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招娣笑道:“我们去供销社,不是去干什么坏事。”
大娃胆子大,他要去海边捡海螺和螃蟹,自立怕他一个人偷偷跑去,趁着大娃不在,自立就把这事告诉宋招娣。
宋招娣也怕大娃个贪吃鬼去海边,今天早上做饭,大娃帮着宋招娣烧火,宋招娣就说,回头领他去渔民家里换海螺和螃蟹。
油票、布票和肉票稀缺,宋招娣不舍得用这些票,就去供销社买一斤糖放背篓里。随后,领着俩孩子去名声比较好,大娃也认识的渔民家中。
岛上的渔民三天两头出海,家里最不缺海螺和螃蟹。宋招娣的运气也不错,到渔民家中就看到一盆扇贝和一盆螃蟹。
宋招娣很惊讶,细问之下才知道,为了今天的元宵节,岛上的渔民昨晚出海了,今天早上才回来。
宋招娣一边把糖拿出来,一边说明来意。
这个时代不准民众私下交易,但允许民众以物换物。
渔民也不缺那一点点海产,宋招娣诚意十足,渔民想着自家小辈经常跟钟家的孩子玩,便给宋招娣十来个螃蟹,一半扇贝,还要给宋招娣一条带鱼。
宋招娣说孩子小,不能吃带鱼,他们家买鲈鱼了,渔民才把鱼拿回去。不过,四五斤扇贝,和十来只冬蟹,还是让宋招娣吃了一惊。
晌午,宋招娣清蒸螃蟹,炒了扇贝,做了红烧肉,做个鲈鱼炖豆腐,又炒个山药。一家人吃饱喝足,宋招娣就让大娃再去渔民家一趟。
大娃下意识问:“娘,还换东西?”
“别做梦了。”宋招娣道,“晌午这种吃法,一年最多两次。柜子里有两盆腌的蒜瓣和胡萝卜菜,你和自立给人家送去。”
大娃不动弹:“娘,你自己都不想吃的东西,叫我给人家送去?我不去,要去你去。”
“我什么时候不想吃了?”宋招娣瞪着眼睛,“快点!”
钟大娃岿然不动:“不去。”
“大娃,听话。”钟建国揉着肚子站起来,“岛上的渔民三天两头出海,在海上的时候都是蒸点米饭,吃点自家腌的东西对付一下。
“咱们今儿早上还吃过蒜瓣和胡萝卜丝,算不上把咱家不吃的东西给人家。再说了,柜子里的胡萝卜丝和蒜瓣是你娘晌午捞出来的,又不是咱家吃剩的。”
钟大娃:“娘早上还说不想吃了。”
“你娘说不想吃,是因为吃一个冬天了。甭说腌的菜,就算吃肉也吃腻了。”钟建国道,“自立,去把菜端出来。”
自立拉一下大娃:“走啦。”
钟大娃还是不动弹:“娘,你让我摘点青菜,我就去。”
宋招娣笑道:“你看哪棵生菜长得大,哪棵菠菜长得好,你自己拿着锄头砍。想砍多少砍多少。”
钟大娃一喜,突然想到:“也不能砍太多,咱家还得吃呢。”
钟建国突然觉得大儿子很烦,很想一脚把他踢海里,“要砍菜的人是你,不舍得的还是你。你去不去?不去叫二娃去。”
“去去去,现在就去。”钟大娃叫自立去端菜,他拿着小锄头砍菠菜和生菜。
半个多小时,钟大娃回来,放下背篓就躺在椅子上。
宋招娣见他有气无力,神情萎靡,又注意到背篓往外滴水,瞬间想到他怎么了,故意问:“大娃,怎么了?”
钟大娃摆摆手:“别跟我说话,我不想说话。”
“哥哥,有人欺负你?”钟三娃跑到大娃跟前,“跟我说是谁。”
宋招娣问:“你帮你哥收拾人家?三娃,给我过来。”
“大哥一定是生病了。”二娃猜测,“自立哥,楼上抽屉里有药,给哥吃一片,哥就好了。”
钟大娃抬腿一脚把二娃踢开:“你才有病,滚一边去。”
“你才滚一边去!”二娃踉跄了一下,抬脚给大娃一下,就躲到更生身后。
打架斗殴()
眼瞅着孩子要打起来;宋招娣不敢再继续看戏:“自立;背篓里面是扇贝还是鱼?”
“是海藻。”自立说着话不由自主地停顿一下;“姨怎么知道背篓里有东西?”
宋招娣看钟大娃一眼;笑着说:“这个混小子太客气;人家不好意思收啊。一旦收下;肯定会给你们海产。”
“娘知道?!”大娃翻身坐起来。
宋招娣没有回答;而是问大娃:“离咱们比较近的渔民有三十多户,你为什么建议我去姓曲的渔民家里换螃蟹?”
“他家人好。”大娃脱口而出。
宋招娣:“咱们用一包糖,换人家那么多东西的时候;我就看出曲家人好,而且还厚道。这么厚道的人,好意思要你那么多菜吗?自己想想。”
“好像不太好意思。”钟大娃仔细想了想;忍不住说;“娘为什么不提醒我?”
宋招娣反问:“你会听吗?”
大娃噎住:“不会。”呻/吟一声,后悔不听宋招娣的话又气自己自以为是;躺在长椅上跟一条咸鱼似的一动不动。
二娃第一次见他哥这么没精神;推着更生走到大娃跟前;戳一下他的脸;迅速缩回手;发现大娃纹丝不动,不禁眨了一下眼;转向宋招娣:“娘,哥怎么了?”
“心里堵得慌。”宋招娣道;“你们别理他;让他静静,一会儿就好。自立,姓曲的那家渔民有没有跟你们说海藻怎么吃?”
自立:“他们说给咱家的海藻里面没有泥沙,直接放在锅里飞水,然后凉拌或者跟面条一起拌着吃都可以。”
宋招娣拎起背篓,不禁惊呼:“这么多?”
“是挺多的。”自立说,“那家人说咱们家人多,就多给咱们一点。大娃不愿意要,那家人说他们也不要咱们的菜。”顿了顿,“我要帮大娃拎着,大娃不让。是大娃自己背回来的。对了,姨,他们还说我们以后想吃海藻,就去他们家拿。”
宋招娣看着钟大娃,笑眯眯道:“以后听话吗?”
“听话。”钟大娃说出来,抬手捂住脸,“娘,别说了。”
宋招娣看到他这样很想笑,可是见大娃很在意此事,也就没嘲笑他。把海藻倒洗菜盆里,宋招娣又往瓷盆里添点水,打算中午做饭的时候再收拾。
从厨房里出来,宋招娣便跟自立说:“把你们的书包都拿下来,我看看还缺什么东西。”
自立是一九六零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生,大娃是一九六二年农历一月十一日出生。更生和大娃是同一年的人,但两人差了整整十一个月,更生是农历腊月初七日出生。
宋招娣之只记得七七年恢复高考,具体什么时候,她也不清楚。把自立带回家,宋招娣建议自立和大娃一个班,钟建国不同意,他觉得自立比大娃大挺多,一个班不合适。
宋招娣就跟钟建国说,即便让自立上三年级,待他初中毕业后,自立未满十八岁也没法入伍,也得在家闲几年。随后又问钟建国,难不成让自立上山下乡?
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钟建国心底不赞同,但他从未对别人说起过。宋招娣提到“上山下乡”,钟建国都没经过思索就说不行。可是不下乡,供自立选择的职业并不多,便同意自立和大娃一起上二年级。
钟家户口本上面,自立和更生是钟建国的儿子,明儿一开学,两人便可以去部队子弟学校就读。阔别学校半年之久,自立和更生非常兴奋。
宋招娣话音落下,哥俩就跑到楼上,拿着四个书包下来。
三娃看到,就抓绣着大熊猫轮廓的书包。
钟二娃伸手夺走:“书包是我的。”
书包带勒到三娃的手,又见到手的书包没了,小孩瘪瘪嘴,啊呜大哭起来。
宋招娣顿时觉得脑壳痛:“二娃,书包给弟弟玩一会儿。”
“给他,他就不给我了。”钟二娃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他很想要我的书包。”
宋招娣把三娃抱到腿上,叫大娃去拿毛巾,给三娃擦擦眼泪:“赶明儿娘去市里买到碎布头,给你做一个大耳朵狗狗的书包。”
“大耳朵狗狗?”三娃停止哭泣,“什么样?”
宋招娣随手翻出一个练习本,拿出一根铅笔,也没在意是哪个儿子的本子,在上面画一只趴在地上的比格犬:“好看吗?”
三娃看了看他二哥的书包,又看了看宋招娣画的犬,满脸嫌弃:“丑。”
二娃勾头看看:“没有熊猫好看。”
宋招娣瞪一眼二娃,你闭嘴。
随即,宋招娣画一只布偶猫:“这个呢?”
“好看。”二娃道,“娘,我喜欢。”
宋招娣看向他,笑眯眯的:“把你的书包给弟弟,我再给你做个新书包。”
“不给!”三娃并没有看出布偶猫比熊猫好看,但他隐隐知道他们全家,他二哥最臭美,潜意识认为能被他二哥看上的东西,一定非常好。不待二娃伸手,三娃就紧紧抱住宋招娣手里的本子。
宋招娣乐了:“好好好,不给他。你乖乖听话,我买到碎布头就给你做。”
“好的。”三娃伸出小手指,“娘,拉钩。”
宋招娣无语,小孩子怎么都喜欢拉钩:“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松开三娃的小手,发现自立和更生盯着她,宋招娣下意识摸摸脸,“我脸上有什么?”
“姨,你很厉害。”自立指着本子上的猫,“画的跟真的一样。”
宋招娣听出来了,于是就故意问:“然后呢?”
“可以教我们吗?”自立小心翼翼的问,“我和更生想学。”
宋招娣笑道:“当然可以。别说你们想学画画,想学做衣服,只要你们不嫌小伙伴们说你们跟个女孩子似的,我也教。”
“娘,教我。”二娃大声说,“你教我做衣服,以后不让你帮我缝书包,我自己缝。”
宋招娣接道:“然后一天一个样,是不是?”
“不是。”二娃道,“我是怕娘累生病。”
宋招娣:“你哥要学做饭,你要学做衣服,你们哥俩是打算把我架空啊。”
“架空是什么意思?”大娃有一点明白,但又不太明白。
宋招娣:“家里有我没我都可以。”
“不行。”钟大娃道,“家里必须得有娘。”
自立跟着点头:“有爸有妈才是家。”
宋招娣心中一动,看向自立,颇为意外,但她没表现出来,而是笑着说:“算你们有良心。钟大娃,去把小黑板拿来,小宋老师课堂开课了,今天教画画。”
“好的。”钟大娃跑到楼上杂物间找黑板。自立、更生和二娃把小方桌拉出来。
三娃看到哥哥们的动作,伸出双手:“娘,我的笔和本子呢?”
“你也学?”宋招娣惊讶。
三娃反问:“娘不教我?”
“教啊。”一窝孩子愿意安静下来学东西,宋招娣求之不得。
晚上,钟建国回到家,发现家里格外安静,心下纳闷,小宋老师发火,皮孩子们不敢调皮捣蛋了?
走到屋里,发现五个孩子趴在小放桌上写东西,钟建国更加好奇:“明儿就开学了,怎么还在写作业?”
“爸爸,看看我画的小鸡。”三娃举起手里的本子,“好不好看?”
钟建国弯腰看了看,鸡没发现在哪儿,倒是很像个鸡窝:“挺形象,继续努力。”说着话往大娃和自立那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