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浙兵,攻打一百川兵所把守的土山”

    “第三场是延绥兵对浙兵,同样是骑兵对步兵,不过这一次规模更大,将由一百延绥骑兵,进攻五百浙江步兵”

    浙江步兵连续出战两场,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对山地擅长的石柱土司兵与强大的骑兵,浙兵面对川兵把守的土山一筹莫展,伤亡惨重。

    而面对骑兵的冲击,浙兵虽然有两百弓箭手,但是杀伤力有限,依然是挡不住骑兵的冲击,居然发生了崩溃,这让坐在点将台上的陈策气得脸色发白。

    第四场是由锦衣卫步兵对阵石柱土司的山地步兵,前面是川兵主守,而这一次则由他们进攻,锦衣卫主守。

    虽然用的是去了枪头的木枪与木刀,在前三战中,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损伤,这对所有的兵丁来说,都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毕竟在未上战场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真抓实干地打过。

    李彦对受伤的人进行了调换,依然是一个总旗五十六人出战,就地立阵防守,面对一百川兵的进攻。

    这一次,由锦衣卫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在平地上结成圆阵,川兵也没有选择重点突破,而是很简单地四面攻击。

    虽然家丁的长枪刺击威胁很大,但是他们要守住的面积相对打了些,枪阵不是很密集,加上锦衣卫防守训练的不足,很快被川兵冲开一道口子,整个阵型崩散以后,防守宣告失败,石柱土司兵赢得了第四场的胜利。

    第五场则是石柱土司兵防守土坡,延绥骑兵进攻,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三比一,一百骑兵进攻土坡上的三百土司兵。

    土坡虽然能够阻碍骑兵的冲击,土司兵弓箭手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没有阵列,也没有长枪兵,等骑兵在损失三十余骑,冲上土坡以后,即便以土司兵的强悍,也在骑兵面前被大量杀伤,最终只是惨胜。

    土司兵之所以能赢得第五场的胜利,土坡显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场只是两支平地步兵之间的较量,五十六锦衣卫对五十六浙兵,一比一的正面对抗。

    陈策觉得浙兵这一场能赢,也一定要赢,不然他就是连输三场,把脸丢尽。

    陈策觉得锦衣卫和川兵都是没有战术,乱打一通,第一场锦衣卫乱打一气居然吓跑了延绥骑兵,完全是侥幸,如果骑兵再多一点,这种步兵打骑兵肯定会死得很惨。

    第四场则是两支没有战术的队伍乱打一通,遇上更勇猛的川兵,锦衣卫很快就崩溃了。

    最后一战是人数相等,自由攻防,陈策觉得兵器配备更加周全的浙兵对上只有长枪与秀春刀的锦衣卫,肯定能赢。

    不过结果出乎陈策意料,李彦带领的锦衣卫将长枪兵放在最前面,上来就是进攻,而且表现得极其勇猛,几乎只是一个冲锋,就将同等数量的浙兵打散,赢得了第六战的胜利。

    最终结果,石柱土司兵三战皆胜,得九分名列第一,锦衣卫两胜一负得六分列第二,延绥兵一胜两负得三分列第三,陈策的浙兵终于是一场未胜,排在最后。

    石柱土司兵、延绥兵、浙兵的排名并不令人意外,石柱土司兵本来就是最强,而且他们的三场战斗要么占着地利,要么占着人多,加上自身的实力,赢得胜利并不让人意外。

    延绥兵三场派出的都是骑兵,自然胜面较大,令人意外地是第一场的小规模步骑冲突竟然没赢,因为规则的关系被判负。

    这次比武最大的意外就是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兵,锦衣卫毕竟不用上战场,所以训练的内容也不同,如果论及单兵素质,锦衣卫或许强些,但谁也没有料到,在以战场为标杆的模拟演练中,锦衣卫也能赢得两场胜利,特别是还赢得了一场步骑对抗。

    加上锦衣卫的特殊身份,这场比武的最大赢家不是全胜的石柱土司兵,反而是输了一场,却赢了两场的锦衣卫。

    借着这个胜利,骆思恭在第二天就上疏,请求充实锦衣卫,并进行练兵。

    对于徐光启来说,这次比武帮他解决了迫在眉睫地粮饷问题,他还发现李彦竟然会练兵,希望李彦能成为他的幕僚,帮他练兵。

    而在另外一边,骆思恭始终认为参加比武的兵丁都是骆养性的手下,而在校场上,李彦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指挥才能,并没有太在意。

    “三娃你不妨捐个监生,”知道李彦想法的汪文言建议道,他本人也捐了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便相当于举人,可以直接参加会试,或者担任一些低级的官吏。,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15章 布匹分级() 
以监生为徐光启赞画练兵,便是文官身份,捐例监生也确实是条捷径,不过李彦是军籍身份,无法捐例监生,除非以卫学贡举入国子监。

    李氏为军户,又仅剩李彦一丁,按例下半年满十六岁后,便要充军役,除非考取功名,也就是至少成为举人,本人才可以脱籍。

    李彦本人对此并不是很在意,一则是本身缺少这方面的意识;二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便是军籍,要充军役,但军役也有操守、屯田、丁余,只要有钱,并不会有太多约束,除非是当官,而他也不曾打算在官僚体系中打拼。

    李彦自己无所谓,却有人不同意,汪文言也是笑着劝道:“三娃还是想法谋个出身,以后做事也方便,有些事情,平常不觉得,真碰上了,却麻烦得很。”

    “三娃你虽然不是举人,无法成为‘举监’,甚至连生员也不是,连贡生都做不了,但以你的文名,若是想要入监求学,怕是国子监规矩再多,也得例外,”汪文言笑道。

    文官在仕途上的发展,要比武官的前景更为广阔,一旦从军担任武职,便会被打上武人的标签,至少在文官这个系统,想要发展会有重重阻力。

    李彦视科举为畏途,并且也担任了锦衣卫小旗,但在士林之中,他却有着甚为响亮的文名,因为他是华夏商报、华夏文学、华夏与戏曲的总编撰,华夏社的社长。

    李彦经常在华夏商报发表一些评论,这些评论往往观点独特,风格别致,而又言之有物,发人所未发,李彦或许尚未意识到,已经有很多人在关注他的评论。

    此外,他在华夏与戏曲上连载的儒林外史,也广受关注。

    李彦毕竟承袭了李三娃的一些记忆,前世的语文基础也不错,写出的文字虽然远不及古人来得骈四俪六、典故随手拈来,却也能做到行文流畅,意思明了。

    李彦对华夏商报的其他编撰也是如此要求:文字首先要流畅、易懂,这是第一位的,也因此形成了商报的文风。

    有人将这种风格称为“华夏派”的自然文风,与竟陵派讲究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艰涩隐晦的风格相对应。

    而李彦隐隐成为这种风格的倡导者与盟主,为不少人所追捧。

    虽然“华夏派”的文风尚未得到文坛主流的接受,不过其影响却是越来越大,不容忽视,读书人也因此将李彦当做读书人,即便是这次比武大会以后,都意识到李彦还是军籍。

    只不过,当朝唯一的内阁大学士方从哲也是锦衣卫籍,李彦又是如此年轻,大家都觉得他将来也是要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的,其中的难处也唯有李彦自己知道。

    正因为如此,多数人将李彦看作是文人,若他真的有这个诉求,恐怕很多人都会为他声援。

    李彦却不想将事情闹大,就当前来说,以幕僚帮着徐光启赞画练兵事宜,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借着这次比武,李彦向徐光启陈述了他的练兵思想。

    既然准备练兵,李彦也就认真研究了一些资料,特别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以及练兵纪实等,并与后世所见的一些军事常识相印证,提出精兵、军阵和思想教育这三点。

    徐光启曾向朝廷提出训练两万精兵,造枪造炮的条陈,李彦觉得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不会给他下拨饷银,毕竟两万兵的耗费不是个小数字。

    既然如此,何不循序渐进,先练一千兵,甚至五百兵,等出了效果,再练两千兵或者更多,如此一来,粮饷的压力不是很大,应该能得到朝廷的支持。

    徐光启却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辽东十几万兵,一年靡费银两五百多万,吾辈敢不抓紧?”

    辽东十几万兵,战力低下,野战无能,要防守广大的土地与众多城池,这点兵也无法裁撤,粮饷也必须保证。

    辽东是前线,首当其冲,朝廷自然会重点倾斜,寄望于熊廷弼能打造一支铁军,但历史证明,辽东甚至整个关外都不曾出现能够和后金兵野战的“强兵”,包括袁崇焕麾下的所谓“关宁铁骑”。

    徐光启为大明着急,想要一下子练出两万精兵,但越急效率反而越低,有关粮饷的纷争越闹越多。

    “学生请募练五百兵,”李彦想了想,也不去继续打击徐光启的积极性,只求独立练兵:“只要一月,便可初具规模。”

    李彦要募兵,不想从班军中挑选,一则这些地方上的军户关系比较复杂,未必会全听他的,不如直接招募流民进行编练。

    “即便是募兵,所得米粮、饷银及战器,只能与其他营兵同等待遇,”虽说比武后户部拨下了一些银子,但分到近万兵丁的头上,却仍是相当紧张。

    “据报,近岁募兵多有逃散,恐非易事。”徐光启道。

    “各地征调的班军也有逃散、哗变的,”李彦笑了笑,地方上的军户早已不复为兵。

    “至于粮饷兵器,学生可以自筹,请大人允学生便宜行事,”李彦道。

    “三娃,费心了!”徐光启略带歉意地看了李彦一眼,点头答应:“你尽管去做。”

    等到商议完毕,李彦起身准备告辞,徐光启突然吁了口气:“三娃,下月院试,你若能考中,本官可推荐你为贡生,再上疏朝廷,加你为参赞。”

    “谢过徐大人,”李彦无奈地苦笑,或许,在徐光启以及很多人看来,考取生员应该很容易吧!

    校场比武的效果正在慢慢显现,京城到处都在热议,原本因为辽东战败的些许消沉之气也一扫而空,都盼着有此强兵,要在辽东早日击败建奴。

    兵战俱乐部的会员很快达到百人,能拿出五两银子的保证金,五两银子会费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和巩永固一样,想尝试一把金戈铁马的滋味。

    “要想成为将军,首先要做好士兵,”李彦和颜悦色地与这些第一次参加活动的会员说道:“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个人都是俱乐部中的小卒,只能佩戴剑纹。”

    按照兵战俱乐部的规章,每个成员在参加活动时,都要佩戴徽章,并鼓励大家平时也能佩戴,而剑纹徽章代表俱乐部最基础的一等,图案类似于倒“v”。

    “在训练与活动中,你们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累到一定的标准,就能升级,”李彦再次重申俱乐部的升级制度,这样才能激发这些人的动力。

    “从今天开始,你们在俱乐部内部,要以对方的等衔来称呼,譬如对李某,你们应该这么叫:公士阁下。”

    “而称呼等衔比你低,或者一样的,则应该这样:小卒巩永固,听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