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兆对李林的举动有点诧异,他看着他说:“谢谢……”然后就穿上了袜子鞋子,用双手去按太阳穴。
此人没问题。
李兆对我说:“您叫什么?”
我说:“你叫我小七吧。”
李兆说:“小七,等出去之后,我会把我一路的费用……”
我制止了他:“我们不是旅行团,除了伙食费,不会要你交钱的。”
李兆动情地点点头,说:“懂了,我会和你们每个人都交个终生的朋友!”
我说:“你不要太乐观,你知道我们的处境吗?”
李兆说:“你们……怎么了?”
我说:“我们所有的通讯设备都失灵了。”
李兆愣住了:“你们也迷路了?”
我点点头。
他的眼神一下变得灰暗了。
我说:“不过,我们至少有吃有喝,应该可以坚持到救援赶来。”
他赶紧说:“那是那是!”
既然这个李兆在土垠附近迷了路,说明这里离土垠并不会太远。
土垠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军事要地,是仅次于楼兰古城的重要遗址。
资料显示,在土垠遗址台下边,有一堆啤酒瓶半埋沙土中,那是1996年6月上海电视台送别余纯顺的营地位置。余纯顺最后的晚餐在此结束,第二天一去不返。
土垠离罗布泊湖心并不远。看来,我们一直游荡在罗布泊湖心周围。
所谓湖心,是一位工程师1997年年底根据地图经纬度测算出来的,并无人考证。当年的标志是个埋在沙土中的空油桶,1998年2月某个探险队插下第一块木碑,现在是一块石碑,每次有穿越者经过,都会留下纪念物。
从卫星看干涸的罗布泊,是个巨大的耳朵,耳廓、耳洞、耳垂清晰可见。有人说看罗布泊的卫星地图,右上角有一大一小两个笑脸,我觉得不可信,而进入罗布泊之后,这个传说让我想起了阿布和他的家长。
李林扶着李兆上了李铁的车,把陈然重新换回我的车里。
剩下的几个人原地商量。
虽然我们不辨方向,但是继续行驶,很可能看到土垠遗址,那时候,帕多也许就能辨清地理了。
李兆的出现还意味着一个好消息——他的团队并没有和外界失去联系,那么,他们两三天就会驶出罗布泊,他们丢了一个队友,肯定报警。营救人员立刻会进入罗布泊搜救李兆,找到他就找到我们了。
大家再次上车,出发。
张青一直没说话,这时才开口:“每年有多少人穿越罗布泊?”
我说:“哪有那么多冒险的人!据我所知,上次有人穿越罗布泊是两年前的事儿,一个科考小组,结果失踪了一个队员……”
他又问我:“罗布泊多大?”
我说:“古湖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
张青说:“差不多跟100个县那么大……”
我说:“你想表达什么?”
张青说:“100个县的面积连在一起,几年才出现一次人迹,你觉得,我们跟这个李兆在这个地方撞见的几率有多大?”
我无语了。
我说:“你不信任他?”
张青说:“我不可能信任他。”
我说:“就像我们当初不信任你一样?”
他再没说话。
车子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陈然要撒尿,我就把车停了下来。这时后车的也都下了车,撒尿的撒尿,抻懒腰的抻懒腰。
李兆也下来了。
我问他:“休息好了?”
他张开双臂,迎着风,满意地说:“好多了!”
他的这个姿势让我的心咯噔一下,接着我猛地意识到,这个李兆有点眼熟!
他是谁?
难道出发之前,我和他在罗布泊镇上见过?
不不不……
难道我离开黑河之前,在黑河跟他见过?
不不不……
他走到我跟前,说了一句什么,我没说话,还在使劲想,他是谁。
他问:“你怎么了?”
我的脑袋“轰隆”一声——刚进罗布泊的时候,我曾经捡到过一个录像机,后来我推测录像的人叫李桦,他被同伴害死了。眼前这个李兆,他那迎着风展开双臂的动作,多像录像中那个被害死的李桦!
第44章 李桦()
是的,我感觉这个平地冒出的人有点像李桦。
不过,李桦在录像中只露过一次脸,距离又很远,就像从公路监控录像看一个行走的人,我看不清,拿不准。现在,录像机打不开了,无法核对。
我回过神来,对他说:“看你很疲惫的样子,还是上我的车吧,我的车大一些”
然后,我透过车窗对陈然说:“陈然,你还回后车去吧。”
陈然心领神会,麻溜儿下了车。
我对李兆说:“上车,我们试着找找土垠。”
他就上了车。
车队继续前行,我继续跟他聊天:“你们总共几个人?”
他说:“十几个。”
我说:“你和他们走散几天了?”
他说:“三天了。”
我说:“你说你们是从哪来的?”
他看了看我,说:“刚才我告诉你了啊。”
我说:“噢,对了,你们是河南人。”
我重复问他相同的问题,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如果他两次回答不一致,或者完全一致,就像背台词,那么很可能是在撒谎。第二,我故意让他知道,我是在测试他,如果他不动声色对答如流,那也是可疑的。
他说:“濮阳,我是华龙区的。”
我说:“我几天没睡好觉了,脑袋是木的。”
我接着说:“你不生产地沟油吧?”
他说:“绝不干那种缺德事儿。最高法院刚刚出台法律,生产地沟油可以判死刑的!”
似乎没问题,他很了解这个行业。
我说:“太无聊了,讲讲你们那个团队的事吧。”
他说:“我们一路都挺顺利的,3天就到了土垠,预计7天走出去。没想到,偏偏我出了事儿。”
我说:“你带录像机了吗?”
他说:“带了,丢在车上了。”
我对张青说:“张青,你把我的录像机拿过来,我看能不能充上电。”
张青在我的箱子里翻了一会儿,把录像机和充电器拿过来。我一边插入点火器,一边用余光观察李兆的表情。如果他是李桦,那么,他应该认得这只录像机。
他只是随意地低头看了看,并没什么明显的反应。
我接着问:“你们几辆车?”
他说:“9辆。”
我说:“那么多车!”
他说:“13个男的,三个女的,其中有个才19岁,叫小果,都玩两年车了。”
我半回头对章怀说:“米豆,你把矿泉水递给我。”
章怀愣了愣。
我在观察李兆。
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章怀的后脑勺:“他叫什么?”
我说:“米豆。”
他说:“他不叫章怀吗?”
我说:“你怎么知道?”
他说:“你喊过他,我以为他叫章怀呢。”
我快速回忆,是的,李兆来了以后,我曾叫过章怀的名字。看来这个人的记忆力出奇地好。
我没发现他有什么破绽,就说:“他小名叫米豆。”
李兆说:“你们之前就认识?”
我说:“对。”
章怀这时可能明白了我的用意,把矿泉水递给我,我喝了一口,放在了身边。
开着开着,我突然问:“你知道李桦吗?”
他看了看我:“李桦?”
我审视着他的眼睛,又问:“知道吗?”
他说:“不知道,是明星吗?”
我说:“不是。”
他说:“你为什么问我这个?”
我说:“生产地沟油的,日产10吨,被抓了,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过他的庭审。”
他说:“这种人抓不完。在河南,我好几个同行都在做这个。”
聊来聊去,我感觉这个李兆没什么问题。
可是,那件黑夹克,那个张开双臂的动作,依然是我心里的一个阴影。
车队在缓缓行进,录像机充了电依然打不开。
我们在逃离磁场,可似乎一直逃不开,设备始终在故障中。
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唯一不同的风景,那就是大片大片枯死的芦苇根茎。很多很多年前,罗布泊水深草长,芦苇长势不亚于白洋淀,如今它们都死了。
李兆四下看了看,说:“我好像见过这片芦苇……”
我一下精神了:“你确定吗?”
李兆说:“不确定……”
如果,他真的来过这个地方,那就说明土垠就在附近。
我说:“你再好好看看!”
这时章怀突然叫起来:“那儿有个东西!”
我说:“哪儿?”
他朝前方指了指:“在那儿!看看看!”
果然,荒漠上出现了一个黑糊糊的东西。这里的石块都是不规则的,因此这个东西很显眼,它是圆的。它趴在那里,纹丝不动。
李兆也瞪大眼睛看,他说:“不会是我掉的备胎吧!”
那东西离我们二三百米,我加大油门开过去。
后面的车不知道我去干什么,跟了上来。
我们开到这只轮胎前,停下来,我和李兆下车看了看,真的是他掉下去的备胎,他在不远处的沙土里还找到了断裂的固定架。
我在沙土上看到了隐约的辙印,一辆车的辙印,但我没有声张。
李兆把固定架扔出去,恨恨地说:“这东西害死我了!”
我把备胎装到了我的车上,然后回到后车,对陈然说:“你把望远镜给我用用。”
陈然拿出望远镜递给了我:“这是什么地方啊?”
我说:“目前还不确定。”
然后,我跑到高点的地方,举着望远镜四下看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遗址。
我对大家说:“估计这里离土垠不远了,我们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吧。”
李林支起锅灶,跟殷凯做了一锅西红柿鸡蛋汤,每人一块烤馍。
吃完之后,我对大家说:“你们午休,我在附近转转,试试能不能看到土垠的影子。”
李林说:“没有对讲机,你一个人离开,太危险了。”
我说:“整个车队一起找,耗费太大。我带着望远镜,不会走出太远。刚才我看到了辙印,今天没风,我顺着它走,找不到就回来,应该没问题。”
张青说:“我跟你去吧。”
我说:“行。”
安顿好大家,我和张青开着车离开了。临走章怀问我“行不行啊?”我说“没事儿,你歇会儿吧!”
来到刚才备胎掉落的地方,然后沿着辙印慢慢朝前开。
没想到,真的有收获,顺着辙印走了大约半个钟头,看到远处停着一辆黑色的越野车!开到它跟前,我下车查看,它的一只轮胎爆了,车尾残留着备胎固定架。
毫无疑问,这正是李兆的车。
车牌是粤S。
我困惑了。
李兆弃车之后,走了三天,我不确定他走出了多远,但是他说过,他离开土垠十几公里就爆了胎,而我们就是从十几公里之外寻着车辙驶来的,并没有看到土垠!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