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家当初买下的这片荒山,的确物超所值。如今京郊已经半个多月没下雨了,大太阳一直那么高挂照耀着,这片荒山依旧郁郁葱葱,泉眼也没有半点水量减少的迹象,看起来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难怪村民们都认为上这儿取水是天经地义的。
而原本山间一条小道如今被踩成了黄土大路。李家原本在山上设的鸡笼鸭舍被废弃了一处,搬到离泉眼较远的另一面山麓去了。远处原该已经长出毛桃儿的桃林被砍了一半去,山头上便秃了一片,十分难看。
石咏点点,晓得石崇说得对,这是石家的私产,他得让这些村民建立起他人财产不得侵犯的意识,否则他还真不如卖了这片地和田算了。
下了山,石咏径直去见里长,和村中几位有头有脸的老人,几家大族的族长。李大牛和李寿则一言不发,跟在石咏身后。
见了人,石咏开门见山地直接说:“诸位心忧旱情,本官十分理解。可是这纾缓旱情的责任,原不该落在本官一人身上吧!”
石咏这回是故意亮出他身上有着官职的事儿,果然,一上来就将里长和村中那几位镇住了。里长还好,知道石咏的官职与他无涉,旁边几位却相互看看,站起身,颤巍巍地要拜,口中高呼:“见过石大人!”
“石大人来了可也太好了,这天旱这么久,村里的水井都要见底了,求石大人替树村百姓着想一二吧!”也有那机灵的,赶紧向石咏求情。
可是石咏却一步不让,只说:“不行!”
“本官好歹是汉军正白旗出身,如今正白旗可能会于村东征地,筹备修建八旗护军营之事。若是教八旗旗署知道了,树村村民如此怠慢正白旗官员的私产,你们以为他们会做何想?”
这并不是石咏危言耸听,八旗出城驻防势在必行,这树村的村民迟早要习惯在军营附近和官员们的眼皮底下过日子,他们若始终都如这般,偷鸡摸狗,贪小便宜,甚至损人不利己地损毁他人财物,那么将来倒霉的,只会是树村的这帮人。
他今日在这里点醒这些村里的老人和族长,就是要他们去各自约束族人,省得将来大祸临头的时候后悔。
石咏这番话果然震动了里长和村中的老人们,有些人知道自家子侄手脚不干净的,早已变了脸色。连李寿也在旁边暗暗称奇,心想自家家主果然是正白旗都统的侄子。他在正白旗旗署待了这么久,可还从来没听过出城驻防的风声。
“可可是”
里长犯愁了,“最近旱情严重,大家是实在没法子了,才想起去石家的荒山汲水。若是石大人不准许,那那该怎么办才好?”
李大牛心里也有些不忍落,在石咏身后低声开口相劝:“大爷”
石咏却坐在里长身边,在这厅中环视一圈,缓缓开口道:“如今乡里大旱,本官也不愿看到百姓们饮水无着,田亩歉收。所以,本官决定牵个头,带头捐些银子,资助村里打两眼深井,供村中百姓饮用灌溉。不知,乡里其余各位,可有愿意与本官一起,共同行此善举的?”
石咏早先见石家的荒山那一眼山泉水源充足,料定此处一定有地下水。所以只要打深井,就一定会有足够的水供村民们使用。
此外,他也试图通过此举说明,困难时刻,便当同舟共济,大家一起出力。各家出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多有少,但这绝不是该推至一家一户头上的事儿。
“嘿嘿,先甩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儿,”旁人还没出声,石咏佩着的荷包里那位“石首富”倒先开了口,“看不出来,小石咏,你还可以么!”
第103章()
在树村这样的地方打两眼深井;大约需要六十两银子。当地的地价也才是五两银子一亩熟地;这个钱对寻常百姓来说自然是天价。
石咏的意思;他出一半;村里的其他富户也多少捐一些;凑齐这六十两。这打深井是一劳永逸的事;打了井;不但今年的旱情不用怕,以后逢着大旱,也不用慌了。现在这么做;回头也少了赈济的麻烦。
可是这余下三十两银子,对树村这样的小地方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里长和村里几位老人商议半天;都始终没有商议出个结果。
最后站出来支持石咏的,竟是王平。
王平就是那位刘姥姥的女婿;小名狗儿的;据说两年前在京里认下了贾府这一门贵亲;便整日横过来走;鼻孔都生在了头顶上。可是前一阵子他听说贾府出了事;将周瑞家的一家都打发到了庄子上;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更惨,送到官府里判了流刑,这王平就彻底慌了;不敢再在人前耀武扬威;上回岳母打秋风讨回来的银子,也收得好好的,死活不肯拿出来。
后来还是他岳母刘姥姥和妻子刘氏拍的板,说做人不能这么小心眼儿,既然有这个能力,就该多帮着村里些。于是王家一家拿了十两银子出来,余下的二十两,树村里几个大户,你二两,我三两,凑了凑,就凑出来了。
里长激动得很,他们树村,还从没这么心齐,全村人一起办成这样一件大事。他当即表示,深井打成之后,一定要在井口旁边立功德碑,把这次各人的“义举”都记载下来。
石咏则表示:里长的想法不错。
他原本的想法就是:他可以出钱,可以行善,但是旁人不应将他的善举当成是天经地义,更不可以借着他的好心,就肆意侵犯他的私产,糟蹋他的产业。
看起来,这一点,树村人已经开始领教到了。
李大牛也对石咏这个年纪轻轻的东家刮目相看:人怎么就能想出来这样的法子,他怎么就想不出呢?这样一来,全村既感念石咏的恩义,而且再没有人有理由随意进入石家的产业,这样他李家管理起来,就也轻省多了。
村里人也大多羡慕李家,摊上个这么好的东家。
石咏处理完树村的事儿,便带着李寿回转。他骑马回城的时候,怀里揣了三个庆儿托他转交给石喻的鸟蛋。于是石咏不得不小心翼翼,提缰缓行,怎么走怎么别扭:这三个鸟蛋,无论是碎在他怀里,还是被他的体温孵成小鸟,感觉都不大好。
*
第二日石咏照常上衙,下衙回家的时候,在正阳门口被薛蟠和贾琏两个截了个正着。
原来早先贾琏与薛蟠两个各自递了帖子去金鱼胡同,打算向十三阿哥请安的。不巧十三阿哥腿疾发作,闭门谢客。待这几天十三阿哥将养得差不多了,便打发人去请他们。可是贾琏与薛蟠两个都有些没底,商议之下,便在正阳门这里“守株待兔”,果然等到了石咏,请他陪他们一道上金鱼胡同去。
石咏心想:这事儿他义不容辞。毕竟当初康熙将自鸣钟的事交待下来,是交给十三阿哥和他两个的。
于是石咏命李寿先回家报信,说是他不回家吃晚饭了,自己则跟着贾琏与薛蟠一起往金鱼胡同过去。
到了十三阿哥府,府上的管事将三人一道迎进十三阿哥的外书房。
三人进屋的时候,十三阿哥正坐在炕桌前,捧着一本书在看,见石咏等人进来,便呵呵笑着说:“茂行来啦?”
石咏一进屋,先打量十三阿哥的气色,只见对方气色尚好,只是见到他们进来,也并不起身相迎,反而向前微微躬身,伸手扶在膝盖上,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
石咏见十三阿哥为病痛所折磨,心中生出同情,赶紧放下袖子要行礼,却见身边两个早已都打了千儿下去,齐齐地开口说:
“奴才贾琏——”
“奴才薛蟠——给十三爷请安!”
石咏暗自咋舌,这才想起贾家和薛家,原本都是内务府包衣,包衣旗下见到皇子,请安都是自称“奴才”的,贾家近年即便被抬了旗,这个称呼也还不敢改过来,相形之下,衬得石咏自称“卑职”,就很突兀。
可觉得突兀的就只有石咏一个,无论是十三阿哥,还是贾琏薛蟠,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称呼,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亦觉得石咏的称呼没啥不对的。
贾琏与薛蟠都是头一回上十三阿哥府请安,当下奉上给十三阿哥请安的礼单。贾琏的是一匣老参,还有从广西求来的一个治风湿的方子,并蛇油蚂蚁酒什么的。十三阿哥一见,连忙感激道:“我这腿原没多少事儿了,难为你这么想着。”
十三阿哥见贾琏年轻,只道是贾家尊长想得周到些,却没想到贾琏的军师,此刻就在他眼前。
而薛蟠这次带上门的,却都是时鲜货,搁在礼单上也甚是耀眼,一只暹猪、一条几十斤的鲟鳇鱼、并一些新鲜的瓜果。
薛蟠自己也说得极直率:“十三爷别跟咱客气,这些也都是旁人送到我这儿,我就没见过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个儿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的鲟鱼,这么大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1又都新鲜,就想着来孝敬十三爷了。”他一面说话,一面伸双手比划,说到末了,见石咏和贾琏都看着他,忍不住有些不好意思,声量也放小了些。
没想到他这份粗枝大叶却对了十三阿哥的脾胃,登时笑道:“难为你,眼见着就要端午了,这都是应景儿得用的东西。我替家里人谢谢你!”
说着十三阿哥就吩咐管事将礼单拿去给福晋。
眼见着又是一年端午,有这些,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也现出些欢欢腾腾的过节气象。
“茂行,你们几个都别客气,这桩差事,圣上虽然让我领着,可说到底,还是要仰仗你们这些个年轻人。”十三阿哥给几人都看了座,随即将话头切回正题。
石咏事先早就与薛蟠与贾琏说过这次的事情,所以薛蟠也与贾琏都有准备,当下都坐在椅上,盯着十三阿哥,恭恭敬敬地听他说话。
岂料十三阿哥“噗嗤”笑了一声,说:“别看我,看这个!”
说着他从炕桌上随手拿过一只自鸣钟的机芯,先递给了石咏,同时说:“这回听了茂行的建议,先从洋人那里采买了一批机芯。只不过洋人也没想到咱们会大批采购机芯,这些都是最简单最笨重的一种。如今送到京中的,总共有一千架。”
石咏接过自鸣钟的机芯,见是发条式自鸣钟,大约手掌大小,只有机芯,不带钟面、钟罩,甚至指针也是细细的两条。可这东西在石咏眼中看来,几乎有无限可能性。
只听十三阿哥继续说:“只是我想,广州的海商那里,见咱们收购他们的机芯,然后改做成中华式样的自鸣钟,恐怕以后未必肯再将机芯卖给咱们。”
石咏却摇摇头,直接说:“不会,十三爷,海商都是唯利是图的。他们跑船的目的,就是让船上载的货在这一来一回之间,尽可能地增加价值。回头只要他们的机芯贩卖来这里,咱们做出来的自鸣钟卖到西方去,这两桩买卖各自有利可图,就一定有海商肯做,即便一家不肯,换一家,也一定肯的。”
石咏太了解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国货在欧洲有多畅销了,西欧几乎每个小国的宫廷里大多至今还保有一间至几间专门的宫室,陈列和展示来自东方的精美工艺品,瓷器、家具、布艺想必中式风格的自鸣钟他们也一定会感兴趣。
不过他也了解十三阿哥的意思,点头道:“不过,咱们的工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