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逵注:“罿罻罕,皆鸟网也。”
[19]机阱(jing):设有机关的陷阱。
[20]隼(sun):一种凶猛的鸟,比鹰小,背青黑色,故曰“苍隼”。
[21]驱者:指追赶的猎人。后见驱者,惠栋注:“见”,集作“逼”。言其后有追赶者逼近。
[22]缴(zhuo):系有细绳的箭,射鸟所用。弹:弹弓,也是打鸟所用。缴弹,太平御览卷三五〇作“矰缴”。矰,系有生丝绳射鸟的箭。张:分布。
[23]羿子:即后羿,古代传说的神射手,这里指善于给人网罗罪名的人。彀(gou):拉满弓弩。
[24]飞丸:指弹弓所发之石丸。激矢:迅飞的箭。
[25]欲鸣不可:喻不能辩白。
[26]内:内心。怖急:恐怖而焦急。
[27]乍冰乍火:忽而发冷,忽而发热。喻恐怖焦急之状。
[28]我矜我怜:怜悯我。矜,怜悯。
[29]济:救助。在党锢之祸中拯救了赵壹的是谁,文献失载。从下“且公且侯”句看,应是一位官宦人士。后汉书党锢传中言:“光和二年,上禄长和海上言:‘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疏末。而今党人锢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帝览而悟之,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解释。”东汉上禄(今甘肃西和县东南部),属武都郡(治今成县下辨),而与汉阳郡(治今天水)西县(今西和县西北部)相邻,同赵壹有所交往,自有可能。看和海上书,属开明且同情党人的官吏。拯救过赵壹之此人曾于南方某地救助赵壹,其事无考。
[30]振:此处为挽救之意。救济,赈济,挽救。
[31]书心:铭刻于心。
[32]用:以。告天:对天祈祷。
[33]祚(zuo):赐福,佑助。
[34]归:同“馈”,给予。永年:长寿。
[35]且公且侯:言至公侯之位。且且,同于“又又”。
[36]子子孙孙:承上句,言子孙皆享富贵。
评
此赋和序都是作者就自己的经历而发,也都用了比的手法。序是借写古代赵盾救灵辄和扁鹊救虢太子的事来表现恩人对他的恩情之大,赋正文是借一个处于困厄之中的鸟的遭遇,写自己在临死关头遇此恩人而保住了性命,都回避了具体事件。这是由当时的形势和作者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作者虽被赦归田里,而仍受地方的管制。据后汉书赵壹传,置他于死地的是他的同乡人,所以,他在作品中无法直接写他所遭遇事件的过程。但作为一个作家,内心的愤激及对恩人的感激又需表达,因而采取了比的手法。事实上,事件本身恩人是知道的,当时很多人也应是知道的,他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从这一点说,这是最好的一种构思方式。但作者也并未完全的只说古人,或只写穷鸟,序在叙述完两古人之后说:“今所赖者,非直车之糒脯,手爪之针石也。”比这两古人对人的恩情更大,因为这是冒着风险,将他从死神那里夺回。作者认为“真所宜传而著之”的原因,正在此。所以,从序的表现来说,虽然非正面叙说,十分含蓄,但思想表现得很充分。赋正文开头16句写穷鸟遭遇之险恶、紧急。而由“幸赖大贤”引起以下12句的议论,联系了自身。也就是说,所经历事件恐怕给人留下把柄未正面写,而感恩的地方则直抒胸臆。这二者本来是衔接不起来的,但作者用“鸟也虽顽”一句,将鸟与自己合而为一,巧妙地密切了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由于作者构思的巧妙,便可以将激情倾泻于纸。因此,此赋虽从赋到正文都用了比的手法,感情却十分强烈,赋正文对穷鸟处境的描写,也足以表现出他在险境中的状况。所以,这是一篇很有创意的赋作,对后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等作有一定影响。
(赵逵夫)
第115章 刺世疾邪赋()
赵壹
东汉桓帝(147—167在位)之时,政治已腐败到极点,宦官主政,卖官鬻爵。士大夫抗愤,处士横议,以激浊扬清,扶持正气。延熹九年(166)十二月大兴党锢之狱,“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后汉书党锢传),在全国士人中形成极大的恐怖,当时人望李膺、陈寔等人及其有所交往皆收捕之。次年因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并为表请,追究党人的行动稍为缓解而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党人之名,犹书王府”。后汉书文苑传言赵壹“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用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则他受打击几乎送了命的一次,应是延熹九年十二月党锢之狱中。那么,他作刺世疾邪赋应在永康元年(167)。
伊五帝之不同礼,[1]三王亦又不同乐。[2]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3]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4]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5]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6]唯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7]情伪万方。[8]佞谄日炽,[9]刚克消亡。[10]舐痔结驷,[11]正色徒行。[12]妪名势,[13]抚拍豪强。[14]偃蹇反俗,[15]立致咎殃。[16]捷慑逐物,[17]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18]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攸兴,[19]实执政之匪贤:[20]女谒掩其视听兮,[21]近习秉其威权。[22]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23]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崄而靡缘。[24]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25]安危亡于旦夕,[26]肆嗜欲于目前。[27]奚异涉海之失柂,[28]积薪而待燃。[29]
荣纳由于闪榆,[30]孰知辨其蚩妍![31]故法禁屈挠于埶族,[32]恩泽不逮于单门。[33]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34]违义虽生而匪存![35]
有秦客者,[36]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37]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38]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髒倚门边。”[39]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40]“埶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41]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42]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43]且各守尔分,[44]勿复空驰驱。[45]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后汉书文苑传,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
[1]伊:发语词。五帝:说法不尽相同,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五帝本纪依世本大戴礼主此说。)礼:指典章制度。
[2]三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文王。乐:指用于祭祀、大典、宴享等的音乐舞蹈。礼记乐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史记商君列传引商鞅语:“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赵世家引赵武灵王语:“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可见赵壹思想的根源。
[3]“数极”二句:时势到了一定限度自然会发生变化,不是人们特意要不守成规,另来一套。数,气运。极,发展到了极限。驳,反对。
[4]“德政”二句:所谓的德政既已不能挽救时世的混乱状况,用赏罚的办法怎能够激浊扬清,改变颓风。德政,为反语。东汉桓帝之时,开始是梁冀专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朝政败坏,百姓穷饿,有人相食者。其后宦官用事,各方面矛盾更为突出,而贪枉之事有增无已。联系赋开头四句及“春秋”以下六句看,言外之意汉王朝气数已尽,不可救药。溷(hun),同“混”。惩,惩戒。清浊,清平与混乱。此处侧重在浊。
[5]荼(tu):苦菜。毒:毒物。“荼毒”比喻苦难。
[6]宁:岂。
[7]兹:此,指春秋时。
[8]情伪:情弊、弊病。万方:形形色色。极言其多。
[9]佞(ning):巧媚善辩。谄():奉承拍马。炽(chi):兴盛。
[10]刚克:指行事正直刚强的人。刚,坚强正直。克,胜。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11]“舐(shi)痔(zhi)”句:庄子列御寇言,有人为秦王舐痔,得车五乘。此处以“舐痔”指卑鄙无耻的行为。舐,舔。痔,痔疮。结驷,指从行的驷马不止一辆。古以乘驷马车为尊贵。
[12]正色:指正直的人。徒行:步行。论语:“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是古代贵人不步行。此处指得不到任用。
[13]妪(yu)(qu):伛偻,屈背。此处用为动词。名势:有名有势的人,或名门势族。
[14]抚拍:亲暱、献媚的样子。
[15]偃蹇:高耸貌。这里是伸屈自如、不受约束的意思。
[16]致:招致。咎殃:祸殃。
[17]捷慑:迅疾貌。逐物:追逐名利权势。
[18]“浑然”二句:意谓人们都糊糊涂涂,麻木不仁,不辨是非,就像分不清哪一个是温,哪一个是凉。
[19]原:推究。斯:此。瘼(mo):病,弊病。攸兴:所起。
[20]匪:同“非”。
[21]女谒: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
[22]近习:皇帝所亲暱的人。秉:掌握,把持。韩非子诡使:“近习女谒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谒不听。”
[23]钻皮出其毛羽:比喻对所好者不择手段地进行粉饰,无中生有地加以美化、赞扬。
[24]绝崄:陡峭高危。崄:同“险”。靡缘:没有机缘、缘分。句意为其道路绝险,不可攀援。
[25]“九重”二句:言君门森严既不可通,许多奸邪小人又像狗一样在门口狂吠。九重,指君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启:打开。狺(yin)狺,犬吠声。
[26]“安危”句:言危亡就在旦夕之间,犹安然而处。
[27]肆:放纵。嗜欲:贪欲。
[28]奚(xi):何。柂:同“舵”。
[29]薪:柴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30]荣纳:受宠幸而被采纳、重用。闪榆(shu):邪佞貌。
[31]蚩:同“媸”(chi),面貌丑陋。妍(yán):美丽。
[32]法禁:法律禁令。屈挠:屈服。埶族: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埶,同“势”。
[33]恩泽:皇帝的恩泽。逮:及,达到。单门:无权无势的孤门寒族。
[34]乘理:坚持真理,按真理办事。
[35]违义:违背正义。匪存:不存在。此相当于说“死去”。
[36]秦客:与下文“鲁生”皆辞赋中通常采用的假托人名。赵壹为秦人,“秦客”有可能是自指。
[37]河清:喻政治清明之时。河,黄河。相传黄河一千年清一次。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