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惊心-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多少宠冠后宫的女子不得善终?又有几个被皇帝宠爱的女子能善终?”

    承欢讷讷不能答,皇后说道:“你去了蒙古后,如果他爱你,自然是好,如果他不爱,也不打紧,最重要的是获得他的敬重。让一个有雄心的男人发自内心地敬重比让他爱更难,男女欢爱容易生嗔痴恨怒,容易让女子做出不理智的事,最终,色衰爱弛,回首已无退路。我的儿啊,你要记住,你们不是普通的夫妻,你们的脚下荆棘密布,彼此敬重才是长久相处之道,你是他的正妃,背后有整个大清国,你应该期许的是获得他的敬重。”承欢虽有许多别的想法,可她真心实意感激皇后,恭敬地说道:“儿臣牢牢记住了。”

    皇后满意地拍拍她的手,低声道:“弘历、弘昼他们大了,心也多了,听了外头不少人的混账话,对皇上畏惧多过亲近,恭敬多过爱戴。我如果走了,你要多陪陪你皇伯伯,提醒他顾惜自个儿的身子。”

    “皇后娘娘”

    皇后抚了一下她的头,示意她不要难受:“本宫无儿无女,却稳坐皇后之位,还令两个有阿哥的皇贵妃恭恭敬敬,丝毫不敢冒犯,都可以算作历朝历代皇后的奇迹了。本宫不是皇上最宠爱的女人,但皇上给了本宫想要的一切,本宫不怕死,就是放不下皇上。”

    承欢眼中泪珠盈盈:“不管发生什么,娘娘都在皇伯伯身边,只要皇伯伯要你做的事情,你都会尽力做好。娘娘刚才说不情愿抚养襁褓中的我,可就因为皇伯伯的嘱托,娘娘一直维护着我。娘娘,你别说丧气话,我阿玛走时,皇伯伯大病,娘娘一定要一定会好起来的,皇伯伯也舍不得娘娘离开。”

    皇后精神有些恍惚,眼泪落了下来:“本宫也想留下陪着他,皇上心里太苦,就算无话可说,也有个人相对”

    承欢怕刺激到她,不敢再哭,抹去了泪水,强打着精神说:“皇伯伯过会儿要来看娘娘,我帮娘娘净一下面吧。”

    皇后一辈子都恪守礼仪,循规蹈矩,注重装扮,忙说:“好。”

    傍晚时,雍正来了,赞皇后气色比昨日好。

    皇后很是欢喜,说道:“臣妾这里药味熏人,皇上不必每日都来。”

    雍正调笑道:“朕吃药时,也没不耐烦见你,你倒不耐烦见朕了?”

    皇后忙道:“臣妾不是这个意思。”

    雍正笑道:“不是这个意思,那朕明日、后日依旧来。”

    皇后眼内浮起了泪花,犹豫了半晌,终于大着胆子问:“皇上怎么看臣妾?如果,如果再来一次,皇上可愿意娶臣妾?可会依旧册封臣妾为皇后?”

    她少时被康熙指给当时的四阿哥为嫡福晋,雍正元年被册封皇后,到如今已是四十多年。唯一的儿子大阿哥在康熙四十三年病逝,此后再无所出,没有人相信无子无女的她能坐稳皇后的位置,但是她坐稳了。直到今

    日,即使她病入膏肓,不管是弘历的额娘钮祜禄氏,还是弘昼的额娘耿氏都不敢慢待她。她明白固然有她的谨小慎微,从不犯错,可也因为他护着她,但是,她心底深处总觉得不安,总想问清楚。

    雍正凝视着皇后,半晌都未说话,皇后渐渐不安,挣扎着想起来,磕头请罪。雍正按住了她,握住她的手:“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余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他停了一会儿,说道:“除了你,朕心中再无第二个皇后人选。”

    皇后闭上了眼睛,泪珠滚滚而落,紧紧地抓着雍正的手,身子轻轻地颤着。

    承欢擦着眼角的泪,悄悄地退了出去。皇后娘娘只怕或多或少曾忧虑过姑姑会威胁到她,却不知道皇伯伯固然十分记仇,可也十分记恩,皇后娘娘没有亏负过他,他自然也会敬她、护她,绝不会纵容自己去伤害她。皇伯伯是想要姑姑,可如果让他伤害始终支持他的结发妻子,用皇后之位去留住姑姑,皇伯伯永不会做,而姑姑爱的也就是皇伯伯这个性格,有所为、有所不为。

    半夜里,承欢突然惊醒,总觉得心慌意乱,坐都坐不稳,正焦躁不安,有太监大哭着来传讯:“皇后薨。”

    所有宫女太监都趴在地上哭起来。

    承欢却呆呆地站着,耳边一直是哭声,心里堵得好似要炸裂,可她哭不出来,甚至连话都不能说,脑袋里竟然想起了皇伯伯的一句诗:“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做契交。”

    皇伯伯究竟做错了什么?老天要把他身边的人一个个夺走,让九重三殿再无一亲友?

    雍正十年。

    北风吹了一夜,扯棉絮般扯了一地大雪,整个紫禁城都变成了白色。承欢坐在炕上,询问着昨儿值夜的太监。

    “皇伯伯夜里可咳嗽了?”“咳嗽了几回?”“睡得可实在?”“醒了几回?”“早上胃口可好?吃了什么?”

    一件件琐碎的事情询问过去,又一件件地叮咛着。

    弘历和弘昼结伴而来时,听闻承欢亲手做了糕点,两人都笑,说道:“你把活儿都做完了,还要宫人做什么?”

    承欢低声说道:“自去年九月皇后娘娘薨后,皇伯伯胃口越发不行了,他脾气又倔,明明身子骨儿不好,却处处逞强,容不得外人劝一句,连太医都不肯见。说是我亲手做的,他倒还能多吃点儿。”

第145章 番外四 九重三殿谁为友 (2)() 
弘历和弘昼都无法做声,在他们眼中皇阿玛是心硬性冷,对己苛严,对他人更苛严,做事做人都过于冷酷,承欢却把皇阿玛当成了一个脾气倔犟好强的小孩儿,总想着如何去哄着。

    三人正说着话,雍正见完大臣归来,看到弘历、弘昼都在,脸板了起来,正想询问他们的政事功课,可看到承欢,想起刚才大殿上商议的事,心里一阵难受,面上虽还冷着,话却懒得说了。

    弘历战战兢兢地想禀奏先头雍正吩咐他做的事情,雍正反倒说:“今日不谈这些事情了,一场好雪,难得你们三个都在,让人去拢了炉子来,热上酒,聊聊家常。”

    弘历未吭声,弘昼先激动地嚷好,承欢也很是开心,吩咐了高无庸去仔细布置。

    弘历和弘昼在雍正面前都有些放不开,不过因为有承欢在,屋子里还是挺热闹。

    承欢总是有办法把一件很小的事情讲得很有意思。弘昼也渐渐放开,陪着承欢说笑,两人又说又笑,猜拳赌酒,吆五喝六地对嚷,雍正难得地一直微笑着,丝毫没有拘束他们。

    吃吃喝喝,谈笑了一个多时辰,承欢怕雍正累着,遂假借自己有些倦了,命人撤了桌子。弘历和弘昼也告退而去,单留下承欢服侍雍正。

    承欢坐在雍正榻前,按照太医传授的法子,替雍正按压着头顶的几处穴位。

    雍正八年,怡亲王胤祥病逝,雍正九年,结发妻皇后乌喇那拉氏又病逝,雍正身边仅有的几个亲人全部凋零,他的性格越发古怪,即使咳血,也不承认自己咳血,更不许太医给他看病,没有任何人摸得清他的心思,也只得一个承欢能让他展颜几分。

    雍正说道:“今日,蒙古那边上了一道奏折,询问婚期。”

    承欢恍惚了半晌,才想起来,自己好像已经定亲了。她坐到雍正身侧,说道:“皇伯伯,我不是不想嫁,但让我再在宫里待几年。”

    雍正说道:“朕明白你的孝心,你是想照顾朕,不过朕身边有的是人,你不用担心。”

    承欢不吭声,有的是人吗?“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是谁写的呢?就这还是前几年写的,如今连这样的话都一句无了,只用沉默接受苍天安排的一切。

    雍正尽力做了一个高兴的表情,说道:“朕已经命人去准备嫁妆了,等春暖花开时,就送你出嫁。”

    承欢没想到婚事已迫在眼前,悚然色变,立即跪了下来,说道:“皇伯伯,等我准备好,我自然会离开,现在,我不想嫁!”

    她语声铿然,雍正心下凄然。

    他看着她从襁褓中一点点长大,这些年她一直承欢膝下,他又何尝真舍得她关山万里,从此不得相见?他手放在承欢头上,微阖着双眼,淡淡说道:“前两年,朕还怨怪你阿玛明明是弟弟,却先朕而去,令人痛何如哉,皇后走后,朕却想明白了,你阿玛先朕而去,才是老天善待朕,让朕能妥善安排他身后的事情,免去他承受不能受的痛。他们一个个都走在朕前面,很好!走得很好!”

    死者眼睛闭上的刹那,一切都成了身外事,生者却是日日活在悲痛中。如果非要一个人承受这些痛,那么就是他吧。

    承欢眼中噙泪,央求道:“皇伯伯,你再留我几年。”

    雍正说道:“替你妥善安排好终身大事,是你阿玛的心愿,伊尔根觉罗的王妃是你阿玛和你姑姑的好友,肯定会善待你,可天下事总难从人愿,朕总要亲眼看到你过得好,才能安心。如今,朕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你若现在过去了,有什么不如意,朕还能给你做主。若再拖几年,等朕走了,你的孝心倒是尽了,可你让朕如何安心去见你阿玛和额娘?”

    雍正一番话说得平淡之极,语声都不带起伏波动,承欢却知道他实在是痛入肺腑。她眼泪簌簌直落,再不敢说不嫁的话,只是俯在雍正膝头嘤嘤低泣。

    雍正面色淡然,轻抚着承欢的头:“不要难过了,你一辈子过得好,让你阿玛和朕安心,就是你最大的孝心。”

    雍正眉宇间已颇有倦色,承欢怕他犯了心疾,不敢再哭,忙收了泪,压下心里悲痛,反寻些高兴的话来说。

    叮嘱了高无庸仔细服侍,承欢从殿里出来,正低头急走,却听到有人叫:“承欢。”

    她侧头,看到弘历披着黑貂斗篷,立在空旷的雪地上。她不欲多说,匆匆想告退,弘历却问道:“皇阿玛是让你出嫁吗?”

    承欢点了点头,弘历眼中有激愤,问道:“你告诉皇阿玛你不愿意了吗?”

    承欢红着眼圈说道:“我想通了,迟早要嫁的,我年纪也到了,一切都听皇伯伯的安排。”

    弘历沉默了会儿,说道:“我送你回去。”

    几天后,弘昼才知道承欢即将远嫁的消息。他没有弘历的内敛,竟然大着胆子跑到雍正面前大闹了一场,质问雍正,紫禁城里少年才俊多的是,为什么要把承欢嫁到贫寒的塞外?难道是因为皇阿玛打不过蒙古人,最近战事吃紧,所以要牺牲承欢?

    雍正面对儿子的指责,如往常一般,看不出怒,也看不出不怒,只喝命他滚回去闭门思过。

    承欢在时,不少人都对她心有嫉恨,可真等她要走了,众人反倒留恋起来,想着皇上以后若发怒,再没有人可以软语求情,也没有人可以谈笑间就化解掉他人的杀身大祸。所以,对承欢的远嫁,倒是上上下下人人悲伤,看着像办丧事多过像办喜事,只有服侍承欢的老嬷嬷巧慧面容带喜,兴冲冲地打点所有行囊。

    三个月后,送亲的队伍从北京出发。

    清晨要走时,却发现寻不到承欢,宫里乱成一团,后来又发现弘历和弘昼也不在,越发乱起来,查问了半晌,才确认他们三个竟已失踪了一夜。

    直到日上三竿,弘历、弘昼才带着喝醉的承欢返来,弘历面色温和,恭顺地跪在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