轫,车起行。轫,止车之木。平盈,平坦而丰盈的大地。
评
河东赋最早载于汉书扬雄传,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杨侍郎集据收。成帝即位后,应许群臣“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之议。但后因“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食不甘味,寝不甘席,朕甚悼焉”,遂又复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
元延二年与四年,成帝一再行幸甘泉,郊泰畤;行幸河东,祠后土。扬雄河东等四赋,即作于元延二、三年间。本赋为作者随成帝横大河、祭后土,祭祀巡游归来后所作,赋中铺陈了成帝出行和祭祀前后的壮观场面,并因帝“思唐虞之风”而勉焉。河东,指山西地区。黄河流经山西省西,自北而南,因称山西地区为河东。
河东赋在扬雄“四大赋作”中篇幅独短(仅458言),然此赋结构极有层次。文共四个部分,初为序曲,先委婉地指出了此行之目的。第一部分写天子帅群臣,仪队威盛而庞大,前往汾阴宫,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大汉天子之威灵。第二部分写汉天子浮游周览,役使群神,观览古圣帝王的遗迹而发为嗟叹。第三部分就汉天子归来,极力赞颂汉德广大,以为前古未有,尧舜禹汤周皆不在话下,直可追蹑三皇,希踪五帝。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汉代的隆盛和士大夫的自豪与信心。
为了适应内容,河东赋采用了不同句法。“序曲”为叙述而用长短自如的散体;第一部分以描写带出叙述,其句法为三—六—三—四,虽学自相如子虚赋而尤为谐整,读之如见一路逶迤情状。第二、三部分为抒情,故借用骚体,又颇有一唱三叹之致。
钱钟书先生指出:赋中“簸丘跳峦,涌渭耀泾。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河灵矍踢,爪华蹈衰”数句,与其剧秦美新之“遂欲流唐飘虞,涤殷荡周”,铸词奇崛,遂成模式,时地人物,无施不可。影响所及,自汉魏至隋唐,非独辞赋,散文中亦然。
(范三畏)
第46章 羽猎赋并序(1)()
扬雄
帝王狩猎,士卒负羽箭随从,因名羽猎。然羽猎赋本名“校猎赋”,最早载于汉书扬雄传。校猎者,指以五校兵(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出猎。文选始改羽猎赋,后习用之。
羽猎赋亦扬雄“四大赋作”之一。时间上,河东赋记事在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初,而羽猎赋则在岁末;内容上,它却与记次年(元延三年,公元前10)事之长杨赋应属姊妹篇而同写天子畋猎;写法上,“羽猎赋和长杨赋,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子虚赋上林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其十二月羽猎[1],雄从。以为昔在二帝、三王[2],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3]。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女有馀布,男有馀粟[4],国家殷富,上下交足。故甘露零其庭,醴泉流其唐[5],凤皇巢其树,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6],神爵栖其林[7]。昔者禹任益虞而上下和[8],草木茂;成汤好田,而天下用足;文王囿百里,民以为尚小;齐宣王囿四十里,民以为泰大:裕民之与夺民也[9]!
武帝广开上林[10],南至宜春[11]、鼎湖[12]、御宿[13]、昆吾[14],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15]。北绕黄山[16],濒渭而东[17],周袤数百里[18]。穿昆明池,象滇河[19],营建章[20]、凤阙[21]、神明[22]、娑[23],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24]。游观侈靡,穷妙极丽,虽颇割其三垂[25],以赡齐民[26],然至羽猎,田车戎马[27],器械储偫[28],禁御所营[29],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30]。又恐后世复修前好[31],不折中以泉台[32],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33]。其辞曰:
[1]其十二月:指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之腊月。文选作“孝成帝时”。
[2]二帝、三王:应劭注:“二帝,尧、舜;三王,夏、殷、周。”按,后者应指夏禹、殷汤与周文王。
[3]财足以三句:李善注引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gān)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财,颜师古、李善皆认为通只、仅之“才”;五臣张铣以为即财币之财,义长。
[4]女有二句:李善注引孟子曰:“以羡补不足,则农有馀粟,女有馀布也。”见孟子滕文公下。
[5]甘露二句:李善引礼记曰:“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运)唐,应劭注:“庙中路谓之唐。”一云即“塘”,义长。
[6]凤皇三句:李善引礼记曰:“凤凰麒麟,皆在郊薮,龟龙在宫沼。”(礼运)
[7]神爵:神雀。爵,通“雀”。汉书宣帝纪元康三年夏六月诏:“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颜师古注:“晋灼曰:’大如爵,黄喉,白颈,黑背,腹文斑也。‘”
[8]禹任益虞:颜师古注:“益,臣名也,任以为虞。虞,主山泽之官也。”李善引尚书:“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佥曰:益哉!帝曰:汝作朕虞”(舜典)。孔传:“上,谓山;下,谓泽也。”
[9]文王五句:语见孟子梁惠王下。唯“百里”原文作“七十里”,然而白虎通云:“天子百里,大国四十里,次国三十里,小国二十里。”则“百里”之说亦有根据。又“泰”字据文选五臣本补。
[10]上林:古宫苑名。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
[11]南至宜春:文选类聚“南”前皆有“东”字。宜春,宫名。汉书东方朔传:“南猎长杨,东游宜春。”颜师古注:“宜春,宫也,在长安城东南。”宫东有宜春苑。
[12]鼎湖:宫名。原作胡,从文选改。李善引晋灼曰:“鼎湖宫,(三辅)黄图以为在蓝田。”梁玉绳史记志疑:“史记及黄图水经注皆作湖,盖古字通用。”又引汉书地理志京兆尹“湖,故曰胡,武帝建元元年更名湖。”又曰:“通典’鼎湖‘即此。”其地即传说中的黄帝铸鼎而乘龙上天处(史记封禅书)。
[13]御宿:苑名。颜师古注:“御宿在樊川西也。”李善引三秦记:“樊川,一名御宿。”三辅黄图苑囿:“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名。”
[14]昆吾:地名。在长安南,靠终南山,汉代属上林苑的范围。与御宿今并属长安县。
[15]旁(bàng)南山句:旁,类聚作“傍”;而西,文选无。李善注:“汉书曰:”盩至有长杨、五柞宫。“长杨宫,见长杨赋注。汉书武帝纪:”后二年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三辅黄图:”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荫可数亩。“
[16]黄山:汉宫名。惠帝所建,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李善注:”汉书曰:’槐里有黄山之宫。‘“
[17]濒:文选类聚作”滨“。胡克家文选考异云当作”宾“。今按三字并通。
[18]袤(mào):说文:”南北曰袤,东西曰广。“引申为长、广。
[19]穿昆明池,象滇河: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傅瓒曰:”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池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
[20]建章:长安宫名。三辅黄图汉宫:”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灾。粤巫勇之曰:’粤俗,有火灾即复大起屋,以厌胜之。‘帝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宫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21]凤阙:汉宫阙名。三辅黄图杂录:”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22]神明:李善注:”台名也。“汉书东方朔传:”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23](sà)娑(suo):宫殿名。三辅黄图建章宫:”娑宫。娑,马行疾貌。马行迅疾,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24]渐台至蓬莱句:颜师古注:”渐台,在泰液池中。渐,浸也,言为池水所浸也。“李善引汉书曰:’建章其北治太液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泰液,中有蓬莱、方丈、瀛州,象海中仙山。”
[25]割其三垂:垂,边陲。李善曰:“三垂,谓西方、南方、东方。武帝侵三秦以置郡,故谓之割。汉书:杜邺上书曰:‘三垂蛮夷。’又雄上书曰:‘北狄中国之坚敌,三垂比之县矣。’”何焯义门读书记:“此三垂即指上林之三垂而言元帝初元二年,诏以木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ci)飞外池、严篽(yu)池田假与贫民;五年,罢上林宫馆希御幸者。成帝建始元年,亦罢上林宫馆希御幸者二十五所。即其事也。”何说可从。
[26]齐民:汉书食货志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無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
[27]田车:文选作“甲车”。田,同畋,狩猎。
[28]储偫(zhi):存储物资以备需用。说文:“偫,待也。”段注:“谓储物以待用也。”
[29]禁御所营:御通籞(yu),苑。刘良注:“禁籞,谓禁苑也。”应劭注:“御,禁也,谓禁止往来;营,谓造作也,即赋云:‘御自汧渭,经营酆鄗。’”
[30]三驱:易比九五:“王用三驱,失前禽也。”颜师古曰:“三驱,古射猎之等也,一为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也。”考本文前云:“则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与此相合。
[31]前好(hào):吕延济注:“谓武帝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