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所名叫霍格沃茨的魔法学院开始了一段奇妙的魔法之旅。
“皇上,该启程了。”禁军统领上前提醒道。
皇帝陛下看了看天色,果然不早了,今晚还要赶到野狐岭的大营之中。他之所以在张家口停留不过是想瞻仰一下罢了,杨康起身走下了酒楼。五千禁军跟在身后,朝着野狐岭而去。
参知政事完颜承裕在大营中恭候皇上的圣驾,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仅次于左丞相和右丞相,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皇上亲自前来督战。完颜承裕心中忐忑,辽东战败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说皇上还没有亲政,可那终究是皇上,而且还牵扯到指挥权的问题。他怕皇上胡乱指挥扰动了军心。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道出了军权和皇权之间的关系。
在战争中时机稍纵即逝,作为军中主将若是没有自主权很容易贻误战机,若是皇上瞎指挥更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这种先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完颜承裕担心皇帝陛下会任性而为。
他此时的战略是固守野狐岭,把蒙古大军挡在外边,等到在京兆府的荣王打败木华黎之后再集中兵力歼灭铁木真,可若是皇帝陛下想要和蒙古大军正面冲突那就麻烦了,他在见识了蒙古大军的勇猛之后,有些怯战。
杨康来到大营之中,没有降罪于完颜承裕,反而温言宽慰一番,此时不是临阵杀几个大将就能成事的,那样反而会让军心更加不稳。
第二天,杨康登上野狐岭的关口,观察着外边的蒙古大军。
皇帝陛下的到来让金兵的士气高涨,在关口上大呼万岁,声震整个野狐岭,下面的蒙古大营中走出了一队人马,当前的正是蒙古大军的统帅铁木真,在他身边陪着的是一众蒙古将领。
这是杨康和铁木真相隔六年后第二次见面,六年前,在漠北的大帐中,铁木真根本没有关注过他,此时他们在野狐岭交锋,这位草原上的枭雄终于认真的看了杨康一眼,不过也仅仅是一眼而已。
“这小皇帝倒是有些胆量。”铁木真笑着评价道。
“有没有胆量要试过才知道。”铁木真身边的一个将领冷冷说道。
那将领正是蒙古勇士神箭哲别,他从身后的侍从手中取过长弓,把弓拉满,一出手便射出了三支箭,三支箭依次递进,当前一支箭即将力竭之时,后一支箭射到前一支箭的箭尾,让那支箭继续朝着野狐岭的关口而去。
野狐岭上,皇帝陛下身边的禁军慌忙挡在陛下身前,拿起盾牌想要替陛下挡下利箭,杨康分开众军士,面对着迎面而来的利箭,脸上毫无惧色,这么远的距离还想造成杀伤力,你以为自己是精灵族么?
说时迟,那时快,利箭来到皇帝陛下的面前,皇帝陛下从容的探手抓住利箭,双手用力一折,利箭断成两截,被皇帝陛下随手抛下了野狐岭。
“蒙古勇士,不过如此!”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
“吾皇万岁!”野狐岭上的金**士看到陛下如此英勇,不禁高呼起来。
皇帝陛下把手悄悄的藏到身后,刚刚为了耍帅,徒手接箭,想不到把手掌给磨破了,怕是连血都要冒出来了,看来九阴白骨爪还有待提高啊。(未完待续。。)
。。。
第十六章 最后的晚餐(求订阅月票)()
野狐岭上,皇帝陛下视察着各个关口,给将士们鼓舞士气。
杨康看过岳飞的《武穆遗书》,不过却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罢了,他来这里也不是想接过军队的指挥权,只是想亲眼看看金**队到底糜烂到什么地步,三十万金国精兵竟然被七万蒙古大军追着跑。
在西夏国的时候,皇帝陛下见识过西夏士兵颓废的神情,这种神情他此刻在金国士兵脸上看到了,这些士兵已经丧失了斗志,和野狐岭外蒙古士兵一往无前的气势完全无法相比。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是百年之前在辽国流传的一句话,说明辽国对女真人的忌惮,后来女真人果然灭了辽国,建立了大金王朝,自此金国大军一直都是强大的象征,想不到百年之后,这支强大的军队便孱弱到了如此地步。
金**队自身的糜烂是一方面,蒙古大军的悍勇是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想和蒙古人作为对手,可是想想再过百年,此时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军照样被农民起义军所消灭,这似乎是一个轮回。
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王朝。
皇帝陛下感慨着,即便自己暂时挽救了金国,早晚还是要被后来者取代,不过既然生活在了这个时代,那便尽力而为,活的精彩一点,才不负穿越一回。
野狐岭上有数十个关口,完颜承裕把三十万大军分散到各个关口防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蒙古大军从其他关口通过,能够守住野狐岭,弊端是兵力分散,很难互相照应。对此杨康也没有好办法,野狐岭的地形就是如此,在山地上蒙古骑兵的优势会被削弱,可对金国士兵也是如此,金兵唯一的优势是处在守的一方,只要坚守关口即可。
战斗开始了。在让人心血澎湃的战鼓声中,蒙古大军如虎狼一般的发起了猛烈冲击,他们没有骑马,而是徒步进攻,对金兵的箭矢和滚木雷石毫不畏惧,那种冲天的杀意让皇帝陛下以为蒙古人拥有了野蛮人狂化的技能。
怯战!
这是杨康发现的另一个问题,金国士兵看到悍勇的蒙古大军脸上会露出害怕的神情,他们在心理上被蒙古人打怕了,一旦心理上有阴影。想要取胜就难了,皇帝陛下只希望能够守得住野狐岭就好了。
然而事与愿违,在第二天晚上,发生了金国士兵逃跑的现象,不是个别人,而是成批的士兵逃跑,即便被督战的军士抓回来杀了一批也无济于事,为了稳定军心。杨康只好告诉他们京兆府的援军快要到了。
皇帝陛下知道已经没有什么援军了,荣王完颜洪熙和木华黎在陕西的战斗处在胶着之中。中都皇城倒是还有五万的禁军,可那是拱卫皇城的军队,轻易不能动,否则皇城内容易发生动乱,这次皇帝陛下也只带了五千禁军前来,看到眼下的状况。杨康对野狐岭之战的结果持悲观态度。
终于在五日后,哲别率领蒙古大军冲上了獾儿嘴关口,金兵再一次溃败,野狐岭失守。
完颜承裕带着残兵护送着皇帝陛下仓皇逃离,一路上没有据城坚守。一直逃到了浍河堡才停息下来,三十万大军只剩下七万之众,他一面召集残兵准备再战,一面把皇帝陛下送回了中都皇城。
杨康和铁木真的第一次交锋就这样结束了。
皇帝陛下看着那些军心涣散的将士,很清楚浍河堡也挡不住蒙古大军,果然,在他刚到中都城的时候,浍河堡失守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完颜承裕刚刚聚拢起来的十万大军被蒙古人屠杀殆尽。
五日后,蒙古大军来到了中都城下。
此时金国朝堂上更加的纷乱,大宗正府吵着要议和,要保住大金国的江山社稷,朝臣们开始责怪皇帝陛下鲁莽行事,隐约把野狐岭失守的责任怪罪到皇帝陛下的身上,鉴于皇帝陛下一直保持着沉默,大宗正府和朝臣们准备联合起来进行逼宫,让皇帝陛下主动让位,他们再立新君。
杨康回到中都城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金国还有没有的救?
在对比了蒙古军士和金**士之后,皇帝陛下觉得即便躲过这一劫,议和成功了,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蒙古还是会统一天下的,杨康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在这个烂摊子上缝缝补补,还是另起炉灶重新开始。
正在这时,他看到了大宗正府和大臣们联名写的奏章,那是让他退位的奏章,在奏章中历数了他的几桩罪名,包括身世问题,先皇之死,野狐岭失守等等,其中竟然还有**后宫的罪名,这是影射他在容妃宫中呆的时间过久么?
这些人还真是文明,没有直接发动政变把我杀掉。
皇帝陛下庆幸着,罪名中提到的都是老问题了,不过是一些借口罢了,看来这些人达成了共识,要让自己退位,然后找一个能够控制的皇帝和蒙古人议和,这也是老办法了,皇帝在有些时候就是替罪羊。
在蒙古人围城的第十天,大金国皇帝陛下完颜康下了一道罪己诏,认为自己不能胜任皇帝的职位,邀请大宗正府的官员和各位王爷以及朝臣们进宫议事,看看谁来当这个新皇帝。
当晚皇宫内大摆筵席,众位官员和王爷一边吃喝一边热切的讨论着,有人觉得应该立小皇子完颜绪为皇帝,有人觉得应该立某位王爷为皇帝,反正是众说纷纭,最终大多数人认为立小皇子完颜绪为皇帝最为合适。
皇帝陛下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直到结果出来,他让宫人去把容妃和小皇子请出来,准备禅位,大臣和王爷不由得放下心来,看来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决意放手了,无论蒙古人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金国皇室算是保住了。
宫人离开,宫门关闭。
一直负责在大殿内服务的六名宫人突然从怀中掏出匕首开始对这些大臣和王爷大肆杀戮起来,惨叫声响彻整个大殿,外边的羽林军想要冲进来,却发现宫门早已上锁,根本无法打开。
大殿内的六名宫人三男三女,他们出手干脆利索,一击必杀,毫不迟疑,在这些大臣和王爷的错愕中取了他们的性命,在短短时间内便杀了上百人,杀戮还在持续着。
这便是杨康培养的后备力量,这六个孩子练了两年的武功,算得上是二流高手,杀这些大臣和王爷毫不费力,这些人进入皇宫是不能携带利器的,连最基本的防护都没有,杀他们如同杀鸡宰牛一样的容易。
皇帝陛下给这次行动起名为“最后的晚餐”,他策划这次行动不能使用羽林军,因为羽林军和王爷大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也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只告诉了这六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这六个人平日里隐藏在赵王府内,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在忠诚度上绝无问题。
六十年前,海陵王完颜亮召集众大臣入宫,然后便是一场血腥的屠杀,把皇室宗亲和大臣们几乎屠杀一空,从而大权在握,如今皇帝陛下不过是向前辈学习借鉴而已,若不是这些大臣和王爷把他逼上了绝路,杨康还真的不愿意做出这种事情来,因为如此一来,在历史上他很可能会被冠上暴君的名号。
暴君就暴君吧,反正历史都是后人写的,他是看不到了。
下面的杀戮逐渐停止,那六个孩子在逐一检查有没有活口,发现活口就补上一下,等到确定全部死掉了才停了下来,静立在一旁,等着皇帝陛下的下一步指示,此时大殿内尸横遍野,血流满地,血腥之气肆意弥漫,包括众位王爷和大臣总共有二百三十六人,全部死亡,无一幸免。
皇帝陛下看着这些刚刚还鲜活的生命,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有些甘甜,他开筵以来第一次品尝了一下桌案上的菜肴,这顿晚餐还不错,很合他的口味。(未完待续。。)
。。。
第十七章 皇城喋血夜()
宫殿的大门打开,羽林军看到了大殿内满地的鲜血和皇帝陛下微笑的面容,那张往日看起来俊美的容颜上如今带着邪异的神情,即便羽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