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平元年冬,北地郡的两县群贼反叛,拥立羌族之中颇具威名的北宫伯玉、李文候为将军起兵,二贼率领北地羌族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实力一时大增,令凉州北地郡太守与凉州刺史无可奈何。
次年凉州乱匪攻破大城金城,挟持了在凉州很有威望的汉人边章与韩遂二人,奉二人为首。边章与韩遂见汉军势弱,想要剿灭乱匪几无可能,于是甘之如饴的带领着手下羌汉士卒南征北战,兼并了所有同样起事的羌族乱民与汉族乱匪,实力暴增到凉州再无军队可与之一战。此时边章与韩遂为求名利,以征伐乱政宦官为由,率领大军入寇三辅之地,入侵园陵。
凉州叛匪一路节节胜利,很快便攻入雍州。朝廷眼见局势不妙,将有大厦倾覆之险,于是复起在凉州颇具威名的董卓,拜为破虏将军,升任中郎将,与大司农张温,荡寇将军周慎执金吾袁滂等人一同率大汉最为精锐的所有步骑,一起抵抗凉州匪。
董卓几人在美阳列阵迎敌,哪知羌族军士悍勇,大汉的精锐浦一接触便遭逢巨大损失,后几人坚守不出,双方在几月内大小数十战,终于在十一月羌人因天降陨石引发营啸,董卓等人一鼓作气这才战败这股贼寇。
后来汉军一路追赶羌人,却犯下大忌,孤军深入之下,被羌人打了一个反攻。此时汉军受困,其余所部都已覆灭,唯有董卓率军逃脱,董卓在军中声望一时无两。
中平三年,凉州内乱,韩遂击破其余贼首,合并拉拢凉州另一股势力马腾,合兵攻伐三辅,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陈仓,危及长安与洛阳。
此时,朝中能够领军作战之人只有卢植、皇甫嵩、董卓,卢植因身陷大将军府与十常侍间的权利斗争,遭到双方压制,皇甫嵩得罪张让闲置在家,董卓便脱颖而出。朝廷连忙拜董卓为前将军领军征伐韩遂与马腾。
本来按照董卓的军力,击破韩遂与马腾用不了多少时间。可董卓不愿再受大将军的节制,故意解去陈仓之危后便拖延时日,暗地里发展势力,哪知即便董卓已经不把消灭韩遂、马腾作为主要目标,二人也抵挡不住董卓军威势,不久便投降了朝廷。
中平5年秋汉庭见乱事已解,这才好好查看各方将领的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董卓因为常年领军作战,麾下形成了一股以凉州士卒为主,汉军精锐、羌族勇士混杂的强军势力,这股势力只听从董卓的命令,让在洛阳的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大感头疼。
要知道这些年凉州匪兵入境三辅之地,朝廷为了剿灭他们动用了整个中原大地上的精锐战士,这些战士历经大战,损失惨重,除却董卓部所剩无几。要是董卓反叛,那整个大汉就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十常侍与何进心有灵犀似的达成一致——削弱董卓兵权。于是朝廷先迁董卓为少府令,主管大汉全境的官府园林,武器作坊等等。董卓知道朝廷目的,不受命。害怕董卓反叛,朝廷又封他为并州牧,归皇甫嵩节制。董卓知道皇甫嵩在军士之中威望极高,如果归入皇甫嵩麾下,肯定不是对手,于是据受命,反而把大军囤积到河东郡内,观察朝中局势,只要朝廷做出诛灭他的打算,董卓便可一日攻破洛阳。
董卓屯兵河东,朝廷无可奈何,刘宏心忧大汉危亡,急火攻心,病情越发严重,眼看时日无多,命不久也。
这时候朝廷内的两帮人马也不再管董卓的死活,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连忙连通后宫何皇后在朝中拉拢大臣,欲立皇子刘辩为太子,而十常侍则是依靠刘宏余威与董太后的势力,拉拢董承等人,想要立陈留王刘协为太子。双方每日在洛阳相互争斗攻讦,每日都有洛阳的下层官员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洛阳局势风云变幻,任谁都捉摸不透。
洛阳风云诡秘,袁术治下的扬州则是另外一副景象,经过四年的不断努力,袁术终于形成了对扬州的基本控制,本身官职也由刺史成为了州牧。
原先的扬州豫章太守王獒在袁术初次巡视豫章之时便有问题,后来其害怕袁术入京活动丢官,便先一步投靠了十常侍,让袁术回京奏报成为党人笑柄。可惜在中平三年时,王獒被查出与横行鄱阳湖的陈兰、雷簿两盗有密切联系。这王獒借着大汉太守的权势,暗通匪盗,每年劫掠郡中仓禀,令本来就形势不好的豫章雪上加霜。好在经过两年发展,袁术麾下的‘秋水’在扬州全境内形成稳固的谍报网,王獒的所作所为无所遁形,经查取证,事实确凿之下,袁术又入京奔走,终于把王獒与十常侍的关系打断,孤立无援的王獒最终被锁去洛阳,在押解途中被不知名人物行刺而死。
而王獒手下的陈兰、雷簿两人所领的鄱阳群盗也被袁术新练水军击败,后来群盗被包围俘虏大部分。陈兰、雷簿两人则被袁术处斩用以威慑郡内其余不安分的豪强匪盗。
庐江郡的陆康袁术则是奈何不得。陆康此人能力极强,既不投靠袁术,又不拒绝袁术所颁发的有利于民的政策,庐江在其治理之下,人民安居乐业。唯一令袁术不快的就是在他发令清查扬州豪族的时候,因豪族数犯法纪,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控扬州各郡,扬州十余个世家,三十多家豪强被株连,陆康见袁术大肆捕杀豪族,认为袁术有公报私仇之嫌,连连上报朝廷,要求朝廷严惩袁术。好在当时朝廷正处于危亡时刻,又有朝中大臣为袁术说话,加上这扬州在袁术治下每年上缴的粮食钱物也增益颇多,此事不了了之。
会稽郡的王朗本就是杨赐的学生。185年秋,杨赐突然病重,王朗因时任太守,向朝廷求假三月前去照顾。不到一月时间,杨赐逝世,王朗在洛阳为杨赐守灵三月。回来后,王朗带来了杨赐手书的信给袁术。大致意思便是他预见大汉如今内忧外患,刘宏气色一日不如一日,感觉袁术所虑极有可能发生,请袁术在他故去之后照顾自己的家人。王朗似也得到了杨赐的嘱托,一回来就完完全全的投靠了袁术,不像是以往,对袁术之令仅取部分觉得对会稽郡好的东西,对于有利袁术掌控扬州的行为完全不取,游离在袁术集团之外。
吴郡太守盛宪是除了刘邈以外投靠袁术最早的人,这还是蔡邕的功劳。蔡邕从朔方跑到吴会之地几年,与盛宪兄弟极为要好,几人常常聚在一起同修各类书籍,因此从蔡邕嘴里得知袁术之名的盛宪在见过袁术几次之后,通过交谈观察,肯定了袁术的才能,便投靠了袁术。本来袁术还奇怪这当世名士怎么会如此简单就放权给自己,后来询问才知道,盛宪本就不太擅长民生,勉强发展吴郡还是靠吴郡大族陆家、顾家之助,如今有善于治民的人才前来相助,对此求之不得。
就这样,在大汉其余地方都混乱四起之时,经过袁术的暗中努力,政局清明的扬州开始大力发展起来,全州内不论是人口,经济,军事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63章 扬州农业()
说起扬州的政治局势,就不得不提扬州的世家豪族势力。
扬州本就是偏远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各类情况完全比不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中原地区。因此,扬州的世家豪族多是大汉的中层世家,没有那种传世几百年,在一地根深蒂固的大家族。出了扬州,这些家族的影响力可以说微乎其微。
知道扬州世家底细的袁术在初步控制扬州后便开始对扬州世家进行政治逼迫。严格限定世家所占土地与耕牛等重要资源,同时严惩州中不法分子。
由于袁术本人出身极高,同时整顿世家又是轻车熟路,扬州的世家除却个别行事特别恶劣的起兵造反,一部分搬离外,大多都接受了袁术的统治。那些起兵造反的大部分还是与王獒一同,剥削乡里,刮民脂民膏的地主豪强。
搬离扬州的世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孙家。孙家乃是汉光武时期才到吴郡富春的豪族,族人一直都不能位列扬州世家之一,只能算是地方豪强。因此孙家众人大多都希望积累钱财,增加家族底蕴,因而用粗陋手段聚拢田地便成了首选。
袁术整顿扬州世家,极大侵害了孙家的利益,孙家在扬州又没有多少话语权,与袁术拼势力也拼不过,因此接受时任张温部下别部司马的孙坚建议,大部分搬去了荆州南郡当阳县。少部分本就与孙坚与其余直系关系不好的则是留在富春,接受袁术的安排,代表人物便有孙贲。
整个扬州的上层世家多是传世百多年,已经积累几代人,对于家财等物重视不多,欲求的是政治影响力,因而最有代表力的陆家、顾家、朱家、张家都留在扬州拥护袁术。袁术当然也投桃报李,对各家才俊相继安排到州内各地为官。
由于扬州上不了台面的豪强发展遭到限制,扬州各郡土地兼并得到缓解,加上袁术每年必推行的垦荒免税三年的政策,扬州农民土地持有量急剧上升,极大缓解了州中贫民与豪强地主的阶级矛盾,这使得扬州的农业生产一直稳步上升。
因为扬州越见富足,加上袁术主张的大力剿贼措施,扬州治安也在大汉首屈一指。这吸引了很多不愿遭受战乱的中原之民前来。
袁术刚到人时,扬州总人口刚超过二百万,经过四年不断修养生息,由中原流民的填补加上山中避乱人民的回归,整个扬州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
新加入扬州的人口给本就缺乏劳动力的扬州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扬州广博的荒蛮之地上又出现了很多的城镇。最为显著的便是鄱阳湖一带的环湖产粮区,仅仅经过两年的开发,每年所产粮食都位列前矛,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除却人均占地增长带来的好处外,袁术还大力推行如今不太盛行的堆肥肥田法。古老的堆肥法在21世纪的中国农村都是增产利器,到这东汉威力更为显著。堆肥顾名思义便是将猪羊牛圈内牲口栖息的长久沾染排泄物的草料堆成一堆,上面泼上粪水,等个一两月后,草堆内部便会因微生物活动产生大量的铵盐与钾等农作物急需物质,此时将粪草埋入田地家,然后中上粮食作物,就能达到增肥目的。
大汉农作物多是靠着大火焚烧枯叶等以聚集肥料,每种几年田地边会逐渐失去肥力变成劣田。推广堆肥后,地里的肥力得到补充,庄稼长势极好,每年的产量都从原先亩产80…120斤左右提升到了平均180斤。
除此之外,袁术还在那些失去肥力的土地上,按照户口补贴粮食让农民种植大豆,用大豆的生物特性与堆肥技术,使原先缺失肥料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至于劣田产出的在这个时候产量还算好但不受欢迎的大豆也都被袁术一一收购。要知道东汉时期,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栗,也就是后世的小米。味道好是好,营养也很高,但其产量简直让人头疼,即便使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每年所产不过一亩150斤左右,而且这东西极易受病虫害,常常颗粒无收。
袁术收购来大豆,便将大豆秘密运到丹阳郡内交给袁涣,用来榨油。东汉时期,大豆多是用作战马饲料,还没有人发现这大豆富含油脂,能用来榨油。于是袁术便命那帮襄城俘获的铁匠与四处寻来的工匠,用土膜铸造了一批每两个相互啮合的巨达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