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是根本,是稳定人心、招揽人手的利器,就是发放纺线织布的报酬,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以粮食为主。
哪怕志文现在对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不太有底,不知道涿鹿山能种出多少粮食,但也必须先行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每家种的地不能超过十五亩。”志文又说道,这是上限,“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人得参与纺线织布的工作。”
不排除有些人家对土地根深蒂固的热爱,只想种地,不愿做工,那也不行。
志文心中的理想状态,是男的种地,女人和小孩做工,那粮食和毛衣毛布就都有保证了,毕竟这些人算得上熟练工,比新招的人要好得多。
“那租子怎么收?”李智问道。
租子?志文摇摇头,“老李,咱们可不是涿鹿山名正言顺的主人,就这么公开地收租子,传扬出去可不太好。”
“不收租子了?”李智很惊讶,即便他们没有涿鹿山的地契,可他们是这里事实上的主人,难民们也是跟着他们到这里的,种子也由他们提供,收租子在李智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
不收租子的话,他们辛辛苦苦地分地分种子,图的是什么?
“嗯,租子不收了,不过种子却不能免费提供。”志文说道,“他们收成的三成,算作种子费吧,这头一次,可以先赊着,以后可要用粮来换的。”
听到这话,李智颇有一种被志文调戏的感觉,租子换成种子费,不就是换了个名目嘛,不过三成不高,山民们不会有意见的,至于缴的粮是租子还是种子费,谁会在乎?
志文没有说话,并不打算解释种子费和租子的区别,时候到了,他们自会明白。
之前在河西的时候,他与小捷找的粮食并不多,所以志文没有把这些粮食存放在系统仓库中。
而闫家村缴获的那一笔粮食,数量太多,当时就被他放入了系统仓库中,那会儿他还有些奇怪,这些粮食,即便是品种与系统里的一样,也没有合并在一起,而是单独显示,并且颜色还是黑白的。
之后长途跋涉赶路,还有随后的京师之行,志文就没有过多关注,直到前两天把红薯和土豆拿给李智的时候,他才无意发现,缴获的那批粮食颜色全部正常,包括红薯、土豆、玉米这些系统里没有的作物,其他原来有的粮食,则已经合并在一起了。
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入库后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发生的变化,见到这一幕,志文不由得有了个大胆的猜想。
或许,系统真正的作用不是用来爆粮的,而是。。。爆种!
第212章 初到张家口()
“呼。。。,终于到了。”司茶长叹一声,一道白汽从他口里喷出,随即被风吹散,他们终于在除夕前两天赶到了张家口。
几匹马不停地打着响鼻,显然都累了。
囡囡从马车车厢里伸出头,好奇地打量着不远处的城郭,“这就是张家口啊!怎么和县城州城都不太一样呢?”
志文、柳才与司茶、护卫骑马,柳才情绪一直不好,留在山上又帮不上什么忙,志文干脆一起带上他,多个成年人也好,他们去哪里也能方便些,司茶可忙不赢陪他们。
至于成亲,小英娘还没张罗好呢。
丫头们则坐着马车,进太行山之前收起来的车厢又派上了用场。
“就是就是。”赶着马车的小英叽叽喳喳地嚷道,“怎么城外还有这么多房子?”
这丫头,也不知怎么说服的小英娘,最后居然还是跟着来了。
妞妞没有说话,眼睛忽霎忽霎地眨巴,打量着车厢外的景致。
志文则微微皱眉,作为一个边塞堡口,城墙就只比闫家村高了那么一点点,城池似乎也大不了多少,有些不够格啊。
“这是下堡,张家口堡指的就是这里了,俗称‘堡子里’,离长城还有五里呢。”司茶笑着向大家介绍。
而上堡又称来远堡,俗称“市圈”,位于长城边墙旁,真正对外起防御功能的是这里。
下堡位于长城内,自然用不着修太高的城墙。
张家口,又称“张垣”“武城”,嘉靖八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故称“张家口”。
张家口属宣府,而宣府为大明九边重镇之一,是对蒙古作战的重要方向,同时掩护京师侧翼,与另一边镇大同合称宣大。
时人称宣大为京师项背,可见其重要性。
从军事上来说,张家口不过是宣府镇的一个普通长城边堡,建堡之初,就只有堡内的官衙、官邸、军营等建筑。
但是从经济上看,它是实实在在的重镇。
随着贸易不断发展,在万历年间,张家口就已“百货坌集,车庐马驼,羊旃毳布缯瓦缶之属,踏跳丸意钱蒲之技毕具”,一片繁荣景象。
商行、寺庙、豪商私邸在城墙外陆续开始出现,造就了这独特的城外有城的景象。
随着辽东建奴崛起,大明对其实施经济封锁,张家口更加繁华,成了大明北方的经济重镇,不夸张地说,大同以东的边贸交易都在这里。
这样一块超级大肥肉,自然很多人眼馋,因此张家口既有范家这样扎根于此的超级大商家,也有不少来此寻找机会的小商人。
更有像周承允这样的,实力虽强,却因与范家有隙,难以插足进来,只能安排少量人手虎视眈眈盯着的外地大商家,只待一有机会,就要狠狠从范家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此地官、商、匪皆有,汉人、蒙古人还有女真人混杂一处,大明、后金、蒙古各部的探子,加上各商家的密探,势力错综复杂,颇像后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旧沪上。
“郑公子,请,我们这就到蒲解会馆落脚。”司茶打了声招呼,与护卫一道,头前带路而去。
。。。。。。
按司茶的说法,张家口的蒲解会馆条件不算好,但还是让志文他们这些山沟里出来的土包子开了眼界。
除了一进门的正房是会客办公之用外,后面还有几进大院,有招待贵宾饮宴的,还有留宿宾客和同乡的,志文他们就被单独安排在其中一套院子里。
手忙脚乱地梳洗完毕,又在丫鬟的服侍下换好衣服,志文逃也似的离开。
太腐败了,从脱衣服开始,就有人随侍在侧,要是你不想动,整个洗浴过程自会有人把你洗得干干净净,再将你穿得整整齐齐地送出来。
志文两辈子加在一起都不曾有过这种待遇,实在不习惯这种高级会员服务,在制止了丫鬟的服侍后,自己动手,三下五除二,飞快地洗完后就跑到前院堂屋来了。
柳才早到了,规规矩矩地坐在桌旁喝着茶,静等开饭,只是忸怩不安的神情却出卖了他,想来也是无福消受。
志文无心拿他打趣,打了个招呼,也在桌旁坐下。
稍候,司茶满面红光地进来了,看来他倒是很享受这种待遇。
然后是囡囡她们,被丫鬟服侍,三个丫头倒是不会害羞,只是看她们兴奋的样子,应该没少玩水。
见人齐了,司茶冲门外一招手,菜肴流水般地端了进来。
“尹大哥呢?”一路而来,大家也都熟了,尹护卫跟了周承允三年多,算得上忠心耿耿。
“不用管他,”司茶脸上露出一丝猥琐的笑容,低声道,“找他相好的去了,你懂的。”
“来来来,郑公子,请。”司茶伸手虚引,开始给大家介绍菜品。
“张家口地处边塞,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就这道‘烧南北’还能勉强入眼。”
众人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这道在他嘴里“勉强入眼”的菜肴黄白相间,鲜香扑鼻。
“大家尝尝,黄的是塞外口蘑,白的是江南竹笋,算是下了些功夫。”司茶说道。
众人咋舌,塞外口蘑倒也罢了,江南竹笋弄到这儿,得费多大劲儿啊。
就这都只能算勉强入眼,志文算是见识到了这些大商人的豪奢。
“司茶大哥,张家口八大粮商到底是哪八家?”吃着饭的时候,志文开始请教。
这八家后世被称为满清八大皇商,但志文除了知道领头的姓范之外,其他还真一无所知。
“这你算问对人了。”司茶咽下一块口蘑,“这些年我们晋南与他们晋北,明里暗里不知争斗了多少次,我们公子算是最了解他们的人了,在下虽不才,还是能和大家说道说道的。”
“这八大家以范姓为首,你们应该都知道,剩下七家是靳家、梁家、田家、翟家、黄家和两个王家。”
“范家最出色的人物范永斗,虽是庶长子,但有手腕,有决断,最有希望接任家主,其他七家也各有出色人物,分别是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不过刚才会馆通报说,范永斗自去了晋南后,就好久没出现了。”
志文暗笑,范永斗是永远不会出现了。
这件事儿,志文他们凡是知道内情的,口风都很紧,而对外,就只告诉了周承允,看来他的嘴巴也很严。
第213章 张家口初体验(1)()
司茶话音刚落,墙外忽然“咣咣”两声铜锣脆响,然后一个大嗓门喊道,“收粮了,收粮了!要卖粮的,自行到范家、靳家、梁家、田家、翟家、黄家和王家商号售***平日高两成,多少都收!”
一声冷笑从司茶嘴里发出,“郑公子,你听听,京畿之围刚解,这八家就忙着不惜高价收粮,银子从哪儿来的,粮草是为谁准备的,不问可知。”
“京畿解围了?”志文惊喜地问道,不论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件大喜事。
志文他们出发来张家口之时,马二尚未有消息传回,而周承允一时也与周家眼线失了联络,对京师的情况一无所知。
不过既然到了张家口,蒲解会馆的人自会将最新情况通报司茶。
司茶点点头,将他所知一一告诉志文等人。
十二月初一,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投入大牢,属下祖大寿惶恐不安,于十二月初四率关宁军离开京师,返回山海关一线。
其后祖大寿虽被袁崇焕狱中信件感化,再次赴京师勤王,但与朝廷已是貌合神离,能发挥多少战斗力实在是堪虞。
十二月十七,奴酋黄台吉猛攻京师永定门,大同总兵满桂战死,后金也损失惨重,全军撤离京师北返,但仍在遵化、滦城、永平、迁安四城留下士兵,并指派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镇守,想以此为据点,等待时机再次入关捞一把。
孙承宗再次起复为大学士,替朝廷收拾烂摊子,调遣各路勤王兵马,准备拿下被建奴占据的四城。
志文等人听得半懂不懂的,志文还好些,好歹知道袁崇焕和祖大寿,其他人包括柳才就完全抓瞎了,不过知道建奴退兵,总是好事。
等大伙儿心思从京畿回到张家口,自是明白了司茶刚才那句话里的意思。
“哼!”柳才怒哼一声,自柳老汉失陷建奴后,他就视建奴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与老言和老三一般激进,恨不得杀光所有东虏,对这些建奴的狗腿子痛恨之余,更是十分鄙视。
柳才高高举起手,想重重拍一下桌子泄愤,却又顾忌在别人的地头,恨恨将手收回,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