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之雄霸天下-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宗禹开始时还摸不到远征步枪的门路,依旧按照密集队形和庆军相抗。虽然远征步枪的射速是庆军的数倍,但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两方以命相搏,还是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经过一轮的实战,张宗禹亲临前线,也渐渐领会了乔志清关于阵地战的论述。在庆军发起第二次进攻后,张宗禹便命令士兵们挖设了战壕,布置防御阵地。在战壕的掩护下,组成层层的火力网。

    果然,形势瞬间发生了逆转。庆军半蹲的射姿,完全就成了清字军的活靶子。

    战斗持续了两天,庆军一万多人竟伤亡八千之多。剩下的两千多人逃进了县城,再也没有再主动出击过一次。

    吴长庆退无可退,只能寄希望于德清城池,心里暗自祈祷着李鸿章能赶紧派兵支援。

    李鸿章从上海逃出后,就一路南下杭州。张宗禹对德清县发起进攻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李鸿章的手上。

    德清县是西线的门户,要是丢掉,张宗禹便能直插杭州。

    李鸿章自然知道德清县的重要,急忙调集了张遇春所统帅的春字军,张树声所统帅的树字军,共计五万多的兵马前去救援。

    淮军来势汹汹,张宗禹自然不肯怠慢。在德清城外只留下了右师进攻,自己则率领中师赶往了仁和镇的阵地上。

    主战场一时从德清县城,改到了仁和镇。浙江省丘陵山地众多,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

    仁和镇就是一个四周丘陵环绕的小镇子,并不适合大规模兵团的展开。

    本来淮军的武器就不占优势,在这个崎岖的丘陵地带,就更加难以结成密集的枪阵。

    张宗禹分兵在各个关键的高地上挖设战壕,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淮军想要增援德清县,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水路早就被清字军的海军封锁,淮军就是想水路增援,也没有那么多的船只以供使用。

    战斗打响后,让张宗禹意外的是淮军竟然携带了不少的火炮。步兵一发起进攻,火炮部队在后面马上开炮增援。

    不过张宗禹早有准备,立刻下令迫击炮并进行还击。迫击炮兵居高临下,双方炮战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淮军的炮兵阵地就被炸成了一锅粥。

    要知道,在没有橡胶轮胎的此时,旧式的野战炮全都是木头制作的轮子,移动起来十分的不便,尤其是在凹凸不平的山地上。

    密集发起重逢的步兵就更加的可怜,清字军已在各高低构筑了完整的火力网,根本就找不到防御的漏洞。

    淮军不但是密集冲锋,还是挺着身子向上冲击。清字军在战壕的掩护下,毫不费力的开上一枪,便能打中一人。而淮军一排排的密集子弹飞过,不是朝天上空放,就是打在了战壕边的石块上。

    战斗持续了三天,淮军连一座高低也没能夺下来,伤亡却成千上万的递增。

    三日后,张宗禹越打也放的越开,对手中的武器也是更加的自信。没等淮军发起进攻,便命令各师团对淮军主动发起了冲击,目标直指淮军设在后方的指挥部。

    淮军连忙收缩兵力,结成一道道防御阵地。在不到方圆二十公里的平原上,竟一时把剩下的四万兵马全部集结防御。

    一时间旌旗飞扬,人头攒动。乌压压的一片全是手持洋枪的淮军,对面便是已经开始准备冲击的清字军。

    冲击的号角吹响之后,张宗禹这时才把迫击炮兵派上了用场,对淮军的阵地开始密集的火力压制。

    淮军的人数再多,也受不了迫击炮弹爆炸的威力。那一颗炮弹下去,方圆十米的人不是被震的七窍流血,就是被四散的弹片炸的血肉模糊。

    在迫击炮的轰炸下,淮军防御的阵地上瞬间被撕开一道口子。左师和中师也在此时发起冲击,迅速的从防御的裂口处,对淮军进行大纵深的穿插分割,包围歼灭。

    淮军也不过刚刚征调的民夫,端上洋枪有的还没有三天,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只是进行了一轮的还击,便全部争相四散逃命。

    张遇春和张树生也是久经沙场之人,但是一时却被张宗禹的新战术彻底的打懵,匆匆的收拾了一万的残兵,就全部朝杭州退缩了回去。

222。第222章 新年攻势二() 
仁和镇一战,淮军的两大主力伤亡殆尽。李鸿章再也不敢随便出兵增援,而是派出了大批的军队,在杭州城外层层构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张宗禹对杭州的进攻。

    吴长庆得知了消息之后,一时就心灰意冷。再也不期盼有援军来救,而是写好了遗书让亲兵化妆城平民送去了杭州,带着剩下的一万多人拼死拒守城墙。

    清字军对城防的攻坚战早已熟练于心,不再单单的依靠步兵攻城,而是从湖州调来了海军的华兴号战舰配合攻城。

    德清县城高不过五米,有的地方还是用石头胡乱的加固,那里能抵御战舰上重型火炮的密集轰炸。

    华兴号在东门处只是连续炮击了一轮,东城墙连着城门便轰然倒塌。

    右师在此时发起进攻,在迫击炮兵对城墙上进行火力压制后。

    庆军的兵勇连头也不敢抬,全部抱着脑袋双手趴在了地上。

    右师趁机攻上了城墙,在天黑前就把城墙上的庆军剿灭一空,庆军剩下的兵马完全被包围在了德清城内。

    张宗禹此时也带着中师返回了德清县,在夜里派出传令兵,给吴长庆书写了一封劝降信,奉劝吴长庆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吴长庆在夜风中看着手下不到六千的兵马,眼中竟一时悲愤的热泪直流。现在就是想找清字军拼命,人家也不给机会,根本就近不了清字军的身。

    夜半时分,庆军中终于发生了叛逃事件。先是一个营的兵勇主动找到清字军投降,接着就是几千人的弃枪投降。

    淮军的编制与清字军的不同,将领大多都是各自为战。各个手握兵权,军队没有丝毫的凝聚力。所以一旦形势处于下风,叛逃开始后,就是主帅也无法控制局面。

    一个夜晚过后,吴长庆的身边就只剩下,当初从安徽带过来的那三百多的老弟兄。

    “弟兄们,我吴长庆让你们跟着我受苦了。”

    吴长庆最后一次面对手下的兵勇,头上的黑发竟然一夜全白。看着剩下的这三百多弟兄,吴长庆大声的哽咽了一句,拔刀就朝脖子抹了过去。

    这三百人在吴长庆副将的带领下,拒守县衙,誓死不降。

    张宗禹几次劝说无果后,终于下令士兵们对县衙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三百多庆军护卫着吴长庆的尸体,一排排的端着洋枪倒下,又一排排的补充而上,直到牺牲掉最后一人。

    张宗禹让人好生安葬了这三百多忠勇的汉子,把投降的六千多兵勇剔除了老弱病残后,全部编入了各师团之中。这些降兵不过是为了在军队中混一口饭吃,加入清字军后,面对丰厚的军饷和奖励,哪里还有丝毫的怨言,只是几天的功夫,便完全的找到了归属感,成为清字军的一部分。

    乔志清也给了前线军队很大的扩军自主权,以尽快的消化在战斗中俘获的士兵。

    张宗禹在德清县休整了三日,等到后方的补给一到,便又带兵南下。在仁和镇和左师汇师之后,大军随即朝杭州开拔。

    新年伊始

    开国大典如期举行,乔志清正式担任总统一职,并组建第一届内阁。内阁总理由洪仁H危饕涸鹦姓āD诟笙律璨普浚ど滩浚橹浚膊浚逃浚郎浚饨徊浚幕康炔棵拧�

    在内阁外单独设立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负责立法权和司法权。

    清字军正式更名为中华复兴军,简称“华兴军”。军队只对总统负责,由乔志清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并兼任组织部部长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职。

    清字军的辖区内,到处都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新中国的成立。文化部也专门成立了中央日报社,负责对外刊发官方的一切消息。仅仅这一天就印刷了十万份报纸,全部销售一空。

    消息很快的就透过个渠道传播了出去,一时天下都为之震动。

    浙江的两路大军为了给新中国贺礼,也加紧了新年攻势。

    由顾云飞统帅的右军在这一天完全拿下了嘉兴府,给新中国送上了第一份贺礼。

    李鸿章在嘉兴府的周围可是布置了数十万的兵马,将桐乡县,海宁县,海盐县,平湖县,四县相连,和嘉兴府构成了一道环形的防御体系。

    一旦有一方遭到进攻,便会有四方来援。

    顾云飞比起张宗禹来,更多了些主帅的从容。并不直接进攻面前的嘉兴府,而是采用大包抄,大迂回的战略,分三路大军进攻环形防御圈。由左师绕过嘉兴府进攻桐乡县。由右师在海军的配合下,从海路进攻海盐县。由中师在嘉兴府外构筑防御阵地,严防嘉兴府的淮军出兵救援。

    如此就把环形防御圈拦腰折断,淮军的南面和东面便是大海,退无可退。一时间华兴军像是手掌一样,慢慢的把淮军包裹在了手心之中。

    顾云飞的右军可是华兴军的老牌军队,单兵的战斗力极强。战斗打响之后,桐乡县最先被左师攻破,城中的一万多淮军被全歼一空。接着就是海盐县,在海军的猛烈炮轰下,淮军基本就没做多大的抵抗就弃城而逃,北上与平湖县的守军合兵一处。

    左师继续率兵南下,攻下了海宁县。海宁县的兵勇可没像桐乡县一样负隅顽抗,在死伤过半后,就全部朝杭州退却而去。左师并没有追击,完成任务后迅速的朝嘉兴府合兵而去。

    右师则挥兵北上,进攻平湖县。平湖县加上从海盐县套来的上万淮军,小城中一下增至两万多人。本就不多的粮草此时遭到了哄抢,还没等右师抵达,平湖县城中的两方人马就先火并了起来。

    海盐县的淮军对付华兴军没什么胆量,但是对付自己人却是下起了狠手,越打越猛。最后两方竟相互拼杀,死了一半人之多。

    右师抵达平湖县后,轻松的捡了个便宜,毫不费力的就拿下了平湖县。

    淮军两个部分全都缴械投降,无一人恋战。

    在平定了嘉兴府周围的羽翼之后,左、中、右,三师,分别从三个方向,开始对嘉兴府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此时嘉兴府共有四支军队,全都是当年李鸿章在上海收编的杂牌军。分别是有杨宗濂统帅的无锡濂字军,徐得胜统帅的无锡得字军,况文榜统帅的贵州常字营,梁安邦统帅的上海虎字营。

    在桐乡县,海宁县,海盐县,平湖县,四县布防的军队,也是他们的属下。

    此时嘉兴府内的四军统帅,面对强敌,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杨宗濂和徐得胜都是无锡子弟,对清字军统治下的无锡也了解颇多。心中对乔志清颇有归属之意,暗中派出了信使与顾云飞早有联络,并极力劝说况文榜和梁安邦投降。

    况文榜和梁安邦则主张据城死守,等待杭州的救援。然后里应外合,夹击华兴军。

    华兴军并没有给双方争执的时间,在三个师部准备妥当后,便对嘉兴府发起了进攻。

    杨宗濂和徐得胜见大势已去,便在城内举义投降,打开了各自防守的北门和南门。

    华兴军进城后,迅速对城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