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筑风格的变化,源于新材料的使用,以及技术进步,当然,辽南本身也需要这样的建筑,比如港口和工厂的建设,用传统结构的房屋,就比较难以解决。而水泥砖石结构的房屋和建筑,就可以更容易造得更大,施工难度不大,施工的速度也很快,才能够被广泛使用。

    在辽南出现大规模建筑需要以后,李彦就从金州卫中抽调人力,组建了辽海工程社,这些人几乎全都参加过金州城,或者铁工城的施工,拥有比较丰富的建筑经验,组成辽海工程社以后,承揽辽南地区的建筑工程,发展很是迅速。

    而在工程社下面,又有专门的研究所,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和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辽海工程社的规模已然非常庞大,不过这个类似于商社的存在,也有着半军方的色彩,每次出征或者战事发生,工程社都必须派出人员组成工程营,协助进行作战。

    事实上,复辽军中也有专门的工程营,战时相互配合,平时也会参加一些大型的工程,锻炼技术和能力。

    如今的辽南,已经成为截然不同于内地城市的地方,在那里,最高的建筑是一座十二层,将近五十米高的灯塔,虽然十二层的塔式建筑,在内地也有,甚至五十米的高度,也不算空前绝后,但是考虑到这座灯塔建筑所用的时间和成本,其所代表的意义,就远非那些佛塔能够比拟。

    辽南灯塔的意义就在于,像这样的建筑,可以进行大量复制,这是辽南工业化体系的鲜明特点,特别是像这种全新的事物,首次出现以后,都会在技术上取得较大突破,再次复制,就会变得更为简单和便捷。

    十二层的灯塔并不常见,辽南最常见的当然还是一层的平房,但是三到四层的楼宇,也已经很常见,五六层的房子,也有一些,这差不多是现有技术能够经济化实现的高端。

    应该说即便是到了后世,五六层左右的楼宇也比较常见,有了辽南的实践,李彦对运用成熟的技术营造一座新城,就有比较大的信心和把握。

    事实上,李彦很喜欢明代的园林,晚明可以说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喜欢享受,对园林的营造可谓不遗余力,仅仅是这方面的书籍,就撰写了很多,虽然没有精确的数理推算与建筑结构,也能称得上是某个领域的研究专著了

    不过李彦更清楚地知道,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明帝国现在的人口也不少,估摸也有上亿之数,这还是在东北、西南等很多地方尚没有开发的情况下,可见土地的压力会有多大。

    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集中,虽然李彦并不打算在京城附近打造工业区,不过以华夏的传统,作为政治中心的京城,必然也会是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旧城的容量,显然是不够的。

    京城旧城,是属于那种传统式的,核心和精华都在城墙之内,毕竟有了城墙的保护,遇上战火或者动乱,身家性命才能得到保障。

    而在李彦看来,复辽军对魏阉的逆袭,已经说明城墙并不可靠,而在辽东的战事中,虽然城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那是因为建奴没有炮,而以复辽军装备的重型火炮,金州、铁工城那样的要塞固然不好对付,但是传统的城墙已经很难起到什么作用,何况要用城墙将城市围起来,成本实在太高。

    作为后来者,李彦也并不认为城墙的防护能力有多强,毕竟后世的城市都是没有围墙的,而在军事上,他也有绝对的信心。虽然说不是军队强大,就一定能保证城市不受袭扰,叛乱、政治纷争等等,都可能让城市变得动荡,这个时代城墙的存在或许也有它的道理,但是李彦建一座新城的想法,也从来没有如此迫切。

    工程社的技术人员在勘测地形之后,选择了永定河下游,距离京城十几里路的一处高地,李彦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后世是哪里,他看了之后,觉得还算满意,就同意了工程社的新城规划。

    当然,所谓的新城如今也只是动工兴建皇家格物院、格物学院所需要的建筑,以及一些必要的设施,在李彦的计划里,新城应该是文化、商业之城,也是宜居之城。

    前世的李彦为了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辛苦不已,如今能够打造一座新城,这让他兴奋不已。

    除了从辽南抽调的技术力量,大量卫所裁汰下来的冗兵,被征发、整编成为工程兵,承担平整土地、开挖地基等工作,并且要拉通与京通路相连的一条水泥路。

    新城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那笔罚没款,以及周围土地实现的增值,当然后者还只是预期,不过大部分土地都是皇庄与罚没的赃物,此外征地工作也在进行。

    因为新城就在永定河边上,所以永定河的治理就成为另外一个关键,因为之前提出的方案遭到“龙脉说”的责难,甚至就连朱由校也很关注,毕竟明代的皇陵就在京城的北方,要在那个方向修建水利工程,显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李彦不能说龙脉不存在,那就只有证明永定河上的水利工程,并不会影响龙脉,甚至可能有正面的影响。

    要做这种事情,宋钟国无疑是最佳人选,他同包有才简直就是绝配,宋钟国编撰一些或许是莫须有的话题、理论,而包有才则将这些消息散布出去。

    不过事关龙脉,并非一些民间流言就能让人信服,朝中也有一个这样的权威机构,那就是钦天监,负责天文历法的制定,并且观测、解释天下。

    钦天监在封建王朝的地位向来比较超然,也非常神秘,相对来说,钦天监官员的数学和天文学水平,要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都要好,他们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譬如说,钦天监大致能够预先测算出日食、月食的到来,而在那个时代,日食、月食这样的天象,往往被看得极为重要。

    当然,他们所知道的天文学,或许并不能称为天文学,很多理论的根源都是错误的,最近这几年,钦天监已经连续几次未能测算出日食的到来。

    这些年天象、气象都开始不太正常,这给了钦天监的官员以很大压力,而在这个时候,宋钟国突然找到他们,开始兜售他的一套理论。

    不得不说,宋钟国有一些作神棍的潜质,即便是在钦天监那些准神棍面前,他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在提出一套全新的日食测算方法以后,很快就让钦天监的准神棍们折服,而后提出的一些见解,就更容易被接受。

    宋钟国在介绍他的理论之前,总是扯一通“天道”,然后再扯一通“地道”,所谓“天道”总是玄之又玄的东西,而“地道”则又论述“天道”在人间的影响。譬如说治理永定河水,就能使京畿水患得到控制,使得万顷荒地能够屯垦,漕运变得通畅,从而让大明中兴,龙气旺盛!,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52章 水利() 
钦天监突然成为“天地道”的信徒,在阐述这样的道理方面,他们毕竟要比宋钟国更为专业,于是在京城北方蓄水,可以充盈龙气,畅通龙脉的道理,给讲得头头是道。作为专业人士,钦天监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何况“天道”、“地道”的解释,也很是合理。

    有了钦天监的出面,永定河水利工程就得到通过,不仅工部节慎库出资,户部也资助了一笔,算是意外之喜。

    这几年华夏工场,乃至各地兴办的厂矿,都开始尝试使用水车和风车作为动力,修建水库的技术和经验已经足够。当然这一次的工程比较大,李彦也慎重对待,调集了华夏工场、工程社最为核心的技术力量,对水库的工程进行论证。

    华夏历来都是水患频发的国家,历朝历代,在励精图治的时期,通常都要花大气力治水,如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等。并因此而带来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即便是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最终亡国,却也因此造福了后世。

    而一旦政治腐朽,往往便会出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患频发,要是用有些说法,那就是天子失德,上天示警。

    李彦对晚明历史的了解,有一种说法就认为崇祯并非亡国之君,大明之所以亡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崇祯执政时期,正好赶上所谓的“小冰河”气候,灾害频发,以至于国贫民穷,流民四起。

    历史的发展总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李彦看来,明末的官僚体系已经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同样严重的还包括财政问题、社会问题,另外,军事问题也很严重,东北和西南两场经年不断的战争,使得大明内忧外患,不断失血,加上国内问题,已经呈现亡国之相,崇祯虽非亡国之君,却也未能力挽狂澜。

    如今东北的战事要比历史上同时期好了很多,不过内部的很多问题,却依然存在,也包括水利工程的年久失修,李彦希望能够抓紧时间,尽早解决这个问题,以迎接崇祯年间的天灾。

    如此说来,天启朝持续的时间应该不超过十年,在这个时代不知道如何,李彦对崇祯的印象,除了是亡国之君,还有勤勉、杀了很多大臣,也有人说刚愎自用,总而言之,一个勤政的皇帝,并不是李彦想要看到的。虽然他做出很多努力,以限制皇权,并将权力向内阁转移,但是其合法性很薄弱,就算是大臣们自己,虽然不再激烈反对,但也并非没有想法,也就是天启朱由校不喜欢多管,要不然,换了一个勤政的皇帝,肯定会有一些大臣跳出来,同皇帝“勾结”起来,对现行的律法进行清算。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有些事情,看来都需要及早准备起来。

    时间有限,只争朝夕。

    兴建水利工程,除了会引来劳民伤财的质疑,通常反对的声音并不强烈,虽然说这些年国库始终比较紧张,户部尚书李起元也一直哭穷,不过这次是节慎库出了大头,其他人自然乐观其成。

    李彦始终认为徐光启是一个技术型的官吏,虽然这位老人很博学,可谓学究天人,不过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实在太过幼稚,反倒是抓工程是一把好手。

    徐光启负责疏浚天津到京城的水道,资金、人力和政策,全都由李彦一手操办,老头就全身心扑在工程上,工程的进展顺利,而且效果也很好。

    不过李彦也看出来了,这个老头对银钱等物也缺少足够的认识,花钱如流水,要不是李彦醒觉得快,另外派人替他掌管账目和资金,恐怕会远远超出预算。

    如今运河工程尚未结束,永定河工程又将开工,对徐光启来说,这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至于部里的事情倒是不太过问。

    李彦越级提拔,直接将申湛然从东江道提拔为工部右侍郎,实际执掌工部的权力。

    申湛然其实更适合在兵部做事,只不过李彦手上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太少,或者说人才虽然不少,但是级别不够,或者身份不对,武官是很难在朝中做到高位的,也就申湛然有个监生的身份,并且在东江挂了个监军道的职衔,晋升工部侍郎,虽然说也是越级擢升,还算说得过去。

    对于现行的官僚体系,李彦可谓深恶痛绝,他也知道急不得,只能尽早筹谋,打算在明年的国士大会上,来一个大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