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咏忍不住想,若是教傅云生知道了他能在这里与一群六部官员商议进口石油的事,不知会不会与他现在一样,莫名兴奋。

    “知道了!”待到石咏说完,雍亲王再度戴上眼镜,提笔在纸上写了什么,此外并无再多表示。旁人也不再留意石咏,其余人依次发言,各抒己见。

    待到讨论结束,雍亲王先行离开,众人散去。石咏有些茫然,走出这间屋子,却见早先引他到此的王府管事依旧在门外等他。那管事见石咏出来,连忙向石咏请教早先提及的海商究竟是何人。石咏猜到雍亲王可能真的会出面询问,便提了薛家的名号。王府管事记下谢过,自然将他引出王府。

    又隔了两日,薛蝌过来见他,说是户部当真有官员上门,向他询问了不少海贸的事。听起来,这海禁究竟能不能开,该不该开,户部是认认真真当了一个课题在研究。

    然而不久钦天监便卜定了封印的日子,石咏同朝中各处官员一样,再也不用每天点着卯去上衙。

    荣府那边则得了好消息,探春已经经过了初选与复选,并被留了牌子,如今只在府里静待指婚的旨意。

    为答谢石家,荣府再次邀了石家的女眷过府赏梅。日子已经订好,石大娘也点头应了一定会去的,这前一日却是北风大作,到了傍晚,那雪便如扯絮一般地下起来。

    这日正好石家在海淀的佃户李家赶着进京,一来去岁的收成不错,李家备了不少乡野之物,和佃银一起,往石家送上来;二来听说东家给寿哥儿安排了亲事,李大牛虽然当初点了头,让儿子成了人家的“户下人”,可到底还是放心不下,便带着陈姥姥和小儿子李庆,一起上京看看未来的儿媳妇儿。到了傍晚雪下得实在太大,石家便安排李家人在椿树胡同住下,等雪停了再回树村去也不迟。

    第二日石咏与如英起身的时候,都只觉得窗外一片大亮。帘子一揭,清光便从窗外直透进来。石咏暗道,莫不是放晴了,却见如英一脸兴奋地趴在窗格子跟前,笑着道:“这样的日子能去赏梅,绝不会辜负了好梅花!”

    石咏一瞅,那窗子外的积雪已经堆了半尺高,外头还飘着雪花,但已经渐渐小了。阴沉沉的天却还没有要转晴的意思。少时石咏出门,石海李寿他们已经将外院扫出了几条路径,此刻正开了院门,和街坊们一起,在椿树胡同那边清扫路径。

    石咏也闲不住,把石喻从西院头进的书斋里拎了出来,交给他一把扫帚,哥儿两个一起出门扫雪去。石咏一面动手,一面不忘了吩咐李寿:“回头替我记着点儿,咱家的马车出门,得再罩上一层厚毡子”

    他惦记着长辈与媳妇儿一道出门,可千万别受了冻。

    石家哥儿俩话还未说完,只听外头跑过来一人,边跑边喊:“城南雪大,压倒了几十间民房,大家快去帮忙啊!”

    石咏与李寿齐齐下了一大跳,石咏马上大声问:“哪里?”

    那人答:“就在骡马市南面,快去呀,现在去还能救几个!”

    石家旧址红线胡同距离骡马市不远,石咏对于南面那一片也颇熟悉。菜市口往南一大片民居,都是结构不算坚固的棚户,极少有砖瓦房的,再加上那里人口稠密,多是一家数口一起挤在一间屋子里住的。雪一大,压垮了房屋,伤亡必定严重。

    李寿登时道:“大爷,咱们赶紧去?”

    石咏想了想,对李寿说:“这样,你先跑一趟前门大栅栏,找乐凤鸣,请他出面找几位治跌打骨科的大夫,然后咱们在城南出事的地方汇合。”

    李寿马上反应过来,应了一声,拔脚就走。石咏则去找石柱,让他带石海、李大牛和李庆等人一起先去城南帮忙。石咏特地嘱咐了石柱,命他将无家可归的百姓先行带人安置在附近,自己带人随后就到。

    初步安排完毕,石咏进了西院,将南城出事的事儿告知家里女眷们。石大娘深明大义,叹息一声说:“人命关天,这等节骨眼儿上,咱们怎么还能光顾着自家家玩乐?咏哥儿,你且自去忙去,娘和你婶娘、你媳妇儿不用你管,咱们女人家聚一起想想有什么可做的,去帮帮那些百姓。”

    石咏见母亲通情达理,赶紧应了一声,又婆婆妈妈地提醒母亲今日出门务须防寒保暖之类,石大娘笑着赶他出门:“知道了!”

    石咏拔脚边走。他想得更远一些,眼下城南已经有人手去清理那些倒塌的房屋,将人从废墟里救出来。乐凤鸣随后会带大夫前往医治,救死扶伤。除此之外,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是

    石咏辨了辨方向,当即往外城他认得的几名营造司工匠的住处赶,寻到这些属下,将事情一说,工匠们一起随他出来,齐齐往城南过去。

    等赶到城南,果然如石咏所料,倒塌的民房将近百间,受灾百姓达到三百余人,除了少部分可以投亲的之外,余下二百几十人无家可归。石柱带着人将这些灾民一起都就近安置在附近一座火神庙里。但是火神庙地方狭小,灾民们老的老,小的小,更兼有些被砸伤压伤不能动弹的,无处可以落脚,只能露天躺倒在刚刚扫过雪的空地上。

    “看看,咱们有什么办法,能简易搭些个棚子,让百姓们暂时容身的?”石咏问身边的这些工匠。

    他手下的这些工匠都不是什么富贵出身,见了眼前这副情形也少不了动容,当下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

    这火神庙严格意义算不上是一座“庙”,不过是一片空地,中间搭了个神龛,里面放置神像,时时有百姓前来,供奉香花香火之类,向来无人打理。几个工匠商量了一阵,当即决定,顺着火神庙背后的一座背风的陡坡,借用地形,在此用木料和毡毯搭建几个简易的棚子,再用些炭盆,这些天灾民们便能支持一阵了。

    正在商量的时候,顺天府尹贾雨村听说城南出事,已经赶到,看到百姓的惨状,忍不住掉了几点痛泪,哭道:“上天为何要惩罚这些无辜老幼?若这是因为本官失德,上天该罚在本官身上才是!”

    石咏觉得贾雨村这番做派有点儿浮夸,可是他不得不承认,效果不错,不少还能动弹的百姓纷纷上前,冲穿着一身官服的贾雨村叩首感谢,口中道:“谢谢青天大老爷!”对这位顺天府尹观感不错,毕竟以前即便出这种事,顺天府最多遣一两名差役出面。贾雨村身为府尹大人,能亲自来看受灾的灾民,已经让这些人看到了不少希望。

    石咏当即将贾雨村拉到一边,两人见过礼之后,石咏问:“大人可有什么赈济措施没有?”

    贾雨村:“这个么来来来,石大人,咱们要不来一起商量商量?”

第260章() 
石咏全未想到贾雨村竟没有半点赈灾的成算;少不得耐下心来;与他商量。

    最终贾雨村勉强同意;给每名参与赈灾的青壮劳力发放每天五十文的“赈济费”;但是除此之外;贾雨村表示;顺天府无能为力了。所有赈灾物资;都要靠京中大户人家与百姓们自发捐赠。

    感情这位顺天府尹到此,竟是掉了两滴眼泪就准备拍拍屁股走了。

    石咏打算据理力争,毕竟看情形这二百多名灾民至少还要在此撑过这一阵恶劣天气;才能回归自家旧宅。但是贾雨村却非常诚恳地表示,他对此再也无能为力了。

    “茂行啊,本官在与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一样有这样的心性;甚至还得过‘才干优长’这样的评价,只没想到;这‘才干优长’不到一年就变作了‘恃才侮上’;成了‘沽名钓誉’;成了‘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其后本官才懂了‘无为而治’四字的真意。”

    贾雨村笑望着石咏;一脸为年轻后辈着想的模样。

    “茂行啊;我看你安排得一桩桩一件件,十分妥帖,本官就不多插手了啊!”

    在石咏眼中;贾雨村笑得像个老狐狸。这人既然要“无为而治”;不多插手,又何必专程到此假惺惺地掉几滴痛泪?这样的人不算是“沽名钓誉”,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沽名钓誉?不过就是将这南城百姓自发救治扶助的功劳,腆着脸都算在自己头上罢了。

    石咏扁扁嘴,心想:想走,没那么容易,身为此间百姓的父母官,你身上的责任还多着呢!

    他装作受了贾雨村的勉励,十分感激:“下官一定不辜负大人所托,将此处打点得周全。不过这雪犹未停,而外城民居大多结构简陋,经不起大雪积压,这有一,就会有二啊!”

    他提醒贾雨村,不仅城南,整个外城,怕是都有这种隐患。眼下不过就是倒了几十间民房,牵扯到二百多百姓而已。可若是别处再出问题,受灾的人数一多,贾雨村这个顺天府尹,可逃不了这个责任。

    果然,听石咏这样一说,贾雨村遽然色变,匆匆向石咏一拱手,道:“多谢茂行提醒!”说毕匆匆去了,石咏在他身后,见他迅速吩咐顺天府的衙役,这些衙役们随即四散开来,想必是通知各处百姓,及时清理屋顶积雪,免得造成更多伤亡。

    顺天府人手很足,石咏便安心由着贾雨村带人折腾这事儿去。他自己则继续留下来安置眼前的灾民。

    早先顺天府的人给在此参与赈灾的青壮发了牌子,告诉这些人每天能领五十文钱。这些人便听着内务府工匠的指挥,在火神庙背后背风的斜坡下,往下挖了三四尺深,然后开始搭支架,建棚子。

    往地下挖的好处是省了一部分材料,棚子不需要建得太高。此外将来复原的时候也简单,各处一拆,土往里一填即可。

    这时候内务府的几名工匠已经带人将倒塌民房的一部分可用的材料拆了出来,带着人乒乒乓乓地往地下夯实支撑的木柱。此外,外城不少做生意的老板过来,赠了些材料,大多是芦席、茅草、毛竹、毡毯之类。石咏命人分门别类,并命专人看守。

    一时乐凤鸣带了好几个大夫赶到。这边也已经将伤员都从废墟中抬了出来。这次所幸没有人死亡,但是受伤的也不少,大多骨折,也有被砸晕了昏迷不醒的。同仁堂的伙计迅速在火神庙跟前的空地上搭了个棚子,先将危重的伤员抬进去医治。乐凤鸣则一一安慰其余人等,说:“诸位莫急,这里药物管够!”

    石咏就知乐凤鸣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宣传自家的好机会,果然只听他大声说:“我是‘同仁堂’的老板,见诸位受伤,乐某人感同身受。这次为大家诊断治伤,都是义诊,绝不收分文诊金、药钱,请诸位放心!”

    家有伤者的灾民们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纷纷开口:“多谢乐老板!”“乐老板大善人啊!”

    陪着乐凤鸣一起过来的李寿这时候赶到石咏身边,说:“早先见到柳大娘进正阳门去了,想是去和荣府那边告罪,今儿那边宴请,太太奶奶们应是不去了。”

    石咏料定母亲不会再有这心思前往赴宴,可是没想到,正午的时候,石家的女眷竟一起赶到火神庙这边过来。石大娘不知从哪儿借了口巨大的锅,陈姥姥动手帮忙,用砖块堆了个大灶,烧上柴,往锅里加了米和水,开始熬粥。

    说实话大伙儿忙碌了一早上,也都饿了,闻到从锅中飘出来的米香,个个是精神一振。

    石咏却顾不上肚子饿,赶紧过来看家里人,看见如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