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城的移民区建在北城外的空地上,这里距离长江的渡口最近,迁徙到这里的流民大多都先聚集在此处,等待着民政局的等级造册。
乔志清在苏州的时候就实行了户籍政策,每个人都有一张身份的证明,跟后世的身份证差不多。拿着这张身份证,就可以到城内的小区租住房子,然后寻找合适的工作。廉租房可以出租给一人,也可以十几个人同时合租,并没有什么限制,这样也是为了方便那些身无分无的人。
马车在城门口停下后,乔志清和黄飞鸿便下了马车,步行着出了城去。
城外此时一片萧条,南京的冬日虽没有北方的那么寒冷,但是一阵北风吹过,还是让人冷的打了个哆嗦。
江面上的军舰、货船、乌蓬小船来来往往,这几日陈玉成的新三师正奔赴安庆府,由水师最大的江苏号和安徽号负责转运。巨大的军舰在江面上十分的耀眼,不时还发出震天的汽笛声,屡屡吸引江上的路人观望。
移民区的帐篷密密麻麻的连营不知道多少里之长,乔志清放眼望去,最少有三四十万人之多。江面的码头此时还不断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流民上岸,都是拖家带口的背着大包小包的行礼。
民政部在每个聚居点前,都临时搭建了一个登记造册的屋子。屋外排着长长的人流等待着等级造册,一切倒也井然有序的进行。
登记屋的边上就是举着招工牌子的各工厂,不断的有精壮的男子和年轻的姑娘在询问着工资待遇。有的拖家带口的人并不在意这些工作,拿到身份证明后就直接奔进了城里。城墙上到处都张贴着移民南京城的流程,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这些人也早就了解规矩。大多是进城后,先找到住的地方再做打算。
乔志清和黄飞鸿走到了一处队伍的前面,排队的几个年轻人还以为他二人是过来加塞的,警惕的不断的打量着二人。
“你俩看什么看,后面排队去,想加塞可没门啊。”
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指着乔志清横着脸冷哼了声。
“你放心吧,我们就是本地人。听你的口音,是河南过来的吧?”
乔志清笑着和他套了句近乎。
年轻人放松了警惕,面色低沉的回了一句,“俺们是从河南过来的,今年老家遭了旱灾,庄家颗粒无收。没办法了,地里面的野草都吃光了,只能拖家带口的逃荒出来了。”
他身边的好几个年轻人都跟着叹了口气,满脸的无奈。
210。第210章 移民潮二()
乔志清看着几个年轻人沉思了一会,河南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是人口大省。在以农为本的这个世界,完全就是靠天吃饭,没有一点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是碰到水灾旱灾,便会举家逃荒。
时至中午,也到了开饭的时候。民政部在这里开设了粥棚,一敲锣流民们便拿着饭碗围了上去。
那几个年轻人也顾不得排队,从行李里取出饭碗便凑上前去。
人群里有个半大的小女孩,看模样才十二三岁的年纪。梳了两个大辫子,有些衣不蔽体的穿着破烂的麻衣,脸蛋圆乎乎的跟个洋娃娃一样。
小女孩手里拿着碗筷使劲的往人群里挤去。但是她那瘦小的身子哪里能挤得进去,半天也无果后,小女孩心里一急便捂着小脸抹起了眼泪。
乔志清心里一动,就掏出了口袋里的太谷饼,上前递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给,吃吧。”
乔志清冲她轻声吩咐了句。
“我不要,我娘亲说不能随便拿人的东西。”
小女孩羞涩的垂着头,拒绝的摇了摇头。
“给,拿着吧,这种东西叔叔多的是。”
乔志清好说歹说,小姑娘依旧摇头拒绝。
乔志清一时被这个倔强的小姑娘给逗乐了,苦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娘亲在哪里呢?”
“我叫郝婉莹,娘亲病了,在帐篷里睡着了,我想给他打点饭吃。”
小女孩瞪了个大眼,用袖子胡乱的擦了擦眼泪,可怜兮兮的打量着乔志清。
“那你把碗给叔叔,叔叔帮你打饭吧。”
乔志清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和她商量了下。
“谢谢叔叔。”
小女孩稍稍思索了下,便把碗递在了乔志清的手上。
“真乖,不要着急,很快就能打到饭了。”
乔志清冲她笑了笑,把黄飞鸿喊了过来,让他挤进了人群里。
黄飞鸿在人群里游刃有余,左右穿梭,只是一小会便端了碗稀饭回来。
“怎么这么稀,这怎么能吃的饱呢?”
乔志清看着碗里的稀饭,不满的皱了下眉头。碗里就下面沉着两三粒米花,哪里有饭的影子,分明就是一碗清水。
“公子,就剩下这了,好多人连这也吃不上呢。”
黄飞鸿瞟了下粥棚的方向,果然围在那里的人群已经失望的散开。
“这个郑观应,回去再找他算账。”乔志清愤愤的骂了句,回头看着小女孩问道,“你娘亲在哪里呢,叔叔和你去看看她。”
“好吧,就在那边呢。”
小女孩高兴的点点头,从乔志清手里接过了碗筷。只是喝了一小口,便小心的看着路,领着乔志清去了她住的帐篷。
“娘亲,我回来了,我给你打着饭了。”
小女孩带着乔志清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了自己的帐篷外。还没进去,就对她的娘亲大喊了一声。
帐篷里没有回音,小女孩掀开帘子后,乔志清也跟着走了进去。帐篷里一片恶臭,乔志清心道不好,连忙把床上平躺的那女人抱了出来。
小女孩看娘亲闭着眼不说话,一时也着急的拉了拉她的手大喊道,“娘亲,你醒来啊,我是莹莹啊,我给你打着饭了。”
“你娘亲是什么时候睡着的?”
乔志清有些不忍心的伸出手放在女人的鼻前,已经感受不到丝毫的气息。
“娘亲昨日就睡着了,她说醒来后就能带着我去城里住大房子了。叔叔,我的娘亲是不是病了啊,她怎么不说话啊。”
小女孩拉着娘亲的手不断的呼喊着,但是那女人已经是一具尸体,哪里还能听到她的喊声。
“飞鸿,你去到府衙把郑观应给我喊过来。”
乔志清不知道怎么跟小女孩说,回头有些愠色的对黄飞鸿低吼了声。
黄飞鸿连忙点了点头,转身就退了下去。
“莹莹,你还有别的亲人吗?你父亲在哪里呢?”
乔志清把小女孩拉到了身边,掏出丝绢给她抹了抹泪珠子。
“我娘亲说父亲去天国了,以后挣到钱就来接我们。叔叔,我娘亲是不是也去那里了?她也不要我了吗?”
小女孩抽泣了几声,心里已经明白妈妈是再也醒不来了。
“对啊,你娘亲也去天国了。那里很美,等你父亲和母亲安顿下来,肯定会回来接你的。”
乔志清慌骗了她几声,小女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呆呆的蹲在娘亲的旁边,一句话也不说。
这时周围的几个帐篷已经陆陆续续回来不少的人,大家注意到这里的景象,都是满脸无助的凑上了前。
“哎,可怜啊,昨日就病的只剩下一口气了,想不到还是没扛过去。”
一个年纪大的老汉伤感的叹了口气,周围的人都跟着垂下了头。
“老哥,你认识这女人吗,她还有什么亲人没有?”
乔志清看着老汉问了一句,心里琢磨着怎么安置这个小女孩的去处。
“没有了,我们都是从武昌府一路逃难过来的,家里的东西都被乱军抢走了。她男人就是被乱军杀死的,剩下了这孤儿寡母两人。这个挨千刀的护****,比湘军还要残忍,见什么都抢,简直不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啊。”
老汉愤愤了骂了句,无奈的摇了摇头。
“护****?”
乔志清皱了下眉,一下就反应了过来。果然是荣禄做的孽,这小子走到哪里就祸害到哪里,一点都没有改变。武昌府可不就是汉口那里,先是被湘军搜刮了一遍,接着又去了荣禄的护****。
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黄飞鸿便驱车带着郑观应赶了过来。小女孩在母亲的身边苦累了,就躺在地上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乔志清担心她着凉,便让黄飞鸿把她抱上了马车。
“属下参见大帅,大帅这么着急的召属下过来,有何急事呢?”
郑观应见到乔志清后,就急忙抱拳行了个大礼。他身着灰色的中华装,头发也剃成了平头的样式。自从乔志清大婚那天穿着中华装招摇过街之后,中华装便成了所有追求自由的年轻人,争相追捧的标准服饰。政府的官员几乎全部这样的打扮,年轻的官员更是跟着乔志清留起了平头。
周围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他们知道这样打扮的就是南京的官员,他跟乔志清行礼,那乔志清一定是更大的官员。
“你还有脸问我召你何事,你看看眼前这女人。光天化日竟活生生的在南京城外饿死了,你这个部长是怎么当的?你看看这碗里的稀饭,我应该叫它稀水还差不多。”
乔志清怒火中烧的端过了饭碗,一抬手狠狠的把碗摔在了地上,把郑观应吓的直打了个哆嗦。
“大帅息怒啊,此事属下也是无可奈何啊。如今城内的各工作岗位都全部招满了人,当初你说给南京城里招募一百万的移民,咱们早就招够了。这些人都是多余出来的,而且每天都有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年轻力壮的还好,能马上在城里找到工作。老幼妇孺,我们民政部已经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再来救济他们了啊。”
郑观应颤抖着身子连忙解释了一句,面色吓的冷汗直流。
“城里没有岗位,城外呢?城外不是有那么多的村庄都空无一人了吗?为什么不和陈国平商量下,把这些流民都分批安置到村庄里呢?”
乔志清不悦的皱了下眉心,稍稍缓和了下情绪。
“大帅有所不知,我们各个部门也都是刚来南京。陈部长还带着人,忙着丈量各村庄的土地呢。如今正值冬季,就算是把这些人都安置在农村里,他们一没有农具,二没有种子,也照样熬不过这个冬天,到时候还是会聚集在这里,等待着救援。这样更加会增加救援的难度,只能等开春后再做打算。”
郑观应连连点头,把为难之处跟乔志清解释了一遍。
乔志清环顾了下周围面黄肌瘦的流民,有些心酸的吐了口闷气。给了老汉和跟前的年轻人五两银子,让他们把小女孩的娘亲找个地方掩埋了。然后让黄飞鸿赶着马车,带着郑观应和小女孩回了总统府,把小女孩抱在了卧榻上休息。
“观应,去把洪仁透鞑砍ざ冀械秸饫锟龆袒帷!�
安置好了小女孩,乔志清便出了书房,对郑观应吩咐了一声。
“好,我这就去。”
郑观应连连点头,说着便出了院去。
外堂有一个教室的大小,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用上等的红木制成,能够同时容纳四十多人就座。
乔志清在主位坐下后,心情复杂的思索了一会。各部长就在洪仁拇煜陆宋葑樱抗肀郧侵厩逍辛烁龃罄瘛�
“都坐下吧,我想刚才观应都告诉你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